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治方法_第1页
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治方法_第2页
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治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 其中危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1.弧菌病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此病在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发病严重时在4小时6小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对饵料的捕捉能力下降,甚至消失,趋光性减弱,幼体活动不正常,严重时胸部及附肢发红。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大多数弧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时,体质弱或受伤的梭子蟹易发生弧菌病,特别是在人工育苗阶段,大量投饵,尤其是投喂代用饵料,换水量不

2、够或换水不及时,最容易发生该病,主要发病期在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 在人工育苗期间,根据幼体密度适当加大换水量,投饵应以鲜活饵料为主;养成期间,每隔l0天左右全池泼洒0.3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钠或0.2毫克/升二溴海因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2.丝状细菌病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毛霉亮发菌,菌体为头发丝状,不分枝,基部略粗,顶端稍细,长度一般几微米到1毫米以上,菌丝一般透明无色。主要附着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鳃、附肢、体表。当受精卵的表面有丝状菌附着时,卵一般停止胚胎发育而死;当它附着在蚤状幼体的鳃及体表时,危害极大,在体表伴随着大量菌丝的附着。菌丝之间往往黏附着许多原生

3、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及其他污物,并伴有大量纤毛虫寄生,从而使幼体游泳能力明显减弱,处于水体的下层或水底,摄食量降低,最后沉入池底死亡;当附着幼体鳃上时,大量的黏附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使其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养成期间丝状细菌附着在鳃丝、附肢及甲壳周边的刚毛上,鳃丝之间黏附着大量杂物使鳃丝变黑,尤其是鳃丝末端处症状尤其明显,并常伴有纤毛虫附着,最后导致机体窒息死亡。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丝状细菌的发病主要是水质污染造成的,人工育苗期间,当投饵量过大,尤其是池底变质更易发生此病,该病的发病率几乎l00;养成期,特别是在高温期,发病迅速,对处于生殖蜕壳期的成蟹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 预防:人工

4、育苗期间与预防弧菌病相同。养成期,对养殖池要彻底清淤消毒,保持良好水质,养殖中后期每隔l5天左右全池泼洒l5毫克/升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 治疗:人工育苗期间,可用高锰酸钾0.5毫克/升0.7毫克/升全池泼洒,6天后大换水,连用2天;或用氯化铜l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3次。养成期间治疗方法同弧菌病。 3.发光病 病原及症状 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和亮弧菌等发光细菌。主要危害蚤状幼体的各个时期,幼体感染此病后会陆续死亡,严重时死亡率在l天2天内可高达80以上, 具体症状表现为幼体活力明显下降,并下沉到水的中下层,摄食量降低,体色白浊或全黑,不透明,趋光性差。夜间关闭灯光可发现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

5、池中出现四处游动的荧光,并上下起伏,重症时池中荧光闪烁,育苗池表层只有少数活的幼体;死后的幼体随水漂动,糜烂的幼体仍可发光1天2天。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只发生在人工育苗期,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病率增多,因此,多在蚤状4期以后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预防:在育苗期间,当发现有发光细菌出现后,应对发病池隔离,并且换水等工具应单独使用。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治疗:漂粉精0.5毫克/升或磷酸红霉素0.65毫克/升1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或饲料中添加0.1的复方新诺明或0.05的土霉素进行投喂,连用3天5天。 4.寄生虫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主要是纤毛虫类,病原体为聚缩虫、

6、钟形虫、单缩虫、累枝虫等。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各个时期幼体的鳃、体表的各个部位。少量寄生时可伴随着幼体的蜕皮而除去,当大量寄生时使鳃变黑鳃组织变形坏死,有的覆盖在鳃组织的表面而影响其呼吸和分泌。患病幼体游动缓慢,摄食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造成幼体下沉并大批死亡。养成期,纤毛虫可附着蟹的体表及鳃部。肉眼观察病蟹体表似生绒毛状物,手摸体表呈滑腻感,鳃呈灰黄或灰黑色,鳃丝顶部更为明显。病蟹呼吸速率加快,瘦弱,活动呆滞,在水中溶氧低时游向浅滩,最后窒息死亡。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固着类纤毛虫无论在育苗还是在养成期均有发生,以育苗期最为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多数为所投喂的鲜活饵料(轮虫

7、、卤虫等)处理不当而造成,养成期。池塘老化,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易发此病。水温20以上、盐度20左右时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育苗期间:(1)全池泼洒制霉菌素,浓度为30毫克/升35毫克/升,经2小时3小时后换水,或先排水施药后经2小时3小时将水加满。(2)每立方米水体福尔马林l0毫升20毫升、高锰酸钾2克4克或新洁尔灭0.5毫升1毫升全池泼洒。亲蟹培育期可用亚甲基蓝10毫克/升对亲体药浴30分钟45分钟或聚维酮碘10毫克/升15毫克/升对亲体药浴30分钟。养成期间,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钠0.3毫克/升,或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毫克/升,5天7天为1疗程。 5.链壶菌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发病率

8、不高但危害较重,是由链壶菌与链壶菌状的真菌寄生引起的。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体节处,一旦发病,菌丝快速生长,感染率高,菌丝缠绕在幼体肌体上,使幼体活力下降,不能摄食,严重时在1天3天内死亡率高达100。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p; 该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当育苗池幼体密度过大,换水量跟不上时,造成池水污染严重,主要危害蚤状2期至大眼幼体,同时并发纤毛虫病, 防治方法 用亚甲基蓝0.1毫克/升0.5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3次。或氟乐灵0.01毫克/升0.1毫克/升全池泼洒,每日1次。 6.甲壳溃疡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一些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并且甲壳上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在蟹的腹部较多。早期症状为一些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下凹。并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的斑点扩大,并且边缘变黑。 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在成蟹养殖后期及越冬期,特别是池塘底质发黑、淤泥较多的情况下易发此病。但该病不会造成致命性危害,只是影响商品蟹的品质。 防治方法 放苗前要彻底清塘,养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 7.乳化病 病原及主要症状 病原为酵母菌。主要发生在养成期,常表现为步足尖端着地爬行,后期体倒位,切断游泳足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打开体腔亦有大量的乳白色液体。中后期病蟹拒食,5天7天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