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庙建筑脊饰艺术赏析_第1页
闽南文庙建筑脊饰艺术赏析_第2页
闽南文庙建筑脊饰艺术赏析_第3页
闽南文庙建筑脊饰艺术赏析_第4页
闽南文庙建筑脊饰艺术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闽南文庙建筑脊饰艺术赏析宫庙建筑在较长的时间段内是老百姓的精神寄托, 是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 它们耗费了工匠们很大的心血和精力, 在建造的过程当中使用了许多价值不菲的建筑材料, 因此宫庙是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建筑类型, 它致力于继承和保留最本质的传统建筑。 而屋顶在传统的建筑中, 是最能代表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它蕴含了民间信仰、美术、工艺等多种因素。闽台文庙建筑具有十分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 又融合了当地文化、 风俗等特征,形成了具有特殊性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修建文化。1 闽台地区文庙脊饰的特点分析1.1 蕴含 “儒家文化” 的精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我国封建

2、社会长期发展的主导文化。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学家, 他门下的教育弟子有三千余人, 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72 人, 被成为 “万世师表 ” 。 他写的秋、 诗、 书、礼、 乐、 易六部作品是儒学的经典之作。 西汉武帝时期盛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 开始了祭祀活动, 制定了春天秋天这两个季节祭祀的规定, 宫庙和传统的儒家文化结合到了一起, 慢慢形成了一种庙学合并的新制度。明清期间各省、府、县级树立府学、县学, 均建有文庙形式的行礼习仪场地, 祭奠仪式由当地的官府来一手操办, 被看做是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文教工程, 文庙得以在全国各地广为修建。福建的主流文化是中原

3、文化,北宋时期,以朱熹的 “民”思想为代表,以福建科学中心为代表,逐渐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成为封建社会的真正思想。因此,自宋代以来, 福建地区一直以儒学为主, 福建文庙建设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处可以看到府级县级的文庙。台南的孔子庙,明郑时期所建,是台湾建造最早的孔庙。它继承了研究儒家经典和经典著作的传统。 在清代, 儒学就已经开始在台湾扎下根基, 并把闽学作为重要的思想贯彻到原住民社会,以理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台湾的主流思想。有关资料显示,台湾从第一座庙学建立至今已建有16 座孔庙,这些都有当地的官府进行操办、修建、维护,遍布台湾的各个地方孔庙从木构建筑到石雕,从彩绘到瓦片雕饰,

4、都和福建一模一样,大多数参照泉州、漳州的孔庙进行建筑。文庙是一种礼制建筑, 因此具有一些典型特征。 例如主体建筑大成殿就是出自孟子万章下 : “子之谓集大成也” 中的 “大成 ”两字,意思是孔子拾掇三代至周公的学问并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是集大成的专家,因而以 “大成 “为建筑名,和 “礼门 ” 、 “义路 ”等, 无不逐一显示孔子之道和礼制内涵。 文庙的正殿可以看到孔子的牌位, 但是却没有孔子的塑像, 这是因为塑像不能很好的把孔子的神情表达出来, 这样没有雕像的文庙, 更有利于开发想象,更可以体会到孔子伟大的人格。孔子崇尚简朴,因 此寺庙的建筑比传统的寺庙更简朴, 也不那么奢华。

5、它最显著地特点就是:门前没有狮子石像,也没有门神,所有的柱子以及门窗都没有进行雕刻, 据说这是因为没有人敢在孔子的面前班门弄斧。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建筑群的核心,房顶一般都是有非常高的标注的重檐庑殿式、 或重檐歇山式。 文庙屋顶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标志是:屋脊常设有一对圆筒,被称作通天筒,也被称为 “藏经筒 ” 、 “通天柱 ”, 可以很好的体现人们对读书的热爱, 对儒家而言有深远的文化保存意义, 或者说是赞扬孔子贯穿古今的伟大壮举;还有,在垂脊上有枭鸟雕饰,这是古代的一种恶鸟,长成后会以母鸟为食,凶恶且不孝,可是孔子却对它进行了教化,充分体现了孔子 “有教无类 ”的精神。具有教化意义、鲜明地

6、域特征、 深厚内涵的文庙在闽台两地众多的庙宇中承载着重要的文教工程。1.2 泉州文庙泉州府文庙座落在泉州古城中心区最繁华地带, 南有涂门街,北有打锡街,周边百年榕树、梧桐树围绕,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包含宋、元、明、清四代建筑形式的文庙建筑群, 目前较好的保存着宋代建筑风格, 见证了 “海洋大通道 ”繁荣时期泉州城市文化生活的兴盛, 见证了泉州包容性、 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传统。泉州府文庙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 976-984 ) 。 尔后历经修缮,规制逐步完整,规模不断扩大。现存格局主要形成于宋代。文庙坐北朝南, 整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 文庙正中为大成殿, 系典型的

