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备(上)真题分类解析_第1页
中考物理必备(上)真题分类解析_第2页
中考物理必备(上)真题分类解析_第3页
中考物理必备(上)真题分类解析_第4页
中考物理必备(上)真题分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物理必备(上) 2013年中考真题分类解析目录一、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声现象3二、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光现象6三、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物态变化14四、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微观世界及分子运动21五、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内能与热机22六、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力28七、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力与运动33八、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简单机械37九、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机械能42十、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质量与密度46十一、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压强51十二、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简单电路55十三、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电功与电功率64十四、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磁现象74附录一、

2、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82附录二、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9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一、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声现象1、(2013·南充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声学知识。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所以A选项正确;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B选项错误;“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所以C选项错误;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物体振动也不会使我们听到声音,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A。2、(2013·安徽中考)下

3、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A项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B项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塑料小球振动的振幅增大,故响度变大.C项尺子振动越快听到声音越高,说明音调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D项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证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D3、(2013·泸州中考)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

4、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知识点的综合: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振动,所以B中物体不振动就发生是错误的;声音的特性中音调和音色应用,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频率决定的,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不同的因素,所以D中“闻其声而知其人”是由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噪声危害的控制“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声音传递能量的佐证4、(2013·南京中考)关

5、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解析】选A。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知识。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项正确;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项错误;我们能听见声音,至少满足物体振动、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有良好的听觉系统三个条件,C项错误;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不是根据单调,D项错误。5、(2013·广东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

6、60;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解析】选A.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A对;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频率也不同,能引起人听觉的声的频率范围是大于20HZ,小于20000 HZ,所以B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C、D都不正确。6、(2013·荆门中考)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超声波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解析】选B。本题考查声现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选项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选

7、项正确;大象的语言声音是次声波,C选项错误;声波可以传播能量,D选项错误。故选B。7、(2012·株洲中考)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吶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解析】选B.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选项A利用声音探测鱼群,获得的是信息;选项B振动击碎结石,传递的是能量,故符合题意;选项C,胎儿的发育情况,获得的是信息;选项D,是否有障碍物或昆虫也是获得信息8、(2013·河北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 只要物体在

8、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 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声现象的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入耳朵,才能听到声音;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入耳处减弱;用手指改变琴弦的松紧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发声的音调。9、(2013·咸宁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D.人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

9、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解析】选D。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声音的特征。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可知A错误;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B错误;防治噪声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禁鸣喇叭”是防止喇叭振动发声,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错误;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发声体,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D正确。10、(2013·潍坊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

10、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其有能量【解析】选A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选项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选项错误;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嗓声,故C选项错误;超声波的高频率振动在带动“结石”振动的过程中将其粉碎,故D选项正确。11、(2013·自贡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解析】选C.本题考查声音相

11、关知识,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产生;音色是声音的特色,由发声提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人的音色一定不同;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声波的频率要在这一频率范围内,且音量到达人耳达到0dB才能听得见;击碎结实需要能量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2、(2013·湛江中考)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解析】选A. 本题考查乐音的特性。我们能分辨出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不同,而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即A选项正确。13、(2013&

12、#183;兰州中考)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相关知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低声细语”是说声音较弱,B正确。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传播介质,声音是不能到达人耳的。声音有两大作用,一是声音能传递信息,二是声音能传播能量。14、(2013·聊城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

13、声音的音调高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解析】选D。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应选D。二、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光现象1、(2013·泰安中考)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º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º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ºC.入射角是30

14、6;D.入射角增大5º,反射角增大10º【解析】选A。本题考查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及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º,因此入射角是60º,反射角也是60º,入射角增大5º,反射角也增大5º,故选B.。2、(2013·泸州中考)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泸州市城区内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C电影屏

15、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D一束光与镜面成30o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o【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光现象”部分知识点。A选项考察的是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光,而不是吸收,;B选项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的知识点,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传播方向时不发生改变的;C选项考查的是漫反射知识点,粗糙的布料是利用漫反射。一束光与镜面成30o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3、(2013·荆门中考)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解析】选C。

