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件设计的参考数据和设计_第1页
弯曲件设计的参考数据和设计_第2页
弯曲件设计的参考数据和设计_第3页
弯曲件设计的参考数据和设计_第4页
弯曲件设计的参考数据和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弯曲模具的结构设计是在弯曲工序确定后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时应考虑弯曲件的形状、精度要求、材料性能以及生产批量等因素,下面分析常见各类型弯曲模的结构和特点。 一. V 形件弯曲模 V 形件即 为单角弯曲件,形状简单,能够一次弯曲成形。这类形状的弯曲件可以用两种方法弯曲:一种是沿着工件弯曲角的角平分线方向弯曲,称为 V 形弯曲;另一种是垂直于工件一条边的方向弯曲,称为 L 形弯曲。1-顶杆;2定位钉;3-模柄; 4-凸模 ;5-凹模;6-下模座;3.4.1 有压料装置的V形件弯曲模 V 形件弯曲 模的基本结构如图 3.4.1 所示,图中弹簧顶杆 1 是为了防止压弯时板料偏移而采用的压料装置。除了压

2、料作用以外,它还起到了弯曲后顶出工件的作用。这种模具结构简单,对材料厚度公差的要求不高,在压力机上安装调试也较方便。而且工件在弯曲冲程终端得到校正,因此回弹较小,工件的平面度较好。如果弯曲件精度要求不高,为简化模具结构,压料装置也可以省略不用。图 3.4.2 所示为无压料装置的 V 形件弯曲 模。1-模柄;2-上模座;3-导柱、导套;4、7-定位板;5-下模座;6-凹模;7-凸模3.4.2 无压料装置的V形件弯曲模 当弯曲相对宽度很大的细长 V 形件时 ,会产生明显的翘曲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带侧板结构的弯曲模,以阻碍材料沿弯曲线方向的流动(见图 3.4.3a );也可以改变弯曲凸 、凹模形

3、状,将翘曲量设计在与翘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见图 3.4.3b )。图3.4.3 减少弯曲件翘曲的模具结构 L 形弯曲模常用于两直边相差较大的单角弯曲件,如图 3.4.4a 所示。弯曲件的长边被夹紧在压料板和凸模之间,弯曲件过程中另一边竖立向上弯曲。由于采用了定位销定位和压料装置,压弯过程中工件不易偏移。但是,由于弯曲件 竖边无法 受到校正,因此工件存在回弹现象。a1-凸模;2-凹模;3-定位销;4-压料板;5-挡块 b1-凸模;2-压料板 3-凹模;4-定位板;5-挡块图3.4.4 L形弯曲模 图 3.4.4b 为带有校正作用的 L 形弯曲模,由于压弯时工件倾斜了一定的角度,下压的校正 力可以

4、 作用于原先 的竖边 ,从而减少了回弹。图中为倾斜角,板料 较厚时取 10 度 , 薄料取 5 度 。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形状复杂、定位较困难的 V 形件 (如图 3.4.5 中右上角所示),可以采用折板式弯曲模。开始弯曲前模具复位如图中虚线所示,毛坯置水平位置的折板3之上,由定位板6定位。弯曲时凸模1下压,迫使折板活动凹模3朝下绕铰链转轴5向内转动,使坯料弯曲成形。由于弯曲过程中,坯料始终和折板活动凹模及定位板接触,防止了相对滑动和偏移,因而提高了工件的质量。1-凸模;2-支柱;3-折板活动凹模;4-靠板;5-铰链;6-定位板;7-顶杆图3.4.5 折板式弯曲模二 U 形件弯曲 模 U 形

5、弯曲模在一次 弯曲过程中可以形成两个弯曲角,图 3.4.6 所示为一 U 形弯曲模的结构,该模具设置 了顶料装置 7 和顶板 8 ,在弯曲过程中顶板始终压住工件;同时利用半成品坯料上已有的两个孔设置了定位销 9 ,对工件进行定位并有效地防止毛坯在弯曲过程中的滑动偏移。卸料杆 4 的作用是将弯曲成形后的工件从 凸模上 卸下。 1 模柄 2 上模座 3 凸 模 4 卸料杆 5 凹模 6 下模座 7 顶料 装置 8 顶板 9 定位销 10 挡料销 图 3.4.6 U形件弯曲模 1-凸模;2-定位板;3-弹簧;4-回转凹模;5-限位钉;图3.4.7 夹角小于90度的U型件弯曲模 图3.4.7 为夹角小

6、于 9 0 o 的 U 形件弯曲 模,它的 下模部分 设有一对回转凹模。弯曲前,回转凹模在弹簧 3 的拉力下处以初始位置,毛坯用定位板 2 定位。压弯时 凸 模 1 先将毛坯弯曲成 U 形,然后继续下降,迫使坯料底部压向回转凹模 4 缺口,使两边的回转凹模向内侧旋转,将工件弯曲成形。弯曲完成后凸 模上升 ,弹簧使回转凹模复位,工件从垂直于图面方向的 凸模上 取下。1-斜楔;2-凸模支杆;3-弹簧;4-上模座;5- 凸模;6定位销;7,8-活动凹模;9-弹簧;10-下模座;11-滚柱图3.4.8 斜楔结构的U形件弯曲模 图 3.4.8 为带斜 楔 的 U 形件弯曲模,弯曲开始时,凸模5先将毛坯弯

