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铁十六局集团马巢路基03标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段路基工程03标段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中铁十六局集团项目经理部2011年1月5日目 录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目的及治理目标- 1 -(一)编制目的- 1 -(二)治理目标- 1 -三、适用范围及治理重点- 2 -(一)适用范围- 2 -(二)治理重点- 2 -四、治理措施- 3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职责- 3 -(二)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4 -(三)采用合理的配合比- 5 -(四)提高模板及钢筋加工质量- 7 -(五)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 9 -(六)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10 -五、重点加强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
2、0 -(一)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0 -(二)混凝土强度不足或离散大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6 -(三)孔道压浆不密实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9 -(四)混凝土超限裂缝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9 -(五)混凝土养护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2 -六、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2 -(一)轴线位移- 22 -(二)标高偏差- 24 -(三)结构变形- 24 -(四)接缝不严- 26 -(五)脱模剂使用不当- 27 -(六)模板未清理干净- 27 -(七)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28 -(八)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29 -七、活动实施步骤- 30 - 31 -一、编制依据混凝
3、土质量通病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制约结构工程质量的突出因素。1、交质监发【2009】174号关于下发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皖马巢建办201040号关于下发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段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3、皖马巢总监201012号关于印发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段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的通知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二、编制目的及治理目标(一)编制目的为全面提高马巢路基03标段内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结合项目包含的实际工程情况,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在皖马巢建设办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的领导组
4、织下,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全面消除混凝土各种通病,确保马巢高速公路混凝土工程内实外美。(二)治理目标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全面提高马巢路基03标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按建设办及总监办要求,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碎石、外加剂、锚具等检测合格率达到100%。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自检合格率达100%,工后自检合格率达90%以上。4、加强
5、工艺控制,有效减少蜂窝、麻面、裂缝等质量通病,消除露筋现象,以明显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6、严格执行首件两会制,总结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指导大面积施工。三、适用范围及治理重点(一)适用范围马巢路基03标的桥梁、通道、涵洞及矩形排水沟等混凝土结构工程。(二)治理重点1、管理通病: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到位;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施工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工地试验室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2、施工工艺通病:原材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钢筋绑扎成型施工刚度不够;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控制不严
6、格,计量不准确;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不规范;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规范,混凝土工艺要求不符合施工条件;保护层垫块不符合要求;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等。3、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偏差大,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预埋件位置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型尺寸控制不严,外观粗糙等缺陷。四、治理措施水泥混凝土施工首先要严格控制原材料和配合比,从模板加工和制作、钢筋的加工和制作、浇注、养护等工序严格控制,提高质量意识,施工精细化,才能保证质量。(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职责成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检查
7、组织和以项目总工负责的质检、试验、测量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各施工工区的质量管理;在人员、设备及相关工作手段配备齐全的基础上,注意抓好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并在管理中坚持严格执行规程细则,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在科学、严密、有序的机制下运行。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全面落实马巢建设办要求,针对所承担工程特点结合治理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并上报驻地办审批;2、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召开专项治理会议,总结成功经验并交流和推广;3、坚持按“三检制”严格控制,实行一票否决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下道工序施工,
8、严格过程控制;4、治理领导小组不定期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罚;5、加强现场技术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施工现场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检查督导,责任落实到人;6、坚持项目部现场技术人员、施工班组、施工工人三级技术交底制度,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对混凝土施工各工序进行指导、检查和旁站。(二)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是混凝土质量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1、水泥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种集料的颗粒级配、强度、含水量,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混凝土的和易性。所以为了保
