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_第1页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_第2页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_第3页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_第4页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摘要】 结合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结构从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简要介绍了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 背景,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分类介 绍了地下交通系统、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 地下市政设施、 地下能源通廊与地下物 流规划, 以及民防工程、 应急防灾与环境规划, 并阐述了地下空间远景规划和近 期建设与实施对策。1 引言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面积 293.7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 81万,随着上 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整体布局,区域正以“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为主导, 以技术创新为

2、动力, 由单一功能的近郊工业区向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 生活、 生 产协调发展现代化滨江新城转型, 正成为上海北部的新型城区。 据近期宝山区人 口综合管理数据库公布数据,宝山区人口达 125万,至 2020年居住人口将达到 150万 , 城市化水平可达 98.7%, 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 232平方公 里。 随着上海中心城区的延伸和拓展, 人口及社会车辆的增加、 市政设施负荷的 压力, 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 科学规划开发地下空间已势在必行, 其在整合交通 设施, 净化地面环境、 扩充城市容量上的独特优势及对区域总体规划的主题体现 具有重要作用。自 2004年 6月至 2006年 6月,

3、 由上海市地下建筑设计研究院、 宝山区民防 办和区规划局开展的 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专题研究, 业经两年多时 间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测算控制、规范布局、深化完善,反复听取社会各方 意见,进行协调调整,完成了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在有关部门支 持下,并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领衔,解放军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 民防办、市规划局、市规划院、市交通规划所等专家和相关部门评审一致通过, 认为该规划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内容丰富,原则明确,思路清晰,编制的深度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根据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 ,结合宝

4、山区新一 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 坚持可持续发展、 地下地 上协调共同发展的观点” ; “ 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以下简称 “地下空 间总体规划” 编制在全国居于前列,部分观点和理念有创新。为编制其他城市 区域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宝山区区域功能布局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特点2.1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业已形成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和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 已先 后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实施。区域性质:上海 北翼连接长江三角 洲沿江城市发展带 上的重要门户; 世界 级精品钢制造以及 物流等相关产业集 聚辐射区; 上海国际 航运中心的重要

5、组 成部分; 生态、 生活、 生产协调发展的现 代化滨江新区。 区域发展目标:至 2020年,把宝山 建设成为与上海国 际化大都市相适应 的现代化滨江新区; 形成世界级精品钢 及其延伸业基地、 上 海北部物流服务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环境优美、 适宜居住、现代化的生活园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带、两轴、三分区”:“一带” : 以精品钢和延伸产业、 现代物流航运业和观光旅游业为特色的长 江、黄浦江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滨江功能调整、拓展、整合和提升的沿江功 能发展带。“两轴” :以现代新兴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的沿宝杨路-宝安 公路的东西向综合发展轴

6、; 以城镇组团发展为重点的沿沪太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 轴,一带两轴呈“H”型共同构建宝山新城基本发展框架。“三分区” :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新城区和北部综合产业区。2.2宝山区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业已实施上海市宝山区道路专业规划(2005-2020 、 宝山区静态交通规划和宝山 区客运交通规划 均已经批准实施, 通过对区位、 城镇体系、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发展的分析研究和需求预测,2020年人均日出行次数 2.57次;公路网 总长 400500公里 (不包括市管干线公路 , 其中城乡公路总里程 290公里以上, 形成“五纵六横”对外公路网。随着连接上海市中心城与浦东新区、以及沿江地 区

7、的主要快速干道 A20(外环线 、A30(郊区环线 、蕰川路高架延伸段、沪太 路及吴淞黄浦江隧道相继建成, 成为上海市高速道路网络中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新增江南铁路、沿海大通道西线与浦东铁路的联络线将建地 通道;重点建设与 主要集装箱区等相衔接的铁路集装箱站, 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 越江交通:建设 越江工程,满足长江及黄浦江两岸发展需要;轨道交通:一次规划、分布实施,区域内 7条轨道交通线,已建成或在建 3条,构建与周边地区快速便捷的联系, 建设和完善包括地铁停车场、 车辆段在内的轨道交通设施。 综合交通枢纽:综合 安排各种客运交通设施,通过“停车换乘”系统,实现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 有效转

