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_第1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_第2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 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 -1902 年壬寅学制, 1903 年癸卯学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 - 六艺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6、科举制度开始 -隋唐7、科举考试的依据 -四书8、"以僧为师 " 、 "以(书)吏为师 "-古埃及教育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 -论语10、 "有教无类 "-孔子11、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 孔子12、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1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一词来源) -孔子14、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5、因材施教 - 孔子16、"兼爱"、"非攻","亲知"、 "闻知"、"说知"-墨家17、"弃圣绝智 "、 "弃仁绝义 "、回归自然 -道家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 礼记中的学记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3、 "-学记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22、"师严然后道尊 "-学记23、"君子之教,喻也 "-学记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25、"学不躐等 "-学记26、教学相长 - 学记27、循序渐进 - 学记28、助产术(或叫 "产婆术 ")-苏格拉底(古希腊)29、理想国 -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32、大教学论

4、-夸美纽斯(捷克)33、"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34、教育漫话 -洛克35、爱弥尔 -卢梭(法国)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康德(德国)37、"白板说 "-洛克(英国)38、提倡绅士教育 -洛克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40、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德国)41、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美国)42、最早讲授教育学 - 康德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45、传统教育学代表 -赫尔巴特46、现代教育代言人 -杜威47、教

5、育即生活 -杜威48、"在做中学 "-杜威49、儿童中心主义 -杜威50、当代教育学 -凯洛夫(苏联)51、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52、内发论 - 孟子、弗洛伊德53、外铄论 -荀子、华生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55、把"课程" 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57、用心理学的 "统觉理论 "原理说明教学过程 -赫尔巴特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凯洛夫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赫尔巴特60、"一个坏的教师奉

6、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61、"学而时习之 "-孔子62、"温故而知新 "-孔子63、"不陵节而施 "-学记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学记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 情上。 "-夸美纽斯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 ( "因材施教 "来源) -朱熹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 -大教学论69、我国最早采

7、用班级授课制 -1862, 北京京师同文馆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71、德育的认知模式 -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 -班杜拉74、率先正式使用 "班级 "一词-埃拉斯莫斯75、 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6、导生制 -19 世纪,英国77、"平行影响 "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78、目标管理 -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

8、1903 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桑代克3、20 世纪课程改革运动 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24 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 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 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 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 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 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 布卢姆14、程序教学 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 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的条件) 加涅17、尝试错误

9、说(小猫 “迷箱”试验) 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 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 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 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 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 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 曲线) 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

10、素说 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 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 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 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 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 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 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 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 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 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 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 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 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

11、论 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 波斯纳1. 桑代克 著作:教育心理学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大纲 :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这个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理论:(一)尝试 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率(二)共同要素说 迁移 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 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 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刺激相似而且反应 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共同要素说: 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

12、以产生迁移。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 并且是 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三)同化说遗传就其实质来说, 是认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 的概念与规律以后, 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 使低级观念遗忘, 从而简 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2. 布鲁纳 理论:认知 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 结构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和符号程序原则强化原

13、则3. 劳伦兹理论:关键期2 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 皮亚杰 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前运算阶段( 37 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 思维可以逆转, 因而能够进行 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命题之间关系 假设 演绎推理

14、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二)道德发展阶段论 ( 1)他律道德: 在 10 岁以前, 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 在标准( 2)自律道德:在 10 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5. 维果斯基理论: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 间的过渡状态。6. 埃里克森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11.5 )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3 ) 主动感对内疚感( 45 ) 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 )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15、18 )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对角色感7. 鲍姆宁理论:父母的教养行为 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8. 吉尔福德理论:辐合型与发散性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 表现为搜 集或综合信息与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 缩小解答范围, 直至找到最适合的唯一正 确的解答。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为题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 表现 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 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 最终产生 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正确的答案,因为容易产生有创建的新颖观念。比纳和西蒙 斯坦福 比纳量表9. 韦克斯勒: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

16、成人智力量表10. 加涅作品:学习的条件 理论:(一)、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 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 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 信息流2. 控制结构11. 巴浦洛夫 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一 方面,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 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 系;另一方面, 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新号, 必须先于

17、无条件刺激而呈 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 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刺激泛化: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11.斯金纳 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 )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 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 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做作, 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 则该操作的 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二)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

18、, 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是经典条件作用的 研究对象。 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 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 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12. 苛勒理论:完型 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13. 奥苏塔尔理论:一、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学习分类 :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 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 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

19、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 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 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接受学习的实质先行组织者技术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知识观( 2)学习观( 3)学生观三、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四、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 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14. 马斯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5. 阿特金森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20、16. 维纳理论:成败归因理论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17. 班杜拉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判断( 1)强化: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三是自我强化,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来强化 相应的学习行为(2)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 即人对自己行 为能力的推测( 3)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应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 败经验18. 耶克斯与多德森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19. 贾德理论:经验类化理论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20. 卢钦斯理论: “量杯 ”试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21. 艾宾浩斯理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呈负 加速性。22. 弗洛伊德 理论:动机说(压抑理论) 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23. 加里培林 理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1)动作的定向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