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TS 10035-2021 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_第1页
T∕CHTS 10035-2021 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_第2页
T∕CHTS 10035-2021 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_第3页
T∕CHTS 10035-2021 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_第4页
T∕CHTS 10035-2021 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93. 040P 28团体标准1/CHTS 100352021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 for Synchronous Jacking-up ofSmall and Medium Span Highway Beam Bridge2021-05-31 发布2021-06-14 实施中国公路学会发布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团体标准双试点单位,中国公路学会积极贯彻国 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的要求,立足交通运输行业公路交通领域,于2015 年6月正式启动团体标准工作。同时,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工作得到了交通

2、运输部的大力支持,并正式 写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公路学会严格按照学会标准管理办法及团体标准良好行为指南要求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管理, 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的原则,突出团体标准贴近实际、注重实用的特点,充分发挥密切跟踪 行业科技创新进程、及时了解市场技术发展需求的优势,为交通运输行业公路交通领域提供优质的标 准,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并打造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品牌。获取更多学会标准资讯请关注“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HTS-standard)0本标准版权为中国公路学会所有。除用于国家法律 法规规定用途,或事先得到中国公路学会文字上的许可, 不得以任何形

3、式擅自复制、改编、汇编、翻译、发行或传播 本标准。中国公路学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路17号电话址:http: 1/www. chts. cn/电子信箱:CHTS-Sqq. com团体标准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 for Synchronous Jacking-up ofSmall and Medium Span Highway Beam BridgeT/CHTS 100352021主编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单位:中国公路学会实施日期:2021年06月14日心炙交通虫极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库七

4、七 标准下载标准类型:团体标准Gonglu Zhongxiaokuajing Liangshiqiao Tongbu Dingsheng Jishu Zhinan标准名称: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标准编号:T/CHTS 100352021主编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责任编辑:郭红蕊韩亚楠责任校对:赵媛媛责任印制:张凯出版发行: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地 址:(100011)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网 ilt: http: / www. ccpcl. com. cn销售电话:(010)59757973总经销: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部经销:各地新华书

5、店印刷:北京鑫正大印刷有限公司开本:880X12301/16印张:2. 25字数:53千版次:2021年6月第1版印次:2021年6月第1次印刷1统一书号:15114 3816定价:36. 00元(有印刷、装订质量问题的图书由本公司负责调换)中国公路学会文件公学字202158号中国公路学会关于发布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的公告现发布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 指南MT/CHTS 100352021),自2021年6月14日起实施。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T/CHTS 100352021)的版权和解释权归中国公路学会所有,并委托主编单位安徽省 交通规划设

6、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中国公路学会2021年5月31曰T/CHTS 100352021 1.x.1刖目本指南是在总结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 本指南按照中国公路学会标准编写规则XT/CHTS 10001)编制。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 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计、施工、施工监控、质量检验。本指南实施过程中,请将发现的问题和对指南的意见、建议反馈至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髙新区香樟大道180号;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1037440526qq. com),供修订

7、时参考。本指南由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受中国公路学会委托,由安徽省交通 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解释工作。主编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安徽省七星工程测 试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 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徐宏光、朱慈祥、杨大海、席进、王倩、丁敬华、付书林、韩永平、王胜斌、刘昂、周云、 许大晴、彭申凯、王文奎、程勇刚、覃巍巍主要审查人:李彦武、刘元泉、钟建驰、鲍卫刚、赵君黎、秦大航、杨耀銓、付常谊、刘大成、侯金龙

8、库七七 标准下载目 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 1賴22. 2 23 基本规定34 设计44. 1一般规定44.2顶升方法设计44.3 结构改造设计54. 4顶升设施设计54.5 同步顶升系统75 施工85. 1一般规定85. 2施工准备85.3 顶升设施施工85.4同步顶升系统安装95. 5试顶升95. 6正式顶升95.7 结构改造施工105.8 结构复位105.9 临时设施拆除与处理115. 10 桥面系恢复116 施工监控 126. 1 一般规定;126.2 监控内容126.3 监测点布置127 质量检验 137. 1一般规定137.2 基本要求 137.3 实测项目 137.4

9、外观要求 14酮删 15紋飜17T/CHTS 100352021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1总则1.0. 1为规范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工程技术,制定本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工程。1.0.3同步顶升工程设计、施工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原则。1.0.4同步顶升工程除应满足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1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库七七 标准下载2术语和符号2. 1术语2. 1. 1 临时支撑体系 temporary support system用于辅助实施桥梁顶升作

