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紫石_端砚云纹的运用_第1页
云生紫石_端砚云纹的运用_第2页
云生紫石_端砚云纹的运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端砚云纹的运用Purple Stone with Cloud Pattern Cloud Pattern Applied in Duan Inkstone王正光Wang Zhengguang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云纹是砚雕艺术中基础性代表纹样的阐述及对端砚云纹的历史传承和基本规律与特征的介绍,说明了端砚雕刻艺术中云纹的丰富性和云纹在砚雕艺术中 的重要性。并提出对端砚云纹的认识与研究,是当今砚雕艺术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端砚、砚雕、云纹1. 端砚石品:天青、浮云冻和石眼2.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端石云纹砚局部 及明砚残件3. 拿云楼藏云蝠砚局部及龟阜斋藏五 蝠天来砚局部拓片3-11-12-1

2、2-21-23-2“砚”是中国古代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具,历来受到文人画士的重视与珍 爱。砚雕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工 艺美术门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传统砚雕中,云纹是代表性基础纹样, 因各种原因,端砚的雕刻云纹在运用的广 度和表现的丰富性上都远远超越其他砚种, 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传统和样式体系。对 端砚云纹的认识与研究,是当今砚雕艺术 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所以称云纹是砚雕艺术中的基础性代表纹样,可从文人的心理审美和砚雕的 装饰审美两方面来说。先说中国传统文人 的心理审美,中国传统文人受老庄思想和 魏晋士林之风的影响,多有归隐山林的思 想倾向,对于云水林木这些自然界的景

3、物 变化,普遍具有一定感情,并经常借之抒 发自我的感悟与情怀。比如宋代苏轼的和 文与可洋川园地望云楼:“阴晴朝暮几回 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 白云还似望云人。”又比如宋代戴复古舟 中句:“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再 比如明代谢徽卧云室句:“朝出白云东, 暮卧白云西。白云长共我,此地结幽栖。” 翻开唐诗宋词,此类写云的诗词还有很多, 其中大都云亦是我,我亦是云,云与作者 自身已经分不清了。在绘画上,中国画对 于云水的表现也非常普遍,主要体现在传 统山水画上,这也是中国绘画相对于西洋 绘画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中国传统文人对于云的感情还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

4、,是和画家 文士朝夕相处的器具,“昔人云,文人之有 砚犹美人之有镜”1,可见文人对于砚的感 情。在雕刻纹饰上,云纹自然也就成了砚 雕中应用最广,并最符合画家文士心理审 美的代表性纹样。这一点也可以从目前我 们所看到的大量云纹古砚得以证明。云纹作为砚雕艺术中的基础性代表纹 样从砚雕装饰审美角度讲,主题性不是很 具体,造型自由度大,表现空间广阔,独 立存在时,因线条和组织方式的变化,或 安详或激荡,或缠绵或悠扬,可成就万千 气象,借之传达不同的心境。云纹还具有 很强的外延性,在砚雕纹样中,就由云纹 衍生出云月砚、云龙砚、云蝠砚三大常见 题材,其中云月偏文雅、云龙偏雍容、云 蝠偏吉祥,但云纹是基础,

5、如果云纹处理 得不好,月、龙和蝙蝠雕得再好,总不完 美。另外,在近代流行的山水砚中,云纹一、云纹是砚雕艺术中的基础性代表纹样文房四宝之一的“砚”,萌发于史前, 兴起于秦汉,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宋元,弘 扬于明,精繁于清。宋元以前制砚偏重于造 型,轻于纹饰,至明清两朝制砚则逐渐偏重 于纹饰,云纹因自身特有的装饰性和文化内 涵,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喜爱,随之大量 运用,终成大观。至今为止,云纹已经是砚 雕艺术中的基础性代表纹样了。独立表现,比如 十七 “端图79史论空间Space of History and Theory总第196期200908的作用也很重要。近代的山水砚多取法于中国传统山水画,而

6、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 云是重要组成部分,明代董其昌曾言:“朝 起看云变幻,可收入笔端。吾尝行洞庭湖, 推篷旷望,俨然米家墨戏。”2 云为画面呼 吸之处,呼吸不当,为死画,砚雕山水也 是如此。所以说云纹是砚雕艺术中的基础 纹样。云纹在砚雕心理审美上的代表性和在 装饰审美上的基础性成就了其在砚雕艺术 中基础性代表纹样的地位。对砚石大裁大切的正形砚 7 日渐稀少,而随形砚 8 渐成主流。“明代端砚中很多都是 随形砚,在砚谱中不以“随形”命名的明 代端砚,其实不少也是随形砚。”“入清后 随形砚在端砚形制中占了更大比例,在现 代端砚生产中已成为砚式主流。”9 云纹的 自由组合性和多样适应性,是很适合在随

