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实验书(正)_第1页
机械基础实验书(正)_第2页
机械基础实验书(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指导黄志诚 编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机设教研室2008年 9 月目录实验一、低碳钢拉伸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2实验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6实验三、减速器的拆装 10实验四、轴系结构组合设计 14实验一、低碳钢拉伸时力学性能的测定实验目的1、观察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理现象。2、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屈服点)c s,强度极限(抗拉强度)c b,断后伸 长率S和断面收缩率书o实验设备及工具a)WE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b)SH-350试样分划器;c)游标卡尺;d)低碳钢长试样(l=100mm, d=10mm)。拉伸试件按国标GB/T63971986制作。

2、如图2- 1所示,拉伸试件采用哑铃状, 由工作部分、圆弧过渡部分和夹持部分组成。若以L表示试件工作部分标距,d表示试件直径,则拉伸试件有短试件(L = 5d)和长试件(L = 10d)两种。本试验采 用长试件n图2-2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图2-1圆形拉伸试件、实验原理及方法将试件安装于试验机的夹头内,之后匀速缓慢加载(加载速度对力学性能是 有影响的,速度越快,所测的强度值就越高),直至将试件拉断。低碳钢试件在 静拉伸试验中,通常可直接得到拉伸曲线,即F L曲线,如实2-2图所示。用 准确的拉伸曲线可直接换算出应力应变二-;曲线。观察拉伸曲线可见试件依次经 过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缩颈阶段等

3、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均 匀变形的。 弹性阶段 是指拉伸图上的0A段。在弹性阶段,存在一比例极限点 A, 对应的应力为比例极限Cp,此部分载荷与变形是成比例的,材料的弹性模量E应 在此范围内测定。 屈服阶段 对应拉伸图上的BC段。在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上,当载荷增加 到一定数值时出现的锯齿现象。屈服阶段中一个重要的力学性能就是屈服点。低 碳钢材料存在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不加说明,一般都是指下屈服点。上屈服点 对应拉伸图中的B点,记为Fsu,即试件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值。 下屈服点记为Fsl,是指不计初始瞬时效应的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值。金属材料 的屈服是宏观塑性变形开始的一种标志。一般

4、通过指针法或图示法来确定屈服点,综合起来具体做法可概括为:当屈 服出现一对峰谷时,贝U对应于谷低点的位置就是屈服点;当屈服阶段出现多个波 动峰谷时,则除去第一个谷值后所余最小谷值点就是屈服点。用上述方法测得屈 服载荷,然后计算出屈服点、下屈服点和上屈服点:6 = Fs/A,二sl=Fsl /A,二 su = Fsu/A(2.1) 强化阶段 对应于拉伸图中的CD段。变形强化标志着材料抵抗继续变形的 能力在增强。这也表明材料要继续变形,就要不断增加载荷。在强化阶段如果卸载, 弹性变形会随之消失,塑性变形将会永久保留下来。强化阶段的卸载路径与弹性阶 段平行。卸载后重新加载时,加载线仍与弹性阶段平行。

5、重新加载后,材料的比例 极限明显提高,而塑性性能会相应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形变硬化或冷作硬化。冷作硬化是金属材料的宝贵性质之一。工程中利用冷作硬化工艺的例子很多,如挤压、 冷拔、喷丸等。D点是拉伸曲线的最高点,载荷为 Fb,对应的应力是材料的强度极 限或抗拉极限,记为6,b = Fb/A(2.2) 缩颈阶段 对应于拉伸图的DE段。载荷达到最大值后,由于材料本身存在 缺陷,于是均匀变形转化为集中变形,导致形成缩颈。缩颈阶段,承载面积急剧减 小,试件承受的载荷也不断下降,直至断裂。断裂后,试件的弹性变形消失,塑性 变形则永久保留在破断的试件上。材料的塑性性能通常用试件断后残留的变形来衡 量。轴向拉

6、伸的塑性性能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示。塑性材料缩颈部分的变形在总变形中占很大比例,研究表明,低碳钢试件缩 颈部分的变形占塑性变形的80%左右。测定断后伸长率时,缩颈部分及其影响区 的塑性变形都包含在内,这就要求断口位置到最邻近的标距端线的距离不小于 L/3,此时可直接测量试件标距两端的距离得到 Lio否则就要用移位法(见)使 断口居于标距的中央附近。若断口落在标距之外则试验无效。 试件标距对伸长率;的影响把试件断裂后的塑性伸长量 L分成均匀变形阶段的伸长量 Li和缩颈阶段 的伸长量厶L2两部分。研究表明, Li沿试件标距长度均匀分布, L2主要集中 于缩颈附近。远离缩颈处的变形较小, L

