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调研报告_第1页
低碳调研报告_第2页
低碳调研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低碳城市的调查与思考市发展改革委综合科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 “五个坚持” 。其中第四个“坚持”就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 力点。而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低碳城市无疑是加快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低碳和循环经 济发展,结合科室职能及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谈几点想法与 思考:一 、我市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低碳经济是在高排放发展模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背 景下提出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 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 GDP。 我国于

2、 2007 年 6 月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 从 2010 年起,国家将选择部分城市和企业开展低碳经济试 点。具体到我市来说,就是在认真组织实施好安徽省应对 气候变化方案 的基础上, 强化低碳发展意识, 坚持走低碳、 减碳和汇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实自 1988 年池州地区复建以来,围绕池州走什么样 的发展道路,原池州地委、行署和各级党委、政府就进行了 不懈的探索, 在广泛集中民智, 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从目前看,低碳经济实际上是循 环经济的重要特征,本质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 ,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 境与

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富有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之路,并为此进行了大胆实践。 1996 年 12 月 26 日,池州被 批准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试点地区; 1997 年 11 月 11 日,池州又被列为开展中国 21 世纪议程地 方试点地区; 1998年 5月,池州又被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援助项目地方试点地区; 1999 年 12 月,池州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 区。池州市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 青山”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生 态市建设作为发展方向上的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式上的战略 性转变、发展

4、时空上的跨世纪工程来着力实施,这是生态经 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取得成效的首要因素。特别是 近几年,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发展低碳 循环经济为抓手,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为目标,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较好 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以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 池,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2009 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 2868 口、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174 个,全市已建成“三结合” 沼气池 7 万余口,入户率达

5、 18%以上,建池总量位居全省第 二,入户率位居全省首位。全年新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 品、有机食品认证 10 个,“富达”大米获全国第八届稻博会 金奖,“润思祁红”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农业产 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新增 4 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516 个,辐射带动农户 17.8 万人, 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4955 元,增长 10.7%。(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制定 政策扶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污染减 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优先审批,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和产业 结构调整步伐, 2009 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 61 亿 元,增长 28.5%,全部工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达 50%。在 优化产业布局和循环型园区培育方面:累计投入 15 亿元支 持九大百亿元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市工业集 中布局,园区主导产业集中度达80%。积极推广东至香隅化工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提高全市产业集聚和 工业生态效应。贵池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挂牌。成功跻身皖 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铜池枞承接产业集中区先行 先试。在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安排专项资金对工业 技改项目进行贴息补助,鼓励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行技术 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企业 2009 年完成技改投资 56.1 亿元,增长 73

7、.6%。全年淘汰小水泥生产线 6 条,淘汰 落后生产能力 56.8 万吨,淘汰小轮窑 18 家,根治小煤矿 2 对。在培育新兴主导产业方面: 制定出台九大产业振兴纲要, 发布新型工业化产品目录。铅锌、铜、特钢等八大主导产业 链建设加快推进,光伏太阳能、 LED 光电等新能源及节能环 保产业培育取得突破。在推进自主创新,扶持高新技术发展 方面:投入 1.2 亿元,重点扶持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高 档数控机床等 20 家创新企业;成功举办自主创新产学研对 接会。全年新增 4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家省级企业 技术中心、 7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25 个省高新技术产品。(三)以跻身皖江城市

8、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综合交通枢纽 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利用我市日渐完善的集“公、 铁、水、空”于一体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强区域合作联动, 积极推进以九华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观 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 2009 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204 万人次,增长 32.3%, 实现旅游总收入 108.8 亿元,增长 36%。2009 年我市成功入 选“中国十大特色魅力品牌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生态旅 游城市”行列。九华山风景区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 “2009 中国十大特色休闲胜地”称号。青阳九子岩景区、杏 花村旅游文化园被批准为国家 4A 旅游

9、景区。目前,全市拥 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7 个,安徽省旅游乡镇 18 个,安 徽省星级农家乐 41 个,安徽省农家乐示范户 7 个。(四)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利用。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 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监 查监管和综合整治。 2009 年,全市单位 GDP能耗实际下降 5.1%,超目标任务的 18.6%;全年 COD排放量削减幅度达 1.38%,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幅度达 9.83%。对全市 20 家高 耗能高污染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采取 了限期技改、限制用电、关闭停产等综合措施。对污水处理

