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_第1页
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_第2页
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选(书本第 39页)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 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 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 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 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翻译: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 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

2、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 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 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怀王最终也没有醒悟。作 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 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 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怀王因不知晓 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 夫和令尹子兰。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还流落他乡, 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

3、灾祸。 易经上说:“井已 经疏浚干净,却没人来喝水,这是令人难过的事。国君若是圣明,大家都可以得到 幸福。”而怀王是如此不明,那里配得到幸福啊!原文:列子说符选(书本第56页)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 “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 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 群盗谋曰:' 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 晋侯闻而大骇, 立召文子而告 之曰:“果如子言, 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 “周谚有言:察见渊鱼 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 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

4、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 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 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翻译:晋国苦于强盗太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 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晋侯 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 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 定不得好死。”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 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 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

5、周时有俗 话说: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 殃。'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 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强盗呢?”于是任 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原文:左传襄公三一年选(书本第 71页)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

6、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 “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 三臣?” 翻译: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 “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 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 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 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 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 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

7、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 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 就有了依 * ,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 原文:世说新语德行选(书本第 88页)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 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 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 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 全。翻译: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

8、怕说: “我 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 ”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 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 ”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 “大军到了,全 城的人都跑光了, 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 竟敢一个人留下来?” 巨伯说:“朋友有病, 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 “我们这些不讲 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 ”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原文:论语季氏选(书本第101页)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

9、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 而过庭。曰: 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 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翻译: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 “没有 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学诗了吗?'我回答 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 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学礼了吗?'我回答说: 没有。' 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我回去就学礼。

10、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 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 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原文:世说新语政事选(书本第 120页)陶公性检厉,勤干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 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 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翻译:陶侃本性检点、认真,工作勤恳。担任荆州刺史时,吩咐负责建造船只的官员 把木屑全都收藏起来,多少不限,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用意。后来到正月初一

11、贺 年时,正碰上连日下雪刚刚转晴,正堂前的台阶雪后还是湿渌渌的,于是全用木屑 铺上,就一点也不妨碍出入了。官府用的竹子,都叫把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 后来桓温讨代后蜀,要组装战船,这些竹头就都用来做了钉子。又听说陶侃曾经征 调过当地的竹篙,有一个主管官员把竹子连根砍下,就用根部当做铁足,陶侃便把 他连升两级来任用。原文:列子说符选(书本第134页)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 (2)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 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3) 。子列子见使者,再 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4) :“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12、(5)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6) ,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 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7) ,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翻译: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 “列御寇, 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 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 的赐予。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 “我听 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 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

13、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 定要忍饥挨饿吗! ”列子笑着对他说: “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 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 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 ”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分析:子列因为自守节操,不愿苟取,见利思害,因此不受子阳之粟。原文:世说新语言语选(书本第151页)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 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 通好也

14、。”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 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垴坼。翻译: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 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 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 “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 系呢?” 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 这佯看来, 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 ”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 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 “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

15、必出 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 ”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简子曰:“正 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翻译: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日向赵简子敬献斑鸠,简子十分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 们。客人问他什么缘故,简子说: “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有恩德。 ”客人说:“老百 姓知道您要释放它,因而互相争着捕捉它,被杀死的斑鸠就更多了。您如果想要它 们生存,不如禁止老百姓去捕捉。捕捉了又释放,恩惠和过错并不能互相弥补

16、。 ”简 子说:“是这样的。”原文:战国策齐策选(书本第178页)荆宣王问群臣曰: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江乙对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 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 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 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 翻译:楚宣王问群臣,说: “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 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 “老虎捕捉各种

17、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 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 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 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 5000 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 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 原文:山海经北山经选(书本第 194页)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水。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

18、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翻译: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 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 自身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 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原文:庄子外篇秋水选(书本第 208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

19、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 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翻译: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 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 “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你也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 说。你刚才所说的你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 乐而问我,而我则是

20、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原文:新序杂事选(书本第233页)昔者,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喜色。吴起进曰: “今者有以楚 庄王之语闻者乎?”武侯曰: “未也,庄王之语奈何?”吴起曰: “楚庄王谋事而当, 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 君朝有忧色,何也?'楚王曰: 吾 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 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 '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 有喜色,何也?”武侯逡巡而谢曰: “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 也。” 翻译: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

21、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 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 “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 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 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 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 出了忧愁的神色。”原文:战国策齐策选(书本第 253页)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 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因反走。君 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

22、更言之。”对曰:“君不 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乃 辍城薛。翻译: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 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 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 ”田婴于是接见 他。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 “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问: “先生还有 要说的话吧?”客人说: “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 ”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 ” 客人这才回答道

23、:“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 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 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 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 “对。”于是停止了 筑城的事。原文:说苑建本选(书本第 266页)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 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孰与昧行乎?”平公曰: “善

24、哉!”河间献王曰:“汤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静居独思,譬如火焉。夫舍学圣 王之道,若舍日之光,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惟学问可以 广明德慧也。”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 ”师旷回答说:“为什 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 “我怎敢 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 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 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 “好啊! ”原文:说苑贵德选(书本第279页)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

25、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 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 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谟。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 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 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 “夫以一而不忍,又将 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 仁与不仁也。翻译: 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 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 烹了之后送羹

26、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决心,不忍心和他对 战,终于拿下了中山国。于是成为文侯发迹的地方。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 的内心。孟孙打猎捕获一只貘。让秦西巴拿着回家,貘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 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给母貘。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过后,召回秦 西巴做太子的老师。 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 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 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貘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我的儿子啊?”所 以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 得到信任,原因就在于仁与不仁的差别啊。原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选(书本第 296页)屈

27、原至於江滨,被髪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 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 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 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 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 之赋。翻译: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 干枯的树木一样。 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

28、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 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 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 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 “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 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 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 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 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原文:吕氏春秋恃君览选(书本第 320页)戎夷违齐如鲁, 天大寒而后门,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 “子 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 爱也。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太息 叹曰:“嗟乎!道其不济夫。 ”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翻译:戎夷离开齐国到鲁国去,天气非常冷,城门关闭后才到达,就跟一个学生露宿 城外。冷得越来越厉害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