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Ξ_第1页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Ξ_第2页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Ξ_第3页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Ξ_第4页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章编号:025522930(2004022*中图分类号:R24518文献标识码:C刺法与灸法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邓海平1沈雪勇1丁光宏2(1.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200032;2.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摘要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人体红外辐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反映人体脏器和全身各部的代谢变化。经络对热的远距离传递以及艾灸激发循经高温线的现象,提示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而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惊人一致性,提示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这给艾灸的临床应用及灸疗仪器制作提供了

2、一些启示。主题词红外线;艾条灸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radiation of moxibustion and meridian2acupointsD EN G Hai2ping1,S HEN X ue2yong1,DIN G Guang2hong2(1.College of Acup2Moxibustion and Massage,Shanghai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200032,China;2.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En2

3、 gineering Science,Fudan UniversityABSTRACTThe human body is a national infrared source.Infrared radiation of the human bod y is external manifesta2 tion of vital activities of the human body and can reflect metabolic changes of organs and various parts in human body.The long2distance transmission o

4、f heat by meridians and the phenomena of moxibustion exciting hyperthermal lines along meridians indicate that moxibustion produces,besides the warm2hot effects,the non2hot effects of light which are possibly an important factors exerting therapeutic effects.The infrared radiation s pectrums of both

5、 the traditional indirect moxi2 bustion and acupoints in human body are very consistent,suggesting that the infrared resonance radiation of moxibustion and acupoints is possibly the basis of moxibustion exerting therapeutic effects,which provide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clin2 ical application of moxi

6、buation and manufacture of moxibustion instruments.KE Y WOR DSInfrared Rays;Moxa Stick Moxibustion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就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部随火气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可见艾灸疗法应用广泛,其效果也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在艾灸作用机理研究中,有研究指出:艾灸效应主要由艾的温热作用引起,而与艾的药性关系不大1。但徐维等用辐射热照射穴位(使其温度恒定在4043对大鼠甩尾潜伏

7、期或嘶叫阈都无明显改变,这一实验结果提示:不是任何温热刺激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2。比较不同的灸疗仪也发现,模仿燃艾时所辐射的能谱而研制的仿灸仪比将波长固定在某一波段的电灸仪效果要好,说明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业已证明,艾绒燃烧时的辐射能谱在018510m之间,这说明艾灸辐射能谱不仅具有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有近红外辐射3。而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不断地向外发出红外辐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红外光。人体的这种辐射热代谢将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维护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功能。1经络穴位红外辐射中的生理病理信息量子生物学认为机体由细胞构成,而组成细胞的

8、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化学物质的分子、原子外周的电子层不断变化,表现为结合分离的新陈代谢变化。与此同时产生的能量使机体产生温度变化并向周围空间辐射红外线,因此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人体红外辐射可反映人体脏器和全身各部的代谢变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经络是脏腑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它既是脏腑病变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因此人体经络穴位自发红外辐射51中国针灸2004年2月第24卷第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9870947和上海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上海中医药大学2002级博士研究生中应含与其功能有关的生理、病理信息。胡翔龙

9、等应用红外辐射示踪仪成功地显示了人体体表的红外辐射轨迹。这些轨迹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在完全没有外加刺激的自然条件下,沿古典十四经脉的路线都可以观察到或长或短的红外辐射轨迹,长者可通达经脉全程。该轨迹一般呈窄带状,但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特点几乎见于每一位被观察的受试者,具有普遍意义,证明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在人群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4。经脉线上波长不同的辐射可能作为信息载体,是生物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丁光宏等比较人体穴位与非穴位的红外辐射光谱发现,人体穴位除热致辐射外,尚含可能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红外辐射5。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或穴位红外辐射会发生某种变化。谢

10、静涛等在肺胃寒热证患者经穴热辐射的检测中发现,不同病症患者相应穴位的左右两侧皮温有明显差异6。Ovechkin A等采用对10m波长红外最敏感的热像系统,测量和分析穴位及周围非穴区的皮温,发现在免疫缺陷、高血压、胆汁排泄障碍等疾病状态下,与穴位位置和穴位功能状态有关的皮温特征出现了变化,认为穴位的红外热像图可为准确的治疗提供参考7。2艾灸对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及远隔部位皮温的影响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又称循经高温线。张栋等观察发现,自然状态下循经高温线出现率较低(背部正中线为57.1%,腹部正中线为7.7%,而艾灸命门穴和中脘穴后,循经高温线出现率明显升高(背部正中线为70.4%,腹部正中线为56.0

11、%,并可形成较自然状态下更长、连续性更好的高温线8。观察家兔在不同针灸方法刺激下循经高温线出现率的规律发现,循经高温线的诱发方式以温和灸最佳,其出现率高于电针、穴位埋线、火针和针刺9。对102例受试者10条经脉的井穴分别给予艾灸,用红外热像仪对受试者的面部和目区温度变化进行观察和显像发现,艾灸单侧井穴后,大敦、足窍阴、隐白、至阴、少冲和关冲6组“目减面温”差值(目区升温值减去面部升温值的增加,及厉兑组该值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涌泉、中冲和商阳3组无显著性变化。在多数观察组中,灸侧目区的温度变化大于非灸侧;停灸10 min目区的温度变化大于灸中15min10。3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

