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1 向量的加法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向量的加法是学生在认识向量概念之后首先要掌握的运算 , 其主要内容是运用向量的定 义和向量相等的定义得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 , 并对向量加法的交换律、 结合律进行证明 . 同时运用它们进行相关计算 , 这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向量几何意义的理 解 , 也为接下来学习向量的减法奠定基础 , 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学生已经通过上节的学 习 , 掌握了向量的概念、 几何表示 , 理解了什么是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 已经知道位移、 速度和力这些物理量都是向量 , 可以合成 , 而且知道这些矢量的合成都遵循平 行四边形
2、法则 , 这为本课题的引入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主题 ,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 , 更应 强化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 在向量加法的概念中 , 由于涉及到两个向量有不 平行和平行这两种情况 , 因此有利于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 而在猜测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时 ,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实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类比 , 则能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等能力 . 在实际 教学中 , 类比数的运算 , 向量也能够进行运算 . 运算引入后 , 向量的工具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 挥 . 实际上 , 引入一个新的量后 , 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 , 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3、. 教师应引 导学生体会考察一个量的运算问题 , 最主要的是认清运算的定义及其运算律 , 这样才能正确、 方便地实施运算 .向量的加法运算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 , 以位移的合成、力的合力等两个物理模型为背景 引入的 . 这样做使加法运算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 , 同时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 , 由于向量有方向 , 因此在进行向量运算时 , 不但要考虑大小问题 , 而且要考虑方向问题 , 从而 使学生体会向量运算与数的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 这样做 ,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向量加法的 特点 . 因此本节的主要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三维目标1. 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 , 掌握向
4、量加法概念 , 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 . 能熟 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 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2. 在探究活动中 , 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 . 掌握有 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的和 , 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 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体会数 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 培养学生类比、 迁移、 分类、 归纳等能力 , 初步体会向量内容与其他知识 的交汇特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向量加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对向量加法法则定义
5、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 1. (复习导入 上一节 , 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念 , 明确了向量的表示方法 , 了解 了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 并掌握了这些概念的辨析判断 . 另外 , 向 量和我们熟悉的数一样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 这一节 , 我们先学习向量的加法 .思路 2.(问题导入 2004年大陆和台湾没有直航 , 因此春节探亲 , 要先从台北到香港 , 再从香 港到上海 , 这两次位移之和是什么 ? 怎样列出数学式子?一位同学按以下的指令进行活动 :向北走 20米 , 再向西走 15米 , 再向东走 5米 , 最后向南走 10米 , 怎
6、样计算他所在的位置 ? 由此导 入新课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数能进行运算 , 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类比数的加法 , 猜想向量的加法 , 应怎样定义向 量的加法?猜想向量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 与数的运算法则有什么不同? 图 1活动 :向量是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的量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中位移的概念 , 位移可以合成 , 如图 1. 在大型生产车间里 , 一重物被天车从 A 处般运到 B 处 , 它的实际位移 AB , 可以看作水 平运动的分位移 与竖直向上运动的分位移 的合位移 .由分位移求合位移 , 称为位移的合成 . 由物理学知识我们知道 , 位移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 法则 ,
7、即 AB 是以 AC,AD 为邻边的 ACBD 的对角线 .数的加法启发我们 , 从运算的角度看 , 可以认为是 与 的和 , 即位移、力的合 成看作向量的加法 .讨论结果 :向量加法的定义 :如图 2, 已知非零向量 a 、 b ,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 作 AB =a , BC =b , 则向量 AC 叫作 a 与 b 的和 , 记作 a +b , 即 a +b =AB +BC =AC. 图 2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 叫作向量的加法 .向量加法的法则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已知向量 a , b ,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 作 =a , =b , 再作向量 , 则向量 叫作