7、 形砚上表现的。因砚材日益稀缺而导致的 砚式变化是云纹在明清端砚大量运用的客 观前提。肇庆的砚雕艺人们根据砚材的自身特豪放中不露圭角,流动中不失自信,充分体现着大明风度。这种云纹在明代运用较 多,流传至今的实物也不少。明代还有一 种云纹也很有代表性(图 2-2),此云纹团 团绕绕,缠缠绵绵,含蓄不失敦厚,于轻 荡处不露刀痕,是需要很高雕刻技巧的, 本人认为从工艺上讲,比第一种云纹更难。 此类明代云纹存世极少,可谓凤毛麟角。 如果说“端石云纹砚”的云纹以刚中有柔 见长,那么这种云纹则是以柔中有刚见长, 两者基本代表了明代端砚云纹的大体面貌。入清后,和同时期其他工艺门类一样, 云纹也由简入繁,并呈

8、现出多种面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运 刀如笔,起线轻刻;第二类:线定云路, 起伏浅刻;第三类:阴阳起伏,半立体浮雕。 第一类云纹以灵动清逸见长,虽用工不多, 但能轻松含蓄就不容易了,今观清代此类 云纹砚潦草粗糙者居多,能于轻松含蓄中 体现出灵动清逸者则不多见,佳者如拿云 楼藏“云蝠砚”(图 3-1)。第二类云纹以 工整典雅见长,雕刻时需心静气沉,一丝 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具有很强的工艺性, 为清代端砚云纹精工一路,存世稀少,如 龟阜斋藏“五蝠天来砚”(图 3-2)。第三 类云纹立体感强,以气势恢宏见长,有王 道霸气,刻制无定式,具有一定的独立创 造性,既需要刻制者具有很强的雕刻功力

9、 又需要耗费大量的工时,基本为宫廷所有, 当今留存屈指可数。如清刘源 10“双龙戏 珠砚”(图 4)。以上三类云纹可以理解为 清代端砚云纹的基本类型,当然三者既有 也有相互影响西清砚谱卷 页七所录清代 石六龙砚”。(4. 清代刘源双龙戏珠砚二、端砚云纹雕刻是中国砚雕云纹的代表我国砚种繁多,各有特色,产于广东 肇庆的端砚(古时肇庆又称端州,故有端 砚之名)因材料的优越性与工艺的成熟性 历来被列为砚林第一,且制砚名家高手辈 出,而端砚自身材料的特性也很适合云纹 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石材性质和石材纹理 两方面。云纹雕刻一般曲线较多,弧面转换比 较复杂,对砚石的细度和紧密度以及松软 度要求比较高,端砚石

10、材性质紧密又硬度 适中,颗粒均匀,是很适宜云纹雕刻的砚 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端石为沉 积岩泥岩类砚石;(2)端石硬度 3.5,富 有韧性,既耐磨,又易雕琢 3;(3)端石 显孔隙小,饱和吸水率低,说明砚石的矿 物颗粒细,颗粒间隙小 4;(4)端石的抗 压强度为 660kg/cm21154 kg/cm2,抗剪强度为 109kg/cm2212kg/cm2,具有良好的雕刻工艺性能 5。从石材纹理来说,端 砚石品 6 丰富又变幻无穷,有“天文景象” 之喻,比如蔚蓝无际的“天青”石品(图1-1),又比如凝若羊脂的“浮云冻”石品(图 1-1),而端砚石所特有的“石眼”(图1-2)则如繁星灿灿,点

11、映其间。这些特有 的纹理变幻配以云纹,可产生广阔深邃的 视觉审美。其他砚种相比之下纹理则较单 调,云纹和砚石自身纹理的结合不像端砚 那样自然、相得益彰。云纹之所以在端砚上大量运用,除了 石材性质和石材纹理两方面的原因以外, 和端砚材料明清以来日渐稀少也有直接关 系。端砚自唐宋开采以来,佳材日减,价 值渐高,对于材料的充分利用逐渐演变成 制砚原则。在这种趋势下,唐宋所流行的5. 清代端石六龙砚4性,经过一代代制砚工匠的努力和文人的积极参与,造就了传承有序、技法完备、 面貌多样的砚雕云纹,并对其他砚种的雕 刻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所以说端砚云纹雕 刻是中国砚雕云纹的代表。三、明清端砚中云纹的运用如前所

12、述,宋元以前制砚偏重于造型, 轻于纹饰,至明清两朝制砚则逐渐偏重于 纹饰,云纹因自身特有的装饰性和文化内 涵,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喜爱,随之大 量运用,终成大观。近现代端砚云纹雕刻 主要受到明清云纹的影响,明清云纹从某 种意义上说,也是目前端砚砚雕云纹的主 要参照对象,所以只有理清明清云纹的演 变脉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云纹 在端砚雕刻中的运用。明代端砚云纹整体感觉大开大合,运 刀豪放。主要又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可以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端石云纹砚”为代表(见 图 2-1),此砚云纹雕刻自由中不失法度,580史论空间Space of History and Theory总第196期20090

