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辽宁省沈阳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1页
对辽宁省沈阳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2页
对辽宁省沈阳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3页
对辽宁省沈阳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4页
对辽宁省沈阳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辽宁省沈阳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近几年,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市一些地区相继涌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从而重新调整了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 土地流转面积在我市农村尤其是近郊地区逐年扩大,并且逐步向远郊发展。为及时了解农民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意向,探索和创新土地经营权合理流动的新机制,以期更加有效地利用好土地资源。最近,我们在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辽中和法库六个区、县的30个乡(镇、300户农民家庭,就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我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总体情况土地使用权流转在我市农村起步的较早,发展速度也较快,流转形式也是多种多

2、样,这种创举带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我市农村到2001年,全市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面积已达到了7.5万公顷,约占全市农村耕地总面积的11%,比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高出6个百分点,比流转速度较快的浙江省(13.5%低2.5个百分点,可见,我市农村在土地流转速度上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土地股份合作式经营,村集体把责任田从农民手中集中起来,然后再由村集体以招标形式进行承包。二是村民之间自发的转租转让,这种自行的互换、转包、转让,或是有偿的或是无偿的。三是土地租赁式经营,主要是由乡村组织协调,向农

3、业开发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外向型农业企业、私营农业企业等多方位发展。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一调查户样本的分布。为使这次调查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在有土地流转行为的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区,辽中、法库县,各调查了50个农户。调查户的抽选在全市农村各地区的分布是均匀的,这就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上能真实地反映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二被调查者家庭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300户中,按年龄分组,45岁以上有148人,占全部被调查人员的49.3%;45岁及其以下有152人,占全部被调查人员的50.7%。按文化程度分组,小学文化的64人,占被调查人员的21.3%;初中文化程度的184人,占被

4、调查人员的61.3%;高中文化程度的48人,占被调查人员的16%;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4人,占被调查人员的1.4%。按家庭承包地面积分组,承包5亩地以下的有78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26%;6-15亩地的有140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46.7%;16-25亩地的有56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8.7%;26亩地以上的有26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8.6%。按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分组,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有127户,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42.3%;以非农业产业为主要来源的有173户,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57.7%。三、被调查农户意愿、意向分析(一63.3%的农户愿意继续承包、经营土地。在调查中,问到“您是否愿

5、意继续承包耕地”时,有190户农民家庭(占调查总户数的63.3%,表示愿意继续承包耕地。其原因有六点(多选项、下同:一是认为土地是未来生活的基本保障,占愿意继续承包耕地户数的46.8%。二是认为没有其他办法和门路,只有靠种地维持生活,占32.6%。三是认为耕种土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26%。四是一部分农民认为种地不但有一定的收入,并且剩余还较可观,占16.8%。五是农民感觉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才继续承包土地,占6.3%。六是一部分农民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而继续承包耕地,占1.6%。有110户农民表示“不愿意继续承包耕地”,占被调查总户数的36.7%。“不愿意”的原因有四点:一是

6、农产品的价格低下,种地不挣钱,占59.1%。二是自己可以找到其他的工作,而不愿意种地,占37.3%。三是所生产的农副产品难卖,占24.5%。四是其他原因,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各种社会服务跟不上等,占17.3%。(二绝大多数农民赞同土地进行规模经营。据此次调查,有251户农民(占被调查户数的83.7%,表示赞同规模经营,把耕地适当的集中到种田能手中去,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有49户农民家庭(占被调查户数的16.3%,不赞同规模经营,认为在不能保证所转移的农民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情况下,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三每一劳动力经营耕地的合适规模。以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观察我市

7、农村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每一劳动力的合适的经营规模是多少?有129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43%,认为合适的经营规模是6-15亩。有66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22%,认为合适的经营规模是6亩以下。有61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20.3%,认为合适的经营规模是16-25亩。有44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4.7%,认为合适的经营规模是25亩以上。这表明目前我市农村的耕作水平及生产能力仅限于此,不能盲目的扩大经营规模。(一土地转包的形式。1、有偿转让有合同的145户,占被调查户数48.3%,这部分农民是有偿转让土地,并且双方签有合同书。2、有偿转让无合同的83户,占被调查户数的27.7%,这部分农

8、民是有偿转让土地,但双方没有签订合同书。3、无偿转让的有56户,占被调查户数的18.7%,既然是无偿转让双方就没有签订合同书。4、无偿转让有合同的16户,占被调查户数的5.3%。通过以上调查实例看出,农民在土地转让转包过程中,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很淡薄。通过对土地转租转让中有无合同和是否有偿的调查,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近郊地区的土地转让多为有偿和签订合同书的,而远郊地区的土地转租转让则多为无偿并且没有任何合同书。这表明地区之间土地产出的差异,近郊地区土地剩余利润高,而远郊地区土地剩余利润少。(二农民希望的土地转租转让方式。当调查“您希望以哪种形式转让所承包的土地?”,188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

9、52.2%希望一次性得到现金补偿;67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8.6%希望将土地入股而得到分红资金;48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6%希望把土地转让出去以后换取养老金和医疗保障金;37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0.3%愿意将土地转让后能够得到一份好的工作。五种方式中农民最希望能够得到的是一次性的现金补偿。(三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农民的要求。当调查“实行土地使用权转租转让后,您有什么要求?”时,191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63.9%,要求“农民自身的长远利益能够得到保护”。133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44.5%,要求“土地的转租转让,在交易过程中更加合法化、规范化”,使土地流转走上正常轨道。4

