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_第1页
四年级上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_第2页
四年级上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_第3页
四年级上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_第4页
四年级上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上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 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 纳、多揣摩、多体会。”阅读的道理是相通的,那么,作为 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也应该在比较、归纳中明确教学的 着力点。现就四年级上册进行简要的梳理,完成教材的整体 把握。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奇”:壮观、壮丽、 奇异、奇丽) 1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 写,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感叹自然的思想感情。 2方法:边读边抓住语句想象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提问深 入理解的方法;查找资料补充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交 流。通过梳理文章顺序把握文意的

2、方法。3以 4 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 律:抓特点,有顺序,写具体。如: 观潮中潮来之时抓 住形与声的渐进与动态变化,体会壮观的景象。 4体会语所描绘的景象;如,“横卧”“横贯”等,体会 引号的不同作用。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 国”的美誉。 (表示特定称谓) ;鸟的天堂中课文五次提 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四次加引号是引用别人的话,表示特定的称谓,是夸张的形容)5. 观察与积累。积累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进行抄写或 听写;将文章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不同构 词形式词语;联系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培养学生描写景

3、 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 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1启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画一画、联 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关键的句子。即培养学生通过质 疑、读文、查找资料(发现问题一一解决问题),自主的读懂课文。如:爬山虎的脚中“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部分。 蟋蟀 的住宅中对“不肯随遇而安”和“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 大的工程了”的理解。2学习作者如何观察的方法 . 如:细致、连续反复观察、做 好记录3. 学习抓特点,准确细致地描写;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 法。(运用比喻、拟人,风趣的说

4、法描述)4. 习作:观察日记 x 则 本次习作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观察过程的方法、习惯及耐 心,所以教师在本单元教学时一定要多次地展示学生的观察所得,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观察细致、连续、有新发现的 学生予以表扬。第三单元:中外童话体会童话的情趣盎然、奇妙,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 要和大家分享;要讲诚信;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 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讲故事、续编等多种形式,激 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2边读边浮现画面进行阅读 (有的课文也可进行对比阅读) 理解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3品味童话语言的特点(优美:幻想美、诗意美)4. 综合性学习:通过系列的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演童 话活动,

5、培养学生鉴赏、组织、策划、合作的能力。 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小动物 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1抓中心句进行阅读理解;对比着进行阅读的方法。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有中心句或概括的句子,可以“以意逆 志”式的进行教学,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另外,本单元的 安排是“同一动物不同作家写,同一作家写不同文的动 物”,因而可以从表达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 2体会作者运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表现动物的特点。 (写具体)3渗透对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的理解。 “明贬实褒”实则是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 情,是要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教学时,要抓住关键语 句体

6、会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法。4积累词语(含动物)及佳句。 文中有些描写的语句生动有趣,有些语言表现动物的特性淋 漓尽致,对这样的句子,段落要积累。5观察动物,抓住特点、习性进行描述。 (可以分别进行片 段训练)指导的侧重点: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细致、生动地进 行描写。要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情感。 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激发热爱祖国的自豪之情,渗透保护 世界遗产的意识。1巩固通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 展开联想写具体的表达方法。2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形象描述的方法:用熟知的事 物进行比照写具体的方法。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并尝试运用。 (训练言之有序的典

7、 型)4.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丰富自己的资料袋。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在学习时,学生势必要搜集一些介绍国 家文物或名胜的内容,要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运用资料“为我 所用”。第六单元:人间真情通过来自同学间的、邻里间的、陌生人间的古今中外的爱的 故事,体会到爱是可以传递的,体会到互相关爱所带来的欢 乐和幸福,激发同情弱者,关心弱势之情。1抓文章的中心句或概括的句子进行阅读理解,同时要关 注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时不防让学生练习写一写批注。2渗透选材的意识。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可写的内容“以小见大”,可以进行片段练习。3. 继续巩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训练。如:理解“搭 石”“生命桥”等4. 口语

8、交际:如何感谢?如何安慰?本次交际重要在表达时 以情感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安慰人。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 引导学生留心成长中的故事,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 的问题。1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可通过质疑的方法,可与搜集到的材料结合起来引导深入理 解阅读。2学习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描写与抒情的句子。3交流写作文和写作文的体会,并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 习作。4综合性学习:梳理自己成长的历程与足迹。通过阅读、 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人的成长故事。第八单元:科技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为我们带来的奇迹, 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畅 想科技的发展。1

