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天然的绿色农家菜_第1页
一道天然的绿色农家菜_第2页
一道天然的绿色农家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道天然的绿色农家菜 余杭二小品德校本教研活动侧记余杭镇二小陆重衣执笔 江萍、陈燕芬、陈红琴提供资料活动背景: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一直以来,难以开展正常的校本教研活动,客观上:学校没有专职的品德教师,一般都由语文老师兼任,涉及面广。学校统一的教研活动时间往往被挤占,召集一次活动很不容易。主观上:兼课老师们可能更重视所谓的“主课”。为了加强品德学科组建设,为了解决品德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我们策划了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意图通过这一主题教研活动,改革教研打破以往以听课、说课、评课为主的常态教研形式,营造一种“开放、民主、争鸣、碰撞”的教研氛围,将教研活动变成一

2、个“长作业”。凭借这一“长作业” 培养一些骨干教师,打造一支优秀团队。活动叙事:第一阶段:06学年第一学期。(一)提炼活动主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二)开展系列准备活动:理论学习,名师课堂(光盘)观摩与解析,二小名师论坛(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品德大组成员屠老师主讲)。(三)课堂实践二小名师课堂。由品德学科骨干教师江老师执教,品德学科组围绕活动主题开展了试教磨课、说课评课常态教研活动,并邀请教研员作了现场点评与指导,得到了教研员的肯定与鼓励,我们大胆地提出申请,举办一次余杭区级的校本教研活动。第二阶段:06学年第二学期。(一)公开课执教申报。(二)围绕主题开展理论学习。(三)07年5月

3、,进入试教磨课与展示汇报阶段。执教老师陈燕芬老师是这样思考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我帮你、你帮我是品德与生活第二册上的一篇教材,为什么要选择上这一篇教材呢?因为我当班主任一个多学期来,发现存在学生中的状况是,都比较自私,不关心他人,缺乏主动帮助人的愿望,如果在一种外在的诱导下,他们会去做好事,但是这种做好事的动机是功利性的,所以,我矛盾了很久,知道这堂课很难上,还是选择了这篇教材。接下来,我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制订了本堂课目标:1、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的道理。2、通过移情感受他人的困难、同情别人,关心别人。3、能掌握一些安慰人的技巧,并有实际帮助人的行动。然后,我方方面面又考虑了很

4、多,包括活动的设计,师生的互动等问题,最后两堂试教课下来,我感觉到了共性的问题是:活动开展顺利,师生互动热烈,但课堂深度不够,“帮助”这个要领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建构起来,怎么办?我很痛苦,也很迷惘,后来,我打电话问了教研员何老师,从何老师的话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经过深深的反思,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一直都是站在教材这个角度来考虑这堂课,却忽略了最应该引起我关注的学生。我应该站在学生的这个角度去考虑这堂课啊,所以,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着眼点设定为“体验帮助的意义”,激发主动帮助的欲望,同时,用“哆啦A梦送礼物”这一核心活动情境把这堂课贯穿起来,通过“送神奇小手”“送神奇话筒”“送神奇照相机”三

5、个板块来感受“一双帮助的手”、“一双安慰别人的小嘴”、“一双发现别人困难的眼睛”带来的意义,从而让“帮助”这个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建构起来。江萍老师则发出了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题组伴着我成长 从决定上第五册台湾宝岛这一课,我就经历了一次迷茫困惑豁然开朗这一过程,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心灵也受到了一次震荡,以下是我参加本次教学活动的经历。 一、根据单元学习内容,修改教学目标的过程:我的第一个预案中,学习重点是在了解台湾风光、物产的基础上,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情感,但试教后,发现重点不重,难点未解。教研组

6、其他成员旁征博引,纵观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后,一致认为课时教学重点应该定为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物产,第二次试教后,果然觉得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切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二、根据教学目标,捕捉课程资源的过程。 教学目标最终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向,也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益。因此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捕捉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根本依据。 据此,我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挖掘了这几处课程资源: 在孩子与教材之间,以图片形式展示台湾风貌,架起两岸桥梁。接着,学生又将收集到的有关台湾物产的资料在全班交流,从而达成认知目标。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借用胡老师与台湾外婆的故事揭示海峡阻隔不断的血

7、脉亲情,在台湾和大陆之间,选用了四则新闻图片使孩子们看到了两岸人民正为统一作努力,又让孩子看到了台湾回归的希望。 三、以学生生活为起点,筛选课程资源的过程。 这堂课在最开始构思时,为了达成情感目标,曾设想采访一位台胞,通过吐露心声来激起孩子们对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体会,也曾设想通过一封台胞的来信来展现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心情,可是,第一次试教,学生对乡愁一诗根本没有感知。我想: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生活、普通生活、真实生活、今天的生活中的代表为典型资源,才能让学生倍感真实与亲切。“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在议课时,突然有老师想到了我校胡灿烂老师的外婆就在台湾,与亲人相隔了40多年。于是,在第二次试

8、教时,由我口述了胡老师的故事,但学生的情感仍得不到较好的激发。所以最后定位以胡老师亲口讲述她与外婆的故事,展现两岸人民割不断的亲情。结果,胡老师讲着讲着,哭了;学生也哭了。相同的资源,改变了呈现的顺序和方法,就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了。这是这堂课中我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启发。 四、历练技艺,提高成熟的过程。本次教研活动,将一个粗砾的预案雕琢成一件比较光滑的作品,其间,也把一个不谙技艺的我,引向一片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懂得了要上好一节课,须走入文本,走入学生,纵观单元要求,思量整册目标,最后确定课时目标,懂得了所有的课程资源须用实用足,要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实现资源价值,懂得了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兴趣

