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病案_第1页
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病案_第2页
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病案_第3页
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病案_第4页
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病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胃炎一、典型病案 邓某,女,45岁,农民。主诉:反复胃脘剧痛20余天,复发1天。 现病史:患者因天热酷夏,贪凉过度,感受风寒,且进食生冷,便觉胃脘不适,旋即发作剧烈胃痛,痛则呕吐清水,立即送至某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胃炎”,住院8天,经输液,注射止痛剂,疼痛缓解。出院半月余,病复发,遂来就诊。初诊:胃脘阵阵剧痛,频频泛吐清涎,纳呆,神疲,形体消瘦,手足不温,面色萎黄无华,舌淡苔白厚腻,脉沉。中医辨证:胃脾阳虚,寒凝水聚。治法:温中补虚,降逆止痛方药:大建中汤。蜀椒12克,干姜15克,党参12克,饴糖60克。复诊:上方服三剂后,自觉胃脘发热,气串动,咕咕有声,疼痛缓解,泛涎停止。宜再进温中健

2、脾之剂,扶正气,驱余邪,以竟全功。处方:党参12克,白术13克,炙甘草6克,干姜15克,砂仁10克,法半夏15克。连服三剂,病愈。追访8年,患者胃痛从未复发。二、提出问题1         急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2         简述急性胃炎的诊断鉴别。3         简述急性单纯性胃炎的西医治疗方法。4         阐述急性胃炎的中医辩证论治

3、。5         本案例为什么辩证为脾胃阳虚,寒凝水聚证?6         对本案里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三、问题解答(一)  急性胃炎的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暴饮暴食、进不洁食物、进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及酗酒或刺激性药物史 2临床表现 发病急、突然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或伴有腹泻。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增高,沙门菌属感染者可轻度减少。呕吐物或可疑食物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血培养阴性。如治病的毒性食物明确或食者集体发病,

4、则诊断为食物中毒。(二)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1.急性腐蚀性胃炎 有服强酸(硫酸,盐酸,硝酸)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甲酚等历史。服后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口腔,咽喉,胸骨后及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吞咽疼痛,困难,频繁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呕血,呕出带血的黏膜腐片,可发生虚脱,休克或引起食管,胃穿孔的症状,口腔,咽喉可出现接触处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坏死黏膜剥落,溃疡或可见到黑色,白色痂。2.急性阑尾炎 早期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逐渐转向右下腹,且有规定能够的压痛及反跳痛,多半有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3.胆囊炎,胆石症 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常以右上腹为主,可

5、放射至右肩,背部。查体时注意巩膜,皮肤黄疸。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阳性,后可接触到肿大的胆囊。血胆红素定量,尿三胆检测有助于诊断。4.其他 大叶性肺炎,心肌梗死等发病初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如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复制检查,不难鉴别。(三)急性单纯性胃炎的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 祛除病因,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之流质饮食,呕吐严重者禁食。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口服葡萄糖盐水或补液盐(ORS),脱水明显或禁食者,予以静脉输液。3.抗菌治疗 由细菌引起者口服阿莫西林0.250.5g,每天3次;或黄连素0.3g;每天3次;伴腹泻者可用诺氟沙星或庆大霉素。4.对症治疗 保护

6、胃粘膜如西咪替丁0.4g,口服,每天2次;硫糖铝1.0g,口服,每天3次;麦滋林颗粒1包,口服,每天3次。腹痛明显者可用解痉药颠茄片8mg,每天3次,或丙胺太林15mg,每天3次,或阿托品0.5mg,皮下或肌肉内注射。呕吐可用甲氧氯普胺10mg,每天3次,或多潘立酮10mg,每天3次。(四)急性胃炎的中医治疗1.胃热炽盛证症候:胃脘疼痛,胀满,痛楚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止痛,降逆通便。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2寒湿反胃症症候:寒热头痛,肢体酸痛,呕吐不食,腹痛肠鸣,大便清稀,小便白而少,