16、本题考查不可见光。电视遥控器、夜视仪是利用了红外线,A、D选项不符合题意;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B选项不符合题意;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符合题意。故选C。4、(2013·重庆中考)在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树林中的阳光 C平面镜中的陶罐 D水中树的“倒影”【解析】选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树林中的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 “平面镜中的陶罐”和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B5、(2013·咸宁中考)如图4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

17、线传播现象的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区分三种光现象。A筷子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属于光的折射,A错;B中的倒影,是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岸上的物体在水所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B错;C透镜工作时,光分别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属于光的折射,C错;D中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D正确。6、(2012·黄冈中考)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是 A立竿见影 B刀光剑影 C海市蜃楼 D杯弓蛇影【解析】选C。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应用。立竿见影、刀光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

18、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7、(2013·潍坊中考)光的世界变幻莫侧,奥秘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B.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D. 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解析】选CD。本题考查光速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的辨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都是3×108m/s,故A选项正确;雨后彩虹其实质是光的色散,故B选项错误;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经过不同高度的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

19、播造成的,故D选项正确。8、(2013·扬州中考)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树荫下圆形光斑 B海市蜃楼 C露珠下的叶脉 D水中“倒影”【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三种光现象的辨析.树荫下的圆斑是光线沿直线透过树荫缝隙,形成的太阳的像,即小孔成像;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露珠相当于放大镜,实质是光的折射;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9、(2013·自贡中考)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反射.玻璃板既可以反射光线,又可以透过光线。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

2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气大角)10、(2013·湛江中考)如图1所示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蜡烛在镜中的像 A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B 铅笔好像“断”了 C手影 D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光现象的认识。蜡烛在镜中的像和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的镜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铅笔好像“断”了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1、(2013·丽水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平面镜成像 B塔在水中的“倒影”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手的影子【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A是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塔在水中的“倒影”也是光的

21、反射,手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利用了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放大镜成像是利用的光的折射,故选C。12、(2013·聊城中考)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C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解析】选B。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综上所述,故应选B13、(2013·福州中考)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5所示

22、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照相机 B老花镜C幻灯机 D放大镜【解析】选A。本题考查透镜及其应用。照相机的原理是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幻灯机原理是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的原理是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老花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远视眼。在图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14、(2013·泰安中考)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解析

23、】选A。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放在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cm时,物距为25cm,焦距为10cm,物距大于 2倍焦距,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5、(2013·雅安中考)张宁用图8 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8乙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解析】选B.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凸透镜另一

24、侧焦点处,故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20cm=10cm,A错;由图乙知蜡烛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B正确;照相机成像是利用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错;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这时是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D错。 16、(2013·荆门中考)下列光学仪器成放大实像的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解析】选D。本题考查平面镜和凸透镜的应用。潜望镜和平面镜成的都是等大虚像,A、B选项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成的是放大虚像,C选项不符合题意;幻灯机成的是放大实像,符合题意。故选D。17、(2013·聊城中考)生活中经常提到

25、的“影” ,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在立竿见 “影”和水中倒 “影”中,前者是由光的 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 形成的【解析】本题考查光现象的形成原理。立竿见 “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在杆的后面形成的阴影,水中倒 “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直线传播 反射18、(2013·连云港中考)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人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请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作图。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答案:如图所示。19、(2013·遂宁中考)根

26、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解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与物等大的关于镜面对称的虚像,因此分别作A、B的对称点、,然后连接与两点作虚线,并在点画上与A相同的箭头。答案:如图所示。20、(2013·南充中考)以下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2)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其在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8所示的a 、c 、e三点; 蜡烛在a点时移动光屏,接收到了清晰的像,生活中 利用了此成像规律。(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在

27、凸透镜位置不变时,将蜡烛从a点移至C点,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透镜方向移动;将蜡烛移到c点时,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选填“能”、“不能”)。【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3)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将蜡烛从a点移动到c点时,根据“物近像远”的规律可知,应使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当将蜡烛移动到e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线,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像。答案

28、:(2)同一水平线(同一高度) (3)照相机 远离 不能21、(2013·雅安中考)在图13 所示的四幅小图中, 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 其矫正做法是 图。【解析】本题考查眼睛的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答案:B, D22、(2013·广东中考)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或折射光线,使光路完整【解析】(1)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殊光线画法. 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是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汇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由焦点发出或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凹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

