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办好农业科普期刊的对策_第1页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办好农业科普期刊的对策_第2页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办好农业科普期刊的对策_第3页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办好农业科普期刊的对策_第4页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办好农业科普期刊的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办好农业科普期刊的对策摘要:农村信息化以其快速方便、交互影响、检索便利、成本低等优点,消弥城市与农村、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信息鸿沟,改变着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给农业科普期刊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以甘肃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为例,探讨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办好农业科普期刊的思路与对策。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农业科普期刊;对卒当前,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甘肃作为地处西北内陆、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长期以来,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全省农村信息化在基础设施

2、、服务体系、网络延伸、服务形式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解决对农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实践中,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一些符合各地实际具有特色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本文以甘肃目前正在实施的五种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为例,通过剖析农村信息化的运行方式和传播路径对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带来的影响,探讨在农村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如何办好农业科普期刊。1 五种农村信息化模式的运行方式和传播路径1 1“金塔模式”“金塔模式”是金塔县为了解决该县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难题,创建“网络连乡村,信息进万家”的独特模式。由县政府开通了县级信息服务平台一一“金塔经济信息网”,并在该网设置经济信息导报栏目(

3、有浏览和下载功能),由县信息中心收集各类农业信息。在全县各乡村中小学设信息(站)点,配置或利用教育系统远程教育已有的接收、打印设备,通过老师下载打印经济信息导报,放学后交由学生传递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反馈意见,由学校收集整理,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回传给县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据此不断调整充实导报内容。“金塔模式”具有运行成本低、传递效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甘肃省政府借鉴“金塔模式”建设经验,在“十一五”期间,投资3100万元,实施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1 2平凉“农民信息之家”模式2002年起,平凉市提出按照“临街一间房、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部电话(上网)、一个信息发布栏”的“五个一”基

4、本要求,在乡镇中心街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建立“农民信息之家”,由乡镇直接管理,乡镇农技服务站负责信息收集等日常工作,农民自愿上“信息之家”查阅各类信息。目前,已在全市70%的乡镇建成“农民信息之家”,累计发布各类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供求信息10万多条,接待农民咨询300多万次,带动全市268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网络学习农业实用技术,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信息意识。13“12316”三农服务热线“12316”是农业部核配的全国“三农”公益服务电话专用号码,主要用于农民各类信息服务、维权及投诉举报。我省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在全省开通了“1

5、2316”三农服务热线。热线开通运行前5个月,农民打进电话3.40万个,平均每天约227个,收到农民通过手机发来咨询“三农”问题的短信454条。专家通过热线及出现场等方式帮助全省农民朋友有效解答各类问题32814个,其中,通过组织省、市、县热线专家出现场、领导批转有关地方和单位,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较大的问题50余件。热线紧贴农民信息需求,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已经成为一条政府与农民的连心线、致富线、解忧线。1 4白银“神农通”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神农通”是白银市实施的农业信息服务项目。“神农通”农业信息服务以市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以电信、移动两大企业为依托,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农户安装“神

6、农通”农业短信服务电话。“神农通”在布局上,重点放在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科技接受能力比较强,信息需求量比较大的城郊、公路、沿黄地带的乡(镇)、村和科技示范园区;在信息户选择上,重点选择能真正起到带动作用的农村“明白人”、“科技能手”、种养大户和村社干部。在服务方式上,主要以短信咨询、短信推送和专家远程答疑三种服务方式为主。1 .5金昌“家家e”模式“家家e”信息工程是金昌市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设施,通过向农户安装“家家e”信息电话系统,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发布,促进农户信息交流。农户也可通过“家家e”信息电话和“兴农网”发送自己需要咨询和发布的信息。2 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优劣势分析甘肃地处西北内陆

7、,干旱少雨,自然环境较差,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业的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市场化程度很低。发展农村信息化可以使经济欠发达的甘肃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超前发展,“网络连乡村,信息进万家”,消弥城市与农村、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信息鸿沟,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优的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作为农业信息化载体的网络、电话、手机等自身存在的局限和不完善性,在传递信息的途径和作用方面存在着优劣势。2 1优势分析第一、覆盖面宽。近10年来,由于我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农村电话入户率有了很大地提高。农民通过拨打“12316”三农服务热线或使用“神农通”、“家家e”,可以足不出户了解自己需要的各项信息