10、5户农民(占被调查总户数15.1%,要求“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为农民增收再创佳迹。(四农民在土地转让承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00户调查资料显示,有156户(占总户数的52%农民,在土地转让转包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类型的问题。:一是在土地转包转让双方“对违约方处罚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反映遇有这类问题的50户,占32.1%;二是“土地流转合同书上的使用期限和责任不清楚”,遇到这类问题的41户,占26.3%;三是“由于合同书规定的不明确,造成土地转让双方闹纠纷”,反映遇有这类问题的40户,占25.6%;四是“没有土地承包证明,村里没有下发一书一证,”反映遇有这类问题的33户,占21.2%;五是

11、有的村“发包人情地”、哄抬地价、土地流转合同不完善等,反映遇有这类问题的3户,占1.9%。(五当前农民承包土地最担心的问题。据调查,农民第一担心的是“经营土地的经济效益下降”,这一点是他们首要担心的;农民第二担心的是“对市场的需求把握不准确”;农民第三担心的是“一包30年的土地承包政策不能稳定”;农民第四担心的是“自身的生产技术不先进、不科学”;农民第五担心的是“缺少社会性的营销服务”;农民第六担心的是“其他”,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民负担过重、村集体组织没有任何作用等。(六土地转让承包过程中,农民希望政府做的事情。据调查,有52.8%的农民“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有利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律

12、措施”;有40.8%的农民“希望各级领导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监督管理”;有30.3%的农民“希望政府能够明确土地使用权益”;有23.3%的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出台适应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办法和组建权威性的中介机构”。四、土地流转的积极效应和作用农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土地流转的基本动因、土地流向、流转形式、利益分配等等,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因此,土地流转机制也必须及时进行完善和创新,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努力实现土地流转从“单一发展粮食生产”向“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历史性跨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难以与现

13、代化农业规模相适应,形势要求必须建立新的生产力制度,在这种社会状态下,我市各地相继涌现出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的积极效应和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可以分离出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生产。土地的正常化流转,给有志要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力提供了可能和创造了机会,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决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据调查,在是否愿意放弃个人所承包的土地经营权的问题上,有37.3%的农民,回答是愿意的,原因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已转移到其它行业中去。土地流转为各类能人创造了机会,善于种地的扩大种地规模、善于经商的可以下海经商、愿意务工的可以外出打工。(二可以增

14、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曾有了一次大的提高,但之后一直在较低的增长速度上徘徊。土地流转是一次新的土地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7.3%的农民,认为农民收入增加了;还有24.7%的农民,认为农民收入与以前没有变化;另有8%的农民,认为农民收入减少了。以上数据表明,农民在土地转让承包后的收入比转让承包前是增加的趋势,说明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了实惠。(三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的种植结构都有待调整和提高,健康而有序的土地流转,是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方面。土地的自由还将有利于农民根据自身的

15、条件、愿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新品种,发展名、优、新、特的农产品,改善农业的种植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把农事活动结成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由千家万户的粗放式经营,转化为企业管理的集约式经营。2001年全市粮经作物结构比达到6:4的格局,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2%,农村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13.1:46.7:40.2。(四可以实现土地资源与资本、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使用权的正常流转,将有利于农村土地、劳动力、生产资金以及各种信息资源、新的科学技术等,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可以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16、由小资本、低效益的分散经营向追求较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改变。(五有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土地使用权的正常流转,可以实现土地归成方连片式经营,为农业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鼓励兴办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区等,引进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才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根本措施。五、土地流转中应注意的问题目前我市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际上正处于从“单一发展粮食生产”向“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转折阶段,土地流转制度和政策导向,既要考虑如何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又要考虑如何稳定现有的种田适度经营规模。但调查中

17、发现,我市的土地转让尚存在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如有的乡村擅自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有的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收入的来源,有的用行政手段将农户承包地转租给企业经营,也有的村是借流转之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严重的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等等,都应引起重视。(一保证耕地30年不变政策坚决落实到位。有些地区承包土地一包30年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工作迟缓,有的村年年重新分地,造成地块不稳定。有的村向农民签发“土地使用证”和“承包合同书”尚未发放到农民手中。有的村预留地面积严重超标(按规定预留地面积不得超过全村耕地总面积的10%。对于上述各种问题,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遵照国家

18、有关的文件精神,认真查处办理,坚决制止违法行为。(二正确认识土地使用权流转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进程,不能盲目推进。土地流转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农民自愿为基本前提,按法律程序处理土地使用权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地区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权单方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迫农民放弃承包权或改变承包合同,不能强制收回农户的承包地搞招标形式的承包,不得将农户的承包地收回抵顶农户欠款,不能借土地流转名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和农业用途。(三稳定土地政策,因地制宜搞流转。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应在稳定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搞好土地转租转让,土地流转不能一刀切。我市农村近郊地区农用地流转

19、的比例就大于远郊地区,且四个郊区都有土地流转行为,而四个县(市中只有辽中和法库两县有土地流转行为,流转的方式也是单一的股份合作经营(存在问题的。为此可以看出,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地流转才成为可能。因此,稳定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任务,(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必须遵循“条件、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紧要课题。农村土地转租转让没有法律依据可以遵照。据调查,有52.8%的农户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有利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文,依法管理土地的转租转让。依法培育和发展以农村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耕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地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