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8318-2001 是一项针对纺织品织物制定的国家标准,专注于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方法。此标准详细规定了如何测量和评估纺织品在受弯曲作用时的长度变化,这对于理解织物的柔韧性和悬垂性等特性至关重要,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纺织品的加工性能和最终产品的舒适度及外观。

标准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织物,包括但不限于棉、麻、丝、毛及其混纺或交织的织物,目的是为纺织品的生产、贸易和质量控制提供一个统一的测量依据。

测定原理与设备

标准中描述的测试基于织物弯曲时的自然下垂状态,采用特定的弯曲长度测试仪进行。测试仪需符合一定的精度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测试过程中,织物样品需保持特定的预张力,并按照规定方法悬挂,以模拟实际使用中的状态。

测量步骤

  1. 样品准备:从待测织物中裁取规定尺寸的试样,确保无明显缺陷,且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温湿度调节)以达到测试标准状态。
  2. 安装试样:将试样按照标准要求安装在测试仪上,调整预张力至规定值。
  3. 测量与记录:启动测试仪,使织物形成自然弯曲状态,测量并记录弯曲部分的长度。
  4. 重复试验: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需要对每个样品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结果表示与判定

标准中还规定了测量结果的表示方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并指出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包括异常值的判断与处理规则。此外,虽然标准本身不直接提供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标准,但测试结果可用于比较不同织物的弯曲性能,或与合同、规范要求进行比对,以评估其是否满足特定应用的要求。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8318.1-2009
  • 2001-02-26 颁布
  • 2001-09-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8318-2001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_第1页
GB-T 18318-2001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_第2页
GB-T 18318-2001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_第3页
GB-T 18318-2001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18318-2001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B/T18318-2001

前言

织物的弯曲长度是表征材料抵抗弯曲变形的特性指标之一,反映了织物的硬挺程度。国内外测定织物硬挺度的方法一般采用斜面法。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9073-7:1995《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7部分:弯曲长度的测定》。与国际标准相比.标准题目由非织造布改为织物,适用范围扩大,不仅适用于非织造布,也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织物。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纺织工业局规划发展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宇英、王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纺织品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

TextilesDeterminationofbendinglengthoffabrics

GB/T18318-2001

neqISO9073-7:199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丁测定织物弯曲长度的方法.给出了根据弯曲长度计算抗弯刚度的公式。

本标准适用了各类织物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4669—1995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FZ/T60003-1991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弯曲长度bendinglength

一端握持、另一端悬空的矩形织物试样在自重作用下弯曲至规定角度时的长度

32抗弯刚度ilexuralrigidity

单位宽度材割的微小弯矩变化与其相应曲率变化之比。

注1:抗弯刚度可根据弯曲长度计算

4原理

一矩形试样放在水平平台上,试样长轴与平台长轴平行。沿平台长轴方同推进试样。使其伸出平台并在自重下弯曲伸出部分端悬空,由尺子压住仍在平台七的试佯另一端。

当试样的头端通过平台的前缘达到与水平线呈41.5°倾角的斜面上时,伸出长度等于试样弯曲长度的两倍(见附录A).由此可计算弯曲长度。

5仪器

一种适当的仪器示于图1。

1—试样;2—钢尺;3—刻度;4—平台;5—D(标记);6—平台前缘;7—平台支撑

图1弯曲长度仪示意图

5.1水平装置。

5.2平台:宽度(40±2)mm,长度不小于250mm,支撑在高出桌面至少150mm的高度上。通过平台前缘的斜面与水平台底面成41.5°夹角。平台支撑的侧面应当透明,与斜面的交线为L1和L2.

在距平台前缘的(10±1)mm处作标记D。

注2:为避免试样粘附,平台表面应涂有或盖有一层聚四氟乙烯(PTFE)。

5.3钢尺:宽(25±1)mm.长度不小于平台长度,质量为(250±10)g,刻度为毫米,其下表面有橡胶层。

6试样的准备和调湿

6.1随机剪取12块试样,试样尺寸为(25±1)mm×(250±1)mm。其中6块试样的长边平行于织物纵向,6块试样的长边平行于织物横向。试样至少取至离布边100mm,并尽可能少用手摸。

注3:有卷边或扭转趋势的织物应当在剪取试样前调湿。如果试样的卷曲或扭转现象明显,可将试样放在平面问轻

压几个小时。对于特别柔软、卷曲或扭转现象严重的织物,不宜用此法。

注4:可取与纵向呈45°方向的附加试样。

注5:用于生产控制,试样的数量可减少至每个方向3块。

6.2在GB6529规定的大气中调湿和试验。

7步骤

7.1按GB/T4669或Fz/T60003测定和计算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

7.2调节仪器的水平。将试样放在平台上,试样的一端与平台的前缘重合。将钢尺放在试样上,钢尺的零点与平台上的标记D对准。

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推动钢尺和试样.使试样伸出平台的前缘,并在其自重下弯曲.直到试样伸出端与斜面接触。记录标记D对应的钢尺刻度作为试样的伸出长度。

7.3重复7.2,对同一试样的另一面进行试验。再次重复对试样的另一端的两面进行试验。

注7:放置仪器要有利于观察钢尺上的零点和试样与斜面的接触.在水平方向保证读数的准确。

8结果表达

8.1取伸出长度的一半作为弯曲长度,每个试样记录四个弯曲长度,以此计算每个试样的平均弯曲长度。

8.2分别计算两个方向6块试样的平均弯曲长度c,保留一位小数,单位厘米。

8.3根据式(1)分别计算两个方向的平均单位宽度的抗弯剐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G=m×C;×10。……………(1)

式中:G——单位宽度的抗弯刚度,mN·cm;

m——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g/m;

c——试样的平均弯曲长度,cm。

8.4分别计算两个方向的C和G的平均值变异系数CV.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的;

b)样品的描述;

c)试验的试样数量:

d)各方向的弯曲长度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

e)各方向的抗弯刚度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

f)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抗弯刚度、弯曲长度和伸出长度

A1抗弯刚度可用式(A1)悬臂梁在其自重下变形的函数表示(仅用于很小的变形)。

图A1

式中:G——单位宽度的抗弯刚度;

θ——悬臂端的变形角;

p——单位面积的重量(=单位面积质量×重力加速度);

l——悬臂长度。

注:该式采用的重力加速度9.81m/s2,修约至10m/s2。

A2当θ=7.1。时,设l=C(弯曲长度),则

G=pC3……………(A2)

A3为了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