10、 厂实行了重点监管,重点企业督查面达100%。 2006 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 2533 人次,检查企业 631 家,立案企 业 35 家,对 8 家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实行了市级挂牌督办, 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96.8%,废气排放达标率为 94.4%。据初步统计,我市城区已 关停燃煤锅炉浴室、 宾馆 20 余家, 改造使用电厂热水企业 8 家。关停、改造后,可节约燃煤 8000 余吨,减排二氧化硫 90 吨。突出抓好建材、 矿山、 电力等高耗材、 高耗能行业 “四 新” ( 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 推广工作,积极推 进各项综合利用技术在我市工业

11、领域的应用,组织实施了一 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示范项目。同时,大力开展城市废弃 资源循环利用试点工作,鼓励有关企业开展废弃物资回收利 用,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五)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一是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构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天然生态屏障。全年造林 5.57 万亩。 二是 开展重点流域 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积极建设节水型社 会。全年完成水利投资 4.8 亿元。 三是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 环境管理,创新开采方式,促进重点区域的生态恢复。整合 减少矿山 50 个,整顿规范工作获国家十部委表彰。 四是扎 实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

12、居环境。 2009 年共完成 30 项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污水管网改建 25 公里,城东 和各县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全面完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五是 积极创建全国环 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3 个,4 个乡镇、 40 个村新列入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 点。(六)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积极培育示范基地。 围 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领域,整合申报一 批重大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2009 年以来,共争取 城镇污水垃圾和资源综合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7 个,累 计资金达 6500 万元。今年我市还争取了三

13、家单位被列为安 徽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继续深入推进生态经济示范 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积极争取省级引导资金支持。 自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 打造生态安徽”以 来,通过我们认真筛选和努力申报,共争取了 300 余万元生 态省建设引导资金,推进了 40 余户省级生态经济示范基地 建设,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二、我市发展低碳循环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市虽然在生态建设、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 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源结构单一, 清洁能源资源不足。 在我市能源结构 中,煤炭及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 80%以上。清洁能源

14、资源匮 乏。无海洋能资源,地热能没有得到勘探和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资源也不具有明显优势。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钢铁、冶金、 有色、建材、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当 前这些产业面临严峻的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形势。今年上半年, 全市单位万元 GDP能耗仅下降 2.05%,完成全年 5%的目标任务艰 巨。三是投入不足,资金技术瓶颈制约严重。 我市财力有限, 在生态建设、 节能改造和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还没设立专项 扶持资金,金融支撑有限。此外,相关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缺少 相关科研机构及智力支持。四、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发展 低碳经济涉及到经济

15、、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是长期战略任务, 又是紧迫和现实的经 济要求,我市在政策机制、市场机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人 才机制等方面仍亟待完善。三、下步对策措施(一)以规划为龙头,引领低碳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认真 组织实施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 、池州市循环经济规 划,加快编制 “十二五”节能规划 ,尽快启动编制低 碳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低碳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重点任 务,始终把规划作为引领我市“十二五”低碳循环经济发 展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指挥棒, 加强引导,分阶段、有重点、 循序渐进地 全面推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

16、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 伐,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 有效控制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推动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优势 产业改造升级。按照“保增量、调存量、上大压小、扶优 汰劣”的思路,加大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 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 项目审批问责制, 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 对于有色、 建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要在千方百计扩大规模的同 时,切实把发展重点放改造升级上,引导骨干企业加快产 品结构调整、 提高加工深度、 延伸产业链条。 如建材行业, 鼓励池州海螺等骨干企业建设大型水泥熟料基地; 化工

17、行 业,鼓励东至香隅化工园区打造全国知名精细化工产业基 地;能源行业,加快推进吉阳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 日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发展生物质、光伏等新能源。 二是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 我市实际,重点围绕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 文化旅游创意等新兴产业, 扶持和培育一批运用先进技术 进行深加工的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使资源优势尽快转 化为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高碳产业低 碳化改造和低碳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 源汽车、低温余热发电,城市垃圾焚烧等节能环保产业, 积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 加快 发展现代服务业

18、。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附加值高、资 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完全符合低碳循环经济发 展的要求。据测算,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工业的 1/5 ,服务业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可降低一个百分点。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要把服务业 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优先发展为工业强市战略提供 支撑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中介信息服务等 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为改善民生提供保障的餐饮、文 化旅游、 创意、 健身、 社区服务等消费性和公益性服务业; 全面提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保证 的公共服务业; 继续强化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 村提供支持的农村服务业。(三)加快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 目建设。 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降耗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 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政 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降耗的投入机制。始终 把项目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规划为龙 头,项目为支撑”的思路,加强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重大项 目库建设,规范示范基地管理,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考核工 作。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 法,着力抓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