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技术方案_第1页
抗震支架技术方案_第2页
抗震支架技术方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抗震支架工程抗震支架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江苏格瑞思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工程设计总则 41.1 工程概况41.2 设计依据: 41.3 机电管线抗震的意义: 51.4 机电抗震设计应达到的要求: 5第二章抗震支架的设计2.1 抗震支吊架系统设计依据 62.2 抗震支吊架的概念 72.3 抗震支吊架的种类 72.4 机电管线抗震设计范围: 72.5 抗震支吊架设计流程 102.6 抗震支吊架的布置原则 112.7抗震支架的计算19第三章抗震支架施工技术说明243.1材料要求243.2抗震支吊架系统施工说明243.3 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步骤 263.4 材料设备及人员配置 293.

2、5 安全措施30303.6 环保措施第一章工程设计总则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质量安全监督站:基坑监测单位:1.2工程及环境概况表1.3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抗震设防烈度6789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值0.05g0.10( 0.15)g0.20( 0.30)g0.40g注:g为重力加速度1.4设计依据: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90581-2014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设方、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及技术资料1.5机电管线抗震的意

3、义:地震引发的机电系统灾害主要体现为:1、系统损坏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2、系统损坏引发的水灾及火灾;3、系统损坏引发的人员伤亡;4、火灾引发的结构主体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经抗震设防后的建筑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 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的目的。采取必要的机电抗震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机电系统的震害损失:1、减少机电系统破坏程度,降低经济损失;2、有效控制水灾及火灾的发生;3、减少人员伤亡几率;4、保障主体结构安全不受火灾影响。根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

4、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强制性条文第条:抗震设 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昆明市抗震设防烈度 8 度,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唯有提高机电系统自身的抗震性能,才能有效防止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确保地震 后机电系统迅速恢复运转。地震时,加装抗震措施的管道及设备相对没有加装的可减少 510倍的位移量,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抗震性能。综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强条要 求及本项目实际需要分析,在重点部位机电系统进行抗震设防以符合规范要求、使用要 求及验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2机电抗震设计应达到的要求:机电抗震总体设计要求根据规范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

5、范 的条:建筑机电工程 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运行;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可能损坏经一 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运行;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不至于严重 损坏,危及生命。非结构组件抗震设计要求长期以来,非结构构件都没有得到重视,通常不在结构工程师的设计范围内。据统 计地震中60%-708的损失是由非结构构件的设计缺失或安装不当造成的。设置抗震支吊 架能在抗震中为建筑非结构构件即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保护,减少损失。非结构构

6、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 接应进行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第 条)非结构构件包括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1 建筑非结构构件指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 承重墙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 等;2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指为现代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 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 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非结构构件应根据所属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和非结构地震破坏的后果及其对整个 建

7、筑结构影响的范围,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当相关专门标准有具体要求时,尚应采用 不同的功能系数、类别系数等进行抗震计算。当计算和抗震措施要求不同的两个非结构构件连接在一起时,应按较高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非结构构件连接损坏时,应不致引起与之相连接的有较高要求的非结构构件失效。第二章抗震支架的设计2.1抗震支吊架系统设计依据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90581-2014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103、FM Global Property Loss Prevention Data Sheets 4、NFPA-13 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

8、n of Sprinkier Systems2.2抗震支吊架的概念1、抗震支吊架是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 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件及抗震斜撑组成。2、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2.3抗震支吊架的种类rz r-Mk: Xt ;FTI :4- -1.1 !300mm吊杆应当采用槽钢加强。爛诵徑(rmm,10SOD1240016令咒2dGM264抗震支吊架的间距计算1、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管道类别抗震支架最大间距(m侧向纵向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新建工程刚性连接金属管道1224新建工程柔性连接金属管道;非金612属管道及复合

9、管道燃气、热力管道新建燃油、燃气、医用气体、真空管、压缩空气管、蒸汽管、高温热水管及其它有害气体管道612通风及排烟管道新建工程普通刚性材质风管918新建工程普通非金属材质风管4.59电线套管及电缆梯架、 电缆托盘和电缆盒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线套管、电缆 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1224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线套管、电 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612注:改建工程最大抗震加固间距为上表数值的一半;2、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按下式计算:a Ek= YnZ 1 Z 2 a max注:抗震支吊架要求计算的a Ek不小于0.5式中:-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m

