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鉴定申请书(共37页)_第1页
结题鉴定申请书(共37页)_第2页
结题鉴定申请书(共37页)_第3页
结题鉴定申请书(共37页)_第4页
结题鉴定申请书(共3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1“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结题鉴定申请审批书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孟学校所 在 单 位:第二初级中学填 表 日 期: 2016年 5月 26日专心-专注-专业填 表 说 明一、本表仅适用于“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各课题鉴定结题的申请。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三、“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四、本课题结题鉴定申请审批书、“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报送1份至总课题组(A4纸型

2、,于左侧装订)。五、总课题组办公室通讯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1号()电教馆研究部,联系人:刘伟锋电话:0371-邮箱:hndjyjb一、基本情况提交鉴定的成果成果主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研究方案、申请书成果附件获奖证书教学案例课题、论文、成果集阶段性研究计划、总结集调查问卷教学课件集申请鉴定方式通讯原计划成果形式结题报告原计划完成时间2016年 5 月 26 日通讯地址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邮编联系电话0371电子信箱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承担任务一级教师课题组长一级教师主要实验员一级教师主要实验员二级教师实验员二级教师实验员高级教师实验员二、

3、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行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本课题自2014年6月被确定为省级电教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两年多来,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收外界教科研的信息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朝着实验方案中制定的目标,扎实,勤恳地开展着研究工作,努力克服硬件、软件上的一些薄弱之处,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回顾历时两年多的研究,现对研究工作如下汇报: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制

4、定活动制度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小组,由校长室、教务处曾主任领导监督,以三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协调,由各学科省、市、校三级骨干教师成员具体开展实施,做到分层管理,责任落实。课题小组所有成员定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前期有计划、中期有研究的小结和思考,课题小组成员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确保课题活动有序开展。2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1)、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精心设计问卷调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部分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部分及学生电脑使用情况调查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运用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并

5、对调查数据进行了逐项分析和研究,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工作方案。(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确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开展我们的实验研究,主要的是先更新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教师首先就必须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因此,学期开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如何试验,如何整理素材等等。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研究重点,课题组要求成员学习以下书籍: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于春祥)、信息技术及

6、其教育应用、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叶澜)、走向高效课堂(黄昭明)以及中国教育报等众多书籍及报刊。 (3)、开展培训活动,做好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用学校电教员由浅入深地对全体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从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输入、排版、修改到对课件的简单修改,学校大部分教师已经初步掌握课件制作的方法。另外,通过名师及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培训。学校为此还专门订购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电教软件运用于高效课堂教学,收集各学科教学录像,并将其放在校园资源平台上供教师学习交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完善高效课堂的诸多环节。二、研究计划完成情

7、况1、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3月开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定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及课题开题报告。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形式了解现在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高效课堂改革的现状。从2014年6月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了课题的研究中,在10月上旬和11月下旬,设置了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表,分三个阶段分别对我市所属的中小学教师及学生进行调研。2、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现阶段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情况,了解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队伍与学校相关设施的配置情况,设置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提纲,对当前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3、9月初,利用开学

8、时间深入巩义芝田一初中和紫荆实验中学进行调研,座谈并开展研讨会,深入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及高效课堂改革在各校研究进展的情况。4、按照期初计划,截止到2015年1月课题组进行了该课题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表的发放及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了巩义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统计及数据分析,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5、本次研究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象是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的教师与学生两大群体。本次调查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94份,回收问卷92份,有效问卷90份。调查对象是学校的在职教师,教师问卷调查的内容共分五大类:第一类为学校

9、信息技术环境建设调查;第二类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不同课程整合的认识调查;第三类为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方面的调查;第四类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调查;第五类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调查。6、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等方面现状,在学生中随机抽样调查了40名学生,调查对象分布在七、八两个年级中,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电脑使用情况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认识和态度等。三.研究变更情况1.课题名称的变化:原来的题目是以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由于研究范围太大,可操作性不强,经有关专家指导,课题组反复讨论,研究

