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镇农村安全防范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1页
浅析当前我镇农村安全防范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2页
浅析当前我镇农村安全防范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3页
浅析当前我镇农村安全防范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4页
浅析当前我镇农村安全防范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动人口高危人群管控工作的探索与思考长期公安实践说明,人口管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基础,对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高危人群以下简称“高危人群”的管控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诱发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违法犯罪总体上升可能是一段时期内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做好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即具有紧迫性又具有长远意义。近年来,各地基层公安机关按照“依托社会,放大抓小,重点抓小”的流动人口管理思路,狠抓高危人群管控工作,管控效能有所增强,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现实斗争的需要尚具有较大差距。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依据历年工作实践,对高危人群管控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一、当前

2、高危人群管控工作现状为有效解决流动人口高危人群管控难题,自2005年11月起,西湖公安分局依托现有公安信息系统,在杭州市局和相关业务部门大力支持下,自主研发流动人口高危人群管控平台。前期,我局开展了流动人口专项整治月活动,推广了租赁房屋的客栈式星级化管理模式,以配合平台推出。2006年5月起,管控平台在全局范围内试点推广运行。同年11月,管控平台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平台获取高危人群信息的主要途径为:暂口系统与网吧、旅馆、逃犯、违法前科等业务系统数据的交叉碰撞、分析,基层单位日常工作、办案中的发现。管控平台从实战出发,将高危人员细分为抓捕类、调控类、管理类和掌握类四大类,实行分类管控。目前通过平

3、台共剥离出各类高危人员5166名,约占全区登记流动人口的20。人群具体组成参见下表。西湖公安分局流动人口高危人群构成表  抓捕类 调控类 管理类 掌握类 合 计 数 量 102人 249人 363人 4452人 5166人 自平台推出以来,我局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粗放型量管向精细型管控的转变,高危人群管控工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2006年,全区发案增幅平稳,恶性案件、特别是命案出现了大幅下降,凶杀案件仅发生5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起,流动人口的登记量和人户一致率也有了明显提高,全区的流动人口登记量与2005年同期相比净增了7.5万;流动人口人户一致率与去年同期相

4、比,上升了十个百分点。平台投入运行至今,已摧毁盗窃团伙4个、破获刑事案件40余起,抓获刑事拘留以上违法犯罪嫌疑人31名,查处治安案件45起,实战效果初步表达。二、高危人群管控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管控平台的推广应用及一系列管控措施的落实,我局高危人群管控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不可否认,仍存在部分高危人员漏管、失控现象,高危人群管控工作尚不扎实,与平安创建和现实斗争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也凸显出高危人员管控工作中的薄弱之处和不足。主要表达在: 一流动人口登记率不高,底数不清,致使高危人群信息来源不准。近年来,西湖区流动人口登记率始终在80-85的较低水平区间徘徊,杭州市、浙江省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楼

5、宇、公寓等处所中还存在管理盲点、漏洞,流动人口底数的不清,致使高危人群的信息来源本身就存在问题,势必导致部分高危人群脱离公安机关的视线。二高危人群排查及信息剥离的准确性难以把握,信息流转、研判机制不全,现有平台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首先,我局虽然对高危人群的剥离途径进行了初步设置,但由于目前公安机关对高危人群的剥离途径及手段没有统一的标准,仅凭经验及简单数据分析来支撑现有的具体工作,基层单位通过日常工作排摸高危人群的途径、方法也没有具体的界定标准,因此,对未受过打击处理、隐藏较深的高危人员较难做到及时发现和管控,高危人群排查及信息剥离的准确性也较难以把握。其次,队所之间联系不畅,相关单位的数据交

6、换未形成制度,导致信息掌握不及时。公安内部缺少信息沟通有效机制,侦查办案单位在办理案件、审查犯罪嫌疑人时,不能将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派出所,不仅影响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料的积累,而且造成多头分散采集,重复劳动,甚至可能导致信息流失和高危人员漏管失控。此外,因为我局管控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工与平台的结合、网上作战能力、数据分析处理、研判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有待优化完善之处。三现阶段对高危人群的管控措施不多,阵地控制不到位,存在较多漏洞。其一,我们认为高危人群管控应根据不同危害程度,对不同类别的人员采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但由于以往的刑事侦查破案途径多为“从案到人”,对“从人到案”以提高针对性和