10、业的所有临时构件的总称。2. 1.2 限位装置 restraint device限制桥梁在顶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超过设计允许位移的构造措施。2. 1.3 同步顶升系统 synchronous jacly桥梁同步顶升过程中,为桥梁提_升动2.1.4顶升同步位移差sy桥梁顶升过程中,各阶段系统称。的一种刚性梁体。I力的梁式结构。2. 1.7 钢抱箍 steel为提供顶升支撑空P2. 1.8 称重 weighing的工艺。面积;2. 1.5 分配梁s叩porroni_ 不同 _点 »移_。实现均匀布置顶升荷裁或增加顶升受力2. 1.6 抱柱梁 steel firdlfhg of column

11、/包围桥墩墩柱并与壩柱樣效连接,传递顶升反力,在墩柱邏发置的环向钢结构装顶升施工前,通过顶升薯统蕙原结构实际2.2符号A一一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面柄Asv结合面上同一水平截面植筋A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sv结合面配置的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Gk顶升总荷载标准值;h0抱柱梁有效高度;k安全系数;n千斤顶数量;N单个千斤顶额定承载力;Sv植筋的竖向间距;V剪力荷载设计值;vu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承载力;7体型系数。T/CHTS 1003520213基本规定3.0. 1顶升前应进行桥梁检测、评估,根据结果编制顶升方案。3.0.2有船撞或车辆撞击风险的顶升作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撞措施。3.0.3顶升施工全

12、过程应实时监控。3. 0. 4顶升后的桥梁应满足原设计的各项指标和采用的标准规范要求。4设计4. 1 一般规定4. 1. 1顶升设计前应进行桥梁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桥梁原设计与施工资料、地形地质资料及 结构现状。4.1.2顶升设计包括顶升方法设计、结构改造设计、顶升设施设计及同步顶升系统设计,应符合国 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规定。4. 1.3应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工程条件、荷载等级、顶升目的、技术要求及原桥技术状况等选择相应 的顶升方案。4. 1.4应根据检测、评估结果对原结构和顶升工况进行验算,作用及其组合、材料参数均应采用原 设计相关规范,并应计人材料劣化效应。4. 1.5顶升设计不宜改变

13、原有结构受力体系、损伤原桥受力构件,应对顶升过程和顶升后的结构进 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验算。4. 1.6应提出顶升过程控制要求、预警值、施工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4. 1.7应根据施工过程中顶升点的不均匀顶力、位移、温度及相邻墩台位移差对桥梁结构内力的影 响,提出相应的控制指标。4. 1.8应根据桥面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确定各顶升点的顶升高度。4.2顶升方法设计4.2. 1顶升方法宜根据工程的结构类型、规模、用途、性能进行分类。根据结构及规模,可分为单跨 单边顶升、单墩(台)顶升、整跨顶升、整联顶升、整桥顶升等方法;根据用途及性能,可分为单点顶升、等 高度同步顶升、变高度同步顶升等方法;根据是否

14、截断墩柱,可分为直接顶升和断柱顶升方法。4.2.2同步顶升位移差应满足表4. 2.2要求,且每一级顶升工况下整体顶升位移较理论设计值之 差不应大于5mm。表4.2.2同步顶升位移差限值桥梁类型控制指标相邻墩(台)同一桥墩相邻顶升点L20mL20m52m52m简支梁10mm20mm2 mm3 mm连续梁5 mm10mm2 mm注1:表中L表示桥梁跨径表示相$顶升点间距。注2:桥面连续简支梁和先简支后连续梁按连续梁指标进行控制。#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4.3结构改造设计4. 3. 1上部结构及桥面系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部结构改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

15、土桥涵设计规范MJTG 3362)及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MJTG D64)等相关规范规定。2上部结构顶升后纵断面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XJTG D2O)等相关规范规定。3支座设计应根据各方向倾角、支反力变化、结构横向位移等因素进行合理选型,并相应进行支 座垫石设计。4.3.2下部结构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被顶升桥梁基础承载力和沉降进行验算,当已有桥梁基础的承载力、尺寸不满足顶升要求 时,可采用增大基础面积、增加桩基或增设支撑梁等方法进行加固改造设计。2桥墩、桥台应进行改造后结构验算,相关计算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 计规范MJTG 3362)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