9、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说明与文学性的结合) 。 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对比说明的方法,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2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二 阅读教学建议: 1关于默读的训练应十分关注。 2继续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如: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抓句体会表情达意的 作用。3. 训练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如: 1)抓住过渡句、中心句进行阅读的方法;抓住点明主 旨的句子; 对句进行体会理解的方法 (颐和园 中的“滑” 字的体会);结合生活,结合经验进行理解的方法;例:以下的课文中都有中心句, 观潮火烧云白鹅猫 颐和园秦兵马佣 搭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呼风 唤雨的世纪2)边读边想画面;角色换位体验

10、;先把书读薄再读厚(培 养抓关键语句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地总结阅读方法,并在其他课文中 进行演练,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4. 读写的训练读写互促如:1)教材中的小练笔:去年的树 “对鸟儿说的话” 颐 和园的小练笔; 搭石“平凡事物中的美”; 呼风唤雨 的世纪“记录整理长辈对科技发展变化的认识”; 小木 偶的故事的续写。2)将读课文的感受、受到的启示转变为书面的表达,会使 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 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设计, 如: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他们相遇会说什么”; 那片绿绿 的爬山虎“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卡罗纳文 中的启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可以将感受凝练成一句

11、话 或制一张亲情卡写下感受; 巨人的花园从童话中懂得了 什么?幸福是什么将对幸福的理解概括写下来。3)对课文中空白之处,可以进行延续、补充。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结尾“他忘不了什么?”4)可以对典型的句式进行仿写,但最好能与课文的理解和深化相结合。 巨人的花园中“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啊!”还可以加“唤来春天的是 ”5)批注的指导: (理解的、感受的、质疑的) 比如:质疑类的批注,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表述是否清 楚? 至于旁批,教师则可以引导用关键的几个词语进行概括,这 样言简意赅,节省时间,也不至于打断思路。6)对课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不要停留在口头的表达。重 要的句子不防让孩子

12、动笔写一写。如:鸟的天堂长城等文中对关键句子的体会,可以转 换。5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1)教材中要求搜集的资料: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长 城的图片;表达情感的古诗词;关于恐龙的资料;2)利用课后的资料袋,培养学生的筛选信息,为自己的理 解所用的能力。3)关注课外搜集资料的有效性 : 一方面,对学生搜集到的材 料反对不经过筛选就直接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 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吸收,让交流的内容更有情感和温 度。另一方面,要学会分类,并能与相应的内容结合进行补充,逐渐让材料为我所用。6. 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材的编排目的:1)有的是为了丰富对主题的理解: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

13、一观察与发现;?幸福是 什么小木偶的故事 了解中外童话及童话的特点;秦 兵马俑一一我国的世界遗产; 电脑住宅如: 飞船上的 特殊乘客一一科技成就, 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都 是成长中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别人,反观自己,从而完成 本单元的人文教学目标。这一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立 足于单元整体,回归与单元整体,提高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 认识。2)有的是为了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如:白公鹅 体会不同作家对同一动物的不同写法; 母鸡 同一作家对不同动物的写法。这一类课文可以采取对比阅读 的方法,学习了精读课文之后,略读课对比进行。3)有的是为了习得阅读的方法,发现规律,培养独立阅读 的能力。如:雅鲁藏布

14、大峡谷是为运用观潮一课的“边读边 想象画面的方法”“结合插图”读懂文章,进行演练; 火 烧云与鸟的天堂共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 物,以及要仔细观察才有收获的意识渗透。 秦兵马俑也同时有方法的演练即: 抓住过渡句、 进行理解, 概括的方法 这一类课文可以在精读中习得方法,在略读中操练。 三关于写作教学本册教材中安排的习作练习有: 写身边的景物;观察日记;写童话;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写导游词;看图写作;写回信;想象文。建议: 1)要坚持以课堂素描为主要的练笔手段,培养学生 抓住细节进行观察和描写,这样多次练习,学生在写具体方 面才会有所感悟,总结出规律。比如:观察并描写人物的一 系列动作