7、成U形。随着上模座4继续下行, 凸模到位,弹簧3被压缩,两侧的斜楔 1 压向滚柱 11 ,使装有滚柱的左右活动凹模 7、8向中间运动,将 U 形件两 侧向内压弯成形。当上模回程时,弹簧 9 使活动凹模复位。 三 Z 形件弯曲 模 由于 Z 形件两端直边弯曲方向相反,所以 Z 形弯曲 模需要有两个方向的弯曲动作,如图 3.4.9 所示。压弯前因橡胶 7 的弹力作用,压块3与凸模2的下端面齐平或略突出于凸模2端面(这时限位块 8 与上模座 1 分离)。 同时顶块 5 在顶料装置的作用下处于与下模 端面持平的初始位置,毛坯由定位销定位。压弯 时上模下压 ,压块 3 与顶块 5 夹紧坯料。由于压块3上

8、橡胶弹力大于顶块 5 上顶料装置 的弹力,毛坯随压块 3 与顶块 5 下行,先完成左端弯曲。当顶块 5 下移触及下模座 4 后,橡胶 7 开始压缩,压块 3 静止而凸模2继续下压,完成右端的弯曲。当限位块8与上模座1相碰时,工件受到校正。 图 3.4.9 Z形件弯曲模(一) 图 3.4.10 Z形件弯曲模(二) 1 上模座 2 凸 模 3 压块 4 下模座 5 顶块 6 托板 7 橡胶 8 限位块 图 3.4.10 的Z形件弯曲模结构 与图 3.4.8 相近,但不同的是将工件位置倾斜了 2 0 度 3 0 度 , 使整个工件在弯曲行程终了时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校正,因而回弹较小。这种结构适合于冲

9、压折弯边较长的弯曲件。 四. 四角形件弯曲 模 这种弯曲件的成形方法有两种:一种为两次弯曲成形,另一种为一次弯曲成形。 (一) 四角形件两次弯曲模 图 3.4.11 为两次弯曲成形的方法,第一次先将毛坯弯成 U 形;第二次弯曲时,利用弯曲凹模外形兼作半成品坯件的定位,然后弯曲成四角形。弯曲件过程中,工件中间最好有工艺定位孔,以防经两道工序弯曲后,工件两边尺寸不一致。采用这种方法成形的模具结构简单紧凑,但是正因为需要第二次弯曲凹模外形作定位,使第二次弯曲凹模的壁厚受到弯曲 件弯边高度 的限制,因此要求工件高度 h 12 15 t (料厚)。否则凹模壁厚太薄强度不够。 图 3.4.11 形件两次弯

10、曲成形的方法(一) 图 3.4.12 为倒装式两次弯曲成形的方法,利用工件上的工艺孔定位,第一次弯曲弯出工件两个外角,同时中间 两角预弯 4 5 度 ,第二次弯曲中间两角成形。采用这种方式弯曲的 四角 形件 ,尺寸精度较高,回弹容易控制。 图 3.4.12 形件两次弯曲成形的方法(二) (二) 四角 形件一次弯曲模 图 3.4.13为一次弯曲成形的复合弯曲 模结构 ,是将两个简单模复合在一起的弯曲模。凸凹模 1 即是弯曲 U 形的 凸 模,又是弯曲 四角 形的凹模。弯曲时,先由凸凹模 1 和凹模 3 将毛坯弯成 U 形,然后凸凹模继续下压,与活动 凸模作用 ,将工件弯曲成 四角 形件 。这种结

11、构的凹模需要具有较大的空间,与图 3-57 的结构一样,凸凹模 1 的壁厚受到弯曲 件高度 的限制。此外,由于弯曲过程中毛坯未被夹紧,易产生偏移和回弹,工件的尺寸精度较低。 1 凸凹模 2 活动 凸 模 3 凹模 4 顶板 图 3.4.13 一次弯曲成形的复合弯曲模 图 3.4.14 为摆 块式 四角 形件 弯曲模。弯曲前毛坯靠活动 凸 模 2 上端面和两侧挡板定位,弯曲时 凸模在弹顶 装置弹力的作用下与下行的凹模 1 一起压紧中间坯料弯出两个内角。然后凹模进一步下压,带动活动 凸 模下移,迫使 两侧摆块 3 向外转动 至水平 ,完成两个外角的弯曲。1 凹模 2 活动 凸 模 3 摆块 4 垫