8、,解决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很受农民的欢迎。尤其“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不仅用户与专家一对一的咨询,而且每天还通过广播将农民咨询解答的问题向全省直播,起到“一人拨打电话,千万农民受益”的效果。第二、信息时效性、针对性强。网络信息技术不受地域和传播渠道的限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农民信息之家”利用自己的设备优势,让农民自己利用电脑查询农业信息,及时了解各地的农资及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发布农业商情,实现生产与市场的互动交流。“金塔模式”由县信息中心组织专业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利用教育系统远程教育网络将信息传递到农村学校这一站点,再通过它将农民需求信息回馈到专业人员手中,这就保证了

9、信息的针对性。第三、获取信息成本低。不论“金塔模式”还是“农,农民都无需支付费用,完全由政府埋单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神农通”和“家家e”,每户农民只需交纳少量短信服务费即可获得多项信息服务。“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不论全省任何区域,不论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资费在全省各地按市话标准收取,也可包月拨打,话费低廉,农民容易承受。2 2劣势分析第一、网络信息普及面窄。互联网目前在我省农村普及面窄,一般主要在县城及较大的村镇广泛使用,进村入户还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根据中国互联网用户调查统计(2000年7月),我国用户的行业构成中,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用户数只占0.62%,是所有行业中用户数最少的行

10、业。这个数字表明当前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占全国农民的比例微乎其微。而我省实施的“全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也只是到2010年建成87个县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和4461个村级信息服务点。由于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农民若想利用电脑随意地获取或发布农业信息还需要走漫长的路。第二、解决信息的有效性困难重重。我国的农业生产地区差异显著,各个地区种植的作物特性也不尽相同,根据不同条件,确定不同的措施,需要根据各种信息加以判定。而目前我国从事农业实用软件开发的人员比例较少,所开发的技术品种少,在一定的专业层次就会显得效率很低,适用性差,采集的技术和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难以保证,对于农民来说容易产生信息的“

11、噪声”干扰和“失配”,导致生产的盲目性。电话在农村普及率高,农民通过电话咨询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受方言、农民自身素质、专家对各地生产情况掌握的影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诊断和及时解决还难以保证。3 农业科普期刊优势分析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农村信息化要求在农业发展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才能得到发展,只有摆脱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状态,实行产业化的情况下,才会形成对信息的强烈需求。而我国目前农民还没有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生产规模小,信息技术采用难于形成规模效应,给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带来限制,这就为农业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第一、农业科普期刊具有专业性强,报道深入的

12、特点。农业科普期刊是记载、报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最重要、最可靠的知识载体,是发表高质量农业创新信息的平台。这就要求编辑从业人员必须经过本专业学习、训练,否则很难保证为农民提供专业性、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集中、深度报道是期刊的另一优势。期刊可以就某一个技术或问题,集中版面优势,深入浅出地阐明该技术的作用或问题的解决途径。期刊的策划是办好期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按照现代办刊理念,要办好一份有特色、高质量的期刊,就必须注重期刊的策划。策划是期刊工作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其独特的办刊理念和视角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用这一强势打造期刊的个性特色,是期刊持之以恒发展的必要选择。第二、农业科普期刊具有阅读方便

13、,价格低廉、重复利用的优势。西北地区由于地域分散,村落之间相距甚远,农民经济条件差,自己无力获取相关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普期刊具有定期、连续、固定的出版特点,信息提供及时、快捷,内容可以反复使用,阅读方便,农民不论在田间或地头,可以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的阅读。同时考虑农民的消费习惯,刊物订价都比较低,农民易于承受,可保存,重复利用。4 农业科普期刊发展的对策5 1准确定位,为农民提供个性化产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已分化成许多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关注目标的群体,他们对于一般化的综合类期刊兴趣低落,喜欢有性格、有特色、有趣味的专门性期刊。我们要研究动

14、态变化中的农村市场需求,深入基层和农民交流,倾听农民声音,了解他们的“专业化”和“碎片化”需求。改变传统的办刊思路,采取缩短出版周期,加快出版频率,改原有的月刊为半月刊、旬刊、周刊等形式,探索性地走一刊多版的发展思路。如:北京农业由原来的月刊变成了旬刊,上旬为农业实用技术版,中旬为种业动态版,下旬为学术论文版;农业知识变月刊为周刊,出版了致富与农资版、瓜菜版、科学养殖版、科技与三农版。我们主办的农业科技与信息也由原来的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农业畜牧版,下半月为林业水利版。这样可以进一步细分市场,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产品。6 2提高刊物质量,打造期刊核心竞争力目前综合性农业科普期刊存在的问题主要

