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剂 学_第1页
方 剂 学_第2页
方 剂 学_第3页
方 剂 学_第4页
方 剂 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方 剂剂 学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耿耘耿耘 教授教授 一一. .概念概念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立法原则研究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立法原则、分类、治法、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分类、治法、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2.2.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设立治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设立治法,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物,妥善配伍法,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物,妥善配伍,斟酌用量,确定剂型,规定用法,通,斟酌用量,确定剂型,规定用法,通过这些法度制定的方子叫方剂。过这些法度制定的方子叫方剂。绪绪 言言二

2、二. .方剂学的地位、重要性和研究范围方剂学的地位、重要性和研究范围:1.1.地位、重要性地位、重要性 方剂学是中医学中方剂学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理、法、方、药四环四环节之一,是其中节之一,是其中“法法”的具体体现的具体体现, ,“药药”的的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中具体运用。也是辨证论治中“治治”的具体实的具体实施。它是施。它是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药学与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与中医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也是也是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学、中药新药设计与开中药新药设计与开发发、药物分析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课。等课程的基础课。2.2.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即方剂学定义

3、。:即方剂学定义。 3.3.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学习方剂学参考书目:古今名医古今名医方论方论、医方集解医方集解、医方考医方考、成方切用成方切用、绛雪园医方绛雪园医方选注选注。3.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经方经方: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专指:指汉代之前医著中的方剂。专指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和仲景之方。专指仲景之方和仲景之方。专指仲景之方时方时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仲景之后的各家之方。 成方成方: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为:成熟、完善、有效、医书有载的,并为 后世家所公认的方剂。后世家所公认的方剂。禁方(秘方)禁方(秘方):秘而不传的方剂。:秘而不传的方剂。第一章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

4、学发展简史 1.方剂的形成方剂的形成:是古代劳动人民: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药知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药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到底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到底形成于何时尚无定论。形成于何时尚无定论。 书名书名年代年代作者作者特特 点点 五五十二十二病方病方早于早于内内经经不详不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载方部方书。载方283283首。首。黄黄帝内帝内经经春秋春秋战国战国不详不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创立了方医理论专著,它创立了方剂学理论,为方剂学的形剂学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包括治

5、法、组方原则、组包括治法、组方原则、组方体例等。载方方体例等。载方1313首。首。2.2.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几部代表作:伤寒伤寒杂病论杂病论 东东汉汉末末年年张张仲仲景景 为方书之祖,最为方书之祖,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载方体。载方314314首。首。备急备急千金要千金要方方唐唐初初孙孙思思邈邈 对唐前方剂进行了大对唐前方剂进行了大总结。载方总结。载方50005000余首。余首。千金千金翼方翼方唐唐初初孙孙思思邈邈千金要方的补充。载千金要方的补充。载方方29002900首左右。首左右。太平太平惠民和惠民和济局方济局方宋宋太 医 局太 医 局集 体

6、作集 体 作1 0 8 5 -1 0 8 5 -12521252年年 是我国历史上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制、颁一部由国家编制、颁布 的 成 药 药 典 载 方布 的 成 药 药 典 载 方788788首。首。 伤 寒伤 寒明理明理论论药方药方论论金金成无已成无已 为第一部以君臣为第一部以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剖析方佐使组方原则剖析方剂的专著,开方论之剂的专著,开方论之先河。载方先河。载方2020首。首。 普 济普 济方方明明朱朱木木肃肃 为我国现存载方为我国现存载方最 多 的 方 书 , 载 方最 多 的 方 书 , 载 方6173961739首。首。医医方集方集解解 清代清代汪汪昂昂 为按功

7、效(主治)分为按功效(主治)分类方剂的典范,载方约类方剂的典范,载方约700700首。首。 中中医 方医 方剂 大剂 大辞典辞典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民共和国国 彭彭怀怀仁仁等等 对上自秦汉,下迄对上自秦汉,下迄19661966年公开刊行的所有有年公开刊行的所有有方名的方剂,进行了系统方名的方剂,进行了系统整理。堪称当今方剂之大整理。堪称当今方剂之大成。载方成。载方1010万余首。万余首。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二章方剂与治法一、治法:即治疗方法一、治法:即治疗方法-是在辨清证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 ,针对性的采针对性的采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二、

8、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即所谓:即所谓“法法随证立,方从法出随证立,方从法出”。即治法是组。即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1 1、从产生来说、从产生来说:“方先于法,法源于方先于法,法源于方方”,即先有方后有法,如,即先有方后有法,如五十二五十二病方病方。 2 2、当方剂学形成之后、当方剂学形成之后:“法随证立,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从法出”。 即法是制方的依据,方是法的具即法是制方的依据,方是法的具体体现,无法则无方,二者不可分割体体现,无法则无方,二者不可分割。 三、三、:n 源于源于内经内经(内经内经阴阳应阴阳应象大论象大论)充实于)充实于