10、题目变更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2.研究人员:增添学校负责领导一人:校教务主任曾杰同志3.研究目标及内容的变化: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由原来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变为现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能力”4.完成时间:由原来的2015.5变更为2016.5四.成果的出版、发行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文献:李荣有老师的有效技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获得郑州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已结题。孟庆刚老师的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获得巩义市优秀校本教学成果奖。(二)主要参考文献: 1.陈境孔.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指导.首都师大出

11、版社.2002. 2.刘旭、顾颉、胡燕.一线教师教育科研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7 3.傅春道.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4.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2.2. 5.陈美玉.教师专业化学习与发展.2004年 (三)课题组成员的成果及代表作孟庆刚:1.主持的课题有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获巩义市优秀教研成果奖。2.论文怎样发挥心理咨询的教育功能2012年19期出版于商情杂志。3论文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面子2013年发表在试题与研究第11期。李昆鹏:1.浅谈素质教育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策略获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2.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201

12、0年8月发表在快乐阅读期刊。 李荣有:1.主持的课题有效技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2012年9月结题,获郑州市教育局二等奖;2.论文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2013年发表在试题与研究第4期;3.论文解决数学难学的三大课题2011年发表在教坛聚焦第11期,省市两级数学优秀辅导教师。赵海燕:1.论文以文传情以情育人-浅谈作文教学中怎样与学生交流情感发表在学苑教育杂志2011年第16期。荆琰:女,多次参加市、校级组织的优质课比赛并获奖,积极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好地效果。三、研究报告(不少于10000字,可另附页)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

13、进展;学术价值(如有)的自我评价;成果的实践价值和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旨在探索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并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多元教学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运行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生活。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一、课题关键词界定

14、(一) 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指多媒体环境和网络环境(二)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二、课题提出(一) 研究背景进入到21世纪,国际上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专业化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近年来,

15、我国逐步关注“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二)研究现状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软件开发、整合技术应用、信息教学设计与实施、教研科研等成为教师专业的基本能力。实施新课程教师要走向课程,认识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走进新课程,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走到成功,实现教师角色的适应与发展。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

16、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三)研究价值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让学校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使教师的工作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管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变混沌为条理,变无序为有序,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网络变革了教师们的学习方式,从行动反思开始,借助教育网站探讨、沟通、交流。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们开始踏上自我更新和学习的专业发展之路。教师的教育科研与全球化、数字化的交流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得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协作中得到提升。三、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导学案制作及使用的高效性;2、信息资源积

17、累和使用的高效性;3、常规教学资源利用的高效性;4、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提高课堂检测的可控性;5、基于学生多样、个性差异的教学评价激励的实现;6、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态度提高技能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可操作性;7、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技能的培养。四、研究的理论依据(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设置的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

18、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所谓“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如果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什么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对学生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如果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学生即使使劲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对学生也同样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二)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

19、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三)分层递进教学理论所谓分层递进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生长足发展,使多数大步前进,小部分学困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使各层次学生在教学中均能获得成功的愉快,激发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提供

20、有利保障。(四)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是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合作有四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五是小组成员自我检查、反馈和改进。(五)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的理论要点:1.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区别仅是时间长短;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

21、评价。掌握学习的教学程序是:确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材,细分学习单元;小步子学习。每步学习都测验,达到掌握后再进行下一步;及时反馈: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反馈;矫正。掌握学习可以避免学生动机消沉和情绪低落,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五、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实施教师(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文献,分析文献资料得出新论点,形成新的理论)和行为研究法(选取部分内容,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程序,教师就教学问题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探索、实践,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反思和总结,为继续开展研究提供参考)相结合,结合采用调查法(问卷、访问、调查等)、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