15、是内容与市场脱节较大,内容同质化严重,编辑思路、受众定位基本相同;栏目设置、采编内容、报道策划方式等大同小异,“粗看内容丰富,细看杂乱无章”、“人人都可以看,人人都可以不看”。第一、农业科普期刊优于农业专业网站的优势就是有一支专业性强的编辑队伍,在新形势下,农业科普期刊更需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专业知识水平,更新知识结构,厚化本学科知识,博化相关专业知识,深化科技编辑学知识;站在农牧业发展的最前沿,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时效意识、信息意识,迅速捕捉农业科技的新观点、新成果、新技术;编辑的文章必须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农业科学的发展水平。第二、提供科学、权威、准确内容是农业科普期刊优

16、于网络的最鲜明特征。在信息资源共享迅速的今天,网络由于其虚拟、开放型特点,其信息量大,真伪难辩,缺乏专业知识的农民很难获得自己所需的准确、科学、针对性强的技术信息,农业科普期刊若想在竞争中胜由,就必须向读者提供更加专业性和准确性的内容。首先,农业期刊的许多作者来自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推广人员、生产第一线的农技人员甚至农民技术员,能够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生产的各种问题,针对性强。因此,加强作者队伍建设,通过优先发稿、提高稿件报酬标准等形式,团结一批稳固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为杂志提供高质量的稿件。其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主办单位在行业、区域的办刊特点,做足地域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办由专业特色,吸

17、引专业作者和读者。经过多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省已经形成“高原夏菜”、农作物制种、马铃薯、花卉、中药材生产等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项目和产品,我们应当紧紧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及品种,做足地域特色性功课,将之贯穿在编辑思想和采稿原则中,不断提高专业稿件的质量,最终成为莫个区域特色产业的权威刊物。再次,强化期刊的策划功能,突显期刊在深度报道方面的优势。例如,我们主办的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为了配合我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先后策划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题”,“石羊河流域治理专题”,组织了试论农地均分条件下实现农业组织化的主要途径、小议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国家

18、介入与农民合作、两种土地规模化经营创新模式的调查与研究、浅谈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民勤县大坝乡文二村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初探等一系列文章,文章一经推由就引起了各级政府及乡村干部的好评,使期刊在促进重大项目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严把审稿关、文字关、校对关,确保科技文章的科学性、准确性,为农民提供真实准确的技术与信息,减少农民生产中的盲目性。第三,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是农业科普期刊的一大弱势。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快速方便、交互影响、检索便利、成本低等优点,使信息传播呈现高度自由与开放,在改变农民传统信息接受方式的同时,也为期刊的编辑手段、由版理念和运作方式带来了革命。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的优势

19、,将过去期刊编辑流程、由版形式进行优化,提高编辑周期效率,缩短由版周期,加快信息传递;创办网络版,缩短刊物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多媒体功能、跨时空传播功能,实现由版者、作者、读者双向、多向的交流,让作者、读者参与到刊物的编辑工作当中,提高刊物的质量,增强农业科普期刊的竞争优势。4.3提高经营水平,促进杂志可持续发展第一、发行是期刊工作的重中之中,尤其对农业科普期刊尤显重要。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和村级组织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给组织管理和服务带来了一定难度。以往我们所依赖的发行方式与渠道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转型,农村组织化程度降低,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必须探

20、索新的发行体系建设。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组织农业生产和销售,实现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产业化生产;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农村到处盛开。到2005年底,我省共有3926个经济组织,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会员总数达90万人。它们承担起农业生产和农民技术的组织化问题,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我们要依靠农村产生的新型组织形式,稳步建成自己的发行网络体系,使刊物能够真正发到农民的手中。第二、广告是期刊发展的保障。农业科普期刊具有专业性、可保存性和读者群的集中性等特点,这是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要研究刊

21、物受众群体的接受信息方式、消费心理、购买模式,为广告主提供最佳的投放方式,提高广告效益。严格把握广告的审查,杜绝为敛财而滥发,以不真实甚至蒙骗的广告内容去坑人害人。4 4跨媒介合作,创新期刊发展模式当前,如果经营单一媒体,既势单力薄,竞争力弱,又浪费技术、信息资源,不能满足细分市场读者的需求。因此要跨媒介合作,创新期刊发展模式。一要出版杂志网络版,扩大刊物的阅读面。并且向其他网站提供内容,使刊物的内容再度开发利用。二要积极推进与互联网、电话热线、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组合,提高刊物内容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增加刊物收益,增强刊物的竞争优势。三要以期刊为依托,举办各种形式交易会、为企业出版专刊、咨询等活动,获取附加的衍生收入。4.5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农业科普期刊受农业产业的影响,存在着先天的弱势,其回报非常微薄。加之农民受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