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方针_第1页
满堂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方针_第2页
满堂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方针_第3页
满堂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方针_第4页
满堂脚手架支撑施工方案方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 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三、 板高支撑架计算书 (一) 参数信息: 1. 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0.9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6.00; 采用的钢管(mm): 048X3.5 ;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2、;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4.000; 楼板浇筑厚度(m):0.200;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00 ;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 #+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 E(N/mm2):9500.000 ;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 (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 la 模板支架立面图#+ (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

3、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 I 和截面抵抗矩 W 分别为: W=8.000X 10.000X 10.000/6 = 133.33 cm3; 1=8.000 x 10.000X 10.000X 10.000/12 = 666.67 cm4 Ni 方木楞计算简图 1. 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4.000X 0.300X 0.200 = 1.440 kN/m; 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 q2= 0.350X 0.300 = 0.105 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kN): pl =

4、(1.000+2.000)x 0.900X 0.300 = 0.810 kN; 2. 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 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二 1.2 X (1.440 + 0.105) = 1.854 kN/m; 集中荷载 p = 1.4X 0.810=1.134 kN; 最大弯距 M 二 PI/4 + ql2/8 = 1.134 X 0.900 /4 + 1.854 X 0.9002/8 = 0.443 kN.m; 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1.134/2 + 1.854X 0.900/2 = 1.401 kN ; 截面应力

5、 (T = M / w = 0.443 X 106/133.333 X 103 = 3.322 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为 3.322 小 13.0 N/mm2,满足要求! 3. 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Q = 0.900X 1.854/2+1.134/2 = 1.401 kN; #+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 3 X 1401.300/(2 X 80.000 X 100.000)= 0.263 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 = 1.300 N/mm2 ; 方木的抗剪强度为 0

6、.263 小于 1.300,满足要求! 4. 挠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 计算公式如下: 481 3847 均布荷载 q 二 q1 + q2 = 1.440+0.105=1.545 kN/m; 集中荷载 p = 0.810 kN; 最大变形 V= 5 X 1.545 X 900.0004 /(384 X 9500.000 X 6666666.67) + 810.000X 900.0003 /( 48X 9500.000X 6666666.67)= 0.403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 0.403 小于 900.000/250 满足要求! (三) 木方支撑

7、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 P 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1.854X 0.900 + 1.134 = 2.803 kN; J ;1 1 1111 1000 1000 1000 #+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943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2.412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10.192 kN ;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kN.m) 4 204 4.204 242 2.42 1.4C1 3 1 401 5.988 5 9甜 16 3.166 6

8、3 电 0 333 0.363 3.135 3. 1.401 85 2.419 2.41S419 4.204 4.204 5.9B8 5.903 #+ 截面应力 (T = 0.943 X 106/5080.000=185.715 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 1000.000/150 与 10 mm,满足要求! (四)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 群主编,P96 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 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 力取值为 12

9、.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10.192 kN; R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 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9X 6.000 = 0.775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 A 双排架自重标 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X 1.000X 0.900 = 0.315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4.

10、000X 0.200X 1.000X 0.900 = 4.320 kN; #+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5.410 kN ; 2.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2.000 ) X 1.000X0.900#+ =2.700 kN; 3.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 10.272 kN; (六)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 N = 10.272 kN; a-轴心受压立杆

11、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 i = 1.58 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 = 4.89 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5.08 cm3;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000 N/mm2 ; Lo计算长度(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1)或(2)计算 Io = k1uh lo = (h+2a)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 1.155;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 5.3.3;u = 1.700;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 度;

12、a = 0.100 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luh = 1.155X 1.700X o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1) #+ 1.500 = 2.945 m; Lo/i = 2945.250 / 15.800 = 186.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 0.207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T =10271.520/(0.207X 489.000)= 101.474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T = 101.474 N/mm2 小于f = 205.000 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立

13、杆计算长度 Lo = h+2a = 1.500+0.100X 2 = 1.700 m; Lo/i = 1700.000 / 15.800 = 108.000 ; 由长细 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 0.530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T =10271.52/0.530X 489.000) =39.632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T = 39.632 N/mm2 小于f = 205.000 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o = k1k2(h+2a) (3)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 1 取值 1.243; k2

14、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00 按照表 2 取值 1.007 ;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243 x 1.007 x (1.500+0.100X 2) = 2.128 m ; Lo/i = 2127.892 / 15.800 = 135.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 系数 = 0.371;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T =10271.520/(0.371 X 489.000) = 56.618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T = 56.618 N/mm2 小于f = 205.0

