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_第1页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_第2页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_第3页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_第4页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即反映了父 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都希望孩子有出息, 特 别是重点中学的孩子家长更是对孩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 孩子能健康成长, 可以肯定你是合 格的,但是否是优秀成功的家长,那就难说了,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 秀的家长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但现在很多家长反映, 孩子在小学很听话, 可上了中学后却 大不一样了, 有时甚至敢同父母顶嘴或干脆不搭理父母了, 这让父母很是伤神, 对孩子的教 育手段也不知如何选择。今天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与各位家长一起

2、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 题。现在的家长难当啊, “望子成龙”的心理每个家长都有, 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吗, 肯定没 有!但是怎么爱?有的家长很迷茫。关心多了,他说爱太沉重,压得他抬不起头。太少了, 他说他很孤独,没有温暖的感觉。到底要怎么样?我觉得还是要从了解的心理出发。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但同时也有人称之为“断 乳期”、 “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 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 下面我们着重讲学生三个方面的心 理特点。一独立性增强孩子最终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 那是他到了真正独立的时候。 孩子独

3、立性的发展有 一个过程, 不是一两天的事, 而是十几、 二十年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的发展有三个明显时期: 第一个在 1 岁左右, 孩子学会走路以后, 他有了一定的活动自由, 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父 母的依赖; 第二个独立性的表现在 3 岁左右进入幼儿园后, 语言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有了 自己的交往空间, 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小小的社会空间, 独立性也更强了, 但这两个时期的独 立性表现很容易被父母忽略,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独立性主要是行动上的表现, 父母觉得自 己能完全能把握孩子。而青春期阶段的独立性有它的特殊性,主要是心理、思想上的独立, 具体表现在:1 、成人感的体现随着生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

4、,孩子在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他 当成大人, 不喜欢大人重复的唠叨, 同时喜欢模仿大人。 男生模仿父亲的行为,女生模仿母 亲,当然其中的模仿行为也包括消极的,如吸烟喝酒,化妆;还有的想要享受成人的权利, 如谈恋爱。 模仿家长的思维(一个挑剔老师的家长,现在你不引导孩子尊重老师,将来他也 不懂得尊重家长) 。这时的孩子不喜欢家长把自己当小孩一样训斥,特别不喜欢不平等的交 流。“小孩子知道什么”“走开,这是大人的事”,这是他们不愿听的。其次不喜欢大人的 唠叨。2、反抗性的体现反抗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外显的, 直接和父母顶嘴冲撞, 不管父母说的是对 是错, 一概不接受;

5、 另一种是内隐的反抗,表面上虽不反抗, 但内心或行动上却对父母说的 置之不理, 同样另父母头疼不已。他们的反抗对象首当其冲的是母亲, 其次是父亲,也有反 抗老师的。 上小学时,家庭有如守护自己的城堡, 不管在外边遇到一些什么不顺心的事,一 回到家就觉得平安。 而到了初中,父母就变成了对自己行动乱插意见、 横加干涉的人。 有的 询问本来出自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但孩子却认为这是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束缚自己而不愉 快。虽然反抗性在初中学生中都有体现, 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家与父母无理取闹的, 他 们的反抗与父母的刺激有关。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 粗暴或家长绝对权威主义的家庭, 孩子反抗性较明显。

6、具体说三个方面的原因易导致反抗性增强。1)两代人的 价值观念的差异 所引起的逆反由于对生活、 理想、社会等抱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两代人往往缺乏共同语言, 在这种情 况下,如果家长硬要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孩子头上,就势必导致孩子的逆反。如, 家长拿自己当年的处境来与孩子来比, 当年我 , 。 或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或希望孩子照你的期望发展,忽略孩子的个性特点 (例如,神童周束英, 一个孩子内外向的 问题)2)由人的 好奇心 引发的逆反家长有的书或碟, 对孩子说“这个你不要看”“小孩子不能看”, 不说则已, 一说反倒 引起孩子的注意并激起他的好奇心,使他产生非看个究竟不可的念

