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_第1页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_第2页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_第3页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_第4页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2O10年12月绿色科技JournalofGreenScienceandTechnoogy第12期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彭成圆,徐文涛(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以红河州的建水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建水县在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工地承包权,市场机制,信息网络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建水县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2-0158031

2、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

3、转变,实质是促进农业从小而全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资源从粗放开发利用向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转变;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以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就是要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动力,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致力于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基础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

4、路.2建水县农业产业基本概况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县境东接弥勒县,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县,华宁县相连,总面积3789km.总人口5O万人(2004年).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左右.建水县气候温和,农业发达.建水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优厚的光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曾被省,州政府列为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发展基地,每年有数万吨蔬菜销往国内1O多个省区和俄罗斯等国家.

5、目前,农业作为建水县的主要产业已形成粮,蔗,烟,菜,果,林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实施5大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全县酸石榴已发展到0.23万hm2;成功种植万寿菊164.3hm2,种植优质甜橙0.135万h;正在建设中的0.31万hmz无公害蔬菜基地已有0.28万hm2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优质稻种植达8万0.53hmz.3建水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基础设施建设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目前建水县尚未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配套渠系,导致许多地区在冬春干旱时无水灌溉,而夏秋多雨时排水不畅,对产业产量和质量影响非常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6、,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生产要由传统的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是一种典型的高效农业形态.以江苏省为例,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收稿日期:201O一1118一作者简介:彭成圆(1987),女,江西新余人,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民族经济与区域经济专业学生.158彭成圆等:关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探讨以红河州建水县为例经济与管理份,要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综合运

7、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的做法应该是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整合集聚各方面资源,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着力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配套建设,提高农田灌排标准,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推进丘陵山区,高山土地区,及坝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3.2受家庭分散经营的影响,产业化程度不高虽然建水县特色产业已具一

8、定的种植规模,但受分散经营的影响,产品没有形成批量生产和中心市场,缺乏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也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发展;我们都知道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9、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农机,农资等专业化服务组织.要取得以上有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当地政府应该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二(1)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目前农村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提高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预期,减少其短期行为.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农地使用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较长的承包期,使承包权的产权性质得到了强化,明晰的产权关系有利于农民对土地资源本身的保护,从而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赋予农民更长久的土地使用权,应该将中央领导所讲的"30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和"永远不变"

10、;的精神,体现在有关土地新的立法当中,上升为法律规定,给农民真正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农民感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有利于使农民形成长期的预期,也有利于在发挥土地保障功能的同时,推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才真正有利于减少现行土地产权关系中内涵的不确定性.(2)建立农地自由流转的市场机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流是自由交换.土地流转,必须让农民自己去选择.政府的职责是制定规则,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只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只要严格按土地用途管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就应该通过市场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进行平等的谈判.让土地所有者一农民及其集体经济组织与用地方直接谈判和交易

11、,政府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变土地一次性出让出租为逐年收取租金,不仅可以约束政府行为,而且可以是多方长期受益.在明晰产权,强化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做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统一管理,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用途,同等价格,同等收益的目标.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3.3.3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农业行业协会,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发育程度低,大部分服务只在产中环节,没有形成产,供,销,科,教,产的服务模式,不能较好的为产业发展服务.针对以

12、上存在的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县农业局和供销社已建立的农业和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人员及时在互联网上发布科技信息和农产品产销信息,加强市场和企业,农户之间的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做好作物品种安排,与基地加盟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来组织生产和销售,完善该县特色农产品的顺利运输和销售,逐步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2)在完善该县农业服务体系方面应该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有区域

13、知名品牌.并且积极组织参加和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博览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该县特色产业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品牌效益.(3)建水要抓住云南"开放桥头堡"这一契机,在面向西南的国际大通道上既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同时,建水县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区域比较优势加大以特色产业为主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特色产业发展和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在城市周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在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更符合了使之成为国际化养生旅游基地中一瞥

14、的构想.(下转第162页)1592010年12月绿色科技第12期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山东省在已具备基本的发展条件下,要充分抓住这样的机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3.3户籍制度当前的户籍制度是二元经济结构最显着的标志之一,既不利于农业农村的发展又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又不利于人的发展和管理,对户籍制度进行创新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创新之路.2001年,山东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贯彻国发20016号文件积极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全面部署开展小城镇

15、户籍制度管理改革工作,进一步放宽小城镇户籍限制.通过实施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的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小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山东省公安厅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山东省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突破性改革的开始.(1)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按照居民常住居住地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实现户口的一元化管理,这是此次全省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了公民身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16、".-"(上接第159页)4结语+"+"+"+一+"+"+一+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同时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O个世居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241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57.5,民族聚居区占全州国土面积的98.各民族保留了许多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自然地理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重点,使优势农产品形成较为合理的区域生产布局并

17、向优势产区集中_5.建水县作为全国第2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目前建有农残快速检测点3个,申报认定无公害蔬菜16个品种,0.65万hm.,无公害水果7个品种,计0.62万hm.出口备案基地品种10个,面积0.12万hm.近几年来,建水县利用地域以及气候优势大力培植水果,瓜菜,养殖3大支柱产业,建成科技示范园3个,"建水县葡萄节水示范园","建水特162(2)大中专生可以落户大中城市,降低了入户城市的门槛,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化的进程.(3)县域之内户口迁移全面放开,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但由于山东省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因此县域问的户口迁移目前还不能

18、全部放开.(4)外来人才不落户可发居住证,即凡属山东省引进的人才,并取得山东省外来人才聘用证,到山东工作而不在山东落户的,发给山东省外来人才居住证,凭证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有利于吸引人才.(5)购房投资根据当地规定落户,有利于改变山东省目前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和招商引资.山东省户籍制度的改革确实取得了显着的成效:2007年全省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75,提高0.65个百分点;2008年山东省城镇化率达到47.6,高于2000年9.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4480万人,7170km,分别比2000年增长30.5,71.2.参考文献:1丁玉娜.改革与突破:新农村视域中的村民自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09(23):3233.2苏玉栋.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城镇化与土地流转分析J.土地问题,2009(10):4951.3郭振宗.山东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3):23.色水果示范园","和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发展新型农业发面做的比较好,实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同时也说明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尊重自然地理规律,在发挥一个地方的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