15、00 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 患。 表 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i 歩距 hg 0.9hL2 1 1 5h2,1 kl 1.243 1 135 I. 167 I. 163 表 2 梗板支架计算怪度附加乘数屹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 h+Zaulh (ji) 1.35 1.0 1 OU 10Z& 1.039 1.042 1 054 1.QS1 1 001 1,0 眈 1, 113 1 13T 1 155 1 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 04

16、7 1.056 1 064 1.072 1.092 1111 1. 1 囚 1. 149 1.53 1.0 1.007 1.015 1 C24 1.031 1.039 1.047 1 055 1.062 1.0T9 1.097 1. 114 1 132 1.52 1.0 1.00T 1.014 1.C21 1.036 1.043 1 051 1.05G 1.074 1.090 1 10& 1. 123 1.9Q 1.0 1 COT 1.014 1.Q20 1.026 1 033 1 040 1 Q46 1.05Z 1 067 1.031 1 05 1 111 1.92 1.0 I 00

17、7 L012 1.018 1.024 I 030 1.035 1.042 1.040 1.062 tore 1.090 1. 104 2.04 10 1 007 1 012 1.018 1.022 1 029 1.035 1 039 1.044 i.aso 1.073 1 OST 1. 101 2 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 037 1.042 1.057 1.070 1.C61 1.094 2 1.0 1 007 1.010 1 016 1 020 1.027 1.032 1 037 1.042 1.053 1.066 1 078

18、 1 091 以上表参照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 全。 四、梁支撑架计算书 (一) 参数信息: #+ 1.脚手架参数 立柱梁跨度方向间距 l(m):1.0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 a(m):0.30; 脚手架步距(m):1.00;脚手架搭设高度(m):6.00; 梁两侧立柱间距(m):1.20;承重架支设:无承重立杆,木方平行梁 截面 B ;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块自重(kN/m2):0.350;梁截面宽度 B(m):0.300 ; 混凝土和钢筋自重(kN/m3):25.000;梁截面高度 D(m):0.550 ; 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00 ;

19、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 (kN/m2):2.000;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 E(N/mm2):10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 (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300 ;木方的间隔距离 (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 4 其他 采用的钢管类型(mm):48X 3.5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二) 梁底支撑钢管的计算 作用于支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

20、: q1= 25.000X 0.300X 0.550X 0.300=1.238 kN; 模板的自重荷载(kN): q2 = 0.350X 0.300X (2 X 0.550+0.300) =0.147 kN; I! 图1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000+2.000)X 0.300X 0.300=0.360 kN; 2木方楞的传递均布荷载计算: P = (1.2X (1.238X 0.147)+1.4X 0.360)/0.300=7.218 kN/m; 3. 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按照均

21、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均布荷载,q=7.218 kN/m; 计算简图如下 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 M = 0.125qcl(2-c/l) Q = 0.5qc 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 钢管最大弯矩 Mmax=0.125 X 7.218 X 0.300 X 1.200 X (2-0.300/1.200)=0.568 kN.m; 截面应力(T =568417.500/5080.000=111.893 N/mm2 水平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 205.0 N/mm2,满足要求! 钢管支座反力 RA = RB=0.5 X 7.218X0.300=1.083 kN; (三) 梁底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钢管

22、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四)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 刘群 主编,P96 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 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 取值为 12.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 算(规范 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 12.80 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 R 取最大支座反力,R=1.08 kN R 489.000)= #+ 14.480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

23、T = 14.480 N/mm2 小于f = 205.00 满足要求! 立杆计算长度 Lo = h+2a = 1.000+0.300X 2 = 1.600 m; Lo/i = 1600.000 / 15.800 = 101.000 ; 公式(2)的计算结果: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 0.580;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 (T =874.780/(0.580 48000) = 10.136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T = 10.136 N/mm2 小于f = 205.00 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 (3)计算 lo =

24、 k1k2(h+2a) (3)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600 按照表 2 取值 1.007 ; 公式(3)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85 x 1.007X (1.000+0.300 x 2) = 1.909 m; Lo/i = 1909.272 / 15.800 = 121.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 0.446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T =2874.780/(0.446 x 489.000) 13.181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T = 13.181 N/mm2 小于f = 205.00 满足要求! #+ 五、技术措施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 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 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 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 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 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 步距设置; b. 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 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