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革研究_第1页
墨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革研究_第2页
墨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革研究_第3页
墨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革研究_第4页
墨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革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墨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革研究     您正在浏览的新闻传媒论文是墨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革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墨多克的新闻集团控股后对泰晤士报所做的一系列变革。由于当时泰晤士报的生存需要,墨多克的新闻集团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大胆用人,并对版面内容、版本和价格做了很多调整,同时也开始注重品牌的塑造。【关键词】泰晤士报;墨多克;变革一、泰晤士报的简介泰晤士报(The Times)是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

2、是一张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报纸。泰晤士报现属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政府官员、企业界、上层知识界为主要读者。该报重视国际、国内和议会消息的报道和评论,除了专版刊载社论、国际、国内和议会消息外,还每天刊登专家和权威人士的特稿和读者来信。同时,每天辟有“商业新闻”、“投资”、“金融”、和“体育”等专栏。泰晤士报还有广泛的记者网,在多个国家有驻外记者,在北京有常驻记者。另外,泰晤士报是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泰晤士报的创办纯属偶然。创办人约翰.沃尔特(John· Walter)原是伦敦的煤炭大王和一家保险公司的老板,因业务逆转而另辟财源,买

3、下一项新式排字机专利。为推广该机而于1785年元旦创办了每日环球记事报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在报纸上做广告,该报头版持续很多年都是广告。1788年正式改名为泰晤士报。该报自1785年创刊以来已经换了五任老板,即连续四代的沃尔特家族123年(1785-1908年)、北岩报团12年(1908-1922年)、阿斯特家族44年(1922-1966年)、汤姆森家族15年(1966-1981年),1981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该报,至今仍为默多克所控股。二、墨多克控股后对泰晤士报所进行的改革1966年汤姆森勋爵将泰晤士报收入旗下之后,泰晤士报一直被工潮困扰着。1978年1

4、1月30日,印刷工人罢工,报纸停刊近一年。1980年,该报270名编辑记者举行了历史上首次罢工。就这样泰晤士报一直处于罢工和亏空中挣扎的状态。1981年它现在的老板鲁伯特· 默多克(Rupert·Murdoch)当时收购了泰晤士报和它的姊妹报星期日泰晤士报(TheSunday Times)。但默多克接手的是一个负债累累,危机四伏的泰晤士报。英国共有10份全国性日报、10份全国性星期天报和1300多份地区性报纸,报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又由于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的冲击,报纸的生存发展尤为艰难。在这种状况下,泰晤士报开始注重施展商业手段,在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做

5、了较大调整。(一)采用先进的技术1986年1月26日,默多克经过几年的精心策划准备,一夜之间将其属下报纸从舰队街移师沃坪,用全新的电子技术和印刷设备生产报纸,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成功摆脱了印刷工会对报纸生产的控制。这也引起了其他各报的纷纷效仿,他们撤离舰队街,在伦敦周围地区另觅场所,大力采用新的报纸生产技术。关键是这种方法既省时省力又便于管理。这就是有名的“沃坪革命”。虽然这次变革致使众多工人事业,引起了工人的强烈反对,但新技术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目前泰晤士报拥有欧洲最大的印厂,自动化程度很高。印厂虽然每天担负伦敦附近50万份泰晤士报和200万份太阳报的印刷任务,但车间里工人很少,最

6、繁忙时只有80人上班,每天500多吨纸张的运输从厂外搬运到机器上印刷,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在印刷厂里有一个监控室,从这里不仅可以监控印刷厂所有机器的运转状况,而且可以监控外地各印点的工作状况,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印刷效率。这保证了泰晤士报的及时出版,也使在英国本土上任何一位订户能在早上7时之前看到报纸。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泰晤士报在早报方面的竞争力。在报纸林立、竞争激烈的英国不出早报,会伤失很大一部分的读者,这一点是很关键的。(二)不拘一个的用人方针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002年,默多克不拘一格大胆聘用年仅41岁的汤姆森出任泰晤士报的总编辑,是泰晤士报200多年以来的第一位非英国籍总编辑