22、通过积累、整理、筛选、验证、抽象、概括,总结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整理、编写论文集,制作并发布网页,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推广研究成果)和个案研究法进行。具体研究和措施如下:1、 深入调查,收集资料以个案研究法、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采集数据等方式获得信息,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据此指导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卷法,座谈等形式获取较为完整的资料。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精心设计初中信息技术学生情况调查表(见附件1),通过17个针对性的问题,主要了解研究对象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程度 ,对后期的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便于我们在开展研究中有所侧重。2

23、、组织培训,更新观念构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组织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提供学习资料,举行专题理论讲座,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引导相互交流探讨,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3、进一步开展实验,引导探索引导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设备、电子备课系统和多媒体教师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开辟课题研究阵地,方便教师了解课题进展情况以及进行教育技术的个人研修;引导研究对象制订学习的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

24、适应信息化浪潮,提高教育教学效益。4、定期总结,相互促进定期组织研究对象,研究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使研究对象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5、技术路线1、以“讲座培训实践考核”为模式,多种学习方法渗透的培训方式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2、引进和开发网络应用平台促使教师探讨、沟通、交流,进行行动反思,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使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研究对象为了更全面真实地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高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分别从英语、数学和语文三个学科进行了跟踪实验。但考虑到课题组成员的时间与能力,我们做了适当调整,将英语学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比

25、对象,实行三年跟踪对比,将数学和语文作为第二研究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研究对比。七年级选择七(1)班和七(2)班作为实验班,由孟庆刚老师担任;七(3)班和七(4)班作为对比班(非实验班),由李昆鹏老师担任,主要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实验。实验从2014年8月开始,持续到2015年6月,共进行两个学期的实验对比。同时,我们课题组选择选择七(1)班和七(2)班作为实验班,由李荣有老师担任;七(3)班和七(4)班作为对比班(非实验班),由曾杰老师担任,主要进行数学学科教学实验。该实验进行一个学年的对比,从2014年8月开始,持续到2015年6月,共进行一个学期的实验对比最后,课题组选择八(5)班和八(6)班

26、作为实验班,由赵海燕老师担任;八(7)班和八(8)班作为对比班(非实验班),由我校李会桃老师担任,主要进行语文学科教学实验。实验从2015年2月开始,持续到2015年6月,共进行一个学期的实验对比(三)研究干扰因素控制在研究中尽量排除干扰,使研究客观有效。1.研究班和对比班的学生、教师无显著差异。2.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公开研究班和对比班,课外作业保持一致。3.英语检测按照新的检测标准。检测是研究班和对比班所在的年级的所有班级都参加,评卷采取打乱后密封流水作业。六、研究内容与操作(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了解支持编写所用教材的教学理论,把握教材的

27、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型”活动,每个模块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功能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教师在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应特别注意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2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一节课中通过设计哪些信息技术活动,才能完成每个模块的整体教学目标。3以课标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地加工引导。 4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目标是否体现层次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设计的信息技术运用环节

28、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是否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原则1课堂设置要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3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设置问题和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设计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措施。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学生全员发展,在设计课堂达标测试题和课后作业时一定要分层次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的学习中各有收获。5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高效率”的原则。三、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展示课(以Unit 1 section A 1a Grammar

29、focus为例) 第一步:写:首先在电子白板出示该部分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然后学生迅速默写,之后根据电子白板提示的正确答案,学生相互纠正,最后由老师点评。这样做的目的直观省时高效。 第二步:听:播放网络平台上下载的1b, 2a和2b录音,之前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听力答题技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多次播放听力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这样做的目的免去了传统播放录音(如录音机)耗时的弊端。 第三步:实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多媒体提示的图片和句型,将1c和2c的句型编对话,并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最后在班级进行展示。这样做的目的降低学习难度,提

30、高学习兴趣。第四步:语法焦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和巩固,教师适当地提示,最后以多媒体平台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据此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这样做,目标明确,知识结构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第五步:达标测评:通过多媒体设计的练习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能反映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优势是信息量大、快节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愉快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最后是课堂的评价。由教师、组长、科代表对课堂进行评价。课堂评价以表扬和鼓励的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得到一种肯定和认可。这个环节也很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学生更是如此。通过多媒体,运