9、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生产过程中,重点加强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的目的是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和改善生产工艺)。2、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其含泥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对策和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应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及清洗,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其它有效措施。砂、石的含水率应及时测定,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3、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其性质的稳定性。由于不同品种的水泥在色泽上有一定差异会直接影响砼
10、的外观颜色,故混凝土拌和物所用水泥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原材料,同一分项工程采用同一批原材料,这样可有效避免因所用原材料不同造成混凝土外观颜色不一致。4、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生产厂家品质试验报告,工地试验室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当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并按复检结果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5、注意对每批进场水泥的安定性优先检测,不少工地均发生过由于水泥安定
11、性不合格而导致已施工结构物返工的实例。6、混凝土要求采用合格的河砂,但要检测氯化物的含量,避免造成对钢筋的腐蚀。(三)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室内配合比的设计优化,一部分是现场施工配合比的调整及控制。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要有足够的耐久性和良好的和易性,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1、室内混凝土配合比优化不同的施工工艺需要采用相对应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根据实际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
12、得采用经验配合比。2、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设计配合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以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减少水泡气孔的形成。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粒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常含有超粒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粒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另外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应,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
13、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调整的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四)提高模板及钢筋加工质量1、模板模板的主要作用是对新浇塑性混凝土起成型和支承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和改善混凝土表面质量的作用。就成型而言,模板要求拼装严密准确,不漏浆,表面平整,不产生过大的变形。就支承作用而言,模板要求强度足够,结构坚固,能支承各种设计荷载。必须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设计,要有设计计算书,确保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模板安装必须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对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且应经常保持足够的固定设施
14、,以防模板倾覆。支架必须支承在稳固的地基或已凝固的混凝土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滑动。支架立柱必须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用撑拉杆固定,以确保稳定。混凝土工程模板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模板面要平整且要清理干净。2)尽量采用刚度好的大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模板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应拼接严密,控制跑模,防止漏浆。3)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2、钢筋加工运至现场的钢筋应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单。加工前,应做抗拉和冷弯试验。使用时,按设计要求加工成结构物所需的规格料。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划线、下料和弯
15、曲等工序,有时还应进行焊接和冷拉作业。(1)钢筋的存放1)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储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2)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放时,下面要垫上垫木,离地不少于20cm,或用钢筋堆放架堆放,其上用防水材料遮盖,四周有排水设施,防止雨淋、水泡而生锈。3)钢筋不得和酸、盐、油等物品一起存放,并避免钢筋存放期过长,钢筋严重锈蚀。(2)钢筋焊接质量控制:应对焊工和焊条的选择进行考核(10mm光圆钢筋可采用E43系列焊条,12mm以上的带肋钢筋必须采用E50系列的焊条)。焊条在使用前必须烘干,否则不仅降低焊接效果,且容易形成气孔。焊接前应将钢筋端
16、部的铁锈及油污清除干净,避免焊接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3)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1)保证保护层垫块制作的规范性,控制垫块的强度和尺寸,严禁使用塑料垫块做保护层。2)保护层垫块的绑扎要牢固,并有一定的间距要求,如每隔1米设置一块等。3)混凝土浇筑时,避免钢筋受到振动或踩踏而变形,并配备专人及时检查调整。(五)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的浇筑是指将拌和好的混凝土入模浇筑至各种结构的厚薄、大小、高低不一的结构物模板内,要求采取布料分层等一系列措施,不离析地将混凝土灌注到相应位置,这个过程稍有忽视就会出现外观和内存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浇筑原则就是如何合理、科学地将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分段地分
17、布于模板中,不仅要便于下一道工序振捣施工,还不要留下明显的施工缝,必须按“厚的分层,长的分段,大的分块,保证连续”的原则来进行。混凝土的入模必须保证入模后的混凝土不离析,这主要从限制混凝土的入模高度和混凝土的下落速度两个方面来考虑。从高处向构件底部灌注混凝土时,要求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当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需要使用混凝土输送装置,通过自重让混凝土流入浇筑面,例如采用串筒、溜槽、导管等设施输送混凝土。当高度超过10m时,为防止混凝土落速过快而离析,要在串筒、溜槽内设置减速叶片,这样也防止对浇筑完毕的混凝土产生过大的冲击,形成空洞。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是形成混凝土实体质量的主要环节,振动棒要快
18、插慢拔。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振捣时间应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振捣器拔出混凝土时速度要慢,保证振动棒周围的空气能够跟随振动棒引出。混凝土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六)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强度是在一定温度、温度条件下,通过水泥的水化逐步发展形成的。在440范围内,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则强度增长越快。反之,随温度的降低,水泥的水化速度减慢,混凝土强度发展也就迟缓。当温度低于0以下时,水泥水化基本停止,并且因水结冰膨胀而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甚至使混凝土破坏。另外,为满足水泥水化的需要,混凝土浇筑后,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潮湿,若湿度不够
