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电容器的电容》学案设计_第1页
(参考)《电容器的电容》学案设计_第2页
(参考)《电容器的电容》学案设计_第3页
(参考)《电容器的电容》学案设计_第4页
(参考)《电容器的电容》学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容器的电容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4会对平行板电容器问题的动态分析。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电容的概念;学习难点:电容的概念;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三、自主学习过程目标一:知道什么是电容器,认识常见的电容器,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请你仔细阅读教材“电容器”的内容并观察拆开的一个电容器,完成以下问题:1构造:两个

2、相距很近的_中间夹上一层_,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做_。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_又_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请你观看PPT,认识充放电过程的特点。 2充电: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就分别带上了_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_储存在电容器中。3放电:用_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又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放电后,_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目标二: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请你仔细阅读教材“电容”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定义:一个电容器所带的

3、_与电容器两极间的_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2定义式:C 。3物理意义: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时电容器要带的电荷量,需要电荷量多,表示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是电容器 的物理量。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_,简称_,符号是_。常用的单位还有_、_。如果一个电容器带1C的电量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是1V,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_。1uF=_F;1PF=_F。特别提醒:电容器的电容大小是由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与极板间电压以及电容器带电多少,带不带电荷无关。目标三: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知道改变平行板电

4、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1实验探究决定大小的因素实验1:保持极板上的电荷量Q不变,两极板间的距离d也不变,改变两个极板的正对面积S,观察 得知两极板间电势差的变化,判断电容C与正对面积S的关系。实验2:保持Q、S不变,改变距离d,采用第一个的方法,判断C与d的关系。实验3:保持Q、S、d都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电解质,判断电介质的存在对电容C的影响。电容决定式: 。(说明k、r的物理意义)2请你仔细阅读教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表达式C= ,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分别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等于 ,所有介质的介电常数均 1。由静电计的指针偏转可推知两导体间 的大

5、小。3仔细阅读教材“常用电容器”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电容器在我们当今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电脑、电视机、收音机等几乎所有用电器中都有电容器。常用的电容器,从构造上看,可分为 和两类。常用的固定电容器有_和_。常见的固定电容器有 和 两种,其表示符号分别为 和 。课本上所给出的可变电容器是利用_的改变来改变电容大小的,其表示符号为 击穿电压是指 。电容器上标出的额定电压一般 (填“大于”或“小于”)击穿电压。目标四:会对平行板电容器问题的动态分析。抓住两个关键: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或始终与电源相连。1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带电量不变;2始终与电源相连则两板间电压不变。例: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距离d和

6、两板面积S都可以调节,电容器两板与电池相连接,以Q表示电容器的电荷量,E表示两极间的电场强度,则( )A当d增大、S不变时,Q减小,E减小B当S增大、d不变时,Q增大,E增大C当d减小、S增大时,Q增大、E增大D当S增大、d减小时,Q不变、E不变四、课堂练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课本“问题与练习”1,2,3,4。五、活学活用1如图1所示,在A板附近有一电子由静止开始向B板运动,则关于电子到达B板时的速率,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两板间距越大,加速的时间就越长,则获得的速率越大B两板间距越小,加速度就越大,则获得的速率越大C与两板间的距离无关,仅与加速电压U有关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2如图2所示,D是一只

7、二极管,它的作用是只允许电流从a 流向b,不允许电流从b流向a,平行板电容器AB内部原有电荷P处于静止状态,当两极板A和B的间距稍增大一些的瞬间(两极板仍平行),P的运动情况将是()A仍静止不动 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 D无法判断 3如图3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当对其加上电压后,A、B两板的电势分别为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电容器两极板间可形成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B电容器两极板间各点的电势,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正的,有负的,有的为零C若只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该电容器的电容C要增大,极板上带的电荷量Q也会增加D若有一个电子水平射入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则电子的电势能一定会减

8、小4如图4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B相距为d,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S闭合后,两板间恰好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油滴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S断开,则油滴将做自由落体运动,G表中无电流 B若将A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仍然静止,G表中有ba的电流C若将A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表中有ba的电流D若将A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表中有ba的电流5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其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5所示,A、B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

9、张开的角度增大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A断开开关S后,将A、B分开些B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分开些C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靠近些 D保持开关S闭合,将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6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板上用绝缘线悬挂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图6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稳定时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a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夹角为1;当滑片在b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2,夹角为2,则()A12,I12,I1I2 C12,I1I2 D.12,I1I2。7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断开电源后A极板带正电,B极板带负电。板间一带电小球C用绝缘细线悬挂,

10、如图7所示小球静止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A若将B极板向右平移稍许,电容器的电容将减小B若将B极板向下平移稍许,A、B两板间电势差将增大 C若将B极板向上平移稍许,夹角将变大D轻轻将细线剪断,小球将做斜抛运动 8如图8所示,图8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带电液滴P在金属板a、b间保持静止,现设法使P固定,再使两金属板a、b分别绕中心点O、O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相同的小角度,然后释放P,则P在电场内将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水平向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斜向右下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9如图9所示,足够长的两平行金属板正对着竖直放置,它们通过导线与电源E、定值电阻

11、R、开关S相连闭合开关后,一个带电的液滴从两板上端的中点处无初速度释放,最终液滴落在某一金属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滴在两板间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B电源电动势越大,液滴在板间运动的加速度越大 C电源电动势越大,液滴在板间运动的时间越短D定值电阻的阻值越大,液滴在板间运动的时间越长10如图10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a、b接在U4 000 V的直流电源上,两极板间距离为2 cm,A极板接地,电场中a点距B极板1 cm,b点和c点均距A极板05 cm,求:(1)a点的电场强度;(2)a、c之间的电势差;(3)电子在b点的电势能;(4)电子从a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 11如图11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开有一小孔,质量均为m,带电荷量均为q的两个带电小球(视为质点),其间用长为L的绝缘轻杆相连,处于竖直状态,已知d2L,今使下端小球恰好位于小孔中,由静止释放,让两球竖直下落。当下端的小球到达下极板时,速度刚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