8、换;通过综合性枢纽和各级道路、轨道交通,将航空、港口、公路站等对 外交通设施与区内交通紧密相连,实现“无缝换乘” ,满足市民便捷舒适的出行 需求。规划形成沪太路中环线长途客运交通枢纽中心、吴淞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蕰川路外环线交通枢纽中心、水产路同济路轨道交通 M3线交通枢纽、轨道交通 M7线外环线交通换乘枢纽等 10个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1 城市快速发展的紧迫性3.1.1人口及车辆增长。宝山是上海中心城区的延伸区,是中心城区人口和 产业的主要导入区, 户籍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 伴随交通设施的 完善,预计未来十多年中户籍人口迁移增长仍然是上升

9、趋势。人口的增长势必带来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到 2020年,区内小汽车保有量 将比现在迅猛增长,加上宝山区内的客车按年 5%10%增长、大货车按年 5%6%增长,小货车年增长 0.3%,预测全区 2010年停车需求总量 12.2万个,2020年 为 29.4万个。旺盛的交通需求,增加了地下空间开发的紧迫性。3.1.2市政负荷增加。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发,人口迁移的增长,亟待市政公 共服务设施配套。为节约地上空间,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城市景观环境,应尽早 统筹市政管线的综合开发, 规划综合管线共同沟。 共同沟已在国内外许多城市采 用,被形象称为“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 。共同沟容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给

10、 水管道和燃气管道于一体, 设置有专门的检修口、 吊装口和监测系统。 安装维修 不必对路面“开膛剖肚” ,也不影响车辆交通和居民生活。3.1.3改善环境需要。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满足建设量的需求,向地下要 空间已成为趋势。 上海中心城宝山城区由于建设时间早, 用地混杂, 成片的绿地 缺乏, 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带来的立交桥和高架路对城市景观亦造成影响, 适当修 建地下机动车道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新途径。3.2宝山区地下空间使用现状与特点宝山区较大规模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始于 20世纪 80年代后期的人防工程 建设, 至 2005年, 已建和在建的地下开发工程总量约为 80万平方米, 现状地下 空间

11、的开发对城市有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基础。由于种种原因, 现状人防工程布局不尽合理, 工程量与现状人口的规模不匹 配, 远不能达到要求, 尚未形成人防工程有效防护体系网络, 且多以独立方式存 在,单体面积较小,使用效率低;非人防工程多为地下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 以及少量商业、市政设施、仓库、餐饮、住宿等单体用途、功能单一、互不沟通 的设施, 缺乏链起接作用的大型地下综合体; 轨道交通以地面高架为主, 缺乏地 下交通的骨架; 地下市政设施缺乏, 多为地面工程, 如 20万至 50万千伏的高压 供电走廊,造成了全区用地的人为分割。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城市问题也随之产生, 城区建设用地资源紧缺

12、, 空间资源日益缺乏,土地地价、房地产价格持续飙升,以罗电新镇为例,三年中地 价上升三倍多;城市空间容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受到空间资源的限制而滞后, 由于重点过境项目多,如高压供电走廊、大型市政管线、铁路和高架地铁等,成 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约束条件; 商业设施每平方米投入的建设资本低, 缺 乏综合体形成的基础和链接作用的大型地下综合体; 居住区之间与商业缺乏有机 联系, 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连续性; 区域内以南北向交通为主, 交通负荷压力大, 由于特大型企业多、 港区运输量大, 集装箱卡车和其它大型车辆流量大, 对交通、 环境等诸多方面影响大, 转换提升功能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 亟待通过

13、地下空 间缓解地面负荷。3.3创新地下空间开发体制的迫切性3.3.1项目分散,缺乏系统,疏于协调。受利益驱动,开发建设项目在不同 的开发项目建设中、 自成一体, 产生矛盾和冲突, 突出表现为同一地区的开发项 目如地铁、地下车库、地下管线等缺乏衔接与联系,地上与地下有机结合不够, 地下设施服务面辐射较狭。3.3.2地下空间功能单一,缺乏统筹非人防设施基本为零星地下商业、社会停车场。地下交通、市政公用设施、 其他配套设施滞后, 且社会停车场、 商业开发不成规模; 多数住宅区利用地下停 车设施和安排生活服务设施不足, 轨道交通实施前的沿线站点周边地区, 未完成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现象尚部分存在, 需要

14、在规划前提下有序、 均衡地开发, 提高 区域内地下空间的综合效益。3.3.3缺乏强有力的协调统一机制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综合性强, 现有管理 部门对未来地下空间管理分工尚不明确, 职能交叉。 缺乏系统的程序和办法, 缺 乏相关法规、 技术标准和规范, 急需在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战略、 理论、 方法与技术方面创新机制,理顺程序,开展研究工作,制定规划、设计、管理的 政策措施,一方面根据自身现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区位、自然条件等情况, 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力求展现有地区特色,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地下空间。 3.4开发利用区域地下空间的有效途径结合宝山区新一轮