9、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后又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至清后又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至清代代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医学心悟医学心悟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八法八法”之名之名-汗、吐、下、温、汗、吐、下、温、清、消、补、和。清、消、补、和。 四、四、: 即清代即清代程钟龄在它的代表作程钟龄在它的代表作医学心悟医学心悟中所言:中所言:五、八法的含义五、八法的含义:汗法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此请注意在此请注意:所谓所谓“汗汗法法”不应单纯地理

10、解为发汗的方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因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因为本疗法除可治疗外感初起邪气在表之外还可治疗气在表之外还可治疗: :麻疹初起麻疹初起-透疹透疹温病初起温病初起-透毒透毒 凡轻清宣透,可凡轻清宣透,可疮疡初起疮疡初起-透邪透邪 解除在表六淫解除在表六淫泄泻初起泄泻初起-透邪透邪 之邪的方法都应之邪的方法都应疟疾初起疟疾初起-透透邪邪 叫叫“汗法汗法”,确,确切切咳嗽初起咳嗽初起-宣肺止咳宣肺止咳 地应叫地应叫水肿初起水肿初起-宣肺利水宣肺利水 “解表法解表法”。和法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除病邪的方: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除病邪的方法叫和法。治疗的病位:半表半里或脏腑法

11、叫和法。治疗的病位:半表半里或脏腑之间,阴阳之间,表里之间。之间,阴阳之间,表里之间。1.1.狭义和法狭义和法:和解少阳。用于治疗少阳病:和解少阳。用于治疗少阳病 的方法的方法-小柴胡汤小柴胡汤2.2.广义和法广义和法 和解表里和解表里-柴桂汤柴桂汤 调和寒热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调和肝脾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泄药方逍遥散、痛泄药方 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少阳证、小柴胡汤少阳证、小柴胡汤 脏腑失和脏腑失和-肝脾不和肝脾不和, ,肠胃寒热错杂肠胃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表里同病-太少两感太少两感柴桂证柴桂证 消法消法:具有消导和散结功能,使气、血、痰、:具有消导和散结功能,使气、血、痰、食、水、虫等结

12、成的有形之邪食、水、虫等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渐消缓散的的治法叫消法。治法叫消法。-胃肠以外的胃肠以外的 1.1.狭义狭义:单指消食化积,治疗饮食内停,食:单指消食化积,治疗饮食内停,食积不化的治法,如消导剂。积不化的治法,如消导剂。2.2.广义广义:指理气法、理血法、祛寒法、祛湿:指理气法、理血法、祛寒法、祛湿法、祛虫法、消食法、化痰法、利水法等法、祛虫法、消食法、化痰法、利水法等能使有形之邪能使有形之邪渐消缓散渐消缓散的治法。的治法。 3 3注意与下法区别:注意与下法区别: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的方法使的方法使胃肠中的胃肠中的:大便秘结(燥屎)、:大便

13、秘结(燥屎)、胃肠积滞(胃肠积滞(宿宿食不消、虫积)、食不消、虫积)、实热内结实热内结(炽热瘀毒)炽热瘀毒),及及水饮停积水饮停积(悬饮、膨胀)悬饮、膨胀)等里实证。等里实证。-主以胃肠内的主以胃肠内的 第三章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自学)方剂的分类(自学) 一一. .分类的意义分类的意义: 迄今为止方剂已有十余万首,不迄今为止方剂已有十余万首,不分类如何查找、使用、记载?故意在分类如何查找、使用、记载?故意在便于查找、记忆、学习、使用。便于查找、记忆、学习、使用。分类法分类法 书名书名 特点特点 脏腑分类脏腑分类 病证分类病证分类 病因分类病因分类 组成分类组成分类功用治法分类功用治法分类 二二

14、. .历代分类法:历代分类法:( (请自己看书,并填写下列表格)请自己看书,并填写下列表格)第四章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相辅相成相辅相成:如:如知母、黄柏知母、黄柏,单用不具,单用不具备泻火养阴的作用,合用增强此作用。备泻火养阴的作用,合用增强此作用。川楝子、元胡川楝子、元胡都入肝经,疏肝气、调肝都入肝经,疏肝气、调肝血,相合则疗效增强数倍。血,相合则疗效增强数倍。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中中黄芪黄芪为君,其有为君,其有5 5大作用:固表、益气大作用:固表、益气、利水、升阳、托毒生肌,单用黄芪升、利水、升阳、托毒生肌,单用黄芪升阳作用较弱,加入方中,使此方升阳作阳作用较弱,加入

