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伤仲永)同步练习 沪教版 试题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伤仲永)同步练习 沪教版 试题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伤仲永)同步练习 沪教版 试题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伤仲永)同步练习 沪教版 试题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伤仲永)同步练习 沪教版 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课伤仲永(建议安排2课时)学习导引 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写一位天资聪颖的“神童”最终变为常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议论部分指出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本文语言十分精当,如第一句话“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不到十个字就交待了仲永的藉贯、身份、姓名、家世。接着,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仲永索求书具的迫切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聪明、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第二段中一“见”一“闻

2、”一“问”,三个动词就交待了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掌握和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本文语言精当,用词准确的特点;再次要能从仲永的经历中悟出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勉励自己刻苦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典题例析例题: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3、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

4、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解析:这是个文言文选段是第五课的重点。5个题目基本上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第1、2题考查学生积累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以上3题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第4题的翻译题既考到句意理解能力,又考到词性活用、通假字的知识,属文言文知识的小综合,如“奇之”的“奇”(以为奇),“宾客其父”的“宾客” (把当作宾客)和“日扳仲永”的“扳”,(同“攀”拉着),第5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整体感知的能力,题目涉及句意的理解和文章思路的把握,详略的处理等,答题时同学们要反复地将原文再诵

5、读一两遍,有了语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一步了,解题时便能得心应手,对答自如。参考答案 1( 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2 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

6、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课时训练 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邑人()环谒()不能称()世隶耕()mn然()或以钱币q之()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自为其名()()邑人奇之()环谒于邑人()()称前时之闻()()三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1父异焉()2稍稍宾客其父()3父利其然也()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5邑人奇之()四区别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不同含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1自并自为其名 余闻之也久2 闻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博闻强记环谒于邑人3于 于舅家见之贤于才人远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五翻译下列句子。

7、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训练二 (一)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诗词改字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钱伸仲大夫如此。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旋改为“满”( )凡如是( ) 始定为“绿”( )凡如是十许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8、句子。(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3王荆公即 我国 朝人,著名的 、 、 。 4为什么“绿”字比其它字好?请作简单分析。 5这篇诗话讲的是诗歌创作中的 问题,通过诗人的构思过程生动地说明了 6你还知道哪些诗文“炼字”的故事?请写出来。 (二)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司马光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 )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爱之( ),退( )为家人讲,即了( )其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 )手不释( )书,足跌(失足)没( )水中,众皆( )弃去( ),光持( )石击瓮破

9、之(指代瓮),水迸(bng,涌出),儿得活。1解释加点的字词,将答案写入文中括号。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 答: 3古籍中记述少年或聪明或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的故事来吗?(3分)答: 【探索时空】热点话题成长是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熏陶、学校教育、师长引领、周围环境影响和个人对生活、对理想、对人生感悟。孩子们说,成长的关键在家庭,在学校,在环境。为什么孔夫子的后代都是学者教授?为什么会有书香门第的说法?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家长们说,成长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为什么北大的高材生在菜市卖肉?为什么名将赵奢的儿子只会纸上谈兵?面对以上不同的观点,你的看法

10、是什么?请结合你的学习体验,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与思考1小亮是你中学的同桌,你们俩情同手足无话不谈。最近以来小亮老是愁眉苦脸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问他原因,他说,爸爸天天晚上邀人到家里打麻将,吵吵嚷嚷的影响学习。请你以小亮同学的身份,给小亮的爸爸写一封信,说服小亮的爸爸,让他给小亮一个安静的环境读书。 2阅读下面一个故事,思考文后的问题。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傅。“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您点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师傅闭上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

11、没动。 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里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已经成为经理。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奇怪!师傅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五个字,我一听就奇怪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巴着公司?所以辞职。”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怎么没听师傅的话呢?”“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傅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傅不是这个意思吗?”两个人又去拜望师傅。师傅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说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挥挥手

12、(1)为什么师傅的同样一句话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2)两人第2次与师傅见面时,师傅说的“不过一念间”是什么意思?请根据你的理解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3下面是摘自报刊文摘的有关资料,请认真阅读,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归纳出中美教育的最大不同点。“美国人的教育法则”:归属法则:让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都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理解他们;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

13、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第五课训练一一 yychnl 泯 乞 二. 属于曾经 书写 立即 题上 自己的 同乡 四处 拜访相称 听说的情况 三. 对感到诧异 名作动 当作宾客 以为利 意动用法 同“攀”,牵引 通假字 以为奇 意动用法 四. 从 自己 听说 听说的情况 听到 向 在 比 被 五. 1、 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知道书写工具. 2、 终于又成为了一般人,这是因为后天受的教育不够啊. 训练二(一)1、随即 这样 才 左右 2、(1)春风吹绿了江南两岸的春草春树,什么时候明亮的月亮才能照耀我回到故乡去呢? (2)吴地有个读书人家里收藏了王安石原诗的草稿。3、王安石 宋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4、“到”不好,太生硬。“过”不好,让人感觉春天一下子就消失了。“入”不好,描写不妥当。“满”不好,风是无形的,不可用满形容。“绿”好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