15、城市总体规划, 优化配置地下空间资源, 与地上城市功能紧密配合,协调区域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综合、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首 先要确定区域地下空间的利用及开发量、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达到节约用地、 保护城市自然环境, 改善城市景观, 解决城市问题,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目标。4 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策略4.1规划指导思想以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宝山区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 以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地下地上合理协调共同发展。利用后发优势, 借鉴先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理念、 吸取国外成功经验, 以 全新的开发理念可持续地开发区域地下空间。4.2规划原则4.2.1坚持

16、统一规划、综合布局、重点建设、分期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 理;充分利用、协调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建设良好的空间体系;地上、地下空 间协调发展,区域的空间总量规模合理,地上、地下空间规模均衡;4.2.2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创造便捷的交通条件与宜居环境,为区域内工 作、居住的人群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条件;坚持综合化、系统化的地下 空间建设原则,形成商业、交通、市政、人防为一体的高效利用形式;南片中心 城、中片新城区与北片综合产业区分片分层次规划。4.2.3坚持四结合原则(1远近结合。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制定近远期建设规划,合理、 有序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2上下结合。保护和改善城市的

17、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将城区地上、地 下空间功能有机结合;(3点面结合。以综合规划为指导,从专项建设着手,把握好整体与局部 的关系;(4平战结合。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的综合防护能力,同时结合 平时生产活动,扩充地下设施应用范围。5 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理念5.1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地下空间真正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分, 纳入城市系统中进行综合分析和配置利用, 以此切实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 产生的交通、用地以及环境等问题。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 高效、 长效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立有偿使用机制, 将地下空间开发建设 纳入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18、。通过地下空间现状、 地面土地使用基本情况及市政公用设施概况与特点的分 析评价, 形成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现状、 问题, 以及加快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量。 地下空间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拓展地下空间,地下地上协调发展, 不仅是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 更是宝山提高城市质量, 提升土地利用率, 坚持可 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6 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和布局结构地下空间资源量与需求量的预测与规划控制, 即通过对宝山区区位功能、 城 镇体系、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城市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等情况分析与研究, 从城 市空间总量的规模合理性、 均衡性出发, 整合地下空间资源, 形成地下空间开发 增长与需求的预测。

19、预测到 2020年地下建筑需求总量为 722.5万平方米,其中 人防工程总量 193.6万平方米,占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 26.8%;未来 15年内, 地下建筑总建筑增长量为 642.5万平方米,即平均每年地下建筑量约 42.8万平 方米。7 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布局结构7.1“三片、三轴、十二点”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将依托 6条轨道交通与 12个重点项目,根据 “三片、 三轴、十二点”的网络状格、竖向分层及管理、功能结构布局和规划导则,分别 形成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和宝山新城区地下空间以布置地下空间系统、 地下公共 服务设施和地下市政设施的生活系统为主、 北部综合产业区地下空间以布置地下 能源通廊与

20、地下物流的生命系统为主的布局。7.2地下空间系统规划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地下交通系统规划、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地 下市政设施规划、 地下能源通廊和地下物流规划。 即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分别形成 轨道交通系统、地下换乘枢纽、地下机动车通道、下穿式地下立交、地下停车场和地下步行通道;地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别形成、地下商业设施、地下文化、 体育健身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等;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分别为共同沟、 地下市政场 站设施、 中水处理池和调蓄池等, 市政管线的综合化和地下化, 是提高市政系统 效率,形成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效方法。8 民防工程规划8.1地下应急避难体系8.2防灾与环境规划8.3地下空

21、间环境规划 通过构筑和完善人防设施体系 “平战结合”的防灾系统,充分发挥地下空间防灾和防空能力,进一步整合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布局,加强人防应急准备; 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做到“民用设施人防化、人防设施民用化” ,从而形 成城区防灾和防空系统规划。 9 地下空间远、近期规划 9.1 近期建设目标 构筑地下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提高人民生活 质量; 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构筑完善的地下人防体系,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近期开展的重要节点地区、轨道交通枢纽及周边地区地下综 合空间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方案,根据需求量,区分和处理远期与近期、需要和发 展的关系,做好使用功能总量的控制,进一步落实近期重点项目的控制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