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载荷作用下大变形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_第1页
热载荷作用下大变形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_第2页
热载荷作用下大变形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_第3页
热载荷作用下大变形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_第4页
热载荷作用下大变形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热载荷作用下大变形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刘锦阳 , 崔麟(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 上海 200240摘要 :从非线性应变 2位移关系式出发 , 用虚功原理建立了热载荷作用的柔性梁的热传导方程和旋转刚体 2梁系统 的刚 2柔耦合动力学方程 。 由于考虑了刚度阵的高次变形项 , 适用于大变形问题 。 对温度 、 联合求解 , 研究了热流引起的温度梯度对弹性变形和刚体转动的影响 , 。 关键词 :热载荷 ; 大变形 ; 柔性梁 ; 几何非线性效应中图分类号 :O 31317文献标识码 :A : 2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人们对工程计算的精度 要求也日益提高 。 在机

2、械制造 、 航空和航天等领域 , 热应变对运动部件的弹性变形的影响已经引起工程 界的重视 。 此外 , 随着柔性部件的尺寸增大 , 柔性效 应愈加明显 , 基于小变形的线性的应变与位移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数值计算的误差 , 为此 , 需要综 合考虑热效应和非线性效应 , 从非线性的应变与位 移关系出发 , 建立更加精确的刚 2柔耦合动力学模 型 。近 10年来 , 基于几何非线性的柔性多体系统的 混合坐标建模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W allrapp 等 用初应力法建立了旋转运动梁的动力学方程 1; 笔 者通过引入轴向变形 2, 3, 在纵向变形与轴向变形的 关系式中考虑了横向变形关于

3、x 的偏导数的二次积 分项 , 在考虑非线性的同时实现了对弹性势能项的 线性化 , 提出了柔性多体系统的一次近似模型 。 杨辉 等通过刚柔耦合实验验证了一次近似模型的正确 性 4。 初应力法和一次近似模型成功地解释了高速 旋转梁的动力学刚化效应 , 但是初应力法和一次近 似方法在应变描述和变形位移描述方面做了近似 , 从而忽视了动力学方程中的高次项 , 仅适用于小变 形问题 。 Shabana 和 B erzeri 用绝对节点坐标法研究 了大变形柔性多体系统的非线性效应 5, 6, 从非线性 几何关系式出发建立了柔性多体系统的非线性模 型 , 但是绝对节点坐标法在广义坐标中仅包含节点 的绝对位

4、移坐标 , 无法直接计算刚体运动变量和节点的弹性变形 , 不适合刚 2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 为此 , 笔者结合绝对节点坐标方法和混合坐标方法 , 取刚 体运动变量和相对位移坐标为系统的广义坐标 , 建 立了适合于大变形和刚 2柔耦合动力学分析的几何 非线性模型 7, 并进一步推广到考虑热效应的曲梁 系统 8, 在温度变化确定的情况下研究了温度变化 对曲梁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对于受热载荷作用 的动力学系统 , 由于温度变化是未知的 , 需要在考虑 几何非线性的前提下 , 建立热传导方程和动力学方 程 , 通过计算温度变化 、 弹性变形和转动角速度 , 研 究热载荷作用下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

5、本文考虑热效应 , 对旋转刚体 2梁系统提出了基 于几何非线性的混合坐标建模方法 。 从非线性应变 2位移关系式出发 , 在温度已知的情况下用虚功原理 建立了旋转刚体 2梁系统的刚 2柔耦合动力学方程 。 由于考虑了刚度阵的高次变形项 , 既适用于小变形 问题 , 又适用于大变形问题 。 将热动力学和刚 2柔耦 合动力学理论结合起来 , 用虚功原理分别建立了有 限元离散的热传导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 对温度 、 弹性 变形和刚体运动变量联合求解 。 对热流作用下的旋 转刚体 2悬臂梁系统进行数值计算 , 研究热流引起的 温度梯度对弹性变形和刚体转动的影响 , 以及在大 变形情况下的几何非线性效应

6、 。1刚 2柔耦合动力学方程111惯性力和体力的虚功图 1为旋转刚体 2悬臂梁系统 , 平面梁一端与旋第 22卷第 1期 2009年 2月振动工程学报V o l . 22N o. 1Feb . 2009收稿日期 :2007211229; 修订日期 :200920723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872126, 10772113转刚体固接 , 另一端自由 , 在梁变形之前 , OA 和 A B 共线 。 在图 1中 , 旋转刚体的转动惯量为 J 0, 卷簧的 刚度为 K 0, R 为旋转刚体和梁的连接点 A 和固定点 O 的距离 。建立惯性基 O 2X 0Y 0和浮动基 A 2