10、-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该系数小于1.0时按1.0取值-抗震斜撑角度调整系数。当斜撑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比为1.00时,调整系数取1.00 ;当斜撑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比小于等于1.5时,调整系数取1.67 ;当斜撑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小于或等于 2.00时,调整系数取2.33265抗震支吊架平面设置原则纵向支華艇距侧向豆課i可距I1X11111匸 卜二L3二1二:亠八一 01、当计算两个连接在一起、抗震措施要求不同的机电设备时,应按较高要求进行抗 震设计。建筑机电设备连接损坏时,不应引起与之相连的有较高要求的附属机电 设备失效。2、采用双向支架和侧向支架交替布置的方式比较合理;3、综合抗震支架按最高

11、标准的管线进行支架设计;266侧向抗震支吊架布置原则1、每段水平直线管道应该在两端间距设置侧向抗震支架并距端点距离不大于0.6m。11卜 10.6mrJJ水平直管道J2、当两个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架。 例如:刚性连接金属管道长为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12m首先于两端加设侧 向支撑,再依次按12m设置侧向支撑。管道怪度24mi丨1 卜 112m74 I“伽1J267纵向抗震支吊架布置原则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本规范第823的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架。例如:刚性连 接金属管道长为3

12、6m按最大24m的间距依次设置纵向支撑,直至所有支撑间距均满足 要求。最大纵向间距24e1:P512mIJ1水平直管长36m*1抗震支吊架偏移布置原则冈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大 于最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大于其宽度 的两倍。1、水平管道应在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当斜撑直接作用于管道 时,可作为另一侧管道的纵向抗震支吊架,且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按下式计算:L=+0.6L 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m);侧向抗震支架间距(m)例如:纵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 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

13、大间距12m则双向抗震 支吊架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为:+0.6=18.6m 。 (L1 = 24米,L2= 12,贝计算L= 18.6 米)2、若直段长度+ 0.6支需在转向处设置侧向抗震支架即可设备管抗震支吊架布置原则当水平管道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水平 管线距垂直管线600mn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大于 0.15m应设置抗 震支撑。2611立管抗震支吊架的布置原则单管(杆)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立管的水管管道应在靠近立管 0.6m (风管取两倍风管宽度)范围内设置 第一个抗震吊架(2)单立管通过套管穿越楼层时,可设

14、置抗震支吊架。(3)单管道中安装的附件自身质量大于 25kg时,应设置单独的抗震支吊架(4)当立管长度大于1.8m时,应在其顶部及底部0.6m范围内设置四向抗震支架,(5)当立管长度大于7.6m时,应在中间加设抗震支架;(6)立管抗震支架最大不得超过12m2612门型抗震支架设置原则1、 锅炉房,空调机房,水泵房管路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多根管道共用 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勺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2、门型抗震支架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门型抗震支吊架至少应有一个侧向抗震斜撑或两个纵向抗震斜撑(2) 同一承重吊架悬挂多层门型吊架,应对承重吊架分别独立加固,并设

15、置斜撑(3) 门型抗震支吊架侧向及纵向斜撑应安装在上层横梁或承重吊架连接处;(4) 当管道上的附件大于25kg且与管道采用刚性连接时,或附件质量为9kg25kg 且与管道采用柔性连接时,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撑无需设置抗震支架的情况对于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勺吊杆悬挂管道,可不 进行设防。此外,吊杆与结构的连接处必须可以旋转,不会导致移动,这可以通过附加 例如转环,螺丝圈,或是隔振悬挂连接来实现。(如下图)2.7抗震支架的计算受力模型水平力方向造成的两种杆件受力状态杆件受力由连接配件,立杆及斜撑,锚栓共同传递给结构;支架设计应确保连接可靠(配件及支撑等)水平地