7、打击精确性的高危人群管控工作缺乏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其二,新型社区管控体制整合造成群防群治力量相对弱化,民警发现、掌控高危人员的动态情况人员交往、活动场所、经济状况、现实表现等难度较大。其三,传统高危人群管控方法相对形式单一,效能显现不充分、不明显。其四,有关行业的管理不到位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危人群管控工作的质量。四科学的考核、催促及评估机制尚未建立。建立健全保障工作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目标和考核标准,是基层基础建设的基本要求。目前制定的考核方法只是与信息工作考核相挂钩,力度不大,且未形成体系。对高危人群管控措施得力特别是能主动提供线索破获案件的民警,不能与办案民警等同奖励

8、;对不负责任、疏于管理导致高危人群漏管、失控,给社会治安造成危害的,则往往较难落实倒查机制,追究有关民警及其所在单位责任也存在较大难度。由此造成民警仅注重形式,具体管控措施难以落实。三、管控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从外部条件看:一管控体制不适,社会联动未形成,导致流动人口底数难清。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等多个政府部门。当前,各部门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管理中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协作,齐抓共管效果不大,综合治理整体合力不强。党委政府也往往把流动人口管理与公安治安管理划等号,将担子主要压在公安机关,致使公安机关独木难支,疲于应付。社会力量的缺位,

9、联动协管机制的缺乏,使得流动人口管理难以真正见底。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使传统的高危人群管控模式受到挑战。一方面,在当前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大量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在社区建设尚不能到达一定高度时,客观上公安机关缺乏高质量管理的有效载体。人财物大范围、高频率的流动,极大地增加了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难度,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实斗争工作需要,公安机关难以掌握高危人群的动态和行踪。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在高危人群管理工作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治安积极分子队伍明显弱化,公安机关在高危人群管理方面陷于孤军奋战的境地,致使

10、具体管控措施难以落实。三法制建设的缺陷,导致管控工作的困境乃至被动。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包括高危人群的法制意识也不断增强,但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高危人群的法律制度建设却存在缺陷,导致管控工作不仅缺少法律保障,甚至存在侵犯人权之嫌,尤其是在不掌握真凭实据的情况下,较难通过对高危人群的教育审查,以口供为突破口,“由人到案”实现破案打处。从内部条件看:四不正确效益意识制约了管控工作的真正到位。高危人群管控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但见效慢,不像侦察破案、场所行业管理工作那样能够“立竿见影”,有的甚至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也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受市场经济趋利避害理念的影响,基层派

11、出所认为高危人群管控工作“效率低、效益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五警力不足、民警意识不强等因素制约了管控工作。由于当前治安形势严峻,不稳定事件和犯罪案件多发高发,民警整天疲于应付一些事务性、突发性工作,开展高危人群管控等基础性工作的时间、精力不能保证。一些民警缺少经验,对当前人口流动频繁、动态犯罪加剧的形势,认识不清、思路不畅、方法不多。对辖区的治安情况、底数掌握不全,怕累、怕苦,产生畏难情绪,不会做群众工作,基本功不扎实。四、加强高危人群管控工作的对策设想加强高危人群管控工作应根据“强化基础、有效防范、重点管控、精确打击”的工作思路,确定重点、协调力量、完善系统、加强管控、严格考核,建立系统

12、分析与人工排查相结合,公开管理与秘密控制相结合,打击处理与预防犯罪相结合的集发现、打击、控制、管理于一体的高危人群管控新机制。一整合资源,推行社会化管理,摸清流动人口底数,为严密高危人群管控提供基础保障。标准的流动人口日常管理是强化高危人群管控的前提基础。而流动人口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与城市化相适应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才能实施“抓小放大”的管控策略。1、健全联管机制。要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重新梳理、界定、分解和落实各部门职责分工,要把综治考核当中流动人口管理部分的考核落到实处,纳入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目标考核,与收入挂钩,形成党委

13、政府牵头、公安派出所为主、各村居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流动人口管理格局。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获取辖区内房屋租赁中介、劳动服务中介等公司掌握的流动人口信息。对暂住在楼宇、公寓等处的流动人口要依靠物业管理单位等逐步完善管理,登记流动人口信息,丰富和完善高危人群信息的比对源。2、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协管员作用并推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突出效能。今年全市已完成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重组工作,清退了不合格人员,补充了新鲜血液,提高了经济待遇,并按照“统一机构、统一职能、统一待遇、统一着装、统一身份”的要求标准组织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