7、。汤姆森因金融时报美国版而闻名,汤姆森具有非凡的开拓能力,他到美国赴任之前,金融时报在美国还不为人知;五年后,美国人都想要知道金融时报做了什么报道。从此,泰晤士报内部人员管理上也开始求新求变,泰晤士报出现了年轻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改变了以往单纯从本国其他报纸招聘记者、编辑的做法,适当向综合大学或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敞开幸运之门。另外,也开始招聘非英国籍的编辑、记者,比如目前常驻中国的记者郭橄农就就读于牛津大学。这种大胆的用人方针使得报纸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大增。(三)版面内容的调整从泰晤士报诞生那天起,创始人约翰·沃尔特(John Walter,即沃尔特第一)就为它做出了伟大的定位:“一份新闻

8、纸,应该是时代的记录和对各种信息的忠实记录者”。这是泰晤士报最初的定位。然而1981年墨多克接手泰晤士报后人们开始怀疑泰晤士报能否继续其定位和格调。众所周知,默多克先期收购的太阳报,大肆刊登“丑闻、半裸女郎照片”,这样的老板将如何办好一向以严肃大报著称的泰晤士报呢?人们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事实证明泰晤士报并没有成为通俗报。而默多克接手泰晤士报之后,为了抑制报纸下滑势头,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向市场争夺读者。泰晤士报开始注意在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寻找平衡,栏目设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多地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彩色照片,总体风格进一步软化,对重要文章都要求“以跳动的文字抓住读者”。另外泰晤士报还出版不同主题

9、的特刊。周一是运动特刊(以足球为主),周二是公共事务特刊,周四是招聘特刊,周五是房地产特刊。星期六是泰晤士报一周中发行最多的一天。当天报纸的版面也最多,除了正常的新闻、评论板块和经济、体育板块外,还有旅游、健康、眼睛杂志,还增加休闲娱乐内容,把电视节目预告、文化信息等热门版面从报纸中剥离出来,编成更漂亮的增刊夹在报纸中。同时,针对年轻读者,新版泰晤士报表现出了国际化、年轻化的特点。也明显增加了社会新闻、体育、音乐和文学等内容,目的在于适应青少年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泰晤士报在头版广告的编排方面也做了调整。泰晤士报创办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在报纸上做广告,因此该报头版很多年都是广告。1966年,阿斯特家

10、族将泰晤士报出售给来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罗伊?汤姆森。也正是在这一年,泰晤士报开始在报纸的第一版才开始刊登新闻报道。1955年开始,为应对广播对报纸的冲击,广告在头版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1966年的头版版面,不仅刊登了新闻,还有新闻照片,广告退到右下角1/4位置。墨多克接手泰晤士报后对头版刊登广告的方针也进行了调整。1994年的头版,早已不见广告的影子,报头下方出现导读,新闻照片显著增大,达到5栏50行。(四)不断变化的价格对于价格的调整,我们不得不提及每日电讯报。创刊于1855年的每日电讯报,为当时英国四大严肃大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85年每日电讯报被加拿大人布莱克购入霍林格报业集团,读者

11、主要是中产阶级,言论上倾向于保守。 两份报纸的市场定位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二者都是综合性严肃大报、观点都是倾向于保守,都是面向全国发行。为了摆脱亏损的状态,泰晤士报必须挑战每日电讯报。默多克在接手泰晤士报之后也曾许诺在5年之内实现赢利,但是,直到1993年,这份报纸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国际新闻集团刚刚摆脱1990年底的债务危机的阴影后,默多克便开始向每日电讯报发起价格战。 1993年9月,泰晤士报开始降价,把报纸价格从45便士降到30便士,1993年12月,泰晤士报的发行量上升了24%,达到43.9万份,而每日电讯报的发行量只下降了1.9%,仍然保持在100万份以上。1994年4月,泰晤士报

12、的发行量则达到了45.4万份,超过了卫报,并且把独立报远远的抛在了后面。1994年6月,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已经攀升到了51.5万份。 1994年6月保持发行量100万份以上50多年的每日电讯报突然发现,他们的报纸销量落到了100万份以下时开始降价,把报纸价格从48便士降到30便士。第二天,泰晤士报宣布继续降价,降到20便士。到1995年1月,双方价格都下降到5便士。此时,每日电讯报发行量上升到102万份,而泰晤士报达到了57万份。1955年两家报纸的价格都开始恢复。1995年7月泰晤士报把报价提高到25便士,每日电讯报随后也把报价提高到25便士。到1996年底的时候,两份报纸的价格又回到了价格竞