12、效的基础艾灸红外辐射能量被穴位组织吸收后,在宏观上表现为受照组织处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结果使得热在组织中有一个热敷深度,这种温度升高和热敷深度从理论上可以近似计算。根据计算数据得知,近红外光的热敷深度约10mm,这显然不足以阐明经络对热的远距离传递以及艾灸激发循经高温线的原因,经络对热或者能量的传导必有其内在的机制。从自然状态或穴位加热诱发下人体体表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11,以及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12来看,经络确实是人体固有的某种“组织”和功能,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脉部位好。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差别较大,而艾灸必须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才能发挥其治疗效果。对传统

13、艾灸、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和隔蒜灸3种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其辐射峰均在715m附近,而几种替代物灸与相应传统艾灸及与人体穴位的辐射光谱相差甚远,替代物灸的温热作用也远不如传统艾灸;传统艾条熏灸(温和灸与人体穴位辐射光谱也有很大差异。提示在传统间接灸的治疗效应中,间接灸和穴位的红外共振辐射起重要作用1315。从体外照射的红外线如果和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强度都相近,可以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水分子、所有有机分子、生物分子都吸收红外辐射,从而引起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16。当红外光作用于穴位组织时,组织吸收光能

14、将其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A TP分子中,随着A TP的水解,A TP 转化为ADP,并释放能量,同时产生超微弱光子辐射,释放的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所产生的光子可沿经络传输17。近红外辐射传感实验也证实了穴位辐射共振吸收原理,通过经一定频率调制后的近红外线照射穴位,可促使穴位处的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在近红外光量子脉冲作用下产生受激共振。生物大分子的氢键偶极子在同方向、同频率、同相位振动条件下,其辐射功率要比非相干共振大N 倍(N为受激共振的氢键偶极子数。因此,艾灸可能在产生受激共振的基础上,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功能,以调控机体的免疫力,而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

15、18。4结语共振是宇宙间最为普遍的物理现象。固有频率相同的物体,如果其中之一在某种条件下发生振动,那么其它物体也会随之而振动,共振的结果是能量的传递。艾灸与穴位的共振辐射提示,当需要增加穴位61组织的能量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艾灸方法(从上文知,不同艾灸方法的辐射能谱是不同的或相应的仿灸仪使其发生共振,将艾灸能量传递给穴位组织。而在肿瘤的治疗中,我们希望肿瘤组织能量耗竭,那么能否利用与肿瘤组织固有频率相同的电磁波进行干涉,使其不发生共振而相消,将其能量削减到最小?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它不同于无生命的普通物体,欲将“共振辐射”有的放矢地应用于临床实践,首先要回答一些更为基本的问题,如红外光在生

16、物体的传输,包括传输的物质基础、方向、速度以及红外光所过之处生物组织的功能变化等。5参考文献1991;(4:102徐维,陈正秋,阎亚生.热或艾油处理长强穴对大鼠痛反应的影响.针刺研究,1988;14(3:1903钱存泽,钱进,白耀辉.近红外仿灸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红外技术,1991;13(6:274胡翔龙,汪培清,许金森,等.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主要特征和显现规律的研究.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1;20(5:3255丁光宏,姚伟, 君浩,等.人体手臂部几个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特征.科学通报,2000;45(23:25306谢静涛,黎敬波,周黎华.肺胃寒热证患者经穴辐射热的检测研究.

17、中国医药科技,1997;(3:1397Ovechkin A ,Lee SM ,K im KS.Thermovisual evaluation ofacupuncture points.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2001;26(1,2:118张栋,付卫星,王淑友,等.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针刺研究,1996;21(3:639张栋,付卫星,王淑友,等.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中国针灸,2000;20(6:34910张栋,魏正岫,付卫星,等.艾灸井穴对目区温度影响的热像图观察.中医研究,1998;11(1:4611胡翔龙,许金森,叶蕾,等.人体体表循经

18、红外辐射轨迹的加热诱发.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21(1:612许金森,汪培清,胡翔龙,等.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初步观察.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6713沈雪勇,丁光宏, 君浩,等.传统艾灸与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比较.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3;22(2:12314丁光宏,沈雪勇, 君浩,等.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4:35615沈雪勇,丁光宏, 君浩,等.人体穴位和艾灸红外辐射光谱与穴位红外传输.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4:33然杂志,1998;21(2:851997;18(5:45灸,1996;16(10:17(收稿日期:2003205226,成平发稿第九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第八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以来,伴随着祖国医学事业的巨大发展,耳穴诊治学在医疗、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总结和交流全国广大耳穴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经研究决定:隆重举行第九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1.耳穴诊治基础理论研讨;2.耳穴诊治原理和实验研究;3.耳穴诊治的方法和临床应用;4.耳穴临床诊治与疗效分析;5.耳穴诊治器材的研制与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