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 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 经 过几天的研修学习, 看了里面的微课, 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 “微课” 其实就是无生上课, 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 在没有学生的情 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 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 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教师在学科组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 5 分 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 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 准备情况,同时又

2、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 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 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 总结经验, 提升能力。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 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 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预演”,人 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 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 “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 , 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 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

3、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 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 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 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 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 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 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

4、作,讲解 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 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习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 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 家里做作业,所有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 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 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

5、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 行学习。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 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 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

6、。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 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 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 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二:微课学习心得体会(706字)微课一一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 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

7、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 的基础上增添了 “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教师在学科组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 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

8、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 力。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 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 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

9、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 目的。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三:微课学习心得体会(908字)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一一微博、 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 “说课”和“答 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

10、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教师在学科组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 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 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 力。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 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11、。由于是课前的组“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 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 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 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 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 学的还很多。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

12、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 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四:微课学习心得体会(604字)最近,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两次微课程的学习,思维导图和读书策略,通 过学习,感觉真是受益匪浅。首先感觉用思维导图上数学课,耳目一新。它不仅能将各种零散的知识整理出对应 的关键词,抓住重点,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清晰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明白其中的 逻辑关系。还能清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提高 了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不需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 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

13、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记住一幅图画比记住一长段 文字快得多!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智能。使学习充满趣味。总体感觉:好玩、有用、又帮助理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对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和启迪。众所周知,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 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因自身 一直从事数学教学,虽熟知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其具体的方式方法的指导,知道 的就微乎其微了。通过短暂的微课程学习,使我知道了如大人给予有

14、效的好书指导、并 通过图书室、开展读书会、观赏原著电影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 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 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远程学习,使我对微课程由最初的懵懂不解到逐渐清晰直至最后的尝试制作。可以说通过这次微课制作,让我更进一步理解了微课教学,也懂得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 过程。当然通过这次的学习与制作,我也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微课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于微课的制作我还不是十分的熟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将本次在工作室中学习到的知识,应

15、用到实践中去。一个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结束就中止 学习的脚步。我将继续关注及学习本工作室的容,不断的要求自己,加强学习,争取早日做出满意的微课,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当学生解决了这些难点, 课堂上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 既让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协作学习掌握和化知识,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反转。可以说通过这次微课制作,让我更进一步理解了微课教学,也懂得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 与学活动全过程。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利用 7-10 分钟

16、讲解一个非 常碎片化的知识点的一种微视频。它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 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可以作为课堂练习或者是复习课的知识串联。比如通过视频或动画将那些重难点 或者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展现给大家,使学生在上课时对这阶段的学习有深刻的把握。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微课”的学习, 对这个教育方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觉得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也许以后微课就是一种必备的教育技能, 也许需要每个老师都需要 掌握,微课也只是其中一种教育方式之一,这就好像 PPT 一样,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微 课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 就好比同事说的一样, 微课不

17、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它只能 是一种辅助教学,犹如多媒体一样,因为它自身所局限的一样 .当然通过这次的学习与制作,我也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微课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新 鲜事物, 对于微课的制作我还不是十分的熟练。 在今后的日子里, 我要将本次在工作室中学 习到的知识, 应用到实践中去。 一个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 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结束就中止 学习的脚步。我将继续关注及学习本工作室的容, 不断的要求自己,加强学习,争取早日做 出满意的微课,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 我认识到微课程在我们教学活 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帮助。 微

18、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 开发的微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容。 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 包含课程设计、 开发、 实施、评价等环节。 “微课程” , 时间在 10 分钟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设计 一般通过PPT、手写板、手机录音视频、录音等手段完成,由结构、画面、文字、语言组成。 微课程虽然简短, 但其作用巨大。 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习情境、 资源、 活动的设计; 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微 课程的采用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微课程可以因材施教, 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 微课 程课件的制作非常方便, 它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只要有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 都能够拍摄微 常的简单, 编辑软件非常的多, 这些软件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