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乐学案科目语文年级五( )执教人课题第20课 奇异的激光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理解激光的奇异之处。难点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10个生字,正确理解并读写重点词语。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分号的用法。4、感受科技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1、师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一)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可采取熟字换偏旁或部件组合法)。出示重点词语,自主朗读:暂时 目眩 灼伤 焦点
2、稍微 2书写,教师指导“载”、“蓄”等字。(二)自学课文,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三)同学们自由交流。老师巡回,参与讨论。(四)全班交流。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及读文情况,正音。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六)指名学生分小节读文。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交给自学方法,然后了解学情,即完成学案情况.分层教学: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合作探究一、读课文,品词酌句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称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有何作用?学生思
3、考、在书上勾画,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师点拨:(最亮的光)1、最亮的光:方向性强,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2、作用:研制激光枪、激光炮3、重点精读感悟第二节“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4、再读1-2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最快的刀)1)、最快的刀:切割几毫米的钢板,在钻石上打孔2)、作用:激光刀做手术3)、重点精读感悟第2、3节“可是,如果用适当的透镜小孔就打成了。”4、再读1-4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最准的尺)1)、最准的尺: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2)、作用:a.“指导”施工b.“画线”、“吊线”c.治疗疾病d.
4、帮助农艺家3)、重点精读感悟第1节“原来,房间里有一台激光测距仪都赶不上它”4、再读1-4节,回顾整体,深化认识二、全文总结: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人们已经利用它的特点研制了一些服务于人类的东西,你们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激光还会有哪些用处?三、拓展延伸1、小组内进行猜想2、推荐优秀者在全班进行交流3、读中学写,把你的猜想写一个片断点拨:a.这段话用了什么方法介绍激光亮的特点?b.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c.读中体会分号的用法。点拨:a.用几件事说明激光是最快的?b.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点拨:a,用什么介绍方法说明激光最快的尺?b.精确度高到怎样程度?展示交流猜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激光还会有那些用处。
5、(小练笔,积累写作片段)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达标检测1、选字填词。梁 粱高( ) 桥( )(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2、激光是,。(理解课文内容)3、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1)最亮时,激光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2)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体会点说明方法)订正评价鼓励 板书设计20奇异的激光奇异:作用:最亮的光激光枪、激光炮最快的刀激光手术刀“指导“施工最准的尺“画线”“吊线”治疗疾病 培植农业新品种运用科技、创造未来课后小记课题21 太空医院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激发想象力难
6、点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激发想象力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几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3、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科幻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激发想象力.1、师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自由度课文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生字、新词学生在书上勾划生字、新词,家长检查自学情况3、检查生字重点指导:诧纽 书写指导:舔4、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5、叙述本文大意本文讲述了“我”到太空医院治疗烧伤的神奇的故事。想知道太空医院到底如何神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秘
7、。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交给自学方法,然后了解学情,即完成学案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梳理问题后,学生说课文大意。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重点品析师:由于烧伤“我”住进了太空医院,在太空医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的神奇让“我”新奇不已,难以置信,默读3-20节,思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二、与文本对话,引发共鸣1、学生汇报,教师点拨神奇一:“可是干裂的嘴唇发出了火灼般的疼痛朝我嘴里伸来。”神奇二:“真奇怪我很容易地转过去。”a.学生谈感受读悟b.此时“我”的心情又如何?从哪里看出?c.分角色读10-14节,感受心情由迷惑到诧
8、异的变化神奇三:“突然,一个奇怪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悬挂在空中。”神奇五:“你现在可以把身上的敞开着。”a.学生谈感受,提出质疑估计质疑:为什么要在身上涂上一层乳白色的保护膜?b.学生自己展开猜想c.在书上寻找谜底,谈谈此时自己有何感受d.此时的”我”还有什么疑问?学习22节e.当”我”的疑惑解答出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三、合理补白,总结全文1、当“我”健康出院,准备返回地球时,“我”会对白衣大夫说些什么?2、你觉得作者关于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你的依据是什么?3、师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前许多人们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顺风耳”现在人们发明了电话,有了因
9、特网,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千里眼”,现在有了电视,可视电话。科学技术的神奇让人们有了呼风唤雨的巨大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医院能变成现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梦想之心,并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决心。学生默读课文勾划句子并批注a.学生感受读悟b.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感受如何?学生移情体验,读句子a.学生谈感受读悟b.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神奇四:“我调过头一看在给我打针呢。”a.学生谈感受读悟b.如果此时是你在治疗,你心情如何?c.带着感受读句子展示交流画一幅科幻或编一个科幻故事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达标检测写出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订正评价鼓励板书设计21太空医院翻身怀疑神奇迷惑打针诧异课后小记
