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十五”电教课题开题暨中期评估现场会材料(之一)中等职业教育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体验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题研究方案单位: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课题负责人:陈晓斌(兼主持人)执笔:朱灿明(课题理论指导)中等职业教育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体验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校为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推动职教创新发展而组织申报、研究的系列课题之重点主干课题,是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大力培养新世纪人才、扎实提高办学绩效的有利契机和有力尝试。该课题于2001年9月由学校教科室组织申报,于2001年12月由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省教育学会电教研究会正
2、式批准立项为江苏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的立项规划,依托学校的具体实际,经过认真的分析、调研,初步形成了课题的研究框架和实施方案。现论证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1)信息技术为人类构建了一个教育社会,引发了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回眸百年岁月,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教育带来的变革无疑是最为巨大的,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这一文明成果让我们的教育有能力跨越时空阻碍,面向更为广阔的未来。如果说以纸张为介质的书本、报刊使人们可以方便地、不受时限地获取信息,以电磁场为介质的广播、电视等传媒为人类获取信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式,那么,以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技
3、术给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的影响则是全方位、深层次和最具革命性的。教育普及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个性化和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人类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传承文明和创造知识的担当者,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教育信息化有必要成为社会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军。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在知识经济浪潮中的竞争力,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全球化的信息环境不断推进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多方面
4、的积极探索,从卫星电视、多媒体到网络教育,再到现代远程教育,运用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和教学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事实已经证明,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效益、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最终形成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的信息社会,引发了教育的巨大变革,使得信息文明时代的教育具有了全新的特征:教材的多媒化,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的多样化等等。教育的“入口”与“出口”得到全面的开放,给受教育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和途径。教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每一个人的终身事业,学校教育也不再仅仅局限
5、于围墙之内,它将与社会融为一体。教学过程将逐步被学习过程所取代,学生的主体作用、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加强,教师的职能将发生改变,教师将成为一个“资源的组织者、技术的指导者、学习的帮助者和育人的引导者。这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最基本的特征。21世纪不再是知识拥有量的世纪,应用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它不仅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成为21世纪所需人才的突破口,而且也必然导致21世纪人才特征发生彻底性转变:21世纪的人才是善于自主发现、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主体,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知识就是力量”固然不错,但在信息文明时代,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强烈旺盛的创造能力才是衡量一个学
6、生是否真正具备竞争能力的根本性、决定性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网络资源的开发,网络世界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社会层面,各种价值观,各种知识结构和各种生活方式以及在这个星球上任何流行的东西。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环境下学到比课本内容更新、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的知识、信息,大大地拓展了学习选择的范围。所有这些,必然会引发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尤其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例如,信息技术会导致人们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电子书刊”类的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涵盖文字、图象、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的跨时空“全息”“超媒体”阅读方式;从传统阅读方式走向自动化、高效率检索式阅
7、读。对于写作方式的变革,则会导致传统手写 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走向图文、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从固定的线性文体结构走向灵活多变的网络式超文本结构,从传统的有限的阅读资源发展到基于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网络建立起来的环球巨型资料信息库,实现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灵活、开放、智能、高效的人机一体化阅读写作方式。总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成为教育变革的根本性动因,而且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条件、资源和方向。它驱动着我们的教育正在从传统的客观主义向现代的建构主义方向过渡,以实现教育的创新、民主和高效。客观主义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的布施者。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类似于不断
8、衰微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分成各个学科,按单元进行教学,按年级排列并由标准化考试控制的装配线式课程,它不再生动、形象地反映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日益成为现代学习社会的主流。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理念,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话题。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
9、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利用交互性网络平台,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调查、尝试、说明和解释各种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形成研究的态度、方法,提高认知能力。研究性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训练性学习”而提出来的,通常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显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明确定义:“是学生在教师
10、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指南中还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五个主要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
11、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感。研究性学习以建立在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按此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外部环境(包括书本、设备、教师、同学乃至整个社会)下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主体,环境是促进因素,学习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意义建构,思考和反思是其中的重要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可以建构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交流、研讨平台;网络环境中的人们可以建立平等、民主、协调、自由的现代学习型人际关系和氛围等等。总之,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