16、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1)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a ek = YnZ i Z 2 a max式中a ek 为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丫 一一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见表 2.1 )n 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见表 2.1 )Z 1状态系数,对预制建筑构件、悬臂类构件、支承点低于质心的任何设备和柔 性体系宜取2.0,其余情况可取1.0 ;Z 2位置系数,建筑的顶点宜取 2.0,底部宜取1.0,沿高度线性分布;a 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表 2.2 )表2.1建筑机电设备构件的类别系数和功能系数:构件、部件所属系统类别系功能系数数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消防系统、燃气及其他 气体系统;应急电源的

17、主控系统、发电机、冷 冻机等1.02.01.41.4电梯的支承结构,导 轨、支架,轿箱导向构 件等1.01.41.01.0悬挂式或摇摆式灯具, 给排水管道、通风空调管道及电缆桥架0.91.41.00.6其他灯具0.61.41.00.6柜式设备支座0.61.41.00.6冰箱、冷却塔支座1.21.41.01.0锅炉、压力容器支座1.01.41.01.0公用天线支座1.21.41.01.0表2.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 0.24)0.32罕遇地震0.280.50(0.72)0.90( 1.20)1.40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水平地震

18、力综合系数a EK,当计算值小于0.5时,按0.5取值。(2)当采用等效测力法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宜按下式计算:F= YnZ 1 Z 2 a maxG=a eKG式中:F沿最不利方向施加于非结构构件重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非结构构件的重力,应包括运行时有关的人员、容器和管道中的介质及储物柜中物品的重力。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或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S计算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地震作用效应(包括自身重力产生的效应和支座相对位移产生的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Y gSge+ 丫 EhShk式中S 机电工程设施或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 剪力设计值;丫 G重力

19、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 1.2 ;Y Eh 为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 1.3 ;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构件抗震验算时,摩擦力不得作为抵抗地震作用的抗力;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1.0,应满足下式要求:S R式中R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管道荷重计算钢管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W=0.0246615( D-t ) t式中:WF钢管的单位长度理论重量,单位为千克每米;D钢管的外径,单位为毫米;t 钢管的壁厚,单位为毫米;钢管镀锌后,单位长度理论重量计算公式:w=CWw钢管镀锌前的单位长度理论重量,单位为千克每米;C镀锌层的重量系数见表2.3

20、 ;表2.3镀锌层的重量系数壁厚/mm0.50.60.81.01.21.41.61.82.02.3系数c1.2551.1121.1591.1271.0161.0911.0801.0711.0641.055壁厚/mm2.62.93.23.64.04.55.05.45.66.3系数c1.0491.0441.0401.0351.0321.0281.0251.0241.0231.020壁厚/mm7.18.08.8101112.514.21617.520系数c1.0181.0161.0141.0131.0121.0101.0091.0081.0091.006矩形风管荷重计算风管荷重计算公式:P=0.21

21、195 (a+b)X5式中:P荷重(N);a、b矩形风管宽度、高度(mr)风管壁厚(mr)电缆桥架荷重计算P=n *S* p *L* c/K+G式中:P电缆桥架重量;n填充率(% ;S电缆总截面面积;p电缆的密度;L电缆的长度;g重量加速度,取9.8Kg/N ;K-裕量系数,取1.101.25 ;G-桥架本身的重量。由上述的公式,即可算得到单位(每米)电缆桥架的重量,现计算得不同规格动力 电缆桥架的重量如下表:表2.4动力电缆桥架质量规格(mm mm电缆类型质量(kg/m)200 X 150动力电缆12.7300X100动力电缆21.2300X150动力电缆27.6400 X 150动力电缆4

22、0.0500X200动力电缆72.1600X200动力电缆93.8800X200动力电缆121.91200X 200动力电缆170.1第三章抗震支架施工技术说明3.1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施工组织说明(1)由综合机电施工单位组织业主、监理、总包等单位共同进行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的品牌比选确认工作,共同确定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供应商;(2)由抗震支吊架厂家负责组织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的深化设计等工作。(3)抗震支吊架深化设计图纸必须经机电设计单位复核确认。3.2材料要求(招标文件提供的内容)抗震支吊架系统产品应具备省级及以上第三方荷载测试的检验报告, 以确保特殊荷载下的安全保证。(1)抗震支吊