10、课题22、最后一只白鹭鸶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难点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学会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4、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1、师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深情地齐读课题2、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注意“尘、售”的写法。三1.跟父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课文,在
11、课文中你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四、把握主线,品析感悟1、“最后一只白鹭鸶”为什么飞走了呢?读一读想一想 五、练习。完成本课小字。对课文整体把握时,可以让学生借助课后第一题理清文章的层次,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合作探究一、导入: 二、把握主线,品析感悟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只白鹭鸶”为什么飞走了呢?请找出描写他心理变化的语句,体验他的内心世界,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他想:如果这里更热闹了吗?”指名读,练习将此句改为陈述句。白鹭鸶吓坏了搬家。”想想它为什么吓坏了?指导学生朗读。3、相机出示大看板上的广告语,初步理解。4、勾画描写山庄变化的语句和人们看见白鹭鸶时的惊叹,体会一下。5、交流,指导朗读。
12、二、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1、出示大看板上的广告语和环保工作者的“遗失启事”,进行对比,理解其含义。2、指导感情朗读。三、小练笔仿照工地上的广告语和环保人士的“遗失启事”,写几句话邀请白鹭鸶到你的家乡定居。教师要深情:白鹭鸶生活的山猪潭要变了,白鹭鸶会有什么想法呢?让我们学习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恰当运用排比的表达形式进一步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展示交流仿照工地上的广告语和环保人士的“遗失启事”,写几句话邀请白鹭鸶到你的家乡定居。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达标检测一、 听写词语二、 说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订正评价鼓励板书设计22最后一只白鹭鸶 环境:青山绿水 水田变少了变化: 白鹭鸶 最后一
13、只 飞走了课后小记课题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1感情诵读,读出韵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背诵诗歌2、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1、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自主学习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 1、范读。 2、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 4、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交给自学方法,然后了解学情,即完成学案情况。合作探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14、。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读诗,学习生字词。二、自学古诗自由读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三、整体感知,理解古诗: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3、交流。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学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3、指名诵读,指导朗读。4、全班齐读。五、指导背诵。教学中可以借助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想象,资料的补充,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描述和音乐的衬托,向学生呈现出诗中描绘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感悟好了意境,学生才能对诗人的情感基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展示交流背诵展示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达标检测1.
15、默写古诗。(古诗词积累)2.诗中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作者的寂寞苦闷?(考察对诗歌的理解)订正评价鼓励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俯仰古今,时间绵长登楼眺望,空间辽阔诗人心绪,孤单悲苦课后小记课题语文乐园七 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学习排比的修辞手法,掌握浏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想象力。难点1积累词语并运用。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想象力。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区别形近字。2学习排比的修辞手法,掌握浏览的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态度。4.感受语言的魅力,喜爱语言。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一、读一读,写一写。1、自由读词语
16、、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纠正读音。3、交流,你发现什么。4、齐读巩固。二、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下面两组句子不同的表达效果。1、自由读句子,比比,你发现什么?2、交流。三、读一读,记一记。1、自由读格言。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3、交流。4、指导背诵。四、读一读1、自由读,思考:故事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教师小结。4、朗读全文。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交给自学方法,然后了解学情,即完成学案情况。合作探究一、创设情景,激发交际热情1、教师扮演病人,请求学生帮助自己,告诉自己如何用药。2、学生评价:介绍时是否抓住重点,说得是否简洁,解答是否耐心?3、导入交际话题:
17、我来告诉你。二、明确要求,进入情境自由读题,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三、再现生活情境,口语交际1、分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2、推荐一人全班交流。四、全班互动,集中交流1、各个小组选派一人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学生说清物品的使用方法。2、交流中学生可提问,形成生生互动。五、教师总结。 4.开展一次小品表演,进行口语交际练习。5.以“变化真大呀”为主题作文,描写自己看到的和自己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展示交流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3、共同修改。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达
18、标检测仿照例子写句子。(语言运用)例: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个蓝色的湖泊,一片绿色的山林和一群白色的鹭鸶。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个蓝色的湖泊,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片绿色的森林,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群白色的鹭鸶。激光是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订正评价鼓励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七)形近字 排比保护环境 课后小记课题 23.心愿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学习目标1、学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