14、伍整体素质,使之成为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主力军;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租赁房屋的客栈式星级化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使房东承担起前台服务员的角色,实现租赁房屋内流动人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信息管理目标,同时根据租赁房屋房东管理的到位程度,把辖区内的租赁房屋按比例确定不同等级实行挂牌管理,通过奖惩措施提高房东积极性;加快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建设,服务站可设在村居社区,也可设在工厂企业,派出所应主动负责组织实施,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向基层延伸,一方面方便群众,另一方面提高信息采集量和时效性。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健全高危人群信息研判与流转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研判与流转体系是强化高危人群管控的

15、必然过程。应明确管控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及协作程序,完善信息交换、流转及研判机制。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可界定如下:    信息中心是整个管控平台的牵头组织、协调单位。主要负责对各类人员的信息研判核实户籍信息、前科劣迹、指纹档案、活动轨迹等情况、开展网上作战并提供指导性工作意见;牵头负责管控平台的系统维护与管理;牵头考核管控工作。    刑侦部门担负:在日常办案过程中注意发现有关高危人员信息,及时录入平台落实管控;参与并指导派出所对调控类人员开展工作,对于嫌疑程度高、现实危害嫌疑大的人员单独进行调控,积极促进高危人群的打处工作;对调控类人员信息处理流转

16、程序提出业务需求。    户政部门派出所指导部门负责指导派出所管控工作,着重加强对管理类、掌握类人员的业务指导;搜集派出所提出的业务需求,并积极探索与管控平台相配套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禁毒部门负责指导、考核派出所对吸毒型管理类人员的管控工作。    科技部门负责根据业务需求及时调整、完善管控平台;负责平台维护工作,保证平台正常运行。    派出所负责对平台公布的人员信息进行核实、处理,根据不同类别的人员落实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按规定反馈工作情况;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获取情形可疑的高危人群信息,及时录入

17、平台并落实管控措施。    具体操作中应着重把握几方面问题:一是加强对如何从各类数据库中研判发现、剥离高危人群信息方面的探索,扩大比对源,对轨迹频率的设定要多做数据测试,科学设置人员剥离条件。二是对管控平台这个有效载体进行优化、完善,实现设置标准化、界面人性化、操作便捷化的目标,使派出所民警能集中精力采集信息、获取情况,落实管控措施。对高危人群的基本信息、前科信息及轨迹信息要进一步进行整合,结合暂口系统的升级改造,将暂住房间信息进行有效关联,产生准确的同住人员信息;轨迹信息要在上网、住宿、交通、驾驶员、物品买卖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务工信息及上网下线时间信息等。三是加强协作配合

18、。派出所要加强与刑大、信息中心的互动合作,借助刑大业务、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信息中心网上作战方面的优势,提高效率,突出效能,增强调查、控制及打击能力。派出所在平台操作及管控中发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应及时与信息中心、户政等业务指导部门沟通,为使管控平台更趋完善出谋划策。三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对高危人群落实管控。公秘结合控制是强化高危人群管控的重要手段。为充分发挥管控职能,打击高危人群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防范高危人群重新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应采取公密结合的方式,根据“积极调查、掌握动态、因人施策、有效控制”的原则,采取以静制动、以动制动、静动结合的方法,逐步消除控制盲点,并力求

19、发现违法犯罪线索。1、公开方式。包括内部核查、周边调查及上门检查。内部核查即通过函调、网上查询、特征比对等方法查活动轨迹、查前科劣迹、查个体特征等,确认高危人员情况并从中发现破案线索;外围调查即民警通过走访社区干部、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及工友、出租房房东、家属或者可信的同住人员,了解掌握高危对象的现实表现和动态情况;上门检查即民警通过上门检查的方式观察高危对象的言行举止,收集可疑物品信息。在上门检查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类物品:一是与收入、身份不符的物品;二是可疑证件;三是专门的撬盗工具等各种疑似犯罪工具;四是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2、秘密方式。包括贴靠调查和专业侦查。贴靠调查即通过信

20、息员对违法犯罪嫌疑程度较高且有贴靠条件的高危对象进行控制和调查,并可抽调一定警力围绕高危对象的吃、住、行、销等方面开展调查,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的,积极予以查证。专业侦查即通过专业的刑事侦查手段对犯罪嫌疑程度很高的对象进行调查控制,可对收集到的高危对象的各类信息进行监控,从中发现可疑情况,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犯罪证据的高危对象,也可实施突击审查,力争从口供中寻找破案的突破口。通过落实内部核查、外围调查、上门检查、贴靠调查和专业侦查的“五查”措施,要求到达“三清楚”,即身份清楚、现实表现清楚、物品信息清楚。具体可细化为:高危人员的户籍信息、真实身份、虚拟身份等情况清楚;掌握活动规律、现实表现、经济情况、交往情况等;采集高危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