7、舌质淡红,苔白,脉浮滑。感秽浊疫毒者,则腹中痛甚,欲吐不得,夹食滞者,则呕吐酸腐。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3.食滞肠胃证证侯:嗳腐吞酸·厌食,胃脘胀满疼痛,呕吐宿食,吐后则舒,大便臭秽或夹不消化食物,小便清,苔厚腻或黄,脉滑。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4.寒邪犯胃证证侯: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例,或伴有呕吐清水,胃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方药:良附丸和桂枝汤加减。5肝郁气滞证证侯: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是更甚,或 呕吐吐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

8、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6食毒症证候:胃脘拘急疼痛,恶心呕吐,甚或呕血,大便色黑,烦躁不安,或绅士昏聩,舌质青紫,脉弦或代结。治法:清胃解毒,化瘀止痛。方药:黄连解毒汤或清热地黄汤加汤。(五)本案例的辨证 本案患者因天热酷夏,贪恋冷饮,发作剧烈胃痛,为寒气凝滞于胃所致;频频泛吐清涎,纳呆,神疲,形体消瘦,手足不温,面色萎黄无华,乃中阳不振,寒湿内阻,脾虚失于运化,水饮停聚,格据于中焦。舌淡苔白厚腻,脉沉为寒凝水聚之象。综合四诊,辨证为脾胃阳虚,寒凝水聚证。(六)方药分析 本案例要用大建中汤加味。大建中汤补心脾,驱寒气,温中补虚,降逆止痛。蜀椒辛热,主驱寒气,入脾暖胃,遂痹痛。胃脘疼痛,泛吐清涎

9、,法当温中。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党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饴糖甘能补土,缓可和中。盖人之一身,以中气为主,用辛辣甘热之药,温健其中脏,以大祛下焦之阴,而复其上焦之阳也。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复以温中健脾治中化痰丸,扶正气,祛余邪,以竟全功。 消化性溃疡一病例摘要黄某,男性,48岁,商人。主诉: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个月。现病史:20年前冬天开始出现上腹正中隐痛,常在餐后2小时发生,一直持续到下次进餐。进食后腹痛缓解,不影响食欲。有事午夜腹痛,吃少许饮食能解痛。发作一般持续23周。以后每逢寒冷季节,饮食不当,受凉及情绪不佳可诱发,发作时伴有反酸,嗳气,无呕吐及腹泻。长期

10、以来,间断服用丙胺太林、复方氢氧化铝片,一般可以解痛,未曾住院治疗。5年前起,上腹痛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增多。去年11月在当地医院行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今年3月上腹痛加剧,服阿托品无效,疼痛失去规律性,呈持续性,进食后不缓解,甚或加重,常因腹痛惧食,腹痛向背部放射,但无右肩放射及发热,不厌油,痛时喜按。4月22号解柏油样软便1次,量约200g,无头昏、冷汗、呕血,经用卡巴克罗后次日粪色转黄,近来体重无明显减轻。近2天大便未解,尿色不黄。现胃脘部隐痛,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纳少,时泛清水,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健。否认

11、肝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史。个人史:20岁起吸烟至今,每天半包,偶饮酒。26岁结婚,生育一女。家族史:其妻患有“神经衰弱”;父于20年前去世,患疾不详。母于10年前因肺部肿块(性质不详)病故。女儿体健。体格检查:T36.,P73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体检合格。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不黄,耳、鼻正常,唇无发绀,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及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肋间隙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无摩擦音干、湿啰音。未见心尖搏动。叩诊心界正常,心音正常,心率76/

12、次,率齐,各瓣音区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柔软,腹壁无静脉曲线,胃肠蠕动波,中上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不亢进,胃区无振水声,未闻及血管杂音。外生殖器正常,肛门无外痔及瘘管。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良好,无周围血管征。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弱。辅助检查:RBC4.2*1012/L,HB120g/L,WBC7.6*109/L,N0.66,L0.34。尿常规(-);粪常规示棕色,软,隐血试验(+),镜检阴性。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近大弯侧黏膜稍肿胀、充血,有黏膜集中,中心稍凹陷,上有撒霜样发白斑点,HP