13、83. 连绵回绕,荡气不断雕云纹,“云朵”之间须连之成片。端 砚雕刻云纹时讲究“云朵”之间“云路” 连绵不断,即云纹中线条组织不管如何变 化,“云路”不断线。这一讲究除了更能强 调雕刻上的装饰美以外,还有中国传统观 念的影响,“云”者,“山川气也”11,气 之浩荡长存,怎可断绝?如清“梅花砚” 背面云龙纹(图 7),制作者运刀一丝不苟, 线条气韵流畅并辗转勾连,“云路”不断, 经久耐看。4.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云纹中“云朵”的不同变化、“云路” 的不同形式可产生多种面貌的韵律美,但 在端砚雕刻中,云纹需静中有动、动中有 静这一审美原则是不变的。砚是文房雅器, 望之须有清净心,砚又是书画之具,用

14、之 可生活泼心。这“静”与“动”之间,相 互映衬、相互转化,是东方美学的智慧。 比如刘源的“双龙戏珠砚”(图 4),云纹处 理得雍容大度,圆润灵活,俨然一副皇家 气派。此砚上方天际云纹祥和,龙腾处云 纹激荡,而于祥和处不失涌动之姿,激荡 处不失来龙去脉,可谓将静中有动、动中 有静的审美发挥至极。以上四点既是端砚云纹雕刻的基本规 矩与法度,也是端砚云纹的基本特征,更 是今日端砚雕刻者应继承与遵循的传统, 只有对传统良好的继承,才能让我们在发 展的过程中不至于失去自我,并不会使我 们的创造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6. 端砚雕刻云纹四种基本类型7. 清 代 梅 花 砚 背面云龙纹拓片8. 明代云龙端

15、砚注释:1 张智主编,端溪678砚考集成,江苏古籍5)此砚以天然石材琢成椭圆形,除砚面受墨处外,四周琢六龙,相互纠缠,其间 以云纹相衬,墨池中有天然石眼,恰如云 龙戏珠。砚上云纹则云路清晰,有起线轻 刻,也有起伏浅刻,更有半立体浮雕,三 者自然结合,巧妙搭配。雕刻上虽图案复 杂,但运刀线条流畅,不露圭角,形体圆润, 在视觉上营造出壮观不失娟秀,激荡不失 安详的视觉审美,可为清代端砚云纹雕刻 精品。清末民国,随着云纹在端砚中的广泛 运用,还形成了一些云纹的基本样式。老 一辈砚雕名师孔繁星师傅曾列出“塔香云”、 “猪鼻云”、“螺丝云”、“灵芝云”等多种云 纹样式,每一种云纹又可衍化出很多次一 级的

16、样式,比如由“猪鼻云”可以衍生出 “木耳云”等,而且每一种云样的雕刻都有 一定的规矩与刻制刀法。这些云样的名称 大都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果整理出来, 种类很多。端砚雕刻中如此丰富的云纹样 式,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笔重要财富, 有待于及时整理,不然等老一辈艺人都不 在了,则面临失传的危险。出版社,南京,1999,西方艺术偏重写实、重视块面,东方艺术取意为上、善于线条的表现。这一区 别也体现在工艺美术上。在端砚云纹雕刻 中线条是纹样的基本组织结构。雕刻云纹 时,一般先以线条定出“云路”,再围绕线 条雕出高低起伏。所谓“云路”就是线条 的走向与组织形式,如果“云路”不清或 组织得不美,往往会显得

17、杂乱无序、沉静 不足。在“云路”的组织上,也不是一味 模仿自然的云,更多需要考虑的是线条自 身的美,在或缓或急、或凹或凸、或分或 交、或疏或密、来有源头、去有归处、辗 转流畅等问题上苦心经营。比如清“梅花 砚”背面云龙纹拓片(图 7),此砚雕工精 湛,云路清晰,线条组织得流畅而有节奏, 是清代砚雕云纹代表之一。近来看到过其他砚种一些年轻的雕砚 者尝试雕云时摆脱线条,纯以凹凸变化尽 量仿生,效果则更像棉花,云的轻盈与灵 动感没有了。所以雕云纹像不像还在其次, 美不美才是最重要的。2. 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端砚雕刻的云纹一般都有一个基本“云 朵”纹样单位,而多种云纹的变化又集中 体现在各自“

18、云朵”纹样的变化。“云朵” 按不同组织形式重复出现组成云纹,形成 一种秩序美,但每一“云朵”形式一样又 不尽相同,从而达到让人远看有形式,近 看有变化的装饰效果。所以端砚雕刻中的 云纹还不是纯粹的四方连续纹样(连续纹 样的基本装饰单位是一样的),往往带有一 定的随意性和绘画性。比如明代“云龙端砚”(图 8),此砚云纹浑厚而不失灵动,变化而 不失统一,我们可把右上方白框内一组云 朵作为纹样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或大或 小或全或残或独立或连续,铺展开去,就 是云霞满天了。第 33 页。2 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5,第 98 页。3 凌井生,中国端砚石质与鉴赏,地质出版社,北京,2003,第 39 页。4 吕麟素,“砚石的性 质、 鉴 别 及 其 评价”,地质与勘探,1997.4。5 同 3,第 19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