7、X b Y b , 如 图 2所示 。 图 1旋转刚体 2悬臂梁系统图 2作大范围运动的平面梁梁上任意点 k 的绝对位移矢量在惯性基上的坐标阵可表示为r =A (r 0+0+U (1 式 中 r 0为浮动基原点 A 相对惯性基的位移矢量 r 0在浮动基上的坐标阵 , 0为 k 点在变形前相对于浮 动基的矢径 0在浮动基上的坐标阵 , U 为 k 点的变 形位移矢量 U 在浮动基上的坐标阵 。设 A 为浮动基 相对惯性基的方向余弦矩阵 , r 0, 0, U 和 A 分别表示 为r 0=R , 0=x y, U =u -y x v, A =co s -sin sin co s (2式中 (x ,

8、 y 为 k 点变形前相对于浮动基的位置坐标 ; 为浮动基相对于惯性基的转角 ; u , v 表示梁中 线上对应点的纵向和横向变形 。设梁的材料为各向同性 , 基于 Eu ler 2B ernou lli 假设 , 不计剪切效应和偏心效应 。 用有限单元法对方 程进行离散 。 将梁等分成若干个单元 , 中线上任意点 的 纵向和横向变形位移为 u =N 1p , v =N 2p , 其中 , N 1, N 2为形函数矩阵 , p 为节点变形位移的坐标阵 , 则 k 点的变形位移矢量在浮动基上的坐标阵为U =N p , N =N 1-yx N 2(3 将式 (2 和 (3 代入式 (1 , 得到r

9、 =A (r 0+0+N p (4式 (4 关于时间求导和变分 , 得到 k 点的绝对速度 、加速度和位移变分在惯性基上的坐标阵为r=D q, r ¨=D q ¨+d , r =D q(5式中 q = p TT为广义坐标阵 , D , d 和 I 阵为D =A I (r 0+0+N p AN (6d =2A I N p-2A (r 0+0+N p ,I =0-11(7i V( r T r ¨dV -J 0¨= q T (-M q ¨+Q i (8式中 为梁的体密度 , 广义质量阵和与惯性力相关的广义力阵可表示为M =J00+VD TD d V

10、,Q i =-VD Td d V( 9柔性梁体力做的虚功可以表示为 WV=V r T A f d V = q T Q V ,Q V =ffpT T(10式中 f =f 1 f 2T 为体力矢量 f 在浮动基上的坐 标阵 , Q V =VD TAf d V 。112弹性力的虚功梁上任意一点的温度和温度增量的泰勒展开式 为T (x , y , t =T r + T (x , y , t , T (x , y , t = mk =0Tk(x , t y k (11式中 T r 为参考温度 , T 0(x , t 为中线上对应点的温度增量 , T k (x , t 为 y 方向的 k 阶温度梯度 ,

11、可表示 为 T 0(x , t = T (x , 0, t , T k (x , t =k !5kT (x , y , t 5yky =0, k =1, , m 。用有限元方法对平面梁进行离散 , 将梁等分成 若干个单元 , 设 T k (x , t =N k p k , k =0, , m , 温度可 表示为T =T r + mk =0ykN k p k(12基于非线性弹性理论 , 非中线上任意一点 k 的94第 1期 刘锦阳 , 等 :热载荷作用下大变形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弹性应变 x 和热应变 x t 可表示为9x =x +22+-y 2x 2x t = T (13 式中 , T 分

12、别表示梁的热膨胀系数和 k 点的温度变化 。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式为x =E (x -x t =Ex +22+-y 25x2- T(14式中 E 为梁的弹性模量 。 弹性力的虚功为 Wf=-V xxd V -K 0(-0(式中 0, 。将式 (13( , 弹性力的虚功为 Wf=-K 0(-0 - p T(K 0+ K + K t p + p T F t (16其中 , 广义弹性力阵为Q f =-K 0(-0-(K l + K + K t p +F (17而线性刚度阵 K l 、 非线性刚度阵 K 和 K t 、 热弹性 力阵 F t 的表达式为K l =l0EA xTxd x + lE I25x

13、 2T25x 2d x(18 K =2l0EA (p TSp S d x + lEAp S d x + 2lEA x p S 1d x +2lEA xp S 2d x(19 K t =-lE mk =0kNkp k S d x (20F t =l0E mk =0k N k p kx Td x - lE m k =0k N k p k2x 2Td x(21式中 I =Ay 2d A 为梁的横截面的惯量矩 , S =xTx +xTx , S 1=xTx, S 2=5x T5x, k = A y k d A , k = A y k +1d A 。 由虚功原理 , 系统的刚 2柔耦合动力学方程为 W

14、i + W V + W f =0(22 将式 (8 , (10 和 (15 代入到方程 (22 中 , 根据 q 的独立性 , 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为M q ¨=Q i +-K 0(-0 -(K l + K + K t p +F +Q V(23可以看出 , 非线性刚度阵 K 与弹性变形坐标阵 p 有 关 , 在大变形情况下不容忽视 。 线性模型忽略了应变 的二次项 , 应变和应力为x =x -y 25x2(24 x =E y 2T(25, 0K , 。 , 非中线上任意一点 k 的 弹性应变 x x +22-y 2x 2=x -y 2x 2, 其 中 , s 为中线的伸长量 , 与纵向