13、(+)。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二、提出问题1.本病例你考虑何病?诊断依据是什么?2.本病例应与那些疾病相鉴别?3.阐述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4.本病例应补充哪些检查?5.本病例的西医治疗原则及基本药物有哪些?6.简述本病例的中医治疗原则及方药。 三   问题解答(一)  诊断1西医诊断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诊断依据:患者上腹痛具有慢性。节律性及周期性特点,进食及服碱性药物后能缓解,半年多前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报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由此应考虑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临床资料说明溃疡病存在下属情况之一时,其疼痛

14、的规律性便可消失:伴有慢性胃炎伴有胃黏膜脱垂溃疡病高度活动期巨型溃疡病幽门管溃疡球后部溃疡复合型溃疡穿透性溃疡并发出血并发梗阻并发恶性病变。此患者近2个月来上腹痛加重出现黑便,说明溃疡处在活动期,是否存在胃内恶性病变,目前证据不足。要证实以上初步诊断,并排除恶性病变,需要再做胃镜检查。2.中医诊断 胃脘痛, 脾胃虚寒症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数余年,脾胃阳虚,纳运不建,胃失温煦,中寒内生,故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纳少,时泛清水,亦脾胃虚寒之象,脾主四肢,阳气虚衰,不能达于四肢,则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此为中焦虚寒,阳气不足的表现。(二)   

15、0; 鉴别诊断1.   西医方面(1)       慢性胃炎:本病亦有慢性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但发作的周期性与节律性一般不典型。胃镜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法。(2)       胃神经官能症:本病可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者酷似消化性溃疡。但常有明显的全身神经官能症,情绪波动与发病有密切关系。内京检查与x线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3)       胃癌:胃良性溃疡与胃恶性溃疡的鉴别十分重要,但两者的鉴别雨哦是

16、比较困难。以下情况应当特别重视:1)中老年人近期内出现中上腹痛,出血或贫血。2)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明显变化或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3)胃溃疡或活检病理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应在内科积极治疗下,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随访,密切观察直到溃疡愈合。(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溃疡或其他器官性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或胆道疾病者。此证颇常见,多见于年轻妇女。有时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但x线及胃镜检查却无溃疡症状。可有为肌张力减退,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和无食欲,服用制酸剂不能缓解,

17、但服用嘉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后可获改善。患者常有神经官能症表现,诸如焦虑失眠,神经紧张,情绪低落,忧郁等,也伴有肠道易激综合征,表现为结肠痉挛性腹痛或无痛性腹泻,心理治疗或正经要有时奏效。(5)       胃泌素瘤:本病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有顽固性多发性溃疡,或有异位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多伴有腹泻和明显消瘦。患者胰腺有非细胞瘤或胃窦G细胞增生,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胃液和胃酸分泌明显增多。2.    中医方面(1).胃痞:与胃脘痛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

18、不痛的病证。胃脘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且病及胸膈,不难区别。(2)真心痛:心居胸中,其通常及心下,出现胃脘痛的表现,应高度警惕,防止与胃脘痛相混。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如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胃脘痛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发作史。(3)胁痛:肝气犯胃所指致的胃脘痛常攻撑连胁,应与胁痛鉴别。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在病位和兼证上有明显区别。(4)腹痛:与胃脘痛均为腹部疼痛,但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下部位的疼痛为主。其疼痛部

19、位不难区别。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有时腹痛可以伴有胃脘痛症状,胃脘痛又常兼有腹痛表现,这时应从病及主要部位上加以区分。(三)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须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以驱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又当邪正兼顾。本病常见的证型有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5型。1.       肝气犯胃症证候: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通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苔白薄白,脉沉弦。治法:疏肝理气。方药:柴胡疏肝散,沉香降气散加减。2肝胃郁热症.证候: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