29、的光线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延长线经过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光心O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答案: 23、(2013·湛江中考)如图8所示是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答案:如图所示24、(2013·连云港中考)19. (6分)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u =7.5cm时,像的性质为;

30、 (3)小华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u=v=10cm时,成倒立等大实像,此时有u=v=10cm=2f,则f=5cm;(2)当u =7.5cm时,有fu2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由于光路的可逆性,当物、像对调时,原光路仍成立,只是光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答案:(1)5 (2)倒立放大实像 (3)可逆性 25、(2013·德州中考)【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处,此时物距

31、为30cm,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2)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物距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故蜡烛应向右移动,光屏应向右移动.答案:三、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物态变化1、(2013·福州中考)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露珠,如图l所示。这个现象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C凝华 D液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由题意可知,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液态的水而形成的;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故选D2、(2013·南充中考)

32、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 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 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选B。3、(2013·泰安中考)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是车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概念。河里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熔化为液体的水;冰棍儿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

33、的冰棒液化成液体的小水滴、 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由于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故选D4、(2013·临沂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 )A.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A选项中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冷是由于身体表面是水分蒸发时吸收热量,B选项中冰块在饮料中熔化是会吸收热量,所以会使饮料温度降低,C选项中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够防止食品变质;D选项中向地上洒水后水会因为蒸发而吸收

34、大量的热,所以会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本题选B。5、(2013·宁波中考)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A.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mm。B. 1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0g.C.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220V。D.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进行估测的能力,A课桌的高大约是80cm,A错,1个鸡蛋大约是50g,B错。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C错,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大致介于36.237.2),故D对。6、(2013·泰州中考)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解析】选C.本题考

35、查物态变化。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直接凝华成固体形成的。故选C.7、(2013·雅安中考)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是( )( 1) 春天, 冰雪融化 (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 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A. ( 1) ( 2) B. ( 1) ( 4) C. ( 2) ( 3) D. ( 2) ( 4)【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春天, 冰雪融化是冰熔化吸热;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饮料罐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

36、热形成的小水滴附在空气浮尘上形成的;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是一升华现象,吸热;故B选项正确。8、(2013·江西中考)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胜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正常体温约为39 B体重约为450N C步行速度约为5km/h D脉搏约为70次min【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物理量和物理单位的认识,同时注重对物理知识的应用。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5,高于38属于发高烧了,所以A不合理;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50kg,体重约为450N500N,故B合理;人步行速度约为11.5m/s,即3.65.4km/h,故C合理;人安

37、静时脉搏约为6080次/min,故D合理。9、(2013·泸州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大风吹起尘土“漫天飞扬”,是扩散现象造成的D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冰棍冒“白气”是液化现象,生活中汽化的水蒸气我们是看不到的。尘土“漫天飞扬”是砂石和灰尘的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的扩散。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故选D10、(2

38、013·荆门中考)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冰层融化属于熔化现象,A选项不符合题意;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选项符合题意;霜是凝华形成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13·潍坊中考)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

39、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对液化的理解与判断。水沸腾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会发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而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的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周围的冷空气也会发生液化而形成“白气”,这些“白气”的实质是小水珠,故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放出热量,故C选项

40、错误。12、(2013·自贡中考)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没有沸腾 B水的沸腾温度低于100,说明水的比热容大C水沸腾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 D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解析】选D.本题考查沸腾的特点. 图像中10min后,吸热加热,温度不变,则水处于沸腾状态.水的沸点与上方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水的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当时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烧水时对水加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13、(2013·自贡中考)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融

41、化汇成溪流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严冬,湖水结成冰【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过程冰雪融化是固态到液态熔化过程;饮料“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霜是北方秋冬季节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的小冰晶;结冰是液态水凝固成冰的过程14、(2013·安徽中考)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图中所示温度为36.5答案:36.515、(2013·南京中考)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

42、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 。 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该物质在AB 段和CD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c2 ,则c1:c2=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1)从熔化图象上看,这种固体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晶体,从温度计上可读得物质的温度为-6(注意在零摄氏度以下);(2)BC段晶体吸热,当温度不变,是晶体熔化过程,CD段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为液态;(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段物体升高10用的时间是