19、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教师在语言渲染上下功夫,让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情感。自主学习学生仔自学中读懂: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指心里的愿望、想法)2、课文写谁的心愿?(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4、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5、“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6、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7、“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8、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9、“我家有好多
20、中国人”指的是什么?10、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交给自学方法,然后了解学情,即完成学案情况。合作探究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了什么?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5、“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
21、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三、讲读课文第三、四部分。1、“乞求”是什么意思?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真)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中心)四、总结全文。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
22、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引导学生理解: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展示交流与你最喜欢的人谈一次话,并准确地记录下谈话的内容。(用语言表现人物特点。)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达标检测1、按要求填空。(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心愿疑问讲述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与一家法国人一家法国人友好谈话的情景。“我”与小姑娘的谈话,让我感受到她的;与她的父母谈话,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共同的心愿是。2
23、、体会句子含义。(1)“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2)“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扣住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情感)订正评价鼓励板书设计23心愿小姑娘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父母中国迷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课后小记课题24、健忘的教授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了解伊里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难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面对小事有十分“健忘”的人。4、准确理解
24、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1、师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深情地齐读课题。自主学习一、自读课文,思考。健忘的教授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健忘?他真的健忘吗?)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说怎么办?相信你们在文中一定会找到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与家长讨论提出的问题。2、交流后,教师质疑:伊里奇教授到底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三、书写练习:重点指导学生对疑难字的书写。注意:“涉”的右边不要写成“徙”的半边,“兜”的间架结构。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抓住具体的段落、词句读懂课文,进而把握文章说明的要点。合作探究一、走进文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通过初读课文,谁
25、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伊里奇”教授究竟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们细腻的心思,敏锐地目光去找到问题的答案。3、在四人小组交流你的看法。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学生的见解。二、思维碰撞,理解课文。1、根据学生的分组辩论。2、教师小结:伊里奇教授是个博学多才,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绩的人,就是因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忘我的境地,所以才会成为文学理论、音乐、绘画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三、个性解读,领悟课文。1、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意图是什么?2、教授是怎样评价中国的,找出来读读,思考两次
26、评价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读好教授的评价。、思考从教授的评价中你体会到什么?四、指导朗读全文,教师小结全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理解教授的感情是由“崇拜”到“尊敬”。讨论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感情上的差异,并找出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展示交流仿照课文第二节,描写你最熟悉的人的外貌。(体会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达标检测1、听写词语。(考察对生字的掌握)2、按要求填空。(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理解)(1)他五十多岁,上穿圆领毛衣,下穿牛仔裤,人很精神,没有半点儿学究样儿。 读了这段话,你感到教授是个的人。(2)没有课本
27、,没有教案。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地从他的口中准确地“输出”。更令我吃惊的是,讲课时所涉及的引语,他竟能说出它们出自某书、某版本以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第一课我就被这位教授征服了。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我为什么被教授征服了?订正评价鼓励板书设计健忘 忘记已认识的人健忘的教授 忘记车里的婴儿 忘记自己的汽车 不健忘 专业上有惊人的能力课后小记课题25友谊的航程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流利地读好课文。难点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作用。通过以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学会个生字。
2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重点部分的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以及广大侨胞为祖国强盛而自豪的情感。1、师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深情地齐读课题自主学习一、了解背景和历史早在年至年,我们的祖先郑和就曾率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扬帆远涉重洋,访问了个国家和地区,比外国早了近百年,可在解放前,中国的海军几乎是零,使得我们中国倍受外国人欺凌,解放后,中国大力发展中国海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1997年,由王大忠率领的中国最先进的舰艇编队抵达了美国本土圣迭戈港,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美国。二、先知为快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