8、向量 a 与 b 的和 , 这种求向量和的作图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 运用这一法则时要特 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 , 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 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 , 如图 2.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向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 , 可推广至多个向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 :n个向量经过平移 , 顺次 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与后一个向量的起点重合 , 组成一向量折线 , 这 n 个向量的和等于折线起点到终点的向量 , 即 2110A A A A +n n n A A A A 01=-.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9、图 3如图 3, 以同一点 O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a 、 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 则以 O 为起点的对角 线 OC 就是 a 与 b 的和 . 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作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的物理模型 .提出问题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加法 , 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两共线向量求和时 , 用三角形法则较为合适 . 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向量时 , 它们的加法与数 的加法有什么关系?思考 |a +b |,|a |,|b |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数的运算和运算律紧密联系 , 运算律可以有效地简化运算 . 类似地 , 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运 算律呢 ?活动 :观察
10、实际例子 ,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 并适时点拨 , 诱导 , 探究向量的加法在特殊情况下的 运算 , 共线向量加法与数的加法之间的关系 . 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 , 即对任意 a , b R, 有 a +b =b +a ,(a +b +c=a +(b +c.任意向量 a , b 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引 导学生画图进行探索 .讨论结果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 , 我们规定 a +0=0+a =a .两个数相加其结果是一个数 , 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 ; 在数轴上的两个向量相加 , 它们的和 仍是一个向量 , 对应于数轴上的一条有向线段 .当 a , b 不共线时 ,|a +
11、b |<|a |+|b |(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当 a , b 共线且方向相同时 ,|a +b |=|a |+|b |;当 a , b 共线且方向相反时 ,|a +b |a |-|b |(或 |b |-|a |,其中当向量 a 的长度大于向量 b 的长 度时 ,|a +b |=|a |b |;当向量 a 的长度小于向量 b 的长度时 ,|a +b |=|b |a |.一般地 , 我们有 |a +b |a |+|b 图 4如图 4, 作 AB =a , AD =b 以 AB 、 AD 为邻边作 ABCD, 则 BC =b , DC =a . 因为 =+=a +b , =+= b+
12、a, 所以 a +b =b +a. 图 5如图 5, 因为 =+=(+=(a +b +c ,AD =AB +BD =AB +(BC +CD =a +(b +c , 所以 (a +b +c =a +(b +c .综上所述 , 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应用示例思路 1例 1 如图 6, 已知向量 a 、 b , 求作向量 a +b .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 , 让学生探究分别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 量的和向量 . 在向量加法的作图中 , 学生体会作法中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 的依据它体现 了向量起点的任意性 . 在向量作图时 , 一般都需要进行向量的平移 , 用平行四边
13、形法则作图时 应强调向量的起点放在一起 , 而用三角形法则作图则要求首尾相连 . 图 6 图 7 图 8解 :作法一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如图 7, 作 OA =a , AB =b , 则 OB =a +b .作法二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如图 8, 作 OA =a ,=b . 以 OA 、 OB 为邻边作 OACB, 连结 OC, 则 =a +b .变式训练化简 :(1BC +AB ;(2BCCDDB +;(3AB +FABCCDDF +活动 :根据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使各向量首尾顺次相接 , 再运用向量加法的结合律调整运算顺 序 , 然后相加 .解 :(1+=+=.(2+=+=(+=+
14、=0.(3AB +DF +CD +BC +FA =AB +BC +CD +DF +FA=AC +CD +DF +FA =AD +DF +FA =AF +FA =0.点评 :要善于运用向量的加法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来求和向量 .例 2 长江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 , 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 . 如图 9所示 , 一艘船从长江南 岸 A 点出发 , 以 5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 , 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 2km/h.(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用与江水速度间的夹角表示 , 精确到度 . 图 9 图 10活
15、动 :本例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说明向量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这样的问题在物理中已有 涉及 , 这里是要学生能把它抽象为向量的加法运算 , 体会其中应解决的问题是向量模的大小 及向量的方向 (与某一方向所成角的大小 . 引导点拨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 将实际问题反映在 向量作图上 , 从而与初中学过的解直角三角形建立联系 .解 :如图 10所示 , AD 表示船速 , AB 表示水速 , 以 AD 、 AB 为邻边作 ABCD, 则 AC 表示船实 际航行的速度 .(2在 Rt ABC 中 , AB |=2,|BC |=5,所以 |AC |=295222=+=5.4.因为 t a nC AB=2
16、29, 由计算器得C AB =70°.答 :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约为 5.4km/h,方向与水的流速间的夹角为 70°.点评 :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为 :先用向量表示物理量 , 再进行向量运算 , 最后回扣物 理问题 , 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图 11活动 :本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 , 如果用纯几何的方法去思考 , 问题不难解决 , 如果用向量法来 解 , 不仅思路清晰 , 而且运算简单 . 将互相平分利用向量表达 , 以此为条件推证使四边形为平 行四边形的向量等式成立 .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 ,
17、并在解完后总结 思路方法 .证 明 :如 图 11, 设 四 边 形 ABCD 的 对 角 线 AC 、 BD 相 交 于 点 O, =+, +=.AC 与 BD 互相平分 , =, =, =,因此 AB CD 且 |AB |=|DC |,即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 :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 , 只需证明 =或 =即可 . 而要证明一 个四边形是梯形 , 需证明 AB 与 DC 共线 , 且 |AB |DC |.例 3 轮船从 A 港沿东偏北 30°方向行驶了 40n mile (海里 到达 B 处 , 再由 B 处沿正北方 向行驶 40n mile到达 C 处
18、, 求此时轮船与 A 港的相对位置. 图 12解 :如 图 12, 设 AB 、 BC 分 别 表 示 轮 船 的 两 次 位 移 , 则 AC 表 示 轮 船 的 合 位 移 , =+.在 RtADB 中,ADB=90°,DAB=30°,|=40n mile,所以 |=20n mile,|=20n mile.在 RtADC 中,ADC=90°,|DC |=60n mile,所以 |AC|=60 (22=+=n mile 因为 |=2|,所以CAD=60°.答 :轮船此时位于 A 港东偏北 60°,且距 A 港 403n mile的 C 处 .