19、,导致的含水,会严重影响强度,使混凝土结构疏松,产生干缩裂缝,影响耐久性。所以应加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后12h内进行覆盖,待具有一定强度时应注意浇水养护。对于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期不得少于7昼夜;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掺用缓凝剂及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期不得少于14昼夜;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养护初期,水泥水化作用较快,需水较多,浇水次数要多;气温高时,也就增加浇水次数;养护用水的水质与拌制用水相同。在浇水养护期应确保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潮湿度,最好要盖好草包。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时,应涂刷保护层(如刷薄膜养生
20、液等),以防止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五、重点加强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一)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蜂窝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置减速装置致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1、。预防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筑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浆;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以防止漏浆。2、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的的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
22、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预防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浆等杂物,浇筑砼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直至排出气泡为止。3、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产生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
23、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预防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处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筑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木块、泥块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时应及时清除干净。4、露筋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帖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预防措施:浇筑
24、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模板,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5、缝隙和夹层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产生的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未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高,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
25、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预防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 50100mm 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6、缺棱掉角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产生的原因: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在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
26、隔离剂,或涂刷不均。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 1.2Nmm2 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7、骨料显露,颜色不匀及砂痕现象:混凝土外表面有石子显露称为骨料显露。拆模几小时后,表面颜色各处差别很大为颜色不匀。表面没有光滑的水泥砂浆层而是显示砂的痕迹为砂痕。这样使混凝土面不光洁,颜色不匀产生混凝土表面色调不均,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产生原因:主要有模板内表面材料过分柔软,或为高致密材料;混凝土拌合物砂率低,用间断级配,骨料干燥或多孔,粗骨料过多,过振,均产生骨料显露。施工时温度低,拌合物泌水性大及细骨料中砂
27、不足,空气含量低,浇注速度过快,均会产生砂痕。钢筋或钢模锈色污染混凝土表面造成颜色不匀。预防措施:振捣方式及操作要适当。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级配。振捣时,应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进入模板的表面。8、外形尺寸偏差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产生原因: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预防措施:采用整体模板;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28、;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二)混凝土强度不足或离散大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混凝土强度不足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通常是在混凝土浇筑28d后才得出结论。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如前面施工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还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
29、的施工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的规定;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试验等(坍落度是最简易、最快捷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特别是7d龄期的强度表明28d强度有可能低于该工程部位所要求的强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强度不合格的工程部位停止浇筑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强度不足产生的原因:1)配合比计算错误,计量不准,施工中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2)水泥出厂期过长,水泥过期或受潮变质,活性降低,或袋装重量不足。3)粗骨料针片状较多,粗、细骨
30、料级配不良,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4)外加剂质量不稳定,掺量不准确。5)搅拌机内残浆过多或传动皮带打滑影响转速。6)搅拌时间不足。7)用水量过大,或砂、石含水率未调整,或水箱计量装置失灵。8)秤具或秤量斗损坏,使称量不准确。9)运输工具灌浆,或经过运输后严重离析。10)振捣不够密实。11)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需要注意是,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强度来评定,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这是认为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
31、。但应当指出,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或有缺陷时,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因为试件体积很小,容易浇筑成型、振捣和养护。但在浇筑结构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混凝土运输条件、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因此,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特别是对浇筑振捣成型过程严格控制。对于成品采取回弹法、射钉法、拉拔法等辅助手段进行必要及时的检查,对关键部位的结构,有必要进行超声波或钻芯取样等手段检查试验,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及时做出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