15、变形的关系为 s =u +2x2d x 。2平面梁的热传导方程图 3为上下表面受到热流 (第二类边界条件 和对流 (第三类边界条件 作用的平面梁 , 其中 , q +和q -为上下边界的热流密度 , 而 h +, T +和 h -, T -为上下边界的对流换热系数和壁面温度 。 对于平面梁 , 设c 为材料的比热容 , k 为热传导系数 , Q t 为内热源强图 3热载荷作用的柔性梁度 , 热传导变分方程为 10 W h =Vcd t T +xkx+5yk5y- TQ t d V - S- T q-d S -S + T q +d S -S- T h -(T -T d S - S+ T h+(T

16、 +-T d S =0(26式中 S +和 S -分别是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积 。设 b 和 h 分别为平面梁的厚度和高度 , 将式 (12 代入式 (26 , 可得梁的有限元离散的热传导变分方程形式 为5振 动 工 程 学 报 第 22卷 W h = mk =0 p Tkmj =0(Mk jp j +K k j p j -F k =0(27其中Mk j= lc k j N 3k N j d x(28K k j= lk k jx Tx d x + lk k jN T kN jd x +lb h+(015h k +j + h -(-015h k +j N T k N j d x(29F k =lQ

17、 k N Tk d x +l(+k q +-k q - N T k d x + l(+kh +T +k-T k (k j= Ay k +j, k j=Ak j y (k +j -2d A(31Q k=Ay kQ t d A , +k=b (015h k,-k =b (-015h k (32于是 , 平面梁有限元离散的热传导方程为M p +K p =F(33其中M =Mk j,K =K k j ,F =F k ,p =p k (343热流作用下旋转刚体 2悬臂梁系统的非线性效应旋转刚体 2悬臂梁系统如图 1所示 。 梁的几何和材料特性为 :密度 =217667×103kg m 3, 弹

18、性模量E =618952×1010N m 2, 横截面惯量矩 I =113×10-8m 4, 横截面面积 A =4×10-4m 2, 梁的长度 l =8m , 热传导系数 k =238W (m K , 热膨胀系数 =2138×10-51 K , 材料的比热容为 c =300J(kg K , 参考温度为 T 0=300K 。 O 和 A 的距离 R =1m ,旋转刚体的转动惯量 J 0=5(kg m 2 , 卷簧刚度K 0=0, 初始时刻的角度为 0=0, 角加速度 0=0。 体力不计 。 上表面受到热流作用 , 下表面绝热 。取 m =4, 图 4为上表

19、面热流密度等于 106 W m 2时柔性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变化规律 。 可以看 出 , 当 t <011s 时 , 上表面温度迅速升高 , 而下表面 温度变化缓慢 , 但是 , 随着热量从上表面向内部传 递 ; 当 t >011s 时 , 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变化率基 本相同 。 图 5为本文模型的柔性梁的上表面温度变 化规律与 A n sys 对比 。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 本文模型的温度计算结果与 A n sys 结果基本吻合 。图 5与 A nsys 的结果比较图 68为热流密度分别为 106W m 2和 3×106W m 2时 3种模型下梁中点横向变形 、刚体

20、的转角 和角速度的时变曲线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y 方向的图 6梁中点横向变形15第 1期刘锦阳 , 等 :热载荷作用下大变形柔性梁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图 7 刚体转角图 8刚体角速度温度梯度引起显著的横向变形 , 也引起刚体的转动 。 当热流密度等于 106W m 2时 , 3种模型的计算结果 基本吻合 , 这是因为在转速较低的情况下 , 离心力引起的动力刚化现象不明显 , 而且横向变形较小 。 当热流密度等于 3×106W m 2时 , 由于梁的横向变形明显 大于梁长的 10%, 大变形引起了显著的非线性效 应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本文非线性模型的横向变形和 刚体转角的绝

21、对值峰值明显小于线性模型和一次近 似的非线性模型 , 此外 , 本文非线性模型的刚体角速 度在平均值附近呈现明显的振荡 , 可见 , 线性模型由 于忽视了非线性刚度项 K , 在热流密度较大的大变 形情况下 , 会引起横向变形 、 , , 4结论本文考虑热效应 , 对旋转刚体 2梁系统提出了基 于几何非线性的混合坐标建模方法 。 从非线性应变 2位移关系式出发 , 用虚功原理建立了旋转刚体 2梁 系统的刚 2柔耦合动力学方程 。 然后将热弹性动力学和刚 2柔耦合动力学理论结合起来 , 用虚功原理建立 了热传导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对热流作用下旋转刚体 2悬臂梁系统进行数值 仿真 。 计算结果表明 , Y 方向温度梯度引起柔性梁的 热弯曲变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