16、规范MJTG 3363)等相关规范规定。3进行墩(柱)接高设计时,墩(柱)截断位置应根据下部结构受力状况确定,并应遵循截断后桥梁 受力合理、安全可靠、顶升施工流程简单、便于墩(柱)接高等原则。4墩柱上下截断面混凝土凿除长度应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2)中钢筋连接的有关规定。5被截断墩柱上端结构顶升就位后,连接段主筋直径与数量不应小于原设计,截断钢筋的连接宜 采用错位焊接或钢筋挤压套筒机械连接,且应满足I级接头的要求;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螺旋筋 间距不应大于80mm;连接段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一次浇筑,其强度等级应比原墩(柱)提高一 个等级

17、,且不低于C40。6对下部结构的强度、抗裂性、稳定性等进行验算时应计人墩(柱)接高部分增加的自重效应;若 上部的支座位置有移动,应对墩柱进行偏压验算。4.4顶升设施设计4. 4. 1顶升设施设计应包括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作业平台设计和安全保障设施设计。4.4.2临时支撑体系包含支撑基础、支撑结构及辅助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临时支撑体系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2临时支撑体系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和主体结构状况设计,宜对称布置。3由接高垫板或由临时垫块形成的支撑构件,应计人多块叠加厚度误差及非弹性变形、弹性压缩 对顶升施工的影响。4临时支撑体系设计荷载应计人顶升恒载、施工荷载、风荷载等,

18、荷载取值和荷载组合应符合现 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XJTG D60)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设计恒载应取超载系数1. 1、 动力系数1.2。4.4.3临时支撑体系的支撑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51采用地面作为支撑基础时,应在顶升设计前核查原有勘察资料,评估地基承载力,根据地基承 载力和顶升反力进行设计;采用桩基作为支撑基础时,还应根据地基工程特性和顶升反力情况综合确 定顶升桩位及桩基结构。2采用桥梁构件作为支撑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梁顶升高度小于lm时,宜优先采用盖梁或桥墩作为支撑基础,通过处理盖梁或支座垫石调 整桥梁净空;当盖梁、墩柱、承台或桥台承载力不足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当墩台

19、盖梁或桥墩墩身顶升作 业支承面不足时,宜采用钢牛腿或钢抱箍扩大桥墩支承面;千斤顶与梁体底面、墩台顶面的混凝土接触 面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HJTG 3362)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并确定垫板 尺寸。g下式(4.4.3-2)式中:P钢抱箍竖向承载力(kN);p.钢板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取0.3;T髙强螺栓的预紧力(kN)。4.4.4支撑结构的设计除应满足临时支撑体系要求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撑结构宜采用便于安装与拆除的标准化支承构件,每节支承构件之间应可靠连接,钢管支撑 墩间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撑与斜撑。2支撑结构中的垫块宜模数化,厚度应与千斤顶每次顶升设计行程相适应。4.4.

20、5作业平台包括支架、吊架、施工通道及其他作业平台,应根据实际作业需求与安全防护标准设计。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4.4.6安全保障设施包括限位装置、监控设施和防护设施,应按相关规定设计。当顶升高度不小于 lm时,应设置限位装置,包括横桥向限位装置与纵桥向限位装置,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断柱顶升时,横桥向优先选用格构支架、悬臂桁架作为限位装置,混凝土挡块可作为辅助限位 装置。2横桥向限位装置宜采用抵抗式限位结构,布置在主梁外侧;纵桥向宜采用双向拉压式限位结 构,布置在相邻联伸缩缝两侧主梁顶板上。3限位装置的设计荷载应计入初始水平分力、顶升水平分力、风荷载等,其强度、刚度

21、和稳定性应 符合现行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进行抗剪和抗滑移验算。4限位装置与桥梁结构的间距偏差及安装位置偏差应小于5mm,垂直度偏差应小于0. 1%。4.5同步顶升系统4.5.1同步顶升系统应包括4.5.2千斤顶的选型应符式中:n千斤顶数量Gk顶升总荷载N单个千斤顶k安全系数,取4千斤顶顶升位移于3%。4. 5. 3油泵应满足顶升点 标定。4.5.4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下列规定:采用统一型号,所!进场前均具有保压自锁功结构构件在中安全停留及微动调节的W求同时作业的千斤能力应大于重量。千斤顶量按下式估算:准在千斤的能力,并应在进场前进行(kN);力(kN);顶80%以顶公称位需具备接人顶(4