43、CD段物体升高10用的时间的一半,即AB段吸收的热量是CD段吸收的热量的,由Q=cmt知,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故比热容比与热量成正比。故答案:(1)晶体 -6 (2)液 (3)1:216、(2013·聊城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物质 (选填“熔化”或“凝固”) 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观察题图可知,温度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所以该图象是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熔点是48,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也是48。答案:熔化 4817、(2013·福州中考) (5分

44、)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22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 (选填“高”或“低”)。(2)图22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当时的大气压_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不同。【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进入液体,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

45、壁,加热时玻璃泡若碰到容器底,温度计示数将比液体的实际温度高。(2)使用前要弄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故温度计的示数为92(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液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否则,液体的沸点就越低。由图像可知,B、C两位同学测得水的沸点相同,水的初温相同,但沸腾前的加热时间不同,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答案:(1)高 (2)92 (3) 98 ;<;质量18、(2013·长沙中考)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BC段表

46、明该物质处于_态。(3)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_。【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如何比较比热容大小的问题。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BC段晶体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晶体处于熔化过程时,是固液共存状态;物态的变化不改变物体的质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这种晶体,固态升高4加热了1分钟,而这种物质的液态升高4加热了2分钟,也就是说他们升高了相同的温度,液态比固态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液态的比热容大。答案:(1)晶体(2)固液混合(3)小19、(2013·聊城中考)如图所示,为小文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2

47、)纠正错误后,小文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做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依据上表数据可知,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解析】本题考查了水的沸腾实验(1)在图示的情景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这与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相矛盾故这是其操作中的错误(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首先在图象上描出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可做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水就会沸腾,因此由表格可知水的沸点为98,低于100,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答案:(1)温度计的玻

48、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 (2)如图所示(3)小于四、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微观世界及分子运动1、(2013·广州中考)图6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 甲是气态 B 乙是气态 C 丙是气态 D 甲是固态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固液气三种状态对应的分子排布。固体分子排列规则,紧密,有固定的形态;液体分子排列有一定规律,较为紧密,有一定的形态;气体分子排布极度散乱,无规则;所以甲图是液态,乙图是固态,丙图是气态2、(2013·湛江中考)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会议室里贴了如图3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

49、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一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造成的。3、(2013·连云港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远远地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知识。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A项说法正

50、确;由于存在斥力,固体和液体难于压缩,B项说法正确;捏海绵体积减小,是排出了海绵内的空气,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项说法错误;闻到酒香是酒分子运动引起的,D项说法正确.4、(2013·雅安中考)有关分子热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 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 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 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子的动理论.由分子动理论知: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错;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 是力改

51、变物体的作用效果,B错;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是一种机械运动,C错;墨水滴入水中它一种扩散现象,是由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分子的数量为1010m,肉眼是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的,D正确。5、(2013·南京中考)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B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A选项错误;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B选项正确;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仍在运动,C选项错误;破镜不

52、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多数分子距离太远,分子间作用力太弱的原因,D选项错误。6、(2013·遂宁中考)某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为1.5个标准大气压,则容器内水的沸点 100(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解析】本题考查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根据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知,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而为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此时容器内水的沸点高于100。答案:高于7、(2013·江西中考)又到了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运动;挂满芒果的枝条被压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热运动和力的作用效果;构

53、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我们闻到香味臭味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枝条受到芒果的拉力作用而发生形变,说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无规则 形变8、(2013·广东中考)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 。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宇宙的组成和物质的组成.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中的一个星系,而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一两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所以宇宙最大;质子和中子质量差不多,电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836分之一,所以电子质量最小;

54、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大于其分子直径的10倍,所以,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非常微弱,气体分子可以到达它所能到达的任何空间。答案:宇宙; 电子;气态。五、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详解内能与热机1、(2013·南充中考)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1内能一定为O。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解析】选D。本题综合考查温度、热量和内能的知识。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所以A选项错误;内能的大小不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B选项错误;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所以C选项错误;热传递的发生条件是存在温差,当两物体温度相同时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2、(2013·泰安中考)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一定增加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解析】选C。本题考查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且分子无时无刻的都在做无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