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设计与学科特征学科素养下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1页
情境设计与学科特征学科素养下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2页
情境设计与学科特征学科素养下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境设计与学科特征学科素养下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情节下显示出的教学场境。不管你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会呈现不同的情境,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离不开情境的,只不过教学情境有优与劣、 高效与低效之分。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认知、身心、思维、情感得到更好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怎样使预设的情境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就成了教师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回眸以往各地的研究成果, 许多教师已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与方法。 在我国最为突出的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她从 1978 年开始在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情境教学”,历经三十多年,形成了具有

2、我国特色的情境教育理论。 浙江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在分析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时提到: “李老师的情境教学实践与理论最重要的是将教学定位于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人的生活和人的生命;在具体实施情境教学时遵循了学科教学的本质。 ”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学情境一定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且必须遵循学科特征。那么数学学科特征是怎样的, 如何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从数学教学工作者的角度思考数学学科的特征,一般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从数学的本体性特征进行思考,数学是研究什么的;数学各部分知识与整体系统的关系如何;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思想、 方法以及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3、二是从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思考,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是什么; 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能为今后学习和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通过学习怎样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美、数学的思想。对于数学本体性的认识,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诠释。人们早就认识了“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一门科学”。但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随着数学自身的研究, 数学在各个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现在对数学的理解更具有广泛性和现实性。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数学与文化学一书中也提到:“数学与整体文化环境之间已经包括了数学本质, 即数学不应被等同于知识的简单汇集,而应主要地被看成人类的一种活动,一种以数学共

4、同体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可想而知,数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客观世界数与形研究和运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不断认识、建构的过程,而这种建构活动需要直观与抽象、逻辑与推理、 联系与想象的数学化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数学就在客观世界对数与形的研究与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逐步形成数学的系统知识, 这些知识是紧密联系的, 在研究与运用中自然需要数学所特有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从数学教学的特点来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环绕着某一具体问题经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

5、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也说明了数学教学需要数学的活动情境, 华东师大吴刚教授在 情境教育与优质教学一文中提到: “知识如果离开了它所生长的那种脉络和情境,就不是一种有活性的知识。”情境学习认为知识是有情境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学习中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紧密联系的, 知与行是相互作用的知识是镶嵌在情境中的。综上所述,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围绕数学思考展开活动的过程。既然是活动,一定涉及活动情境, 而且这种活动情境一定是遵循数学学科的本体特征和数学教学的特点的。 以下通过具体教学案例, 总结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6、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一些思考。一、创设的情境指向性要明确案例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一位教师上课开始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如图 1),并向学生提出:今天我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看一看好吗?请大家观察图中的游乐园,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到这样色彩丰富的画面,顿时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说他们看到了过山车、大风车、小火车,还有小鸟、小桌子、气球等。这时教师看到学生沒有说到数量上,又提出:你们看到过山车上有多少人吗?生:有 12 个人。师:这 12 人是怎样得到的?生:我是数出来的。师:你是怎样数出来的?生: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师:每个车厢坐着几个人呢?生:每个车厢坐着两个人。师:那你们能不能按每

7、个车厢两个两个地数一数呢?这时学生才说到了“ 222222”。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发现,学生开始被主题图的无关因子所干扰,注意力只集中在画面的游乐情境上。这些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图片,学生一下子不能提炼出数量的多少是正常的。 这样的情境一定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指向不明,学生容易游离在与数量无关的情境中。 此后我们对这节课作了如下的改进。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板书“ 222222”,并提出:你们看到这个算式,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它的加数都是“ 2”。师:有几个“ 2”连加?生:有 6个2连加。师:如果要你写出100 个 2 连加的算式,你们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生:需要很长时间,太麻烦了。师:是啊!这样相同加数连加写起来有点麻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把这些相同数连加算式写得更简单一些,你们知道是什么方法吗?(这时部分学生说到用“乘法”)师:是的,今天就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乘法。接着指导学生把以上“ 6 个 2”连加怎样改写成“ 2×6”或“ 6 ×2”。师:在平常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 6 个 2 连加呢?(这时个别学生说到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接着教师出示课本的主题图,并提出: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