22、. 5. 2)千顶压力控制误差应不大1控制系统应能实现顶升力和位移双控制,且以位移控制为主,其精度应达到0. 1mm。2控制系统同步精度应高于设计允许值,系统宜具有可编程、可调试、稳定可靠等特点。4. 5. 5顶升高度不小于lm的顶升工程宜采用主-随顶升系统或A-B交替顶升系统。7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5施工5. 1 一般规定5. 1. 1顶升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交通组织方案。5. 1.2顶升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施工准备、顶升设施施工、同步顶升系统安装、试顶升、正式顶 升、结构改造、梁体落位、临时设施拆除、桥面系及附属设施恢复等。5. 1.3采用多

23、行程顶升施工时,施工前应根据使用的同步顶升系统、实际支撑条件及支撑结构材料 性能确定每个行程顶升量。5. 1.4应配备备用千斤顶、油泵及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5. 1.5顶升前应进行试顶升,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顶升。5.2 施工准备5.2. 1现场复查桥梁技术状况,重点复查跨径、中线、高程、坡度、主梁截面、下部结构和基础等主要 参数以及桥梁病害等,并根据复査结果对施工方案做相应的调整。5.2.2应做好人员、设备、材料、技术等各项准备工作。5.2.3应对影响顶升作业的伸缩缝、过桥管线、护栏等附属设施进行处置。5.2.4顶升前应记录不脱空支座的位置,并在试顶升时测试其反力。5.3顶升设施施工5.3.

24、1临时支撑体系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既有承台、既有墩柱或既有盖梁(帽梁)等原有结构作为支撑基础时,应使千斤顶和支撑面 底部处于水平状态,并对结构缺陷进行修补;采用钢抱箍作为支撑基础时,应按2倍的安全系数进行钢 抱箍承载力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顶升作业。2支撑结构施工时应确保中心线定位准确。3支撑结构采用预埋螺栓、植人螺栓、植筋进行连接时,应查明结构主筋位置,不得损伤主筋。4支撑结构采用钢支撑体系时,应设置可靠的纵横向联系,宜与下部结构进行可靠连接。5采用分配梁作为辅助装置时,分配梁应水平安装,分配梁与被顶升梁体之间应有可靠找平支 垫;采用盖梁作为辅助装置时,应对破损、病害部位进行修补和加

25、固处理,并将其底面找平;采用抱柱梁 结构作为辅助装置时,施工时应凿除被抱结构的保护层,在浇筑外包混凝土前应将凿除截面冲洗干净 并凿毛。5. 3.2 作业平台施工应满足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实施及验收要求,并应做好临边防护、抛物防 护等。5.3.3安全保障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81限位装置应与支撑基础固结,且安装和拆除不宜对原结构造成损伤。2防护设施应保证千斤顶和相应临时支撑体系处于保护范围之内。5.4同步顶升系统安装5.4. 1同步顶升系统安装前应进行同步性试验,使用前应进行不少于lh的保压试验。5.4.2顶升点应根据桥梁构造特点、支座位置及荷载大小合理布置,单跨梁桥顶升点数量不应少于 3个,且

26、不应共线。5.4.3千斤顶安装可采用正置或倒置两种方式,千斤顶顶部与顶升接触面间应根据接触面的坡度 设置楔形垫板;顶升过程中,千斤顶不应承受水平力;千斤顶将桥梁顶升后,应及时采用临时支撑进行 固定,千斤顶不应作为支撑物使用。5.4.4高压油泵运转前,应将各油路调节阀松开,待空负荷运转正常后紧闭回油阀。5.4.5顶升髙度不小于lm时,宜设置“紧急停止按键”。控制台(柜)和顶升油泵应配备备用电源。 5.5试顶升5.5. 1采用同步顶升系统进行顶升作业时,应在试顶升前进行称重。5.5.2试顶升前应解除被顶升结构与其他结构的全部连接,所有限位装置应安装到位。5.5.3采用直接顶升方法时,试顶升宜分三个