31、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如学生表现很好,可以配以热烈的掌声多媒体音频文件等),学生在不断得到肯定和赏识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健康地发展。七、研究过程本课题于2014年3月开始,计划2015年7月结束,分3个阶段进行,但由于研究需要,延长2016年4月结束。研究时间从2014年3月2015年11月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1、选题、论证、精心地编制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2、落实课题组织、制度管理措施,并进行前测工作3、组织学习培训和研讨,作好研究思想和物质准备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4年4月至2014年7月)1、深入调查与分析,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

32、教育的现状2、深层次探讨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对教师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3、开发整合教师教育资源,组建资源库,实现方便快捷利用4、利用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开展教师校本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第三阶段:研究深化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1、组织专题研讨,反思研究前阶段的经验成果2、拓展范围验证和推广成果,把研究推向纵深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3月至11月)八、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和社会影响为使研究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以便总结经验教训,顺利开展以后的工作,我们课题组在研究前、中、后期,分别对实验班及对比班学生进行三次问卷调查,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总结。在这次实验的不同阶段,我们从学习态度、学

33、习习惯、技能技巧三个指标进行考查,将每一个方面分为A、B、C三个层次,通过收集数据、对比,动态考查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取得的进步。以下是调查结果: 项目等级学习态度技能技巧学习成绩(百分制)A听讲认真,积极思考,作业能及时完成。合作意识强,能够独立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80分以上B听讲认真,思考习惯一般,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合作意识一般,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小组分配任务。60-80分C听讲不认真,不主动思考,完成作业有困难。缺乏合作意识,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尚不能完成小组分配。任务。60分以下2014年8月初,在学校教导处和政教处的协助下,课题组首先统计了由孟庆刚和李昆鹏两位英语老师所担任的实验班和

34、非实验班的英语实验数据作为原始对比数据,在2015年2月和2015年6月再次统计四个班的各项数据。表1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英语指标数据统计表(%)(2014年8月)班级学习态度技能技巧学习成绩(百分制)ABCABCABC七(1)班41%38%21%38%43%19%39%32%29%七(2)班40%37%23%37%43%20%37%31%32%七(3)班42%39%19%39%42%19%38%34%28%七(4)班41%38%21%38%40%22%39%32%29%从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课题研究实施班级(实验班)的研究对象与对比班级(非实验班)学生,在课题研究之初,无论是学习态度、

35、技能技巧还是整体学习成绩,都没有较大差异,完全在同一水平线上。表2 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英语指标数据统计表(%)(2015年2月)班级学习态度技能技巧学习成绩(百分制)ABCABCABC七(1)班45%39%16%41%43%16%42%37%21%七(2)班44%40%14%42%41%17%41%34%25%七(3)班40%39%21%39%44%17%40%31%29%七(4)班41%38%21%38%43%19%39%32%29%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从表中的统计数据来看。实验班级在三个衡量指标上和对比班相比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时间较短,实验班的优势并没有进一步体现出来,但这种

36、良好的变化,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增强了信心。表3 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英语指标数据统计表(%)(2015年6月)班级学习态度技能技巧学习成绩(百分制)ABCABCABC七(1)班58%32%10%59%33%8%57%36%7%七(2)班59%33%8%56%34%10%58%35%7%七(3)班45%43%15%47%45%18%43%36%19%七(4)班46%44%10%48%46%16%43%37%20%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再次统计四个班级的各项数据,试验班级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比班级,体现了信息技术环境对初中高效课堂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同时,课题组在2014年8月和2015年2月,

37、统计了四个班级的数学学科各项数据,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然后对比,可以看到实验班七(1)班和七(2)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对比班七(3)班和七(4)班同时,课题组在2014年8月和2015年2月,统计了四个班级的数学学科各项数据,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然后对比,可以看到实验班七(1)班和七(2)班的成绩明显好于对比班七(3)班和七(4)班。另外,课题组在2015年2月和2015年6月,分别统计了八(5)、八(6)、八(7)、八(8)四个班级的语文学科各项数据,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然后对比,可以看到实验班八(5)和八(6)的各项成绩明显好于对比班八(7)和八(8)两个班级的成绩。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学