20、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方药:化肝煎。左金丸加减。2.       瘀血停滞症.证候: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黯,脉涩。治法:活血化瘀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3.       胃阴亏虚症证候: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方药:一贯煎,芍药甘草汤加减。4:脾胃虚寒症证候: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

21、缓。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黄氏建中汤,理中丸,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四)本病例应考虑补做的检查1 X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的X线征象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是溃疡的征象,胃溃疡多在小弯侧突出腔外,球部前后壁溃疡的影常呈圆形密度增加的钡影,周围环绕月晕样浅影或透明区,有时可见皱襞集中征象。间接征象多系溃疡周围的炎症,痉挛或瘢痕引起,钡餐检查时可见局部变形,激惹,痉挛性切迹及局部压痛点,间接征象特异性有限,十二指肠炎或周围器官炎症也可以引起以上间接征象。2.内镜检查 纤维及电子胃十二指肠镜不仅可以清晰地直接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变化及溃疡大小,形态,还可直视下刷取细胞或钳取组织做病理检查。对消化性溃疡可作

22、出准备诊断及良性或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此外,还能动态观察溃疡的活动期及愈合过程,观察药物治疗效果等。3.胃液分析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正常及稍低于常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则多增高,以夜间及空腹时更明显。一般胃液分析结果不能真正反应胃粘膜泌酸能力,可用五肽胃泌素或增大组织胺胃酸分泌试验分别测定基础胃酸排泌量(BAO),及最大胃酸和高峰排泌量(MAO和 PAO)。对排除胃泌素遛所致消化性溃疡和区别胃溃疡是良性或恶性有很大价值或参考价值:如BAO15mmol/h , MAO60mmol/h,或BAO/ MAO比值0.6,提示胃泌素瘤的诊断;参考MAO结果,如系真性胃酸缺乏,应高度怀疑恶性溃疡;如临床症

23、状典型,MAO40mmol/h,则提示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五)消化性溃疡的西医治疗原则及基本药物 此病的治疗原则需注意整体治疗相结合,发作期治疗与巩固治疗相结合。目标是消除病症,促进愈合,预防复发及防治并发症。1.     去除诱因 饮食规律,维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不良习惯,戒烟戒酒。2.       抗酸治疗 洛赛克20mg,每天1次,共6周。3.       胃黏膜保护药 硫糖铝1.0mg,每天3次。4.   

24、;    根除HP治疗 洛赛克20mg,每天1次;阿莫西林1.0克,每天3次;甲硝唑0.4克,每天3次,共1周。(六)本病例的中医治疗及方药 中医根据“损其脾者,调起饮食,适其寒温”的原则,温补脾胃。方用黄氏建中汤加味。炙黄氏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姜5克,川桂枝9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生白芍18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饴糖40克(兑服)。五剂,每剂水煎2次于上午9时和下午3时各煎服1次,温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病例摘要邱某,女性,35岁,已婚,农民。主诉:双手掌指关节,双腕关节红肿疼痛伴活动受限3个月,加重半个月。现病史:患者于三个月前受凉后又

25、发双手掌指关节,双腕关节红肿疼痛,伴晨僵,夜间明显,在当地医院检查类风湿因子(RF)(+),予服“布洛芬”“泼尼松”等药病情有所减轻。近半个月来患者停服上药后病情明显加重,现病症:双手腕掌指关节红肿疼痛,患者皮肤扪之灼热,屈伸不利,口干欲饮,心烦,大便干,小便黄。既往史:既往健康。个人史:农民,常下田劳作。无烟酒嗜好。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 37.4,P 92次分,R 20次分,BP 120/8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楚,体检合格。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不黄,耳、鼻正常,唇无发绀,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及动脉异

26、常波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肋间隙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无摩擦音及干、湿啰音。未见心尖搏动,叩诊心界正常,心音正常,心率92次分,律齐,个瓣音区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柔软,腹壁无静脉曲线,胃肠蠕动波,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未扪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不抗进,胃区无振水音,未闻及血管杂音。外生殖器正常,肛门无外痔及瘘管。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良好,无周围血管征。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双手第24指掌指关节红肿,双腕关节红肿,功能障碍,压痛明显,舌质红,苔黄,脉数。 辅助检查: Hb 102g/L, WBC 9.2×109/L, N

