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文言文练习_第1页
语文八上文言文练习_第2页
语文八上文言文练习_第3页
语文八上文言文练习_第4页
语文八上文言文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页2010-12 三峡一、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8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7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

2、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19第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的静景,也描写了“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20从全文看,第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_二、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7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4、0;  沿溯阻绝 绝:.断绝 .极、最 C.缺乏 D.穿过   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水落而石出者 而:.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绝: 发: 而: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

5、荡   9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乙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

6、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 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四、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7、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每至晴初霜旦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9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分) 20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2分) 五、(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

8、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

9、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13、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六、三 阅读理解及分析。(一)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1

10、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七、2.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乙文是课外内容,此段阅读重点放在甲文)【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11、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沿溯阻绝。 绝

12、: 或王命急宣。 或:不以疾也。 疾: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八、读三峡,完成题目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

13、“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一、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14、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5、(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二、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

17、作品原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18、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三、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19、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11

2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12.简答。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四、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12 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记

21、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l) 左牵黄,右攀苍( ) (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

22、意思。(2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五、【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23、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7解释加点的词。(4分)陶后鲜有闻 鲜: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亭亭净植 植: 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 庭下如积水

24、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4分)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六、(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

25、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山阴:今浙江绍兴。皎然:洁白的样子。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就:拜访、访问。经宿:一整夜。 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19、解释下列句

26、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湖心亭看雪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27、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是日更定( ) 余拿一小船( ) 拥毳衣炉火( ) 客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

28、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 及郡下 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简答。 文章的文眼是 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湖心亭看雪 张 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29、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材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一柳宗元江雪>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以为妙绝 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 D.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1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30、。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三、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59题。(15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3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童子烧酒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拏一小舟6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2分)杂然而前陈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是日,更定矣()与余舟一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金陵人,客此()8翻译下列句子。(6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焉得更有此人?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3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32、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古诗鉴赏一、使至塞上阅读理解 (2007年铜仁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

33、是这次出使的情景。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答案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

34、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不计半分。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答案: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35、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分)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的情感。(2分)答案:4、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5、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四、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一)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6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和_融于一体。(2分)7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答案:6家国之恨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分) 7A(2分)8C(2分)五、古诗赏析。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