9、与个性展开。期间,陈红琴老师的精神更是感人。她说:“此刻,真的感觉很轻松,如释重负的感觉真好!因为我终于完成了一次全新的尝试与挑战一节区品德公开课。虽说从教以来,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也经历了一些,但主动请缨执教品德学科却是第一次,所以压力实在不小;后来又听说这次活动是全区教研组长的一次培训,更让我感觉有些自不量力。“毕竟我接触品德学科的教学还不到一年,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是边学边教,遇到困惑也不少,幸亏边上有一位热心的江老师能随时帮我,现在要承担这一节公开课,自然需要再好好补补课。于是,我认认真真地学了课程标准以及北师大版、人教版、浙教版一些品德课程的培训,对品德学科的理念,如自主体验、回归生活、活动

10、中建构等也清晰了很多。”第一次试教可以说很不满意,接着年幼的儿子病了,晚上送儿保,赶回来以后又是修改教案、调整课件,又是试教,讨论。就是在这样的困惑与煎熬中,陈老师经历了一次全新的蜕变:“我开始选择执教内容,权衡之后最后定下为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设想让孩子们走进家乡杭州市,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正好趁着“五一”假期,我布置让孩子们去搜集家乡风景名胜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等。原以为搜集来的资料会是丰富多彩的,可我却忽视了我所面对的孩子才只有二年级,所以反馈之后的效果很糟糕,那该怎么办呢?眼看着日子又过去了一天,我真是有点寝食难安了。后来,为了给孩子们降低难度,我规定给每

11、个大组不同的搜集任务,有的搜集杭州市区的,有的搜集余杭、临安的可当我刚把任务分配下去时,就听到孩子们大喊:“嗨!”看来这不太合他们的心意呀!接下来孩子们的搜集完成得还算满意,可试教之后却以失败而告终了。组里的老师个个都为我献计献策,讨论后的结果是:内容太单一,衔接不紧凑。幸好我们的智囊团实力雄厚,聆听了几位老教师的经验之谈后,收获很大,于是静下心来,重新定位目标,决定将目标范围缩小,把资源的开发就放在家乡余杭区。该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这回我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在搜集资源时,我允许孩子们自由选择感兴趣内容组成学习小组,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接受任务,我真欢喜,看来这课程资源的开发除了心中有目标

12、外,还应特别注意眼中有学生,这才能使学习真正回归他们熟悉的生活,才会有快乐自主参与的劲头。“资料的搜集是辛苦的,对于老师来说更是繁琐的,为了使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我一次又一次地将孩子搜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组合、修改,经过这长长的几道关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家乡的了解由渐少到渐多,但因为时间紧张,我已不能再试教了,我的心里真是七上八下。整节课,我以“当小导游”这一活动为主体,分别派15组同学上场向远方的客人介绍,课堂上,孩子们大胆地展示着搜集来的资料,或介绍家乡名人、或介绍家乡风景、家乡特产、家乡风俗等,孩子们在听他人介绍和向他人介绍、尝特产、赏风光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家乡,俨然就是一位位

13、大方的小主人了。5月17日上午,三位老师分别向全区50多位老师展示了我校品德学科学科组的集体智慧与个人热情。下午,在教研组长屠老师的主持下,开展了说课与漫谈式的评课活动。江老师说完课后,屠老师抛出了“台湾外婆的故事与乡愁一诗”两个材料的呈现与试教相比较,大家有何看法?来进行环节的细化讨论。得出了第一个结论:身边的资源更感人。陈红琴老师在说课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解决重认知,轻情感的问题?同组老师认为:在交流中已蕴藏了体验与情感。这堂课最大的问题在于:交流的方式单一,造成互动不充分,怎样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丰富交流方式,促进学生互动?并对此展开了讨论,得出了“有效资源”的第二个结论:注重学生

14、的经验、兴趣、水平。“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已结束,我的体验也在累并充实中结束了,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与品德这门课的距离又近了一步,爱它也深了几分!”陈红琴老师如是说。陈燕芬老师这堂课的设计很有新意,尤其是能根据目标开挖课程资源。(有效资源的第三个结论)可是在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插曲:“在上课时,当我把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时,没有想到学生都只关注图片中的这个人是谁?,却不去关注整个的情境,尽管我努力地在调控,但课堂效果还是大打折扣。一个细节问题,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不免让人遗憾,现在我在想,如果我把这份教案放在其他班上,学生就不会去关注图片中的人是谁了,而只关心这个情境了。这

15、样的话,这堂课会不会达到我预期中的效果呢?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以后上课我要把学生中或许会出现的问题考虑得再仔细些,同时在平时上课就要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做到顺学而导。”但是,陈老师很自信,她说:“这堂课与前两堂试教课相比较,实施过程可能是差了些,但教案设计我还是坚持认为是这一次设计得比较精彩,有亮点也有不足,这就是一堂真真实实的品德课,真实的就是最好的,我这样安慰自己。”活动的启示:启示一:区教研员何老师和市教研员方老师对我们的这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可以利用录象手段,先把前几次试教的过程性材料,如一个片段与今天来比较;改变“就课论课”式的讨论,围绕主题,找三节课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在教师形成个人观点的基础上,讨论一至几个问题,得出一些经验、结论。让每次活动都有一个观点的积累。启示二:解决了综合学科教研活动难开展的问题将教研活动变成一个“长作业”(从提炼主题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