27、0.78, L 0.22.血沉:68mm/h.C-反应蛋白48mg/l。类风湿因子542U/L。双腕关节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端骨质疏松。二、提出问题1.本病例的中西医诊断及依据、中医诊断及辨证分析分别是什么?2.本病例需与哪些疾病鉴别?3.本病的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案有哪些?4.简述本病例的中医治疗。三、问题解答(一)诊断及依据1. 西医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诊断依据: 中青年妇女,农民,常下田劳作。受凉后发病。 对称性双腕、双手掌指关节肿痛3个月。 体查:晨僵,双手第24指掌指关节红肿,双腕关节红肿,功能障碍,压痛明显。 类风湿因子阳性。双腕、双手掌指关节X线照片示关节间隙变窄,关

28、节端骨质疏松。2. 中医诊断 痹症,风湿热痹症。辨证分析:患者以关节疼痛红肿、屈伸不利3个月为主症。故诊断为痹症,患者感受风寒湿邪,入里化热,湿热留着经络关节,气血雍滞不通,以致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热盛伤津故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及湿热之象。(二)鉴别诊断1.强直性脊椎炎 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发病年龄多在1530 岁;与遗传基因有关,同一家族有较高发病率,HLA-B27阳性达9095;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发病:易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手和足关节极少发病;如四肢关节发病,半数以上为非对称性;属良性自限性疾病。2.系统性红斑狼疮

29、(SLE) 多发于青年妇女,关节症状重,常有面部红斑及内脏损害,多数有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清抗dsDNA抗体、SM抗体、狼斑细胞阳性有利于SLE诊断。3.痛风 多为男性患者,多呈急骤起病,关节炎好发部位为第1趾关节,炎症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疼痛常剧烈且不能触摸。血尿酸升高。慢性患者在受累关节附近或皮下组织如耳轮、尺骨鹰嘴、等部位了有痛风石,如用旋光显微镜检查痛风石内容物可发现尿酸钠针形结晶。4骨关节炎 多发于中年以后,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主要累及远端指间关节和髋、膝等负重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类风湿因子多阴性。关节X线检查可见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5 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原有肺结核或

30、者淋巴结结核的青年。周期性发作,结核菌素试验阳性。6 风湿性关节炎 见于年轻人,发病前12周发热、咽痛,此后出现膝、肘、肩、髋等大关节游走性肿痛,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抗链球菌激酶阳性。一般无晨僵,无关节畸形,部分患者有心脏炎和心瓣膜病变。7 Reiter综合征 又称Reiter病,多见于男性2040岁,反复发作多关节炎,主要发生在下肢,骶髂关节及脊椎。关节炎以膝、踝、趾及趾间关节等受累较常见,多为急性起病,受侵关节不对称。皮肤出现红斑,压痛明显。跟腱炎或筋膜炎明显,可发生痛性足后跟综合征。骶髂关节炎可引起强烈下部背痛。这些症状在3个月内自行缓解。复发常伴有结膜炎、尿道炎、膀胱炎或皮疹,继

31、之,逐渐发生脊椎炎。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8 银屑病性关节炎 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属血清阴性关节炎,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关节病变多发生于手指末端指间关节、拇指指间关节及足趾间关节,骶髂关节及脊柱也常受侵。早期的关节病变可呈强直性变,后期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脊柱中以颈椎较多见。无皮下结节,但血沉加快,有时血尿酸增高,在诊断银屑病性关节炎时,首先应肯定牛皮癣的诊断。(三)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案1.本病治疗原则 缓解关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疾病进展,阻止关节损害进一步加重;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适度的休息与锻炼,调节不良情绪,配合适当理疗等。(2

