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师版(共10页)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师版(共10页)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师版(共10页)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师版(共10页)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师版(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准确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3掌握本文善用比喻论证,以及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阐述道理,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并能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片段习作。 学习重难点: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他的门人合著孟子一书。孟子主要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

2、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2探寻背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城夺地,征战不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5),孟子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一次对话。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自主学习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谷不可胜( )食也 数罟( )不入洿( )池 谨庠( )序之教养生丧( )

3、死无憾 鸡豚( )狗彘( )之畜( ) 申之以孝悌( )之义 然而不王( )者 涂( )有饿莩( )2.字词解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河 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 以战喻。填然鼓 之,兵刃既 接,弃甲曳兵 而 走。或 百步 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 ,则 何如 ?” 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 亦走 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 望民之多于 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数罟 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 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 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二、合作探究翻译下列句子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5、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达标检测(一)、文言实词1 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2 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

6、(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4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表示能够、许可。(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两个词,“然”这样,“而”表转折。今义:一个词,用在复句后一分句的开头,表转折。(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义:不要希望。今义:没有希望。(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5词类活用(1)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7、)(3)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4)王无罪岁(名词用作动词,归罪,归咎)(5)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着的人、生者;“死”,死去的人、死者)(7)则移其民于河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8)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梳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准确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一、自主学习:文言虚词1而 (1)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 弃甲曳兵而走() (2) 连词,表承接。 或百步而后止() (3) 连词,表转折。 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8、/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 连词,表并列。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 (1)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 则移其民于河东() (2) 代词,作定语成分 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 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结构助词,的。 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 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代词,作宾语成分 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 (1) 句末语气助词。 尽心焉耳矣 (2) 代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 指示代词,这样。 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 形容

9、词词尾,相当于“地”。 填然鼓之6于 (1) 介词,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 (2) 介词,表比较,比。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介词,在。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文言句式1判断句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 (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 与“也”连用,表疑问)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 “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 (1)(寡人)察邻国之政

10、,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 (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 (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 (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 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

11、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二、合作探究: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说”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应如何看待梁惠王的这些做法?提示:这句话是梁惠王“尽心”治国的自我表白。表现了梁惠王对自己的政绩的高度肯定,近乎于陶醉。在梁惠王看来,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查漏补缺”式的救灾措施,处处都是为百姓着想的,自己这样做,对百姓已经够尽心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惠王并不是从根本上来解决百姓疾苦的,这样的“尽心”也只是简单之举。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12、,何也?”梁惠王为什么会有“寡民”的担心和疑问?他的根本目的何在?提示: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是冷兵器时代,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的根本。想问鼎天下,人口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略地,杀人盈野;对内又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争夺劳力,成为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了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了大量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梁惠王希望更多的人民归附自己。这里,梁惠王将“邻国之政”与“寡人之用心”对比,将“邻国之民”与“寡人之民”对比。对比中可见梁惠王的自矜与困惑之深,可见梁惠王想知道“民不加多”原因的迫切心情以及追求富国强兵、问鼎天下

13、的政治雄心。3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施行“王道”的措施?实质是什么?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提示:(1)王道之始,恤民、养民。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实质:发展生产,兴旺副业,促进物资生产,打好生活基础。效果: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2)王道之成,保民、教民。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实质:发展经济,搞好生活;兴办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加强社会稳定。效果: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不王者,未之有也。三、达标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4、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武器)A然而不王者 名词作动词,称王B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C河内凶 谷场收成不好,荒年D弃曳兵而走 士兵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句末语助词,可不译/代词,这里)A尽心焉耳矣 斯天下之民至焉B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C以勇气闻于诸侯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东凶亦然 然而不王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掌握本文善用比喻论证,以及排比、

15、对偶等修辞手法来阐述道理,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并能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片段习作。一、合作探究: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战喻”?“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原创者就是孟子。孟子运用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什么?这样说比直接讲好在哪里?提示:用打仗作比喻,是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用此比喻易于让他领悟“五十步笑百步”的不对,另外也告诉人们“战争”不是“仁政”的内容,从而明确自己的观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

16、,老百姓看透了他的目的,又怎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以“五十步笑百步”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多于邻国。“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非常贴切,使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同时,运用比喻说理,显得从容不迫,机智而又风趣。2“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提示: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

17、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二、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数罟(g, 网)          饿殍(pio,饿死的人)  B.颁

18、白(bn, 通“斑”)    曳兵(zhuài, 摇着)C.庠序(xiáng, 学校)      衣帛(yì, 穿)D.孝悌(tì, 尊重父母)     鸡豚狗彘(zhì, 猪)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

19、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数罟不入洿池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4下列加

20、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5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李商隐无题)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

21、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D  )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A/    B/   C/    D/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D  )例:树之以桑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或五

22、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8翻译下列语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观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刚接触,(士卒们)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百姓,头发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

23、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9.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种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请用“    ”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谨庠序之教,不负戴于道路矣。10.第一段文字共五句,可分几层?概括每层

24、的大意。 分三层:一层(13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二层(4句)小结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三层(5句)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11. 第三段文字孟子尖锐斥责了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他揭露说:a统治者_;(限9字)b_;(限8字)c_。(不超过16字)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2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D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 &

25、#160;                   D.不胜枚举13.“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A.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      C.百亩之田      D.邻国之政14.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D )A.树之以桑

26、          B.申之以孝悌之义C.弃甲曳兵而走      D.吾谁与归15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向梁惠王指出的美好前景“天下之民至焉”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广施仁政,若百姓生活不好,要归咎自己而不归罪年成。16.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C )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式三、课外

27、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

28、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孟子节选)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C若无罪而就死地         &#

29、160;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以衅钟              

30、60;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B王坐于堂上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3、下面对文意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相是 ( )A齐桓公、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