23、架支吊架须具备:型钢、连接件、底座、方块螺母检 测报告。(2)抗震支吊架系统须具备: 抗震连接构件应按CJ/T476-2015进行国家级的部件荷载性能检测, 确保抗震连接构件的在地震作用下的荷载安全。 抗震支吊架组件应按CJ/T476-2015进行国家级的循环加载检测,确 保组件达到设计的安全荷载。 抗震支吊架组件应进行防火性能检测,试验时间不低于120mi n。 抗震支吊架组件应进行地震模拟测试报告,且模拟试验不低于55次, 试验荷载8.94KN。抗震支吊架系统产品表面必须经过热镀锌处理,锌层厚度不低于20卩以保证在生产中不产生粉尘或锌的脱落,方便后期维护,并提供相应的 盐雾测试报告,以确保

24、支吊架系统的防腐性能。抗震支吊架系统应便于以后管线安装、维护和扩展使用,其材质不低于Q235B轻型C型钢厚度为2.0mm-3.0mm连接件厚度不低于4mm重型C 型钢厚度为3.0mm-4.0mm连接件厚度不低于6mm抗震支吊架系统内连接件必须带有翻边,以增加承载强度和连接稳定性。抗震支吊架系统所有的产品零配件、型材为工厂预制化,现场装配化, 不允许在现场进行焊接。抗震支吊架系统中轻型 C型钢内缘要有齿牙,且齿牙深度不小于1毫米,并且所有配件的安装依靠螺栓机械连接实现,严禁任何以配件的摩擦 作用来承担受力的安装方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连接,整套综合管线 安装完成后具有安全的抗震、抗冲击、抗滑移

25、性能。抗震支吊架系统中全牙丝杆及六角螺栓材质为 Q235全牙丝杆强度不 低于4.8级,六角螺栓强度不低于8.8级。抗震支吊架系统锚栓应采用后 扩底锚栓。3.3抗震支吊架系统施工说明(1)所有抗震支吊架装配施工须按照设计院确认的图纸施工,管道支吊架应与暖通、给排水、强电、弱电、建筑、结构等专业密切配合施工;(2)主材型钢标准长度为6.0米,施工单位可根据需求用机械方式自由剪裁,切口要清理毛刺;(3)为确保抗震支吊架的安全,可靠性。抗震支吊架的安装由抗震支吊架供应商组织施工;(4)安装抗震支吊架的锚栓只可固定在剪力墙,梁或钢结构梁,承重柱上。不可 安装在砖,板等非建筑主体结构上。但必须符合结构安全

26、要求与遵循结构专业技术人员 的施工技术指导。(5)拼装好的支吊架若有外露的切口,用专用的塑胶保护端盖或专用镀锌防腐漆 加以保护;地铁或者可能会有积水的地方的支架,不能加端盖。3.4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步骤抗震支吊架由成品槽钢、管束、配件三种系统按照设计样式组合到一起的支撑结构, 所有连接件与槽钢可以实现拼装构件的刚性配合、连接无位移、精确定位,所以抗震支 架的安装比起传统支架的安装要简便。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总体概况包含四个部分: 抗震支吊架构件的存放及处理一安装抗 震支吊架的现场准备一抗震支吊架安装及工艺要求一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注意事项。341抗震支吊架构件的存放及处理(1)抗震支吊架的构件运输到现场

27、时,应尽量存放于干燥的室内,小型构件应分 序放好。(2)槽钢及吊杆在放置室内时,应在地面放置木条或者是防水薄膜。当受场地制 约不得不放置到室外时,存放方式同室内一样,但是地面必须放置一层防水层,防止抗 震产品构建腐蚀。(3)槽钢及吊杆放置时堆叠高度不宜过高,且接触全螺纹吊杆时应戴上手套,防 止被螺纹划伤。(4)切割槽钢和吊杆应采用无齿距或砂轮锯。有孔槽钢切割时必须按照槽钢标示 的刻度进行,以保证后续安装精度。(5)为保槽钢断面的垂直度,对于 C型槽钢,要采用背切(开口朝下);对于CB 型槽钢,必须要在槽钢的侧面切割(开口朝两边)。(6)当需要切割槽钢或吊杆后,应把材料上吸附的铁屑清除,还应把材

