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5c15b845-f022-402a-afa7-cd511ca36bd7/5c15b845-f022-402a-afa7-cd511ca36bd71.gif)
![六国论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5c15b845-f022-402a-afa7-cd511ca36bd7/5c15b845-f022-402a-afa7-cd511ca36bd72.gif)
![六国论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5c15b845-f022-402a-afa7-cd511ca36bd7/5c15b845-f022-402a-afa7-cd511ca36bd73.gif)
![六国论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5c15b845-f022-402a-afa7-cd511ca36bd7/5c15b845-f022-402a-afa7-cd511ca36bd7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_上课时间:_年_月_日授课类型:_六国论导学案(教师版)目标展示一、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二、掌握积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句。三、 培养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学习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导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 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宰相韩琦推 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 苏洵的廿二篇文章,结成嘉祐集。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兀,宋
2、 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 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二、写作背景六国论是一篇议论历史的文章,表面上评的是六国,实际上讽刺的是北宋。因为当时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羌族建立的西夏屈辱求和。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10 万两、绢 20 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 10 万、绢 10 万匹。作者就借六国割地给秦国因而最后灭亡的史实,暗示北宋王 朝不应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而应该对辽、夏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三、预习要求1 结合注释,疏通全文,自己画出重点词句,难于翻译的也勾画出来。2 .预习思考题: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3、什么?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进行论证?六国论的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二段是以 韩、魏、楚三国赂秦而灭亡作为论据,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第三段再从 不赂秦的国家齐国、燕国、赵国也终于灭亡的具体事实来论述_第一段中提出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授,不能独完”这一道理。第四段提出为国 -者当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并力却敌,不要为敌人的积威所吓倒的看法。最后一段借古讽今,向北宋当局敲起勿蹈复辙的警钟。四、基础训练1.与出加点字的读音率赂秦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抱薪救火()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赵之君()洎牧()以谗诛()革火殆尽()2 .找出通
4、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 .找出活用字(1)李牧连却之()(2)以弱天下之()13(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 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思厥先祖父 ( )(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4) 可谓智力孤危()(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 词多义。2此言得之()3至德不得()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相: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相见恨晚()3死者
5、相藉()4伯乐相马()势:其势弱于秦()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6 .特殊句式(1)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 后秦击赵者再()(4)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深化拓展全文的论证结构有何特点?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a.论证结构(列出提纲)非:1六国破火,非兵不利,战不善()2觉今是而昨非()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或: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得:小则获邑,大则得城()5 词多义。4b.论证方法弓 I 证法,弓 I 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例证法,
6、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用泰国与六国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六国破灭 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还运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梯度训练一、常识填空1 六国论选自_的_,他的儿子_、_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两个分论点3 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_二、 翻译4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 之不得下咽也。译: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 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
7、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6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三、 7.给下列一段文字加标点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盖 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愚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四、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 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 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 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
8、兵以攻齐以刚、寿,而 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 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 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 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 槟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 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 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
9、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天无穷, 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 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8 查字典、词典,解释下边加粗的词语1塞秦之冲()()2故夫天下之所重者()3而蔽山东之诸侯()4而韩、魏乘之于后()5则韩、魏之附秦故也()6委区区之韩,魏()7韩、魏折而入于秦()59 .翻译下面的句子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译文:越过韩国和魏国的国境,再去攻击另一国的国都,燕国和赵国抗击 于其前,而韩国和魏国就会乘之于其后,这是非常危
10、险的办法嘛!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译文:豁出区区的韩、魏,使它们承当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 而投入秦国的怀抱呢?10. 对上下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文第一段是论述了韩、魏两国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B 上文第二段是指出韩、魏附秦而使天下遍受其祸。C 上文第一段说明秦国最嫉恨的韩、魏两国,最使范雎忧虑的是齐之刚,寿。D .上文第三段提出“厚韩亲魏”的策略,归纳六国灭亡的原因。11.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苏辙明确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该是“厚韩亲魏以槟秦”。B 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是指韩、魏说的,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 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C 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 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D 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