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专项训练题号一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古诗阅读简答题。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本诗前两句写,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的特点。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3.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_4.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_5.本诗体现了怎样

2、的思想感情?_阅读。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6.诗人借助山、水、_抒发了_的感情。7.翻译三四句。_8.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_阅读题。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9.在原文中补充诗句。10.诗歌前两句用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点明享

3、受特权的对象。11.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的美丽景色。12.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13.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_阅读题。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4.马诗是唐朝诗人_写的,他与_称为唐代三李,有_之称。15.马诗前两句属于_描写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把_比作_,写出一种_的气氛。1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一句描写的的景物有哪三个?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_17.“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中,“何当”的意思是:_ “清秋”指的是:_18.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_1

4、9.这首诗运用了_的表现手法,通过_表现了_参考答案1.     地白#白     凄清#清冷#寂静#凄凉2.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3.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5.抒发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想感情【

5、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在赏析语句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从关键词的角度赏析。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月色皎洁之感,“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凄清的特点。(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与意境。“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

6、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下一句,“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

7、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与写作手法的分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

8、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且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5)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

9、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想感情。6.     月     思乡7.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8.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诗歌中的意象有山、水、月,诗人借景抒情,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此题考查句子翻译。译文

10、: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三四句的意思为: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3)本题是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江南岸)绿了。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所以说用的好。“绿”字写出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色彩美;“绿”字表现的春风唤醒大地,使人感受到勃勃生机。动态美。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11、。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9.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10.     花 、柳     汉宫、五侯11.春城无处不飞花12.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13.“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

12、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根据诗句意思可知两句用花 、柳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汉宫、五侯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渲染的美丽景色。(4)本题考查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词语的意思及表达的效果方面去分析。“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

13、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所以不可以改。(5)本题考查体会字表情达意的作用。.从字的意思及表达的效果方面去分析。“传”,传送,写出了动态,形象地写出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写出了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表达了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14.     李贺     李白、李商隐     诗鬼15.     环境   

14、;  比喻     大漠的沙子     白雪     燕山的月亮     弯钩     寂静冷清16.大漠、燕山、沙子,这三种景物。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17.     何时将要。     清爽的秋季18.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9. 

15、;    托物言志     咏马     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解析】(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本诗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大漠、月亮。(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修辞手法的理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这样写非常精练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写出了塞外的恶劣气候条件,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意思是大漠在月光下像铺了一层霜雪,燕山上空的弯月像钩子一样。写了大漠、燕山、沙子,这三种景物。(4)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何当:什么时候。清秋:清爽的秋季。(5)此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诗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