7、i要比 L2小得多,一般 Li不会超过 L2的5%o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 Li与试件初始标距长度 丄成正比,而 L2 与试样横截面面积的大小 A有关,伸长率为二- A/l,其中、- 是材料常数。则对于同一种材料,只有在试件的 A/L值为常数的条件下,其断后伸长率:才是常数。若面积A相同时,L大,则小;反之,贝X大。故有5 10 o 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测定试件的原始标距为I。,拉断后将两段试件紧密对接在一起,量出拉断后的标距 长Il,延伸率应为、,占 10 100%(2.3)Io式中lo 试件原始标距,l1 试件拉断后标距长度。对于塑性材料,断裂前变形集中在紧缩处,该部分变形最大,距离断口位

8、置越 远,变形越小,即断裂位置对延伸率是有影响的。为了便于比较,规定断口在标距 中央三分之一范围内测出的延伸率为测量标准。如断口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进行折 算,也称断口移中。具体方法如下:以断口 O为起点,在长度上取基本等于短段格 数得到B点,当长段所剩格数为偶数时(见图 2.2a),则由所剩格数的一半得到 C 点,取BC段长度将其移至短段边,则得断口移中得标距长,其计算式为li = AB 2BC(a)取 ucn图2.2断口移中示意图如果长段取B点后所剩格数为奇数(见图2.2b),则取所剩格数加一格之半得 Ci点和减一格之半得C点,移中后标距长为丨1 = AB BCi BC将计算所得的丨1代入式

9、中,可求得折算后的延伸率。为了测定低碳钢的断面收缩率,试件拉断后,在断口处两端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直径,取平均值di计算断口处横截面面积,再按下式计算面积收缩率一*100%(24式中 Ao试件原始横截面面积 Ai试件拉断后断口处最小面积四、实验步骤1、 测量试样尺寸将试样在划线器上分成十等份并测量出lo,在标距lo的 两端及中部三个位置上,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测量试样直径,取其均值,再以 三者的最小值计算A o。2、 加载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均匀、缓慢加载注意读出 Fs,最后直到将 试样拉断,计下最大载荷Fb。3、取下试样,试验机恢复原状。测量断后试样尺寸。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试样尺寸

10、实验前实验后原标距lo (mm)断后标距li (mm)最小直径 do (mm)上断裂处最小 直径di (mm)i中2下平均原始截面积A o (mm2)最小断裂处截面积2Ai (mm )材料的强度指标CT S、(T b屈服载荷Fs (KN)屈服极限C S(MPa)最大载何Fb (KN)强度极限Cb(MPa)材料的塑性指标S、书l _|S = i o x ioo%lo书=A0 A1 x 100% A六、实验分析及思考题a) 材料相同,直径相等的长试样lo=1Odo和短试样lo=5do其断后伸长率S是否 相同?b) 为消除加载偏心的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C)实验时如何观察低碳钢的屈服极限?测定C S时

11、为何要限制加载速度?实验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展成法加工渐开线齿廓的原理。(2)了解齿轮的根切现象及采用变位修正来避免根切的方法。(3)了解变位后对轮齿尺寸产生的影响。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齿轮展成仪。(2)钢直尺、圆规、剪刀。(3)铅笔、三角板、绘图纸。三、实验原理齿轮在实际加工中,看不到轮齿齿廓渐开线的形成过程。本实验通过齿轮展成 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过程,并用铅笔将刀具相对轮坯的各个位置记 录在图纸上,这样就能清楚地观察到渐开线齿廓的展成过程。齿轮展成仪所 用的刀具模型为齿条插刀,仪器构造如图 4-1所示。图4-1齿轮展成仪结构示意图1托盘;2轮坯分

12、度圆;3滑架;4支座;5 齿条(刀具);6 调节螺旋;7、9螺钉;8刀架;10 压环绘图纸做成圆形轮坯,用压环 10固定在托盘1上,托盘可绕固定轴O转动。代表齿条刀具的齿条5通过螺钉7固定在刀架8 上,刀架装在滑架3上的径向导槽内,旋转螺旋6,可使刀架带着齿条刀具相对于托盘中心 O作径向移动。因此,齿 条刀具5既可以随滑架3作水平左右移动,又可以随刀架一起作径向移动。滑架3与托盘1之间采用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保证轮坯分度圆与滑架基准刻线作纯滚动, 当齿条刀具5的分度线与基准刻线对齐时,能展成标准齿轮齿廓。调节齿条刀具相 对齿坯中心的径向位置,可以展成变位齿轮齿廓。四、实验步骤(1)展成标准齿轮