3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临床使用时宜合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常用药物有布洛芬、萘普生和双氯芬酸。慢作用抗风湿药,患者一旦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尽早使用。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金制剂、青霉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一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宜作为常规治疗。对于初发关节炎症状明显,经非甾体类抗炎治疗效果不好,而慢作用抗风湿药尚未起效者,可加用泼尼松,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撤药。应用雷公藤多苷。其他药物:包括多种生物制剂,如型胶原、转移因子、胸腺肽、抗细胞因子抗体等。(四)中医辨证治疗1 治法 清热除湿,祛风通络。2 方药 白虎家桂枝汤加减。生石膏30,知母10,粳米10,桔梗6,忍冬藤20,苍

33、术10,黄柏10,威灵仙10,木瓜15,大伸筋15,甘草5。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关节肿痛甚者,加桑枝等清热通络消肿止痛;热度胜者,加紫花地丁、赤芍、丹皮、寒水石等清热凉血解毒;湿浊甚者,加土茯苓等利湿去浊;热盛伤阴者,加玄参、生地黄;往来寒热、胸胁苦闷者,加柴胡、黄岑。急性阑尾炎一、典型病例李某,男,40岁,干部主诉:转移性右下腹剧烈疼痛4天现病史:患者诉于4天前开始出现中上腹隐痛,继而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其痛为阵发性加剧,发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伴恶心,无呕吐,自觉蜷屈右腿而卧则稍舒适,口干烦躁,大便秘结,苔黄腻,舌质红,脉洪数。体格检查:T 39度,面色晦暗无泽,痛苦面容,形体适中,以

34、手护心,俯身前屈。腹肌紧张,麦氏点处压痛明显,拒按,有范围较广泛的隆起,质软,手摸之有热感。辅助检查:WBC:14*109/L临床诊断:肠痈(阑尾周围脓肿早期)中医辨证:热盛酿脓证治法:泄热解毒,祛瘀排脓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10g (后下),芒硝6g(冲服),牡丹皮10g,桃仁6g,冬瓜子15g,延胡索10g,乳香6g,金银花30g生薏苡仁24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50g。1剂,水煎服。入院时用2ml注射用水注射阑尾穴(双)、足三里(双),痛稍止。二诊(2005年5月27日):T38.6度,右下腹疼痛略微减轻。上方续进2剂。每4小时1次,日夜追服。因患者拒绝穴位注射,改针刺阑尾穴(双

35、),留针30分钟。三诊(2000年5月29日):药后泻下黑色粘液便,顿觉舒畅诸症减轻。只知药已见效,上方去芒硝,金银花改为15g,白花蛇舌草30g。3剂,每天1剂,水煎服。四诊(2000年6月2日):体温正常,局部疼痛轻微,右下腹包块大为缩小,大便每天34次,晚上能安静入睡。效不更方,上方再进2剂。五诊:病情平稳,症状和肿块全部消失。继服和胃清肠剂6剂调理而愈。二、提出问题1.试述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2.根据本案例谈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急性阑尾炎中医怎样辨证论治?4.试述急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5.本病例的理法方药怎样阐释?三、问题解答(一)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1

36、.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于轻型或病变早期。病变多局限于粘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并失去正常光泽,表面有少量纤维渗出物。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性(脓性)渗出物,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重。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的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穿孔部位多为在阑尾根部和尖端。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继续扩散,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4.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化脓性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

37、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二)本病的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和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是典型阑尾炎的特点,一般根据这两点即可作出诊断。但症状不典型的阑尾炎或异位阑尾炎的诊断往往有一定困难。临床上当遇上以急性腹痛为主的病变时,要认真鉴别,详询病史,全面收集资料,有针对性完善检查,根据不同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全面分析,才能提高阑尾炎的诊断率。需和急性阑尾炎相鉴别的疾病主要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病、右侧输尿管结石、宫外孕破裂等。(三)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1.瘀滞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证候:右少腹疼痛固定不移,呈跳痛或刺痛,或可触及包块压痛或反跳痛,发热,腕腹胀闷,恶心欲