12、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主流,对于教育的影响、冲击极大。教育的反思、变革和应对迫在眉睫、任重道远。(3)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创新教育影响深远。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不蒂是教育应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有力武器和最佳举措,是适应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一新课程体系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特点,为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技术的教育与应用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局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指南,共有9大条,从第一条的“课程改革目标”起,到“课程结构”、“教学过程”、“素材开发与管理
13、”、“课程评价”等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尤其是在“教学过程”部分,单独列条表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总之,无论是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变革,还是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悄然走近、从容应对,乃至构建这些思想、理论、观念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早期的行为主义、现代的建构主义、未来的人本主义等等,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厚实、复杂的背景。这
14、些背景材料,一方面有力论证了本课题研究的迫切形势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技术支持和明确的方向。因此,作为现代技术和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规律,形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机制。同时,也有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2、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设置虚拟性学习环境,不断培养学生体验性的、开放性的、全方位的学习能力。它立足于中等职业教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树立创新观念,培养立体性综合学习能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终身
15、的、愉悦的、自由的需要和事业。本课题突破了传统教育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和审视学生的自主体验性学习活动。它既丰富和完善了教育学理论,激励学校更加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速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实现步伐。同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时代发展机遇,抢夺制高点,抓住教育改革创新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目前,从总体发展进程和水平上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发展极不平衡,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还很多。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A、 观念陈旧。应试教育仍占有市场,教师还是大纲和教材的奴隶
16、,成为知识的灌输机;学生则是书本、作业的奴役,是僵化知识的被动、机械的接收器。不少学校虽在教学中较多地用上了信息技术,但仅仅是“讲面子”、“摆阔气”、“搞花瓶子”,把高新技术当作普通黑板一样来用。B、师资短缺。据统计,全国约有专兼职计算机老师近7万名,其中多数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存在数量不够、能力不行、培训不力等问题。即便在上海这个发达地区,问题也不少。有资料显示,2001年随机对上海70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调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占15.7%,且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余均为转行。其中约62.2%的没学过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50%以上的人没接触过多媒体,有高达74.3%的教师还没有接触过网络。
17、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未经培训仅自学成才就匆匆上岗。C、发展不均、资源匮乏、效率低下、教材泛滥、安全隐患等问题大量存在,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仅一个安全隐患,不少学校就将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之外,以安全和品德为由,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上网学习。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虽不能彻底扭转上述不利局面,但对于网络环境建设、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校软硬件的投资建设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点滴成川,可以汇成蔚为壮观的滚滚洪流;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中国才有自强不息的黄河、长江。(2)营建教育科研氛围,培养研究型师资队伍。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阵地,通过课题研究,积极创设学校教育科研的氛
18、围和舞台,逐步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造就一支科研型师资队伍。让教师在“氛围”中自我加压,在“舞台”上站稳角色,在“实战”中锻炼成长,在“挑战”中打造品牌。这,对于我校而言,其重要意义犹甚于课题研究成果本身。(3)摸索自主学习规律,研讨教育教学对策。当世纪之交的狂欢夜宴余音犹在,我们在时代车轮驶无声息的狂奔中,悄然步入了信息时代。曾几何时,幻灯、投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每一种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都让教育为之一颤,让教育工作者兴奋不已。但真正冲击和影响我们观念和实践的“拐点”,却出现在最近这几年。电视改变世界用了20多年,而网络改革世界只用了几年。数字鸿沟在霎那间已经把这个世界劈成了两半。从
19、幻灯、投影仪到计算机网络,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从信息技术课程到信息技术教育,从教材改革到课程改革,从网络教育到远程教育,到教育信息化中国的教育正在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着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正在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历史在嬗变,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要嬗变。本课题研究,我们要抓住这一嬗变的机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生虚拟体验性学习环境的建构,研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因此,本课程研究重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层面,从课程、学法、能力等方面入手,研究过程、方法、技术、心理等因素,优化设计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课程关系、课堂与课外关
20、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校风与学风关系、以及资源、活动、过程与对策、阶段、绩效的关系等等,摸索出一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我校特色、科学全面、卓有成效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策略。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信息技术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即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甚至有人称之为E教学、数字教学。教学系统论是运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探讨教学活动中的理论,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结构和过程的系统考察和
21、分析,从理论上和技术上提供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教学系统论一般置学生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努力寻求最佳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教学信息论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主要表现对知识信息的重新组织,对教学动态信息的调控,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处理,学生的活动主要表现为对教学信息的摄取,贮存和加工利用。教学控制论认为:控制任何过程的理论,实质上就是利用客观规律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方法学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过程和特性,心理过程具有规律性,故可控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研究以教学系统的“三论”为依托,对系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演绎,在发挥教师主导、更重视指导作用的同时,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进行