15、方中,使此方升阳作用明显增强,可兴奋子宫、平滑肌,如用明显增强,可兴奋子宫、平滑肌,如此方去黄芪则无此作用。此方去黄芪则无此作用。n 相反相成相反相成:如:如左金丸左金丸,黄连、吴茱,黄连、吴茱萸萸-疏肝解郁、清泻肝火。吴茱萸疏肝解郁、清泻肝火。吴茱萸引黄连入肝经,从而相互牵制,克服引黄连入肝经,从而相互牵制,克服了过于温燥、过于苦寒的弊病。了过于温燥、过于苦寒的弊病。 生姜、半夏生姜、半夏相配克服了半夏的毒性。相配克服了半夏的毒性。常山常山截疟,单用则致呕的副作用剧烈,截疟,单用则致呕的副作用剧烈,配伍在截疟七宝丹中则致呕的副作用配伍在截疟七宝丹中则致呕的副作用消失,且截疟的作用增强。消失,

16、且截疟的作用增强。 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加减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加减变化通治妇人经、带、胎、产四大变化通治妇人经、带、胎、产四大证。证。二、组方原则二、组方原则() 组方原则组方原则是组方的模式,是处是组方的模式,是处方之规矩,由君、臣、佐、使组成,方之规矩,由君、臣、佐、使组成,始见于始见于内经内经。君药君药:针对主病、主因或主证起主针对主病、主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要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的药物。 君药的配备君药的配备:结合辨证,选:结合辨证,选择最针对病因及主证的,作用最全择最针对病因及主证的,作用最全面的,性能最强的,药力最大的药面的,性能最强的

17、,药力最大的药物。一般选物。一般选1 12 2味,用量应大于味,用量应大于臣、佐、使药。应为全方作用的臣、佐、使药。应为全方作用的中心。中心。臣药臣药: (1 1)辅助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辅助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2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力小于君。其力小于君。 如:如:麻黄汤麻黄汤(麻桂杏草)(麻桂杏草)用桂用桂枝助麻黄发汗力更强,成为枝助麻黄发汗力更强,成为“发汗解表发汗解表之峻剂之峻剂”。白虎汤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甘草)石膏君,辅以知母,则退热石膏君,辅以知母,则退热作用最强,否则退热作用

18、则大减。作用最强,否则退热作用则大减。兼证、兼病兼证、兼病:与主证不同系列的症状。:与主证不同系列的症状。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主证主证:外寒(外感表实)为急为主,为:外寒(外感表实)为急为主,为因为本因为本麻桂为君,解表发汗。麻桂为君,解表发汗。兼证、兼病兼证、兼病:内饮(寒饮停肺)素有水:内饮(寒饮停肺)素有水饮饮-干姜、细辛为臣。治兼证温干姜、细辛为臣。治兼证温肺化饮,助君药发汗解表。肺化饮,助君药发汗解表。 2设立臣药的原则设立臣药的原则:(1 1)一般臣药与君药)一般臣药与君药相须相须为用。即性为用。即性味功能相同,相辅相成可增加疗效味功能相同,相辅相成可增加疗效。如:如: 小青龙汤小青

19、龙汤君臣皆为辛温之品君臣皆为辛温之品 君:麻、桂君:麻、桂 臣:干姜、细辛臣:干姜、细辛 (2 2)或性味功效不尽相同,但相使为)或性味功效不尽相同,但相使为用,以增强疗效。用,以增强疗效。 桂枝汤桂枝汤君:桂,辛温君:桂,辛温 臣:芍,酸苦甘凉臣:芍,酸苦甘凉 调和营卫调和营卫 (3 3)决定君药的作用趋势)决定君药的作用趋势麻黄(君)麻黄(君)发汗发汗桂枝桂枝( (臣臣)麻黄汤麻黄汤 表实、发汗解表表实、发汗解表平喘平喘杏仁杏仁( (臣臣)-)-三拗汤三拗汤 喘咳、宣肺平喘喘咳、宣肺平喘 利水利水- -翘、赤小豆(臣)翘、赤小豆(臣)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肺宣肺 利水消水肿利