38、习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一方面老师摆脱了苦闷的教,学生摆脱了苦闷的学。教师将最终生成的教学内容置于网络中供学生使用并快捷得到学生的反馈,教师转变为组织和辅导学生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交换;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学生与学生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切磋交流,师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愉悦地开展教与学。另一方面,学校推广这种教学方法,更多的老师掌握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技能技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对影响课堂教学诸方面因素进行多元优化,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师生互动的活力,有效开展教与学

39、的双边活动。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构建的高效课堂模型,图示如下: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技能技巧学习态度、技能技巧和学习成绩。它们之间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学习态度是基础,技能技巧是关键,学习成绩是动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展,可以将三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出真正的高效课堂。九、研究的突破性进展1.将信息技术环境融合于初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的训练,每次活动目标明确,确定活动主题之后,师生共同制定活动目标,在目标指引下,步步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活动,每次活

40、动都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利用信息技术为高效课堂进行服务,活动思路清晰效果显著。2.在课题研究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活动情境,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提供充分接触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体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3.基于网络环境对学生多元互动评价,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而并非只是单纯活动结果的评价。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能力发展和锻炼。而且调动师生、家长、社会各方面因素共同参与,形成巨大合力,培养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修正、提升的能力。4.汇总课堂活动案例的成果,既是本课题研究的形成性成果,又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41、同时也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5.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合力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丰富体验,积累素材,有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在精彩丰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和谐发展。十、研究中存在问题与今后设想(一)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还没能真正把握好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切入点,信息技术还没能真正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服务,甚至个别案例出现“仅仅展示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已,没能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2、教师制作课件能力不高,课件档次不高,资源库建设力度尚需加强。3、如何进行案例的分析

42、,取其之长,完善不足,显得有缺陷,所以未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更多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教学案例。4、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特别是同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5、探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十一、研究组织1、建立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成立课题实验小组。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员进行分工:孟庆刚: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协调课题小组的各项研究工作 ,指导研究的内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控制研究的力度,做好结题工作。李昆鹏:课题副组长,开展信息技术下高效课堂研究的梯度发展,协助总负责人负责课题组的组织管理工作;李荣有:主要负责信息技术下高效学习优化策略的研究,并

43、协助负责课题研究的规划和指导等工作;赵海燕:主要负责组建学习合作小组策略的研究,并负责课题研究的规划和指导等工作;负责将各实验数据整理输机,装订成册,整理归档。荆琰:主要负责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高效性策略的指导研究,并负责实践检验和个案研究材料收集:曾杰:主要负责不同学科领域中高效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并负责实验班的测试及分析;十二、参考文献1、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研究 李立新 电化教育研究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研究所 何克抗 吴娟3、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 2002.2.4、陈境孔.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指导.首都师大出版社.2002.5、

44、刘旭、顾颉、胡燕.一线教师教育科研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76、傅春道.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7、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2.2.8、陈美玉.教师专业化学习与发展.2004年附件1 问卷调查初中信息技术学生情况调查表一、个人信息1.你现在是几年级的学生( )A七年级 B八年级 C九年级 2.是否参加过电脑技能培训(竞赛,电脑制作等) ( )A是 B否 3. 性别 ( )A男 B女 二、当前教与学的情况4.当今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 ) A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 B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C多媒体技术 5.你认为信息技术课( ) A很重要, B应该要认真学习并掌握不太重要,C可学可不学不重要, D可以不学 6.你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 A很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无所谓 D不感兴趣 7.请问你感兴趣的部分有( ) 多选题A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等)B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文件和文件夹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等)C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网络的组成和协议的概念等) D用计算机制作板报(学习word文档的制作) E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报告(学习制作Power Point)F网页制作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