13、争之前的水平。1997年泰晤士报发行量达到79.2万份,而每日电讯报则是109.8万份。两家报纸的价格战持续了十多年,问题也随之出现了。2004年,泰晤士报的亏损为4010万英镑,2003年为1630万英镑。鉴于亏损日益严重,2005年9月泰晤士报的日常版定价为60便士,结束了12年价格战。总的来说,同每日电讯报的价格战提高了泰晤士报的发行量。我们可以看到,泰晤士报发起的价格战,在开始的时候,主要目标是为了夺取每日电讯报的市场份额,并同时给对手施加巨大的市场压力。后来,价格战的价值取向开始了转移,以压制对手染指新的市场空间为主导,从而避免了双方陷入低层次的以夺取对方市场份额为导向的价格竞争,并

14、且为泰晤士报获得可持续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五)小开张大报策略泰晤士报将改为小报也许是近几年传媒界一个很热的讨论话题。虽然报纸的小报化是当今的一种趋势,但一向以严肃性著称的泰晤士报宣布其将改为小报出版还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2003年9月份,英国五大严肃报纸之一的独立报率先推出了小开本,很快便受到上班族的欢迎,在一个月内销量上升了2万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同时这种创新也刺激了其他传统大报。泰晤士报表示他们在认真研究了其他地区的小开本报纸,如西班牙的国家报、澳大利亚的金融评论周刊等之后,发现市场也有容纳这类内容严肃的“小报”的空间。同年11月26日,泰晤士报宣布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改变了218年以

15、来的传统,开始同时出版大小两种版本的报纸以吸引那些乘坐地铁和公共汽车的上班族,以扭转发行量不断下滑的颓势。泰晤士报的编辑托马森表示:“尽管新报纸在版面大小上与其他小报相同,但它仍将保持泰晤士报的办报理念。两种开本的报纸售价相同, 内容也大致相同, 但小开本报纸只在周一至周五出售,主要是为了吸引上班族乘车时阅读。泰晤士报希望年轻人会被新的迷你版面吸引,提高读报的兴趣。小泰晤士报不过是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现大报的内容和价值,和一般意义上的小报有着本质的区别”。该报主编汤姆森说:“虽然紧凑型的泰晤士报是小报格式,但它和一般意义上的小报有本质的区别,它是用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现大报的内容和价值。卓越的编辑

16、质量和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础,不管报纸的形状如何,它都将是一份专业的、高尚的、充满激情的报纸。”这就是泰晤士报对其推出小版本争论的回答。2004年11月1日开始全部改出小报。该报总经理保罗·黑斯(Paul Hayes)表示,版面更为简洁的小报显然更加顺应读者的需求。不过,泰晤士报不愿自称“小报”(tabloid),他们使用的词是“紧凑”(compact)。泰晤士报将改为小报的确给它带来了益处,泰晤士报小报版推出   您正在浏览的新闻传媒论文是墨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革研究        

17、    后的第一个月即12月份,该报的发行量是63.6万份,比上月增长2.29%。与独立报相比,泰晤士报的小报版本有两个不同:一是T2板块在小报版本的泰晤士报中仍独立成叠,继续保留一种给读者“加值”的印象;二是泰晤士报小报版本的编辑手法更为灵活,在照片、色彩的运用上更为大胆。也有销售数据显示,有75%的读者更愿意购买小报。在只有小报版出售的一些测试地区,该报的发行量确有显著增长在爱尔兰共和国,该报发行涨幅为32%,在北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涨幅也分别达到了21%和11%。(六)塑造品牌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品牌的竞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悉,泰晤士报 每年

18、用于报纸品牌宣传、市场推广的花费达25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13亿元),而且方式不一,花样繁多。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播发制作精良的广告,进一步塑造泰晤士报这个品牌,宣传报纸的插刊、增刊,或者介绍报纸的某一篇重点报道、报纸的某项特殊活动。另外他们也在街头路旁树立户外广告牌,在重要名胜风景地巧做广告。格林威治天文台举世闻名,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也是伦敦游人云集的著名旅游点。泰晤士报在此捐资制作了10米长的玻璃钢子午线,线上标明世界主要城市经度,刻有报社名字的两块铜牌镶嵌在子午线的两侧,玻璃钢下面的电子屏幕则滚动播报该报当日新闻提要。泰晤士报也赞助公益活动,借此扩大报纸的美誉度。例如,1996年,该报赞助了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名为“中国的奥秘”的展览。1999年,该报还赞助举办了中国陕西文物珍品展览。1998年默多克还通过新闻集团向中国洪灾重灾区捐款100万美元。2006年6月5日,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所属的泰晤士报特意配合6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