12、板 5 轴销 图 3.4.14 摆块式形件弯曲模 五 圆筒形件弯曲模 圆筒形件弯曲的弯曲方法可分为三类: (一)对于圆筒直径 d r min ,然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使整形模的 凸 模圆角半径 r t = r 。 当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 r / t 较大( r / t 10 ),精度要求较高时,必须考虑回弹的影响,根据回弹值的大小对 凸 模圆角半径进行修正。 二 凹模圆角半径 凹模入口处圆角半径 r a 的大小对弯曲力以及弯曲件的质量均有影响,过小的凹模圆角半径会使弯矩的弯曲力臂减小,毛坯沿凹模圆角滑入时的阻力增大,弯曲 力增加 ,并易使工件表面擦伤甚至出现压痕。 在生产中,通常根据材料的厚度

13、选取凹模圆角半径: 当 t 2 mm , r a = (3 6) t t 2 4 mm , r a = (2 3) t t 4 mm , r a = 2 t 对于 V 形弯曲件凹模,其底部圆角半径可依据弯曲变形区坯料变薄的特点取 r a = (0.6 0.8)( r t + t) 或者开退刀槽。 三. 弯曲凹模深度 凹模深度要适当,若过小则弯曲件两端自由部分太长,工件回弹大,不平直;若深度过大则凹模增高,多耗模具材料并需要较大的压力机工作行程。 图 3.4.20 弯曲 模工作 部分尺寸 对于 V 形弯曲件,凹模深度及底部最小厚度如图 3.4.20a 所示,数值查表3.4.2 。 表 3.4.2

14、 弯曲 V 形件的 凹模深度 及底部最小厚度值 (mm) 弯曲件边长 l 板 料 厚 度 2 2 4 4 h l 0 h l 0 h l 0 1025 2550 5075 75100 100150 20 22 27 32 37 10 15 1520 2025 2530 3035 22 27 32 37 42 15 25 30 35 40 32 37 42 47 30 35 40 50 对于 U 形弯曲件,若直边高度不大或要求两边平直,则凹模深度应大于工件的深度,如图 3.4.20b 所示,图中 h 0 查表 3.4.3 。如果弯曲件直边较长,而且对平直度要求不高,凹模深度可以小于工件的高度,见

15、图 3.4.20c ,凹模深度 l 0 值查表 3.4.4 。 表 3.4.3 弯曲 U 形件凹模 的 h 0 值 (mm) 板料厚度 t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10 h 0 3 4 5 6 8 10 15 20 25 表 3.4.4 弯曲 U 形件的 凹模深度 l 0 (mm) 弯曲件边长 l 板 料 厚 度 t 1 1 2 24 46 610 50 5075 75100 100150 150200 15 20 25 30 40 20 25 30 35 45 25 30 35 40 55 30 35 40 50 65 35 40 40 50 65 四. 弯曲 凸 、

16、凹模的间隙 V 形件弯曲 时, 凸 、凹模的间隙是靠调整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的。但在模具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模具闭合时使模具工作部分与工件能紧密贴合,以保证弯曲质量。 对于 U 形件弯曲 ,必须合理确定 凸 、凹模之间的间隙,间隙过大则回弹大,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误差增大。间隙过小会加大弯曲力,使工件厚度减薄,增加摩擦,擦伤工件并降低模具寿命。 U 形件 凸 、凹模的单面间隙 值一般 可按下式计算: 弯曲有色金属: (330) 弯曲黑色金属: (331) 式中: 凸 、凹模的单面间隙( mm, 如图3-69a所示 ); 、 板料的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 mm ); 板料厚度的基本尺寸( mm );

17、C 间隙系数,其值按表3.4.5选取。 表3.4.5 间隙系数C值 ( mm) 弯曲件 高度 h b/h 2 b/h 2 板 料 厚 度 t 0.5 0.62 2.14 4.15 0.5 0.62 2.14 4.27.6 7.612 10 20 35 50 70 100 150 200 0.05 0.05 0.07 0.10 0.10 0.05 0.05 0.05 0.07 0.07 0.07 0.10 0.10 0.04 0.04 0.04 0.05 0.05 0.05 0.07 0.07 0.03 0.03 0.04 0.05 0.05 0.05 0.07 0.10 0.10 0.15 0

18、.20 0.20 0.10 0.10 0.10 0.15 0.15 0.15 0.20 0.20 0.08 0.08 0.08 0.10 0.10 0.10 0.15 0.15 0.06 0.06 0.06 0.10 0.10 0.10 0.15 0.06 0.06 0.06 0.08 0.08 0.10 0.10 注: b 为弯曲件宽度。 当工件精度要求较高时, 间隙值应适当 减小,可以取 。 五 U 形件弯曲模工作 部分尺寸的计算 一 弯曲件标注外形尺寸 ( 见图 3.4.20 b ) 应以凹模为基准件,先确定凹模尺寸,然后再减去间隙值确定 凸 模尺寸。 a)b c) 图 3.4.20 弯曲模及工件 的尺寸标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