29、文。(教师深入学生中帮助。)2、当学生读了一遍后,让学生合上书,挑战性问:通过这一次朗读,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一点就说一点。3、师生交流指导:对学生说话中出现的错误读音及时纠正。对学生说出的一点点都加以表扬与鼓励,教师注意在总结中突出整体感,以便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三、读准读通课文1、刚刚大家说得很好,说明大家读书的效率非常高,内容是了解了,可你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吗?翻开书,再试一试吧。2、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渗透强调学习方法等。3、教师帮助听录音,让学生解决还读不准的字音。4、检查读书效果:、自由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几句或小节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选一些学生易出错地
30、方让学生读。四、睹这个字左窄右宽,要理解“只有用眼才能去看。”卓注意与“早”和“卓”的区别,下面一横要长一些,把整个字托住。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交给自学方法,然后了解学情,即完成学案情况。学生开始读书时对书的新鲜、好奇感最强,读了一遍就让他们来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看似是个大难题,但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挑战心理,使第一课时也能有激情出现。合作探究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哪些呢?2、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两点:二、精读感悟感知“美国人民欢迎”1、由上问题导入:美国人民是怎样欢迎中国的舰队呢?找出有关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2、学生先自由读,再同桌同学互相交流。3、哪些的场面让
31、你最受感动呢?你把有关的语句读好,从你的读中应能让人感受出你是受感动的。4、先互相读一下,让同位帮你评一评。5、交流,品读。、感悟“华侨倍感自豪”的部分1、激情引入:讲中国由第一颗原子弹上天以来的巨大成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当祖国每一次取得巨大成就,扬眉吐气时,海外的儿女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2、华侨们是怎样欢迎的呢?把有关语句好好读一下,要读出他们的情感。3、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语句。、迁移深入1、离开美国圣迭戈后,又先后访问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俄罗斯,更显中国海军的实力,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读:2、学生谈读后感受,教师总结,指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人更受世界人民的尊重等。中国的舰队到
32、美国受到美国的人民欢迎。广大侨胞也倍感自豪。、对“雄姿英发”“昂首阔步”等词语学生如果读不出味时,教师可范读,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感知。、对人物的语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齐读感知。展示交流感知过渡段作用、由板书总结课文写的两方面内容,激问: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结在一起的?、引导学生读好这个过渡段,并认识它的作用。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达标检测1.给生字换偏旁,并组词。睹 ( )缆 ( )(考察对生字的掌握)2.读句子回答问题。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来访,不仅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这句话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文章的内容的掌握;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33、3.正像一位外国记者所评价的那样,这是无法用海里来计算的友谊的航程,更是。(考察对文章的理解,读写结合。)订正评价鼓励板书设计赢得美国的友谊25、友谊的航程使华侨振奋自豪课后小记课题诗词诵读 终南望余雪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通过吟诵,想象终南望余雪所描绘的终南山的雪景,体会作者的心情。难点通过吟诵,想象终南望余雪所描绘的终南山的雪景,体会作者的心情。教 学 过 程学 案导 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师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深情地齐读诗题。自主学习自学提示:1了解
34、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2.自由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读准字音。3.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检查自学情况:1、轮读古诗,正音。个别读,齐读。2、交流自学后的初步感受。3、生质疑问难。简单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合作探究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唐朝诗人祖咏。二、解疑答难,品读想象。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到的山的部位。“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阴,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
35、“秀”字,点染终南山雪景的秀丽。接下去,第二句就具体描绘山上的积雪。“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后二句,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暮”字说明这是傍晚。“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雪后在城里,地面上和房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以致比下雪时天气更冷。诗人抓住了雪后寒冷的特点,传达出了自己的、也是人们普遍体验得到的生活实感。这两句,一写山林,一写城中,仍紧扣着题目的这个“望”字;一写所见,一写所感,将雪后的特点全盘托出。三、体会写法,感悟诗情。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诗人为什么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四、多种形式,激励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面包烘焙技术培训与设备订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中药材储藏室租赁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木托盘租赁与环保认证一体化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模具钢材绿色生产与节能减排合同4篇
- 2025年度出口化妆品安全检测合同规范4篇
- 2025年绿色生态产业园合作开发运营合同4篇
- 2025年度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合同范本4篇
-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第1篇-深度研究
- 2025版木地板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融资担保合同3篇
- 第十七章-阿法芙·I·梅勒斯的转变理论
- 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中医门诊病历
- 广西华银铝业财务分析报告
-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个人)
- 大学生劳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继电保护原理应用及配置课件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分享PPT
- 盖洛普Q12解读和实施完整版
- 2023年Web前端技术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