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1页
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2页
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3页
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4页
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陈尧1王晓明2(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101摘要:利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农民体育观、农村体育人口、农村体育消费、农村体育管理服务体系、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旨在对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进行总结,为农村体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农村体育现状文献综述我国是农业大国。九亿多农民的体育状况必然关乎到全民健身事业前进的步伐,关系到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农村体育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国家也陆续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在一定层面上农村体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仍然不尽人意。而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

2、状如何?近几年来,很多的体育工作者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笔者通过查阅CNKI系列数据库和维普系列数据库发现,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既包括对全国范围的整体研究,也包括部分地区的局部研究。而本文将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农民体育观、农村体育人口、农村体育消费、农村体育管理服务体系、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等方面作以下综述。1.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基础设施是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冯健在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和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一文中认为,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农村体育资源严重困乏。而谢光辉、黎晓勇在关于农村体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的思考一文中认为,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扶贫工程的多方推进,农村体

3、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以上学者所引用的体育场馆设施数据都是1陈尧,男,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体育2王晓明,男,1961-,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体育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TEL:135*.E-mail:331012426依据1999年张发强在北京体育科学大会上的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报告,该数据只能反映上世纪我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状况。2005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数据公报表明,我国体育场地有67.70% 集中在校园,广大农村仅占8.18%,体育场地、设施呈现出城市优势、农村劣势的状况。但这些数据与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

4、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不符合实际情况。正如周奕君长三角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调查显示,“长三角”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状况比较宽裕的占15.2%,基本能满足需求的占39.3%,紧缺的占34.7%,根本没有场地资源的占10.8%。由此可见,农村体育运动设施供需矛盾得到初步相对缓解。近些年来,学者们关注于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的研究,以王辉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研究一文为代表的研究,指出了我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提出建立PPP融资模式为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但农村体育设施的利用程度如何至今研究较少。2.农民的体育观我国农村体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三纲五常、”中庸

5、思想和重文轻武思想根深蒂固,在农民眼中体育运动不适合自己的言行举止(几乎全部是老年人或妇女(见肖丰等,河南省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并且,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以体力劳动作为获取生产资料、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日常劳作后,需要以静态的休息,因此大多农民认为体育与己无关,影响生产劳作。刘胜在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意识与健康观念的制约”是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主要原因,农民在对体育认知中存在严重的偏差,具体表现为:“劳动就是体育运动”、“体育是有钱人的事”、“体育与自己无关”。还有调查表明:有40.2% 的农民认为没有必要锻炼身体,有32

6、.7% 的人认同生产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有37% 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影响生产劳动。以上说明,我国农民的体育意识淡薄,长期受农耕文明影响,农民对体育的功能、价值的认识出现偏差,将必然会导致农民缺乏体育锻炼动机,没有体育锻炼的内驱力,同时也是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致命因素。3.农村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项标志。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仍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体育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见董宏伟,制度分析:二元社会结构与农村体育,同

7、时,针对当前农村的社会群体结构变化,梁建平等人在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分化趋势的社会学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村“一元”社会人口逐渐呈现出体育人口的“二元性”分化趋势,表现为以长期驻留在农村的“留守”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和在外务工的“流动”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由于两大群体生活环境及劳动方式的不同,在体育需求、锻炼目的、锻炼内容和运动方式上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民作为特殊的体育群体,其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他们的体育方式。在进行农村体育人口研究时需作特殊分析。卢兆振,杨洪辉在关于体育人口划分标准的再界定苏北农村体育人口问题实证研究中在现行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

8、(三个条件上细分如下:分为标准体育人口(满足3个条件、近似体育人口(满足2个条件、偶然体育人口(满足1个条件、纯碎非体育人口(满足0个条件。调查表明,标准体育人口仅占7 %,近似体育人口占10%,偶然体育人口占6%,纯粹非体育人口高达77%。此外,大多数学者对体育人口的研究均采用仇军先生“1997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修正的判定标准。先前卢元镇老先生已在我国体育人口现状分析论著中指出,在全国1.4亿体育人口中城市占5 5.11%,约为0.77亿,而农村4.89%,约为0.63亿,况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3.9%。朱家新在农村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的比较研究中,对福建沿海地区的农村体育

9、进行的调查表明,体育人口农民有494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7%;非体育人口农民有2384,占总调查人数的56.5%。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体育人口相对较少,是今后新农村体育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4.农村体育消费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扶贫”计划,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体育产业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与农村体育及农村体育产业发展密切关联的是体育消费水平,它是反映农民在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中所能承受的经费支出能力。在已有的研究中,针对农村体育消费进行的研究不多,大多数是作为影响体育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牛鹏飞,陈焱的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研究综述一文按地域(华东、

10、华中、西北、东北对农村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综述,指出各地域的体育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华东地区和北京市周边区县农村体育消费水平高于东北、西北的农村消费水平。农村体育消费在总体上形势不容乐观,消费水平整体低,消费形式单一,体育意识淡薄,并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处于消费的原始状态。杨利军在我国农村体育经济现状一文中也说明了当前虽然农村体育市场潜力巨大,但体育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低下是制约体育消费的最大障碍。以上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提高体育消费水平首先务必解决好农民收入问题,在满足基础需求情况下引导更高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5.农村体育管理服务体系由于农村经济发展

11、水平较低,许多乡镇干部为发展农村经济,忽视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认为“没有钱就没办法搞文体建设”,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体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将农村体育工作作为副业,从而导致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是以乡镇为中心,以业余体协为主要机构对农村体育进行宣传、发展与管理。虽然形成了以农村居民各项体育协会为中心的农村体育管理服务网络,但能真正组织和指导农村居民进行科学健身的机构与人员并不多,农村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其数量和质量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有效性、科

12、学性和广泛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较少并且队伍结构不合理。马永明在江苏阜宁县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析一文调查显示,该地区平均623人拥有1名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等级之间的总体比例为1:2:111:304(国家规定的发展原则1:10:30:80。呈现出队伍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组织制度保障。6.农村体育发展对策面对当前困境,学者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以吕树庭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发展对策,以小城镇为重点的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一文提出了,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三点依据(寻求农村体育发展突破口的需要、城市化的需

13、要和凭借小城镇中介地位优势的需要和作为公益事业的农村体育发展必须获得政府的体制和经费保障以及不平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以田雨普为代表的认为农村体育的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应当是村庄、村落,小城镇不必永远成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见田雨普,全面建设小康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策略不久,虞重干、郭金修在农村体育的根基:村落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村落应是农村体育发展的根基,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小城镇为重点面临诸多困惑:小城镇体育内容远离村落农民实际,带动、辐射作用并不明显,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工作重心应下沉,因地、因时、因人,充分发挥村落带头人的作用。此外,还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究农村体育的

14、发展对策,提出了众多建设性意见。结束语有关农村体育现状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学界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多数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一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讨该地区农村体育现状,研究成果也都以调查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展现。此文仅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恕不能全面概括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参考文献:1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和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 29.2谢光辉,黎晓勇.关于农村体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 8,34(5:313国家体育总局网.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

15、http/.4周奕君.长三角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5:13-18.5王辉.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40-44.6肖丰等.河南省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 5.7刘胜.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3:32-33.8董宏伟.制度分析:二元社会结构与农村体育J.浙江体育科技,2008,30(6:47-48.9梁建平等.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分化趋势的社会学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11: 19-21.10卢兆振,杨洪辉.关于体育人口划分标准的再界定苏北农村体育人口问题实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32-34.11卢元镇.我国体育人口现状分析M.北京: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