27、阶段实施,分别为开始顶升分离、持续分离、确认分 离,应分级分次持续顶升;采用断柱顶升方法时,试顶升宜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分别为墩(柱)截断施工、 开始顶升分离、持续分离、确认分离,应分级分次持续顶升。5.5.4试顶升应实施顶升力和顶升位移“双控”,试顶升高度不宜大于10mm,顶升力不应大于设计 顶力的1. 2倍。5.5.5顶升设施宜采用上部梁体作为压重进行试顶作业并持荷2h以上。5.5.6试顶升应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好记录。5.6正式顶升5.6.1顶升应严格按照审定流程进行,顶升施工前应设置桥梁高程控制线,顶升完成后桥梁中线和 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5.6.2千斤顶应与接触面紧密贴合,按照设计行程同

28、步顶升,顶升及顶降的速度不宜大于3mm/ min,应随千斤顶高度增加同步加垫垫块,必要时采用主-随顶升系统。5.6.3顶升过程中应随时观测索统压力和位移的变化情况,桥梁结构同步误差及累计同步误差应 符合本指南表4. 2. 2的有关规定。5.6.4顶升不同步或出现异常或超过控制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止顶升,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 方可继续顶升。5.6.5调坡顶升时,千斤顶应在允许偏斜角度范围内工作。9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5.6.6初顶升完成后应对临时支撑、千斤顶、油管路、油路块、通信电缆、油栗、控制系统等顶升和监 控系统状态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桥梁结构和同步顶升系统稳定后再

29、进行下一次顶升,并做好相应的 记录。5.7结构改造施工5.7. 1墩(柱)接高前截断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墩(柱)截断断面不应超过1个。2墩(柱)截断顺序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且临时支撑体系、监 测仪器等相关设备安装完毕后方可开始截断施工。施工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桥梁墩(_墩(柱)截断时,顶升力应3状况及变化情况。时支撑体系桥梁墩(柱)截断宜采 震_ 震动稼小的线切割设中系统应处于保压状态,墩 (柱)应处于不受压状态。墩其)_宜采用少_尘、噪,确保切平顺,截断面 的表面高差不宜大于16截断墩(柱)植筋謹应遽行拉拔试验 (GB 50367)的有关规定J2新旧混凝土界面

30、凿毛或涂抹界面处理濟_要求凿除上下邀it技术规范(J1墩(柱)接高前应 设计要求及现行公路5.7.2墩(柱)接高施I,植筋施工技术应符合现彳昆4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5.7.3桥台改造、垫石和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MJTG/T J235.7.4应对墩(柱)截断卸i 过程质量检验和记录。5.8结构复位狩合下列规定:I土,保留原结构I丁有关规定。新老钢筋连接应符合连接、每屬台连接II压套筒土应灌注密实、强|符含设计要求。 复或加高、支座更换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域fr关规范HJTG/T 3650)柱)混凝土浇筑等分项工程进行5.8. 1结构复位前新增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的85%,结构复位后的高程应

31、符合设计要求。5.8.2千斤顶应按设计行程同步分级落梁,各顶升点的同步误差及累计同步误差应符合本指南表 4.2.2的有关规定。5. 8. 3顶升高度不小于lm时,结构复位后应进行不少于24h的观测,并在确认支座压紧密贴、位置 准确后方可拆除顶升设备。5.8.4采用断柱顶升方法时,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应确保墩(柱)接高断面压紧密贴,结构复位前 后髙程差不大于5mm。5.9临时设施拆除与处理5.9. 1拆除顶升临时设施应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应上下同时作业。5.9.2施工后应清除永久结构上的各种施工临时预埋件,修复开凿孔洞。5. 9. 3顶升用抱柱梁结构拆除后,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抹平和补强处理。5

32、. 10桥面系恢复 6施工监控5. 10. 1桥面系恢复包括桥面连续、伸缩装置、原有管线、防撞墙、栏杆扶手等因顶升拆除或破坏的 附属设施恢复施工。5. 10.2恢复桥面连续前,应清质,浇筑混凝土应不低于原设计弓5. 10.3伸缩装置恢复施 技术规范MJTG/T 3650) 规定,并应根据环境温度复厦工应按原钢埋件尺寸钻孔、植筋、焊搵,浇混凝土应不低于原设合本规范规疋5. 10.5桥面系恢复应定。5. 10.4防撞墙、护栏计强度。、扭、顺,还应符合其他相关规范的确保梁面和连续缝内干净、无杂直度了平整度、髙程 程质量检验评負伸缩装置开口量。第一册符逢设计要求及公路桥涵施工 建M程(JTG F8O/

