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教案)_第1页
后赤壁赋(教案)_第2页
后赤壁赋(教案)_第3页
后赤壁赋(教案)_第4页
后赤壁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后赤壁赋(教案)学习目标:1、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2、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教学重点:1、本文写景语句的鉴赏。2、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教学难点:1、道士化鹤的寓意及苏轼儒、佛、道在两赋中的反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自题金山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但从中可以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二、作者相关介绍:1、遭受的主要逆境:第一次是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 

2、0;第二次是在岁时被贬 往惠州,岁时贬至儋州,到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2、作者生平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

3、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再贬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要想了解苏轼的生平,可以参考: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4、gt;>三、写作背景(学生结合前赤壁赋介绍)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四 1、听课文朗读并正音:皋go   坂bn  鲈lú   巉chán  栖q  鹘hú  划huà  悄qi 凛ln裳cháng &

5、#160;缟go  戛jiá 翩pin  跹xin    揖y  俛f2文言知识 (一)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反而登舟。 1、反而:古义:反,通“返”;而,连词,表承接。今义: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2、予乃摄衣而上。(摄:古义:拽拉,提起;今义:吸取,保养)(二)词类活用 1、顾而乐之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2、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3、横江东来 (东,名词用作状语

6、,向东)(三)一词多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望,看) 顾安所得酒乎?(但是)四顾寂寥(看,望)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回头)(四)兼词归而谋诸妇:诸,之于(兼词)补充:诸,之乎(句尾) 焉 ,于之、于此 盍,何不 叵,不可五、课文分析:(一)分析第一、二自然段:1、温故知新 前赤壁赋时间:七月既望地点:黄州赤壁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心情:乐悲乐2、在后赤壁赋中,作者起笔不写赤壁之游,而是先写了什么?夜游黄泥坂3、夜游黄泥坂,作者心情如何呢?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乐4、那么乐从何来?美景究竟是什么样的美景令诗人“顾而乐之,行歌相答”?“霜露既降,木叶尽

7、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让学生翻译并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这四句所写之景。白描式的写景语言,质朴清新,语淡而意丰。寥寥十六字,便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景色之清朗,环境之清空,静谧宁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友人凑趣(举网得鱼)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良宵、美酒、贵宾、佳肴5、小结: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同时描绘了黄泥坂一点的冬夜之景。接着,通过主、客、妇三方的对话,写良宵、美酒、贵宾、佳肴四美已具,因此,夜游赤壁的兴致更高了。时隔三个月,故地重游,作者又会有一番怎样的感慨呢,下节课再继续。六、鉴赏讨论:(解决学生问题)(一)齐读课文

8、第三自然段回答:1、作者来到赤壁首先进入诗人一行视线的是怎样的景色?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2、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色?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3、景色有什么特点?清冷峭拔4、那大家回顾一下,在前赤壁赋中,作者所描绘的景色又是怎样的?与这里的景色是否一致?前赤壁赋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特点:清幽空灵后赤壁赋景色: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清冷峭拔5、 面对前后相差甚大的景色,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明确:“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

9、水的无奈慨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 曲笔双关: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6、作者舍舟登山,请同学们找出诗人登临赤壁句子。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7、从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出赤壁有何特点?险峻    阴森   恐怖8、想象一下,面对如此景色,他还会不会“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划然长啸古人不称意时,往往通过长啸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快。作者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苏轼的感情有开始

10、的乐转为悲了。9、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那么,他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10、 本是乘兴而来,如今却是兴味索然,由乐转悲,紧接着作者叙述了什么事?夜逢孤鹤梦会道士 11、作者写到鹤和道士有何意味?让学生讨论鹤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老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总结归纳)“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张九龄羡鹤“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韦应物 “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 李峤鹤苏子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相处来宣发内心弃世的幽情。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

11、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那夜半飞鸣而过的孤鹤,那梦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为方外之禽,一为方外之人。见鹤本为生活真实,而见道士则在梦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实生虚,虚虚实实,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12、 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而“不见其处”一笔?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联系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这两件事进行思考和探讨。(分组讨论)“东坡先生贯通内典(即佛经),尝赋西江月词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

12、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   清夜录“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七、总结:本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长啸,长啸后的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的平静心情作为过渡,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最终归之于空。以儒为主,融合佛老,进退行藏“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补充资料:前后赤壁赋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

13、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4、",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自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