28、料的切口 用砂轮磨去毛刺并喷上镀锌剂,防止毛刺划伤人体,保护抗震支吊架构件。安装抗震支吊架的现场准备(1)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2)施工人员对照施工图纸熟悉现场施工环境及已完成安装管道的走向和规格, 确认楼板厚度,确认现场实际可利用安装空间足够,确认抗震支架的的规格与现场管线 规格相符合。(3)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抗震支吊架安装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质量验收标准等有 关规程。(4)检查清点材料,其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数量或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应做详细记录,并向技术人员反映。(5)准备好安装所需台架,完成配电设施准备工作。343不同类型抗震支吊架安装步骤风管的安装步骤以矩形风管为例

29、,根据风管的外形,选择门型的抗震支吊架来进行安装,安装的步骤主要包括:测量、锚栓定切料位(主吊的安装B_”横梁的安装侧向、纵向支加劲装置的安撑的安装-装(1)测量、锚栓定位主要是测量所要安装点的风管规格及风管底标高距楼板的高度,来决定全螺纹吊杆的长度、上下两根横梁槽钢的长度、加劲槽钢的长度及斜撑槽钢的长度;确定膨胀锚栓 的位置,以便进行钻孔。(2)切料根据测量出的数据来决定全螺纹吊杆、上下槽钢、加劲槽钢及斜撑槽钢的长度,然 后进行切割,切割完后须要在切口处喷晒金属喷锌剂,避免切口腐蚀。(3)主吊的安装根据主吊膨胀螺栓的位置,钻孔,进而安装膨胀锚栓及全螺纹吊杆。(4)横梁的安装安装上下两根横梁,

30、其中下横梁须拧紧,进而安装限位组件,上横梁维持松弛状态。(5)侧向、纵向支撑的安装定位侧向、纵向支撑的膨胀锚栓的位置,钻孔,进而安装侧向、纵向支撑,上横梁 也须安装拧紧。(6)加劲装置的安装安装加劲装置时,间距应该满足相应的要求组合的安装步骤组合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安装的步骤也是差不多,现已水管组合为例来进行安装, 根据组合的安装形式,选择门型的抗震支吊架来进行安装,安装的步骤主要包括:(1)测量、锚栓定位主要是测量所要安装点的管道的间距及管道底标高距楼板的高度, 来决定全螺纹吊 杆的长度、横梁槽钢的长度、加劲槽钢的长度及斜撑槽钢的长度;确定膨胀锚栓的位置, 以便进行钻孔。(2) 切料根据测量出

31、的数据来决定全螺纹吊杆、横梁槽钢、加劲槽钢及斜撑槽钢的长度,然 后进行切割,切割完后须要在切口处喷晒金属喷锌剂,避免切口腐蚀。(3) 主吊的安装根据主吊膨胀螺栓的位置,钻孔,进而安装膨胀锚栓及全螺纹吊杆。(4) 横粱槽钢的安装、水管的固定安装横梁槽钢,用P型管夹或者Q型夹固定水管在横梁槽钢上(5) 侧向、纵向支撑的安装定位侧向、纵向支撑的膨胀锚栓的位置,钻孔,进而安装侧向、纵向支撑。(6) 加劲装置的安装安装加劲装置时,间距应该满足相应的要求。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注意事项(1) 装抗震支吊架时,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确保支架的牢 固与抗震效果,若管道大小或位置改变,在经过设计人员的同意后修改抗震支吊架设计。(2) 对于侧向、纵向抗震支吊架,其斜撑的安装垂直角度宜为450,且不得小于 30o。(一般安装角度应以45o为标准)。(3) 了解安装工作所在楼层的楼板厚度,以便安装螺栓时能够在不穿透楼板的情 况下确保螺栓的作用效果。膨胀螺栓所在孔在保证位置精确的情况下,应与楼板上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mm(4)严禁在安装时使抗震支吊架强行挤压其他管线或改变垂直吊杆的角度,不得 影响其他管线的使用功能与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效果。(5)安装抗震支架的锚栓只可固定在剪力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