15、、神态的练习;在活动中人物的表现与周围人的表 现(点面结合) ;侧面描写; 2)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观察 的细致耐心;培养学生观察时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观察 的顺序。(写身边的景物;观察日记;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看图写作都离不开观察)3)本册写人、记事的题材比较少,但是这样的对生活的观 察训练必不可少,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习 惯。四关于词语盘点的教学 教材谓之“词语盘点”。何谓“盘点”,清点也。如果学生 在盘点之后,大脑中仍旧模糊一片,难知其意,那显然就没 有达到“盘点”之效。教材中,词语盘点中最少的48 个词 语,最多的 63 个。词汇量如此之大,我

16、们的教学出发点应 是什么?根据这样的思路,我将“词语盘点”教学拟定为 “三种境界”:“引导自检,查漏补缺”此乃第一境也。词语盘点集中的都 是本组课文的词语,但并非每个词语老师都讲深讲透讲到位 了。那么,老师可利用本组的词语盘点引导学生对还不太理 解的词语进行再学习,以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是显 而易见的,也是老师们应该意识到的编者意图。“自能盘点,授之以法”此乃第二境也。老师若能在自检的 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词语学会归纳、整理,则是更高的认识。 仅以四年级(下)的第一单元为例:在 48 个词语中,有的 是关于事物名称的; 有的是描写形状的, 有的是带有色彩的; 有的写山,有的绘水如果老师们敏锐

17、地发现了这一点, 那么,学生从分类整理中便掌握了一种记忆的办法 分类 记忆,(当然,还可以根据词语的特点,在教学中逐渐地从 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构词特点的方面,进行引导)在这个分 类整理、归纳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 纳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总结方法,轻松地学习, 为学生独立学习进行了能力奠基。可见,老师是为学生现在 一时着想还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这就是“经师”与“人 师”的区别啦。“唤醒意识,学以致用” 此乃第三境也。如果说教予了方 法,也许目的在于更快地记忆这些词语地话。我以为词语盘 点教学若立足于学语文、用语文的层面,更能增强教学的真 实度、有效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

18、词语找到 “归宿”。 我建议老师们可以通过联词组段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创造性 运用中,在重组语段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学生 在千方百计的语言运用中,会唤发学习与积累的热情,会在 不断的使用中深化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增强词语运用的灵活 性。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也提出:“要尝试在习作中 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词语,是组成句子最小的语言单位,在语文教学中, (尤其 第二学段)应该是备受重视的。可是我们都知道,学生并不 是积累了语言材料就会在习作中运用,从积累到运用,有一 段艰辛的实践之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鼓励,唤起学生学 以致用的意识。我们不妨这样思考,

19、在习作评价中,通常情况下,学生作文 中词汇量丰富与否,某种程度决定了他分数的高低。把它当 作是作文评判的一个依据,其原因不就是它能从一个方面反 映着学生语文的功底与能力吗?这是不可否认的,也是多少 年来,众多的老师总是关注学生积累词汇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认为老师们应该关注词语盘点的教学, 将它当作有效的教材资源为语文学习所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策略:“联词组段,一学就用” 我一直以为“学用结合”才应该是激发学生积累的真正内 驱力,学生会在运用之中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会在 运用之中体会到“妙语连珠”、“精辟入理”时的喜悦与自 信;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联词组段中创造性地重组语言,在不

20、同形式的小练笔中感受到词汇累积能使文章“言尽其义”, 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虽然词语是组构句子最小的 单位,但词汇丰厚与否,从一个角度来讲足以体现一个人汉 语学习的程度。根据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权威机构和著名语文 专家的统计,一个人掌握 9000-12019 个词汇,汉语方才基 本过关。然而据统计,人在日常生活中仅能习得约 4000 个 左右,其余的都要靠读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进行大量的操 练而习得!师者,在课堂的第一时间里,您引导学生“学以 致用”了吗? 建议我们每教学一课,都能引导学生进行联词组段的练习, 这样,趁热打铁,学生便在即学即练中巩固了理解,提高了 运用能力。不可不试!五综合性学习 四年级是中年级段向高年级段过渡的重要阶段,就综合性学 习而言,既要达到中年级的目标,又要为高年级作好铺垫。 为此,我们认为,这一阶段,应中在帮助知道学生主动完成 学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内容和获取信息的渠道, 掌握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