7、头。 (只要巧妙处理,容 易避免)3)由 偏见 引起的逆反一个人如果被人讨厌, 那么他说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反感。 这种偏见发展到严重的程度, 甚至会使人不能作出理智的判断, 不管你说的对还是错, 可能被一概拒之门外。 做父母的会 不会令孩子讨厌呢。 答案使肯定的。 一位学者指出,下列六种类型的父母易使孩子生厌:过 于固执、 自私自利、 头脑封建、 对子女干涉过多、 对子女不能公平对待, 不尊重孩子的意见。 举例:不懂就问和问就骂。小学还会哭和初中连哭都不会了。 对策: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家长要注意两个问题: 保护孩子的独立性、成人感到了中学,孩子要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的话, 反倒是发育迟缓的表

8、现。 家长应该试着把 孩子但大人,平等对待他。但承认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是放纵。 孩子仍需教育, 他还是半 大人半小孩阶段,家长教育时不要挖苦讽刺孩子。 如孩子考得不好时, 与其训斥他:“这么 简单的题都错了,你怎么这么笨!”不如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这么简单的题,爸爸(妈 妈)相信你下次不会错了”。 这样既尊重和保护了孩子的成人感, 又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 误,教育效果比较好。我们今天的教育是要为孩子的将来奠定基础,是要为孩子将来生存在社会上培养一些重 要的素质。 有的家长要孩子学这个那个, 这也是一种素质的培养, 但这只是培养他的生活情 趣,审美情趣。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将来成为成人后必备的素

9、质。如:责任感、爱心、善良、 诚信等。去年三八节, 我要学生回去给妈妈洗一次脚。 有些做到了学生说“我妈妈急得要死, 连连拒绝。说你去学习,只要你成绩好,妈妈什么都不要你干。你考好了,妈妈给你洗脚 都行”。家长本可以进行一次最好的亲情交流,却让孩子觉得很无趣 学会与孩子谈话、沟通走进孩子的世界, 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家庭就是成功交流的家庭。 有的家长除了学习、 生 活小事,再不和孩子讨论其他问题, 甚至认为孩子多嘴, 这是孩子反感的, 由此极易产生逆 反心理。 每天问的就是“作业做完了吗?考试得多少分”, 有多少家长会问“今天心情怎么 样?”孩子兴高采烈的和你讲学校的事情, 你要么就是冷漠, 要么

10、就是拐弯抹角回到学习的 主题,例: 1、挤公共汽车,家长教育他,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坐这样的车。2、不能分享学生的喜悦和失败, 考得不好, 自然是一顿批评, 考得好了, 家长会很严肃的告诫他, 不要骄傲, 还有人比你更优秀。 家长要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 要么就是他对你的话感兴趣, 要么就是你 的话说到他心坎里了, 使他觉得他的心思被你摸透了, 愿意洗耳恭听。 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 很容易忽略这个道理,有意无意地用家长这一天然权威来替自己训话助威。家长与孩子谈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偏差: 场合不当 比如在饭桌上训斥,或在人多的时候揭孩子短,数落孩子的不是;要如实 地挖掘他的优点。 愿望错误 希望孩子全盘

11、接受你的观点,或按照你的要求发展自己,其实孩子和你在 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不一致是正常的,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无条件认同你, 显然会加剧亲子矛盾; 例:一家人在逛街, 爸爸买了近千元的衣服, 之后爸爸对她说: “孩子, 你以后要努力学习, 挣大钱!”妈妈问:“你以后由没有挣大钱的愿望?”她说:“随便吧”。妈妈就说:“你 真没志气,你应该说,有,爸爸你看我的吧, 我一定挣大钱给你! ”心理课上, 讨论“幸福”, 一个男生说要拖儿带女,走在秋日的夕阳下,我认同了他。 态度错误 要么和孩子不说,一说就是责骂、训斥、讽刺的口气;一个出走的孩子 的说,“我再也受不了我妈,她用刀架在脖子上逼我” 内容错误 只看

12、到孩子的缺点,忽略孩子的优点,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一无是 处,很有失败感;想想一个人每天就挑自己的刺,谁爱听啊。 方式错误 单方面说教,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其实这也是家长不自信的表现。孩子 正处在发展中, 他们的成长具有起伏性, 反复性, 有的家长太急于求成,与孩子谈话失去耐 心,谈上几句就不欢而散。二、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到了中学,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心自己的外在形象 包括自己的身高、 胖瘦都开始在意了, 有的甚至因为自己外在形象 不满意而自卑。他们会开始注意穿着打扮,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2、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小学时孩子更关注别人,关注自己