20、水消水肿(4 4)不能单独理解为是君药的药力相)不能单独理解为是君药的药力相加:加:如:如:止痉散止痉散:全蝎、蜈蚣用量:全蝎、蜈蚣用量:3 3:1 1搜搜风力最强。搜风止痉风力最强。搜风止痉4 4,而为,而为6 67 7倍(研末冲服:治急慢惊风,破伤风倍(研末冲服:治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熄风止熄风止痉)。痉)。 (5 5)根据病情需要选用:相须(简单)根据病情需要选用:相须(简单病证)、相使(复杂病证)。一般选病证)、相使(复杂病证)。一般选1 12 2味,最多味,最多3 34 4味。味。 佐药:佐药:(1 1)佐助:)佐助: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协助君臣

21、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2 2)佐制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药的毒性与烈性。(3 3)反佐药)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根据病情需要(病重邪病重邪甚甚, ,可能拒药可能拒药)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轻。 总之总之: : 佐药一般不可能具备三佐药一般不可能具备三方面功能,应根据病情选用方面功能,应根据病情选用一某方面的佐药。一般佐助、一某方面的佐药。一般佐助、佐制用得较多

22、。佐制用得较多。如: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君君:麻桂:麻桂-主证:风寒表实主证:风寒表实-解表发汗解表发汗臣臣:干姜、细辛:干姜、细辛-兼证:寒饮停肺兼证:寒饮停肺温肺温肺 化饮化饮佐助佐助 半夏半夏辛温性燥辛温性燥, ,辛散以助君解表,辛散以助君解表, 性温燥以助臣化痰燥湿蠲饮性温燥以助臣化痰燥湿蠲饮佐制佐制 五味子五味子:性温酸收敛气:性温酸收敛气, ,助臣药止咳助臣药止咳 芍药芍药:性微寒滋润,和营养血:性微寒滋润,和营养血 二药制约君臣温燥之性,以防二药制约君臣温燥之性,以防诸辛温燥散之品,耗气伤津。诸辛温燥散之品,耗气伤津。 反佐反佐: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寒假热、真寒假热、

23、戴阳、格阳戴阳、格阳真寒真寒:四肢厥逆:四肢厥逆, ,下利清谷,脉绝下利清谷,脉绝- 附、姜、葱白附、姜、葱白假热假热:面赤口干、烦燥:面赤口干、烦燥反佐猪胆反佐猪胆 汁汁(苦寒),以制约大剂辛热(苦寒),以制约大剂辛热 之品伤阴耗气,又可引虚阳复之品伤阴耗气,又可引虚阳复 归于阴,回阳固脱,阴阳顺接,归于阴,回阳固脱,阴阳顺接, 汗止厥回汗止厥回, ,脉即来复。脉即来复。 使药使药(1 1)引经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以达病:即引方中诸药以达病 所的药。所的药。(2 2)调和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 的药物。的药物。 调和药味调和药味:校味:校味, ,以利服用。以利

24、服用。 调和药性调和药性过烈。过烈。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三、为何运用组方原则?三、为何运用组方原则?(1 1)使组方目的明确、主次分明、多)使组方目的明确、主次分明、多 而不杂。而不杂。(2 2)方中必有君药,但其它药不一定)方中必有君药,但其它药不一定 俱全,如独参汤。俱全,如独参汤。 (3 3)君药用量大,臣药味数略多于君药)君药用量大,臣药味数略多于君药(4 4)佐使药因需而用。)佐使药因需而用。四、什么是标准的方剂?四、什么是标准的方剂?(1 1)方剂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方剂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2 2)能体现正确的治法。)能体现正确的治法。(3

25、3)符合组方原则。)符合组方原则。(4 4)用法用量,剂型能切合病情。)用法用量,剂型能切合病情。(5 5)有良好的疗效,无付作用或付作)有良好的疗效,无付作用或付作 用降低到最小限度。用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方剂组成的变化(成方的变化)五、方剂组成的变化(成方的变化)1为何要变化为何要变化:方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方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也必须有灵活性。因有极大的灵活性,也必须有灵活性。因为:病证千变万化,兼挟不同。体为:病证千变万化,兼挟不同。体质强弱不同。性别男女、老少不同。质强弱不同。性别男女、老少不同。季节,地域气候不同。因此,必须变季节,地域气候不同。因此,必须变化。学方在于学法,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化。学方在于学法,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须切合病情,才能治疗有效。方须切合病情,才能治疗有效。2 2方剂组成如何变化:方剂组成如何变化:(1 1)药味加减,)药味加减,(2 2)药量加减,()药量加减,(3 3)剂型变化。)剂型变化。(1)药味加减)药味加减:a a、随证加减、随证加减:主证不变,主要配伍不:主证不变,主要配伍不变,只是增减次要药物(佐使药)变,只是增减次要药物(佐使药) b b、配伍变化、配伍变化:主证变化,则主要配伍:主证变化,则主要配伍随之变化随之变化 桂枝桂枝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