32、与回弹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以便于用回弹法检测和评估结构物现场混凝土质量。2、混凝土强度离散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存在变动,这些因素当中有些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而有些是能够控制的,所以,有必要对混凝土的变异进行分析。影响质量变异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两类:(1)偶然性因素例如水泥实测标号、砂石含水率和混凝土试模尺寸的微波变动等。其中每个波动都会对混凝土的某种质量特性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结合在一起,就会造成质量特征总的变化。(2)系统性因素例如水泥品种的变化,砂石含水率的显著变化,外加剂掺量的显著变化等等。这些因素波动的作用比较大,一般有办法也有必要把它们找出来,加以调整和消除。
33、在质量控制中的任务,就是要找出系统性因素,将其消除。找出系统性因素的办法一般为数理统计法,用图表来表示质量变异的分布规律。数理统计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一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于施工管理水平,代表了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际上是标准差的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混凝土强度的分布,从而判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否可控。(三)孔道压浆不密实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由于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控制:1、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
34、的,标号不低于PO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施工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3、灌浆前应检查灌浆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灌浆前用压力水冲洗。4、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5、每孔道一次注完,中途不应停顿。要加强预应力结构张拉后管道压浆的施工管理和控制。管道压浆的机械设备、灰浆质量、工艺过程必须完好准确。重点检查压浆的充实度和饱满度,凡检验压浆不饱满的构件不得投入使用。(四)混凝土超限裂缝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裂缝形成的原因也极其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
35、)曝晒或风大,水分蒸发过快,出现的塑性收缩裂缝;2)混凝土塑性过大,成型后发生沉陷不均,出现的塑性深陷裂缝;3)配合比设计不当引起的干缩裂缝;4)骨料级配不良,又未及时养护引起的干缩裂缝;5)模板支撑刚度不足,或拆模工作不慎,外力撞击的裂缝。究竟是由何种原因所引起的裂缝,则应针对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的分析。现以常见的干缩裂缝来说明预防措施。混凝土干缩裂缝特征: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干燥收缩造成的。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干燥过程是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逐渐发展的。由于混凝土蒸发干燥非常缓慢,裂缝多数持续时间较长,而且裂缝发生在表层很浅的部位,裂缝细微,有时呈平行线状或网状。但是由于碳化和钢筋
36、锈蚀的作用,干缩裂缝不仅严重损害薄壁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也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混凝土干缩裂缝特征具有表面性,缝宽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产生原因: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不一,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构件
37、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4)混凝土受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期不张拉等。预防措施: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浆,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受用水量的影响最大,在同一水泥用量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用水量成正比,且为直线关系;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都是由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坍落度过大
38、,而且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的。因此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是减少裂缝的根本措施。为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可能将单方用水量控制在170kg/m3以下。为了降低用水量,掺加适当数量减水率高、分散性好的外加剂也是非常必要的。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五)混凝土养护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现象:桥墩柱、桥台墙身、盖梁、支座垫石等不易养护部位不能保证混凝土硬化有充足的湿润环境,或暴露在外,或虽有覆盖,但保湿方法不当
39、,混凝土表面时干时湿。危害:由于混凝土没有相对潮湿的环境,混凝土强度容易降低,并在混凝土表面易产生干缩裂缝。预防措施:1、进行混凝土硬化条件知识的技术交底教育,提高做好养护工作的自觉性,强化养护质量责任制。2、浇筑后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连续潮湿。六、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1)放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
40、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图纸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梁板混凝土上预埋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
41、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二)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原因分析(1)桥梁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
42、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防治措施(1)每桥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三)结构变形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1)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部分地基下沉。(5
43、)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达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对拉螺栓间距
44、、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四)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无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3)模板接缝措施不当。(4)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图纸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3)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五)脱模剂使用不当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