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1页
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2页
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3页
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4页
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塔斯托别乡库克塔拉学校八年级上册汉语教案 课 题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授课时间2017年3 月20日 课 型检查课文一的词语学习课时第一课时审批人审批意见审批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学并掌握好本课词语,灵活应用重点词,达到会用重点词组词组,造句的程度。能力目标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难点: 能完全理解

2、词语,并学会运用。教学具准备课本、黑板、粉笔、教案 教学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引课一提起沙漠,人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来,同学们的脑中会出现哪些与沙漠有关的画面:在一望无际的沙海里,一队骆驼迎着太阳由远方而来;狂风不息,飞沙走石,烈日炎炎,寸草不生的沙尘暴天气你想了解这些沙漠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让我们一起跟随竺可桢去体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吧。 板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生齐读课题。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

3、桢文集等。三、教师范读课文 (读的练习)    1、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2、老师先把词语范读,并板书重要词语。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4、学生自由读词语并识记词语。四、学生写的练习1、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识记认为较难的词语。 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五、学习课文词语内容(1)老师板书重点词语(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不胜其苦:(bù shèng qí k)承受不了痛苦。 单枪匹马:(dn qing p m)比喻单

4、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戈壁:(g bì)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光怪陆离:(gung guài lù lí)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渴不可耐:(k bù k nài)因口渴而忍受不了。 可望而不可即:(k wàng r bù k 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初叶:(ch yè)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 戳穿:(chu chun)刺穿。说破;揭穿。文中取义。海市蜃楼:(hi shì shèn

5、lóu)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也叫蜃景。比喻虚幻的事物。文中取义。 六、板书设计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不胜其苦:   单枪匹马:   戈壁:   光怪陆离:  渴不可耐:可望而不可即:

6、60; 戳穿:  海市蜃楼: 七、作业1用重点词语造句(笔记本)。2练习册3预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后记:塔斯托别乡库克塔拉学校八年级上册汉语教案 课 题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授课时间2017年3 月21日 课 型理解课文一内容课时第二课时 审批人审批意见审批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过程与方法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难点: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7、。教学具准备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有关沙漠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对沙漠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来再次探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吧。 二、学习新课内容1、老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4、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三、一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四、再

8、读课文,精讲细探。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是(4、5),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课文的第一部分(1-3),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提问:1、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2、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3、沙漠里的“鬼怪”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员就没有再碰到类似的事情?(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1、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述古代旅行家对沙漠鬼怪离奇现象的描述,引出说明对象。文章首先引用我国古代旅行家法显和唐僧玄奘的见闻,突出沙漠里的恶鬼、热风、流沙、尸骨等鬼怪

9、离奇的现象,这是一种引用说明的方法。2、然后以现代科技人员在沙漠里畅通无阻同古人过沙漠行路艰难相比较,说明古人队沙漠望而生畏,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生活条件和人们知识水平的限制。   五、重点分析分析课文第二部分(4、5)   () 有了第一部分做引子,下面我们走进沙漠,去寻找沙漠中的奇怪现象。首先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并仔细思考   提问:1、在这段中描写了什么样的奇怪现象?明确:(光怪陆离的现象魔鬼的海,海市蜃楼)2、“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明确: 表现:夏日中

10、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时,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 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实际上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    3、在课文中找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明确:课文第四段最后。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贴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比上面高,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4、接下来我们细读第四段后半部分,这里还提到了一个现象海市蜃楼,请大家根据课文思考:“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   

11、明确:不完全相同。魔鬼的海: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蓝天倒映在地上。   海市蜃楼: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的景象倒映在空中。    共同点   :空气温度 景物来源    5、小结:作者运用诠释说明的说明的方法,将形成这些现象的特点、条件注意解说清楚,让读者有了一个清晰认识。(板书诠释说明四个字)本段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了“人们掌握自然规律以后,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观点,接着介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明现象的成因,结构严谨,说理清晰。

12、(二) 下面我们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边看边思考这几个问题:教学后记:塔斯托别乡库克塔拉学校八年级上册汉语教案 课 题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授课时间2017年3 月22日 课 型理解课文1课时第三课时审批人审批意见审批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过程与方法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难点:1、总结课文中心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