7、宋代重檐庑殿抬梁式木结构。 文庙的屋顶造型独具匠心,翼角起翘显著,正脊曲线较大,从而在视觉上克服了正脊的僵直感, 并且大大分散了屋脊重量的重心, 对屋盖的稳定性颇有益处, 同时对于屋面排水或消减风力也有一定好处, 实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和谐统一, 体现了泉州匠师在建筑造型艺术上富有创造性的成就。 正脊两端雕饰双立龙, 正脊脊堵上剪黏 “凤穿牡丹造型,垂兽仅存左一只,右三只枭鸟,三段垂脊灰泥塑卷草,卷草图案变化多样, 最低一段卷草中心巧妙的卷成一只奔走的狮子,无剪黏装饰,朴素无华。脊堵处用瓷雕、泥塑、彩绘手法装饰着农耕狩猎、飞禽走兽、花卉草木,表达了平安富贵、福寿多子的愿望。脊堵上部的脊线处多组如

8、意、书卷、葫芦剪黏,蕴含万事如意、知书达理、福禄双全之意。这些图案及制作工艺具有传统手法又极具闽南建筑艺术特色。1.3 安溪文庙安溪文庙坐落在县城的东南角, 背踞风山, 前滨龙津 .笔峰拱峙。它始建于北宋魏平四年( 1001 ) ,从宋咸平到清光绪年间经过几十次维修、重建、扩建,现存格局为康熙时期重建,是江南现存同类物中最完整的古代建筑艺术群。安溪文庙建筑主体贯穿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的, 左右对称。 第一大门棂星门的屋顶是歇山顶式结构, 正脊建有 6 个通天筒,每条垂脊立有五只枭鸟。戟门是三川脊式,正脊为剪黏双立龙,当中稍高两边稍低,最有特色的是一坡四垂脊,每条垂脊前都有牌头, 中间两个为

9、三个一组人物, 两头分别是单个骑兽人物,比例恰到好处,使得装饰更显精美。文庙的主建筑大成殿, 重檐庑殿顶, 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崇高地位。 大殿上层屋檐垂脊处起伏不平为起伏龙形, 下层屋檐则是卷草。 每脊立有 12 只垂兽枭鸟, 八脊共有 96 只。 屋脊的两端高翘,装饰性极强,正脊上是剪黏双龙戏珠,四坡脊尾又各有一条腾空飞龙,它们和戟门正脊的剪瓷龙雕、文庙的八根翔龙石柱、陛石上的云龙戏珠等, 构成了一个龙的世界。 体现了安溪文庙工艺超凡、做工精细的特点。2 闽南文庙建筑脊饰的主要艺术2.1 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艺术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事,中原汉人曾三次大规模南迁,为相对封闭的闽南地区带来了先

10、进的中原传统文化, 也带来先进的铸造技术及精湛的建筑工艺, 促进闽南地区更快的发展。 在闽南一带,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越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化特征。 以具有先进性的中原文化逐渐发展成为闽南地区的主流文化, 儒家文化传统思想慢慢地也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 由于受政治、 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阶层的人们在不同时期对不同民间信仰的需求也在蓬勃发展。 而宫庙建筑本身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存在, 人们会将主流文化和民间信仰所要表达的深厚内涵体现到建筑本体上, 特别是可视性强的建筑装饰层面上。 因此, 脊饰被进一步赋予了标记和祈祷的作用。在中国古建筑里屋顶除防水等功能外

11、, 还具有等级礼制, 闽南文庙建筑的屋顶大都为高规格的庑殿顶、 歇山顶 (闽南传统宫庙建筑的屋顶多为歇山顶) ,并呈现出独特的屋脊起翘。垂脊兽也是有等级之分的, 只有皇家宫殿故宫的 “金銮殿, 有一整套完善的垂脊默。中和殿”及保和殿”只有九样,而其他宫殿,虽然也有动物, 但都要按照等级被改造, 也要依据所主祀神灵地位的贵贱来决定走兽的使用。闽南地区文庙建筑的垂脊兽都以枭鸟为主,正脊上一般剪黏双龙。 所有其他成分的装饰内容和主题都是丰富而深刻的民俗文化和吉祥的体现。 闽南文庙建筑中也运用了闽南当地特有的剪黏工艺,为简朴素雅的文庙建筑添些光鲜的色彩,精致细腻的做工。2.2 闽越文化对脊饰艺术的影响早期被称作 “闽越人 ” 的福建土著民族,虽然并没有形成强大的正统文化凝聚力, 但也不是中原文化所能完全替代的。 闽越族群以蛇为图腾为崇拜、剪发纹身、拔牙、楼居、行悬棺葬、习于水斗、行巫术等文化特色,一直贯穿至今。除了蛇图腾的风俗习惯,还有许多地方把蛇图腾当做 “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