33、1)的有关6.1 一般规定6.1.1顶升施工前应收集数据、制定顶升施工监控方案。顶升监控包括顶升前检测、顶升过程中监 控及顶升后复测三个阶段。6. 1.2桥梁顶升前应结合桥梁的技术状况、结构计算和设计要求综合提出施工控制预警值和控 制值。6.1.3顶升前应对结构的裂缝长度、宽度及走向进行全面检测;顶升过程中应选取有代表性的结构 裂缝进行长度和宽度的实时监测;顶升施工完成后应对结构再次进行全面检查。6.1.4顶升施工应进行实时观测、过程记录及分析,及时提出监控指令。6.1.5施工监控所用设备应经过检定合格或校准,其精度应符合监控要求。6.1.6顶升施工过程中应记录阶段性监控成果,顶升完成后应提供

34、监控报告。所有监控记录必须 注明人员、设备、监控依据、工序、日期、时间、环境和其他因素。数据应具有真实性和可追溯性。6.2监控内容6.2. 1墩台监控内容主要包括沉降和墩顶位移。6.2.2梁体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应力、位移、裂缝。6.2.3临时支撑体系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应力、位移、沉降。6.3监测点布置6.3. 1顶升点处墩台应布置不少于1个沉降监测点。6.3.2梁体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面高程的监测控制断面应设在支点、1/4跨、跨中,每个断面宜布置不少于2个测点。2墩台与梁底相对位移及梁体竖向位移监测点应设在墩台上,每个墩台宜布置2个水平位移测 点和2个竖向位移测点。6.3.3临时支撑体

35、系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支撑体系的应力测点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布置在结构关键部位。2临时支撑体系的支撑基础沉降测点布置不宜少于2个。11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7质量检验7.1 一般规定7. 1. 1同步顶升工程的检验除应符合本指南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公路工程质 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l)、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 建工程MJTG 5220)的有关规定。7.1.2分项工程应按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质量和质量保证资料等检验项目分别检查。7.1.3同步顶升工程质量检验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应符合下列原则:

36、1按顶升施工的不同工序(工种)、材料等划分分项工程。2按顶升的主要部位或施工特点划分分部工程。3按工程的结构形式、使用功能、施工和交(竣)工验收的独立性划分单位工程。4同步顶升工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及名称应符合表7. 1. 1的规定。表7.1.1同步顶升工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同步顶升工程(每座桥梁)下部结构改造 (每墩、台)盖梁垫高、墩柱接高、桥台改造、垫石修改或加 高等桥梁总体、桥面系和附属工程桥梁总体、桥面铺装、栏杆、灯柱、人行道板、支 座安装、伸缩装置安装等7.2基本要求7.2.1桥梁结构、构件更换时,新的结构、构件的检验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质量

37、检验评定标准第 一册土建工程MJTG F80/1)的有关规定。7.2.2材料、产品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MJTG/T 3650)、公路桥梁加 固设计规范XJTG/T J22)的有关规定。7.2.3桥梁顶升后总体线形、偏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质量等应符合本指南和相关规范规定。7.2.4支座安装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MJTG F8O/1)的有 关规定。7. 2. 5限位装置的安装误差应符合本指南第4. 4. 6条的有关规定。7.3实测项目7.3. 1墩(柱)接高的混凝土强度、断面尺寸、平整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竖直度等检验应符合现行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38、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MJTG F8O/1)的有关规定。7.3.2桥台改造、垫石修复或加高、支座更换安装的检验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3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第一册土建工程KJTG F8O/1)的有关规定。7.3.3桥面系和桥面附属结构的检验应符合现行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 建工程MJTG 5220)的有关规定。7.4外观要求7.4.1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洁,无空洞、蜂窝、露筋现象,施工缝平顺,棱角线平直,不应存在现行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MJTG F80/1)所列缺陷。7.4.2混凝土表面出现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设计规定,

39、设计未规定时不应超过0.20mm。7.4.3支座应无污损及灰尘,支座附近无建筑垃圾和其他杂物;支座防护应无划伤、无剥落;防尘罩 应无缺失、无损坏。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观验应定7.4.6顶升完成后,应除重工临时预埋中及其他临时构件。X7.4.4预埋或植人的钢筋、螺 土建工程MJTG 5220)的有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7.4.5桥面系和桥面附建工程MJTG 5220)的有#库七七 标准下载用词说明1本指南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