15、"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

16、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

17、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

18、quot;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文中的孤鹤形象更能够让我们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的孤鹤历来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鹤是道化升仙的标 志,苏轼不仅借孤鹤以表达自己那种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那种超越现实的痛苦遗世的精神。那我们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赋中是如何将孤鹤的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

19、凡脱俗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山石高峻怪异,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鹤则是这一苦闷孤独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粮谋的孤鹤在苏轼心中,就像在其他隐逸 者的意中一样,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苏轼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共处来渲染内心弃世的幽情,孤鹤的形象尤其为他所钟爱。此际在苏轼最感孤独时,忽然有一东来的孤鹤振翅横江而掠过小舟西去。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可以蔚藉同样感受状态中的苏子之心。因此与客不交一言的苏子对它注意极深。而且它不仅是苏子此际情怀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苏轼以“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的觉悟,联想前来入梦的道

20、士,表明作者在这只孤鹤身上寄予了自己怀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一个侧面,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结尾处写自己梦醒后开门寻找,夜色茫茫,不见孤鹤,也并无道士。一笔双关,余味深长。将苦闷与希望糅合在诗化境界中。山形与鹤形,使苏轼因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不谙的精神不适感,和在孤独中向往自由的念头找到了对应。通观全文,在我们的眼前自然就展现出了好一幅“水月禅境、山鹤幽鸣”的美景图! 作者复杂感情的探讨 Q: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何以会悲?(由最初的“乐”转向稍后的悲叹与沉重) 明确: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客观环境让人触景

21、生情) 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风起水涌) 景物的阴森恐怖让苏轼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没有出路前途。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作者对世事转瞬变迁感慨不已,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顷刻间经历了由地方长官到阶下囚的异变。 2、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 (主观的精神寂寞) 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窘、独立无援的处境何其相似精神上的孤苦无告。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无法抑制,于是长啸。 此处简介作者生平,在理解了作者悲情的基础上散读第三节。总结作者“景中有情”的写作手法。 Q:比

22、较前后赤壁赋,我们会发现前赤壁赋中作者在游览赤壁时的情感变化是以乐始以乐终,那么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绪在悲恐之后的发展是怎样的? (首先明确“我知之矣”中的“之”指的是鹤乃道士所化。道士笑而不答意味着什么)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

23、。(年少时苏轼读庄子曾言:“吾昔有见于心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可见庄子所讲之理便是他一向心中所向往的。且他在黄州期间结交的朋友不乏僧人道士,他也“间一、二日辄往安国寺”披览佛经) 尽管苏轼一生崇尚儒学,讲究务实,“奋厉有当世之志”、“致君尧舜”,但每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会从老庄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旷达不因外物的得失荣辱所累) Q: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

24、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后赤壁赋把握实词:顾、安、诸把握结构和句式:状语后置句。注意画线句子的句式和斜体字的活用。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o)。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知识补充: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

25、壁,故名“雪堂”。临皋: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黄泥之坂(b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堂于后圃。”木叶:树叶。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已而(过了一会儿)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

26、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客曰:“今者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得酒乎?”归而谋诸(诸,相当于“之于”)妇。妇曰:“我有斗(古代盛酒的器具)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与“需”通)。” 知识补充:松江之鲈(lú):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的美味。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江流有声,断(阻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月小,

27、水落石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予乃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而上(舍舟登陆),履巉(chán)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踞虎豹(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登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攀栖鹘(g,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一种凶猛的鸟)之危(高)巢,俯冯夷(冯夷,水神)之幽(深)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大概两位客人都不

28、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予亦悄然(静默的样子)而悲,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而恐,凛乎其不可留(停留)也。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反(同“返”。返回)而登舟,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适有孤鹤,横(横穿)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o)衣(下服是黑

29、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戛然长鸣,掠(擦过)予舟而西也。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一道士,羽衣(穿着羽衣)蹁跹(轻快地走着),过临皋之下,揖予(y,向我拱手施礼)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问其姓名,

30、俛(同“俯”,低头)而不答。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顾(回头看)笑,予亦惊寤(wù,觉,醒)。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后赤壁赋把握实词:顾、安、诸把握结构和句式:状语后置句。注意画线句子的句式和斜体字的活用。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31、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已而(过了一会儿)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客曰:“今者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得酒乎?”归而谋诸(诸,相当于“之于”)妇。妇曰:“我有斗(古代盛酒的器具)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与“需”通)。”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