13、根据所用展成仪的模数m和托盘中心至刀具中线的距离(轮坯分度圆半径r),求出被加工标准齿轮的齿数z,齿顶圆直径da,齿根圆直径df和基圆直径db。 在一张图纸上,分别以da、df、db和分度圆直径d画出4个同心圆,并将 图纸剪成直径为da的圆形轮坯。 将圆形纸片(轮坯)放在展成仪的托盘 1上,使二者圆心重合,然后用压环 10和螺钉9将纸片夹紧在托盘上。 将展成仪上的齿条5的中线与滑架3上的标尺刻度零线对准(此时齿条刀具 的分度线应与圆形纸片上所画的分度圆相切)。 将滑架3推至左(或右)极限位置,用削尖的铅笔在圆形纸片(代表被加工 轮坯)上画下齿条刀具5的齿廓在该位置上的投影线(代表齿条刀具插齿加

14、工每次 切削所形成的痕迹)。然后将滑架向右(或左)移动一个很小的距离,此时通过啮 合传动带动托盘1也相应转过一个小角度,再将齿条刀具的齿廓在该位置上的投影 线画在圆形纸片上。连续重复上述工作,绘出齿条刀具的齿廓在各个位置上的投影 线,这些投影线的包络线即为被加工齿轮的渐开线齿廓。 按上述方法,绘出23个完整的齿形,如图4-2所示。图4-2标准渐形线齿轮齿廓的展成过程(2)展成正变位齿轮 根据所用展成仪的参数,计算出不发生根切现象时的最小变位系数 Xmin。然 后确定变位系数X( XXmin),计算变位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和齿根圆直径df( da 和df由指导教师计算)。 在另一张图纸上,分别以

15、da、df、db和分度圆直径d画出四个同心圆,并 将图纸剪成直径为da的圆形轮坯。 同展成标准齿轮步骤。 将齿条5向离开齿坯中心O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xm。 同展成标准齿轮步骤。 同展成标准齿轮步骤,绘出的齿廓如图 4-3所示。图4-3正变位渐形线齿轮齿廓的展成过程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最好选用模数较大(m15mm )而分度圆较小的展成仪,使齿数 z 10,以便在展成标准齿轮齿廓时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根切现象。(2)代表轮坯的纸片应有一定厚度(用 70g以上纸),纸面应平整无明显翘 曲,以防在实验过程中顶在齿条5的齿顶部。为了节约实验时间与纸片,亦可将标 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轮坯以直径为界画在同一

16、张纸上使用。(3)轮坯纸片装在托盘1上时应固定可靠,在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松开或重 新固定,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4)在做实验步骤时,应自始至终将滑架从一个极限位沿一个方向逐渐推 动直到画出所需的全部齿廓,不得来回推动以免展成仪啮合间隙影响实验结果的精 确性。六、思考题(1)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2)齿廓曲线是否全是渐开线?3)变位后齿轮的哪些尺寸不变?轮齿尺寸将发生什么变化?实验三、减速器的拆装、实验目的(1)通过对减速器的拆装与观察,了解减速器的整体结构、功能及设计布局。(2)通过减速器的结构分析,了解其如何满足功能要求和强度、刚度要求、 工艺(加工与装配)要求及润滑与密封等

17、要求。(3)通过对减速器中某轴系部件的拆装与分析,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方式、 轴系与箱体的定位方式、轴承及其间隙调整方法、密封装置等;观察与分析轴的工 艺结构。(4)通过对不同类型减速器的分析比较,加深对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感 性认识,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打下基础。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拆装用减速器 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锥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下置式)。(2) 观察、比较用减速器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 速器,蜗杆减速器(上置式),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3)活动扳手、手锤、铜棒、钢直尺、铅丝、轴承拆卸器、游标卡尺、百分 表及表架。(4)煤油若干

18、量、油盘若干只。三、减速器的类型与结构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箱体内的齿轮、蜗杆蜗轮等传动零件组成的传动装置, 装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用来改变轴的转速和转矩,以适应工作机的需要。由于减 速器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使用维护方便,因而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减速器常见类型有以下三种:圆柱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减速器和蜗杆减速器, 分别见图5-1 a、b、c所示。1一一 i|,一F1 i 1I _ xII|- 1厂a)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b)锥齿轮减速器c)下置式蜗杆减速器图5-1减速器的类型在圆柱齿轮减速器中,按齿轮传动级数可分为单级、两级和多级。蜗杆减速器 又可分为蜗杆上置式和蜗杆下置式两级和两级以上的减速器的