40、“宜”,反面词采用“不宜”。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1)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表述为“应符合XXX X XXX X X)的有关规定”。2)当引用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第X. X节的有关规定”“应按本指X章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指南S1HO5T±团体标准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同步顶升技术指南条文说明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21结构改造设计 顶升设施设计 同步顶升系统施工5. 15. 35.45. 5质量检验一般规定 顶升设施施工同步顶升系统 试

41、顶升2122242525252526271測193 基本规定204 设计 214.1 一般规定4.2顶升方法设计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1总则1.0.2本条款规定了公路中小跨径梁式桥顶升工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公路桥梁中的中小跨径梁 式桥的整体高程顶升、支座更换、桥梁维修及其他改造工程。中小跨径梁式桥是指符合公路桥涵设计 通用规范MJTG D6O)中定义的梁式中桥和小桥。市政中小跨径梁式桥以及公路、市政无推力拱桥可 参照使用。19库七七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3 基本规定3.0.1顶升前应进行桥梁检测评估,满足安全评估要求的方可编制顶升方案进行顶升。顶升前

42、标 出桥梁的既有损伤范围、裂缝长度、宽度、深度等,并在顶升完成后,逐一核查对照检测结构的变化 情况。#库七七 标准下载T/CHTS 1003520214设计4. 1 一般规定4. 1.3桥梁顶升设计,应根据墩、梁、桥台的构造特点、顶升高度以及周围环境综合考虑。主梁顶升 高度较小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盖梁或桥墩作为支撑基础,并通过处理盖梁或支座垫石调整桥梁净空; 盖梁或墩顶作业空间不满足的情况下,可采用钢牛腿或钢抱箍扩大桥墩支承面后作为顶升支撑基础。 主梁顶升高度较大,无法通过处理盖梁或支座垫石增高的情况下,可采用截断墩柱顶升后接高的方法。4.1.7监控标准分为警戒值和控制值两类。警戒值是指允许达

43、到,但达到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 行控制和调整;控制值是指不允许达到的极限值。4.2顶升方法设计4.2. 1结构类别及规模主要为简支空心板、实心板、T梁、小箱梁、7:形梁、连续箱梁等,对于简支梁 桥可选择单跨单边顶升、单墩(台)顶升、整跨顶升等方法,对于连续梁桥可选择整联顶升、整桥顶升等 方法。用途及性能主要指支座更换、结构纠偏、调整桥面线形、顶升改造等,对于支座更换、结构纠偏可 选择单点顶升、等高度同步顶升、变高度同步顶升,对于调整桥面线形、顶升改造等可选择等高度同步 顶升、变高度同步顶升等。4.3结构改造设计4.3.1第2款:顶升后纵断面调整可通过调整桥面系铺装或接线桥梁的纵断面等方式实现。

44、第3款:各方向倾角可决定支座垫石的设计,支反力变化可决定支座参数选型,结构横向位移可决 定支座水平方向限位,顶升高度小于lm时可以通过调整支座垫石高度实现净空调整。4.3.2第1款:进行基础加固改造设计,当采用增大基础面积时,应按施工阶段受力最不利施工工 况对增大的基础进行设计计算;当采用增加桩基时应考虑新旧桩基支撑条件、桩径和桩长差异等影响; 当采用增设支撑梁方法扩大承台时,应根据支撑设计方案对原承台进行复核。增大基础顶升设计方法 是采用桥梁增大截面法,构件按加固后的整体截面计算,作用(或荷载)应包括加固后构件自重在内的 恒载、二期恒载及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效应分项系数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设计

45、通用规范HJTG D6O)相关规定。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恒载较大,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时不可能卸除全部恒载作用,但在 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同时进行桥面铺装更换、拱上填料更换等,可以在加固前卸除部分恒载进行施 工,待加固成桥后,再开放交通。因此在基础顶升前卸除原桥的部分恒载以及因封锁交通可不考虑车 辆活载时,对加固效果是有利的。但就加固构件而言,结构实际上是分阶段受力,加固计算应符合构件 加固前与加固后不同阶段的受力。增补桩基时可参照原设计方案,应考虑新补桩基的沉降量及应力变 化,并以不增加原有桩基的沉降量"为宜,其设计应符合相关桩基设计规范。第2款:桥墩的结构改造分为过渡墩和中间墩的结构改