38、呕,大便秘结,舌红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法:通腑泄热,活血化瘀。方药:少量逐瘀汤加减2.藴热型(轻型化脓性阑尾炎)证候:右少腹疼痛固定不移,呈跳痛或刺痛,或可扪及局限性包块,发热口渴,恶心欲呕,嗳气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大黄牡丹皮汤或阑尾清化汤加减。3.脓肿型(阑尾周围脓肿)证候:腹痛剧烈,弥漫性压痛及反跳痛,恶寒或寒战、高热烦渴欲饮,或满腹膨胀,呕吐不能食,大便秘结或似痢而不爽,小便短赤,舌红绛而干,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洪大。治法:活血化瘀,清热排脓。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四)急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1.针灸 取足三

39、里,上巨虚、阑尾穴,配合右下腹最明显处的阿是穴进行针刺解痉止痛。2.中药内服,并配合应用抗生素 在严格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开处中药汤剂,并根据阑尾炎的临床类型和全身情况选用有效抗生素。针对急性阑尾炎的致病菌多选用抗革兰阴性杆菌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如喹喏酮类,广谱青霉素类,氨基苷类及第二,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3腹腔穿刺抽脓及穿刺置管引流 对较大和脓液多的阑尾周围脓肿,除药物治疗外,可进行脓肿穿刺抽脓,或在适当的位置放入引流管,以减少肿胀的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并能进行冲洗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有利于脓肿的吸收消散。4其他疗法 卧床休息,采取有效得到半卧位;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根据腹膜炎的轻重程度

40、进食流质饮食或者禁食;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伴有肠麻痹者,应进行胃肠减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如病情加重,应改用手术治疗。 (五)本案理法方药阐释 成方便读曰:“夫肠痈之病,皆由湿热瘀聚,郁结而成。并既在内,与外痈之治却又不同,染肠中既结聚不散,为肿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中医认为阑尾系属大肠,大肠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故确定治则为通里泄热祛湿,行气活血化瘀。方用大黄通里攻下,荡涤肠道滞热,与销茫相伍为用加强其通腑泄热之功。大黄用量可根据病情调节,以患者大便次数控制在每天3-4次为最佳,这样才能使邪去而不伤正。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凉血解毒,合硝,黄可下淤血;冬瓜子,薏苡仁清热除湿,消肿排

41、脓;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等清热解毒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能抗感染清热,抑制炎性物质渗出,又能抑制炎性增生;佐以延胡索,乳香等行气活血止痛,使血活肿消痛减,“通则不痛”。支气管哮喘一, 典型病案李某,男,10岁。患儿的病于4年前起,因受凉感冒后突发呼吸困难,咳嗽,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治疗症状缓解。尔后每于感冒出现发热,畏寒无汗,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间有咳嗽,痰少,胃纳差,大便不成形,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来我院求治。体格检查:精神差,面色苍白,呼吸促,32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布满哮鸣音,心率106次/分,律齐,口舌俱淡,苔白腻,脉细滑数。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冷哮,风寒阻肺证

42、治法:辛散风寒,宣肺平喘药方:小青龙汤加味。麻黄9g,五味子9g,灸甘草9g,干姜9g,细辛3g,白芍12g,半夏草10g,桂枝10g,射干10g,桑白皮15g,3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热腿,咳喘稍缓,可平卧,表证已解。但汗出多,咳嗽,痰多难咳出。辨为痰湿型咳喘,改用降气化痰汤加味。药方:苏子12g,前胡12g,北杏仁12g,法半夏10g,陈皮6g,桑白皮15g,茯苓15g,灸甘草9g,瓜蒌仁21g,鱼腥草30g,。4剂,每天1剂。药后汗止,喘促缓解,痰易出量多,胃纳差,以上方加鸡内金12g,4剂,个症基本消失。舌淡,苔白,脉细弱。上方去鱼腥草,桑白皮,加党参30g,白术12g,即合陈夏六君子汤,继续善后调治半年,至今无复发。二提出问题1支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