13、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教学具准备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法点拨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提前测评: 口头提问学生阅读课文情况一、导入沙漠的 “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现象来解释的。 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下面让我们来为孙悟空和唐玄奘解说吧。二、串讲课文。1、让学生说课文的分段大意,老师纠正总结2、让学生板书课文分段大意,老师纠正学生写错

14、的、不足的地方。3、老师总结本文分段大意:第1段:描写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第26段: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五、在课堂总结后完成课文练习。书后练习三: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1.你是如何达到那个美丽的地方的?2.地震造成的损失这么大你们是怎样恢复生产的?3.小张怎么会做这种事呢?4.我们应该怎样重视青少年教育呢?四:用句中的带点词语模仿造句1.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野兽“是这样”2.     据说,每逢农历重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

15、上聚会,然后顺着山坡翻滚下来。“每逢便后”3.     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的清水,食品跟不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既更谈不上”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六:完成句子。1.     空气是这样清新,。2.     我们既无能力帮助你,更谈不到。五、作业:1.背会课文,并学会叙述。  2.做练习册。六、板书设计        第五课&#

16、160;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第1段:描写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第26段: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教学后记:塔斯托别乡库克塔拉学校八年级上册汉语教案 课 题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授课时间2017年3 月23日 课 型学习课文2课时第四课时 审批人审批意见审批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正确、

17、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领略科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深入探究课文的主旨,并能以此受教育。教学具准备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法点拨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导入茫茫大漠总是伴随着许多神秘而古老的传说,尤其是在那些充满神秘现象的地方,譬如:会奏乐的沙丘。 那是来自大自然最真实的声音,时而浓重悠长,时而和谐悦耳,时而震耳欲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沙丘乐”。到现在为止,全

18、世界已在大漠中发现了31处可以听到这种“沙丘乐”的景点。二、学习新课内容1、老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三、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什么是“沙丘乐”?明确:茫茫大漠总是伴随着许多神秘而古老的传说,尤其是在那些充满神秘现象的地方,譬如:会奏乐的沙丘。 那是来自大自然最真实的声音,时而浓重悠长,时而和谐悦耳,时而震耳欲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沙丘乐”。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已在大漠中发现了31处可以听到这种“沙丘乐”的景点。2.关于巴里坤的鸣沙山有一个什么传说?明确:相传,有一年夏天,樊梨花征西来到巴里坤草原,在鸣沙

19、山脚下有一条河流。因此,她下令军队停下来喝水,但喝了很久都不见有人喝完。于是,樊梨花意识到事情不妙,赶紧下令军队出发,但是没有任何人回答。她只得一个人骑马冲了出去。当她再次回头看时,只见一片黄沙,不见军队的影子。传说是有一位仙女,从香炉里抓了一把灰撒下,香灰落地,顿时遍地沙丘,掩埋了军队。从此,那里沙岭起伏,茫茫荒原,千里不见人烟,沙岭中不时传出凄绝的鼓角军乐之声。3.“沙丘乐”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是什么?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说明,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四、根据课

20、文内容判断正误。   1.“沙丘乐”就是指会奏乐的沙丘。2.中国有31处“沙丘乐”景点。3.关于巴里坤的鸣沙山有很多传说。4. 巴里坤的鸣沙山经常传出鼓角军乐之声,因为那里埋葬过军队。5.人们研究“沙丘乐”,是为了解开它的谜团。6.“沙丘乐”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静电发声,摩擦放声和共鸣放大。7.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沙丘侧面崩塌造成沙层运动而产生声波。五、小结: 六、随堂练习:1、复习全课的内容。 2、预习第五课的词语。七、作 业:准备一篇有关43页话题交际的话题稿。  课文二     破解千

21、年的“沙丘乐”               沙丘乐          会奏乐的沙丘              国内的鸣沙山     风景优美巴里坤鸣沙山

22、0;    传说故事形成原因       静电发声、摩擦发声、沙砾共振教学后记:塔斯托别乡库克塔拉学校八年级上册汉语教案 课 题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授课时间2017年3 月24日 课 型真实交际课时第五课时审批人审批意见审批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主人公的认真及乐于助人的精神。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真实交际,了解沙漠、戈壁的风貌及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教学具准备课本、黑板、粉笔、教案教学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提前测评:听写本课的词语一、引入你去过沙漠、戈壁吗?给大家讲一讲你的见闻。二、复习课文,学会复述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现在小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