46、造,包括加高支座垫石、直接加高改造、截 断顶升后加高改造和拆除重建。桥台的结构改造包括加高支座垫石、直接加高改造和拆除重建。第5款: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所需的强度、膨胀性能、耐久性能等技术指 标和施工工艺性能要求;膨胀剂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经试验后确定,配合比试验的限制21膨账率应比设计值高0.005%;浇筑后须做好养护工作,使其处于较稳定的温度、湿度环境,避免风速、 太阳暴晒等引起混凝土急剧干缩。4.4顶升设施设计4.4.2临时支撑体系在顶升桥梁过程中起到“临时墩柱”的功能,将桥梁上部荷载托换至支撑上。 临时支撑体系必须确保稳定,防止顶升过程中因失稳造成安全事故

47、;临时支撑体系应能够满足千斤顶 顶升及临时支座布置的需要,横桥向及纵桥向均以桥墩中心线对称布置。辅助装置包括分配梁、垫板(块)、顶帽、调位装置等。分配梁是指位于支撑结构顶端、千斤顶下方 或顶升结构底端、千斤顶上方,对千斤顶顶升力进行分配或保证顶升结构自身稳定的结构。垫板(块) 为填塞顶升空隙的板状或块状结构。顶帽与支撑结构的帽型结构。调位装置为调节千斤顶位置的结构。第4款中风荷载是指桥梁顶 应选择在良好的天气进行,尽4.4.3当采用桩基作为 部位。其顶升桩位采用对 能对称布置,则要考虑到2公式中的系数0. 综合推荐采用系数在0.1 柱的大小、几何形状、混凝1强3体型系数7是基于M 验 柱,根据

48、承受荷载大小不同, 边长大于2m的墩柱,采用较大 取小值。时存的情第4款相关公式的下列情况:植筋易造成原结构的1采用植筋对极P 破坏,或结构开裂导致台梁或利,二是考虑外际应用会尺I不同,H对于米用植筋效果不明显变形的,不宜米者综合考I虑对承载龙在的抱柱不同。主米或植作用效果明&力不均匀和源于全国各地的桥姜0赚4之间,公式、工艺条件等因素作适当调整,如圆柱时9 '般:一是考虑结虽以满足上条文中提及的抱柱梁结构作为一种,it結构,根据千 结构,进行相应的抗剪、抗弯及抗冲切承载力验算1关施工技术规范,但顶升施工台作为上部承载力转换施龙点的位置与平衡。若不位多年的经验取值, .II賺吋

49、结构取上限,并考虑 取囊值,矩形截面取小值。既系数。针对不同桥梁墩柱截面尺寸时,对直径或;圆柱截面取大值,矩形截面置方式,简化为两个方向的梁或深梁4.4.4支撑结构包括钢管支撑、型钢支撑、转换接头、垫块及混凝土支撑结构等。支撑结构宜标准 化,可采用临时支撑墩及支承垫块,由于混凝土支撑墩施工周期较长,且不便于安装拆卸,因此,临时支 撑墩原则上采用钢管支撑,当支撑力较大时可采用钢管混凝土形式。水平撑、斜撑与钢管支撑墩间应 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法兰盘的表面平整度误差应不大于0. 5mm,连接螺栓性能等级应不小于 8. 8级,连接螺栓直径不应小于16mm。支撑结构标准节段钢管上下端配置不同的专用垫块,垫块模数化、标准化有利于快速标准化生产 和组装。4.4.6限位装置从限制位移方向上分包括横桥向限位装置与纵桥向限位装置。按其布置位置不 同,横桥向限位装置可分为格构支架、悬臂桁架、斜撑支架、混凝土挡块等,纵桥向限位装置可分为悬臂22桁架、桥面顶撑、挡块、斜撑支架、拉索限位装置等。顶升限位装置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类:抵抗式顶升限位装置和牵拉式顶升限位装置。抵抗式限位装 置一般布置在顶升梁体的外侧,牵拉式限位装置一般布置在相邻联伸缩缝两侧主梁顶板。荷载设计值 应综合考虑初始水平分力、顶升水平分力、风荷载等确定,若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