22、演绎形成学习小组或合(协)作小组学习形式,重视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环节,从而为学生形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及信息的共享等能力服务,最终积淀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该理论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23、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的认知结构和直觉思维理论为基础,它主要不是直接提供内容给学习者,只为学习者提供有关的线索,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从方法、内容和目标上说,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思维能力的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汲取了发现学习教学的精华,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加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从而进一步把知识、技术技能方法转化为活动的能力,即把抽象化、凝固化的认知结构改变为灵活的、动力性的认知结构。本课题研究以系统方法学理论为根基,以多种教学实践模式的实践为依据,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确立与重
24、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先进技术对先进理念提供支持,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得以使教学上的先进理念有了技术支持,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学习环境。尽管课题研究设计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这固然是为保证使课题研究从理论层面少走弯路,但本课题研究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研究过程实施的诸多条件与产生的效果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因而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将立足于理论基础,扎根于实践,着眼于提高。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目前,如上所言,信息技术,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已经触动了教育的脉博,激励着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技术学、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潮流、新课程改革活动等等
25、,正在不断地整合、协调之中。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政策、规章和标准等方面引导、激励和制约,国家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引领着这场变革洪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等等。姑且不谈相关课题在国际上研究发展现状、趋势。但有一个数据是可以说明一定问题的:
26、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2-18岁的孩子上网人数超过100万人,约占上网总数的1/9,到20世纪末已经上升到1/4。“当成人还不太了解它的时候,年轻人已经开始兴致勃勃地学习并可以熟练地掌握它了”。此外,以下几种情况众所周知,足以引起教育、教师的关注和反思:一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有着非常多的优势,国际上的奥赛、留学生的学业成绩足以让国人扬眉吐气,但如果提到诺贝尔奖,提到我国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让人忧心忡忡;二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信息看,第一是责任感;第二是合作意识;第三是创造能力;第四是学科发展,对照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标准,差异是明显的,问题也是严重的;三是我国新课程实施的
27、全面规划: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0.5%1%),2002年省级课改实验区(18%20%),2003年扩大实验范围(30%左右),2004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规划是科学的,形势是急迫的,压力是巨大的,要做的事情是非常众多、繁杂的。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正在朝着以下三个方面发展:一是从着重强调硬件建设逐步转向注重应用;二是从优化教的过程逐步转向优化学的过程;三是教学软件从课件演示型逐步转向学生探究型、资料库型、工具平台型、百科全书型。在发展过程中,至少呈现出以下四大问题:一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变革形势逼人,甚至出现了新技术与老传统的硬性“结合”,把
28、“口灌”变成了“电灌”;二是教师队伍、学生能力面临挑战,不少教师知识缺乏,水平不够,培训机会少,难有用武之地;三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教学软件的生产设计还是分散型、“小作坊”,远未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态势;四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问题等等。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但难度不小,形势紧迫。四、课题研究目标:1、积极开展调查、分析,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方法的应用指导、活动过程的优化设计、观念能力的培养等方法、策略,使之形成一定的科学体系。2、充分学习和有效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和活动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引发教育的“革命”,推动
29、职教事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3、加强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教师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素养和水平。4、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技术的培训、指导,通过科学选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导方法等环节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努力做到兴趣目标化、知识载体化、作业实体化、活动能力化,以及管理民主化、教育艺术化、评价科学化、活动规范化。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进步,努力营造一个学生兴趣强烈、身心愉悦、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子课题)主要有:(1)虚拟体验性学习环境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2)学习资
30、源的开发、应用(3)自主学习过程的管理、监控(4)合作学习的协调艺术 (5)自主学习绩效的评价(6)自主学习情境的设计、优化(7)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和开发研究(8)“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9)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机制(10)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策略(1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地位、作用研究(1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景预测2、课题研究的方法(1)经验总结法:将研究、探索过程中的做法和广大教师在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加以提炼、概括和总结,形成系统实证性材料,并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2)个案分析法:以某学科、某个老师、某个小组、某个学生、某次活动等作为研究对象,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尽可能多地获取经验事实,形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3)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实验组、活动组的教学实验研究,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应用实验,帮助师生解决教学问题中的障碍,并通过分析、比较,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六、课题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安排如下:1、 设计、申报阶段(01.902.12)设计申请书,争取上级立项2、筹备开题阶段(03.103.12)廓清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与实操课件 项目四 任务一 正方形物料搬运工作站仿真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 网络安全专题培训
- 壁挂灯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打猎用伪装掩蔽物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减肥用化妆品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录音装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手杖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冰镇球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河北省2012土建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含定额总说明)解读
- Prolog语言(耐心看完-你就入门了)
- 中工商计算公式汇总.doc
- 保霸线外加电流深井阳极地床阴极保护工程施工方案
- 蓝色商务大气感恩同行集团公司20周年庆典PPT模板
- 恒温箱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 雍琦版 《法律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 176033山西《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
- 水泵试运转记录表
- 箱式变电站交接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