13、的外部世界。而现在他们经常会反问自己:在别人眼 里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的能力、 我的人缘究竟怎么样?为什么我会不 如别人?等等。3、自尊心强孩子和希望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包括家长。 孩子开始希 望得到父母及朋友的尊重, 不希望父母总已责骂的语气和他说话, 他会认为自尊心受到伤害。 对策:1、了解孩子孩子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变得沉默,不愿把自己的内心透露在外表,家长要 通过细微的观察去了解孩子, 必须要有一定的敏感性, 但绝不是捕风捉影, 这种敏感是来自 于对子女的强烈关心和教育责任心。 听说母亲一听到自己婴儿的啼哭声, 即使在酣梦中也会

14、 立刻惊醒, 这就是对婴儿的关心, 家长的这中敏感是可以在实际锻炼中提高的。 不妨从捕捉 孩子的变化线索入手 .语言 : 孩子说话声音忽然变轻,或声调不如平时自然,或故意把某 些词说得让你听不清楚, 或讲话语无伦次, 说明他是否隐瞒了什么或因为撒谎而心虚; 表 情: 主要是眼睛,说话时不敢看你,或避开你的眼睛,表情一反常态,或紧张或焦虑不安 行为 : 行为古怪,躲躲藏藏,做事心神不宁,一看到家长就想停止他正在做的事, 梦: 孩子告诉你他的梦的内容,比如做恶梦,也许是他有什么很压抑紧张的事所致. 绘画孩子在草稿纸上的信手涂鸦有时也能反映一些信息。家长的敏感不是疑神疑鬼,我们 说的敏感时在充分理解

15、孩子的基础上, 但后者则是主观上先设定一个框框, 然后拿框框去取 舍事实,可以说是爱有余而责任心不足。对策:家长要心平气和,坦然告诉孩子,家长是最 爱你的,不管发生了什么,爸妈都会和你站在一起,与你一起度过难关。网络成瘾问题:知心姐姐卢勤作过一定调查,认为三种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 第一种是学习失败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有很强的挫折感,而网络游戏却能让他们体验成 功哪怕是虚拟的成功。第二种是成绩曾经很好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因为有时无法保持原有的名次或 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对学习的目标失去方向,开始在网络里找寄托。第三种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网上却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这种

16、反差让孩子躲进了网络世界里。2、尊重孩子,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肯定、欣赏孩子。不要要求完美。例: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太高,结果孩子说,“你 又怎么样,人家家长比你优秀多了”。打骂是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孩子行为出格时, 家长 难免打骂一下。 “打是亲骂是爱”, 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家教方式之一。 偶尔为之,只要不过 分,也具有一定威慑力,可暂时立杆见影,但用多了,孩子久经考验了,也就不当回事了。 其实家长在打骂孩子时, 无非事想让孩子产生畏惧, 羞耻感。如:畏惧,打,触痛的事皮肉, 它引起生理痛苦,孩子打多了,她就把做错事和受皮肉之苦联系起来, 但错在哪里他并不知 道。为了逃避打,就瞒着大人干,或撒

17、谎。至于骂,生理上不失毫毛,他引起的恐惧就是自 尊心受伤害。骂多了,自尊心就失落,要么就“油”、自卑,破罐子破砸。所以打骂不能作 为主要的教育方法了,偶尔这样,也要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体会父母的爱。 三、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这一时期情绪情感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各种矛盾所致。如生理上接近于成人,而心理上离 成人标准还很远;自己认为自己有了独立性, 但这种独立性却又不被社会承认; 对过去的依 恋和对将来的迷茫等等。 他们时而处在情绪的颠峰,时而处于低谷。这时孩子的苦恼、 困惑 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发泄,那就是找人倾诉。他们对父母采取封闭式,但对朋友是开放的,他们的很多问题更愿意与同龄朋友诉说。孩子渴望朋友,希望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家长要理解。同时,伴随交友范围的扩大,孩子对异性也会表现出好感。我们与异 性的交往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恋爱期。中学生正经历的是第二阶段,很多家长为此紧张不已。例:家长的评语“孩子长大了” 宵雁的例子:高三遇到情感困惑,成绩下滑,妈妈要求她一个星期要平静下来。对策:对异性有了朦胧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但他们不会一辈子朦胧,青少年的朦胧意识一般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种由朦胧趋向升华,也就是在良好的教育下,随着知识的增长, 理智的发展,生活面和社交的扩大, 他们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青春的意识,将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