19、传动布置形式有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三种形 式,分别见实5-2图a、b、c所示。展开式用于载荷平稳的场合,分流式用于变载荷的场合,同轴式用于原动机与工作机同轴的特殊的工作场合40a)展开式Xb)分流式c)同轴式盖;5吊耳;6吊钩;7 箱座;8 油标尺;9 油塞;10 油沟;11定位销图5-3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结构图5-2减速器传动布置形式减速器的结构随其类型和要求的不同而异,一般由齿轮、轴、轴承、箱体和附 件等组成。图5-3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图。箱体为剖分式结构,由箱盖和箱座 组成,剖分面通过齿轮轴线平面。箱体应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除适当的壁厚外, 还要在轴承座孔处设加强肋以增加支承

20、 刚度。一般先将箱盖与箱座的剖分面加 工平整,合拢后用螺栓联接并以定位销 定位,找正后加工轴承孔。对支承同一 轴的轴承孔应一次镗出。装配时,在剖 分面上不允许用垫片,否则将不能保证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箱盖与箱座用一组螺栓联接。为保 证轴承孔的联接刚度,轴承座 图安装螺栓处做出凸台,并使轴承座孔 两侧联接螺栓尽量靠近轴承座 孔。安装螺栓的凸台处应留有扳手空 间。为便于箱盖与箱座加工及安装定位,在剖分面的长度方向两端各有一个定位 圆锥销。箱盖上设有窥视孔,以便观察齿轮或蜗杆蜗轮的啮合情况。窥视孔盖上 装有通气器,使箱体内外气压平衡,否则易造成漏油。为便于拆卸箱盖,其上装 有起盖螺钉。为

21、拆卸方便,箱盖上设有吊耳或吊环螺钉。为搬运整台减速器,在 箱座上铸有吊钩。箱座上设有油标尺用来检查箱内油池的油面高度。最低处有放油油塞,以便排 净污油和清洗箱体内腔底部。 箱座与基座用地脚螺栓联接, 地脚螺栓孔端制成沉孔, 并留出扳手空间。四、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减速器的润滑主要指齿轮与轴承的润滑,其润滑方式及润滑剂的选择见课本相 关章节。减速器需密封的部位很多, 可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密封 结构。轴伸出端的密封和轴承靠箱体内侧的密封见课本相关章节。箱体接合面的密 封通常于装配时在箱体接合面上涂密封胶或水玻璃。五、实验步骤(1)观察减速器外部结构,判断传动级数、输入轴、输出轴及

22、安装方式。(2)观察减速器的外形与箱体附件,了解附件的功能、结构特点和位置,测 出外廓尺寸、中心距、中心高。(3)测定轴承的轴向间隙。固定好百分表,用手推动轴至一端,然后再推动 轴至另一端,百分表所指示出的量值差即是轴承轴向间隙的大小。(4)拧下箱盖和箱座联接螺栓,拧下端盖螺钉(嵌入式端盖除外),拔出定 位销,借助起盖螺钉打开箱盖。(5)测定齿轮副的侧隙。将一段铅丝插入齿轮间,转动齿轮碾压铅丝,铅丝 变形后的厚度即是齿轮副侧隙的大小,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值。(6)仔细观察箱体剖分面及内部结构、箱体内轴系零部件间相互位置关系, 确定传动方式。数出齿轮齿数并计算传动比,判定斜齿轮或蜗杆的旋向及轴向力、

23、 轴承型号及安装方式。绘制机构传动示意图。(7)取出轴系部件,拆零件并观察分析各零件的作用、结构、周向定位、轴 向定位、间隙调整、润滑、密封等问题。把各零件编号并分类放置。(8)分析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轴承外圈与机座的配合情况。(9)在煤油里清洗各零件。(10)拆、量、观察分析过程结束后,按拆卸的反顺序装配好减速器。六、注意事项(1)减速器拆装过程中,若需搬动,必须按规则用箱座上的吊钩缓吊轻放, 并注意人身安全。(2)拆卸箱盖时应先拆开联接螺钉与定位销,再用起盖螺钉将盖、座分离, 然后利用盖上的吊耳或环首螺钉起吊。拆开的箱盖与箱座应注意保护其结合面,防 止碰坏或擦伤。(3)拆装轴承时须用专用工具,不得用锤子乱敲。无论是拆卸还是装配,均 不得将力施加于外圈上通过滚动体带动内圈,否则将损坏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