19、思路 2例 1 如图 13,O 为正六边形 ABCDEF 的中心 , 作出下列向量 : (1OC OA +;(2FE BC +;(3FE OA +.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 作出相应的向量 . 教师一定要让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 对思路不清的学生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 图 13解 :(1因四边形 OABC 是以 OA 、 O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 ,OB 是其对角线 , 故 +=.(2因 =, 故 FE BC =与 BC 方向相同 , 长度为 BC 的长度的 2倍 ,故 FE BC =AD .(3因 =, 故 +=+=0.点评 :向量的运算结合平面几何知识 ,
20、 在长度和方向两个方面作文章 . 应深刻理解向量的加、 减法的几何意义 .例 2 在小船过河时 , 小船沿垂直河岸方向行驶的速度为 v 1=3.46km/h,河水流动的速度为 v 2=2.0 km/h,试求小船过河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图 14解 :如图 14, 设 表示小船垂直于河岸行驶的速度 , 表示水流的速度 , 以 OA 、 OB 为邻边 作 OACB, 则 OC 就是小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在 RtOBC 中 ,|BC |=v1=3.46km/h,|OB |=v2=2.0km/h,所以 |=220. 246. += 4.0(km/h. 因为 t a nBOC=21v v =1.7
21、3,所以BOC60°. 答 :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约为 4.0km/h,方向与水流方向约成 60°角 .变式训练已知 O 是四边形 ABCD 内一点 , 若 +=0, 则四边形 ABCD 是怎样的四边形 ? 点 O 是四边形的什么点 ? 图 15活动 :要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就必须找出四边形边的某些关系 , 如平行、相等等 ; 而要判断点 O 是该四边形的什么点 , 就必须找到该点与四边形的边或对角线的关系 .解 :如图 15所示 , 设点 O 是任一四边形 ABCD 内的一点 , 且 OD OC OB OA +=0,过 A 作 AE OD, 连结 ED, 则四边形 AEDO
22、 为平行四边形 .设 OE 与 AD 的交点为 M, 过 B 作 BF OC, 则四边形 BOCF 为平行四边形 .设 OF 与 BC 的交点为 N, 于是 M 、 N 分别是 AD 、 BC 的中点 . +=0, =+=+, =+=+, OE +OF =0, 即 OE 与 OF 的长度相等 , 方向相反 .M、 O 、 N 三点共线 , 即点 O 在 AD 与 BC 的中点连线上 .同理 , 点 O 也在 AB 与 DC 的中点连线上 .点 O 是四边形 ABCD 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 , 且该四边形可以是任意四边形 .例 3 两个力 F 1和 F 2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 其中 F 1=4
23、0N,方向向东 , F 2=30N,方向向北 , 求它 们的合力. 图 16解 :如图 16, 表示 F 1, 表示 F 2, 以 OA 、 OB 为邻边作 OACB, 则 表示合力 F. 在 RtOAC 中 ,|OA |=F 1=40N,|AC |=|OB |=F 2=30N.由勾股定理 , 得 F =|OC223040+= =50(N. 设合力 F 与力 F 1的夹角为 ,则t a n 4312=F F =0.75. 所以 37°.答:合力大小为 50N ,方向为东偏北 37°.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 1 4.课堂小结1. 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 :向量的加法定义
24、 ,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 形法则 , 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几何作图 , 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特殊与一般 , 归纳与类比 , 数形结合 , 分类讨论 , 特别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比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 这种迁移类比的方法将把我们引向数学 的王国 , 科学的殿堂 .作业如图 17所示 , 已知矩形 ABCD 中 ,|AD |=4, 设 AB =a , BC =b , BD =c , 试求向量 a +b +c 的 模. 解 :过 D 作 AC 的平行线 , 交 BC 的延长线于 E,DEAC,ADBE四边形 ADEC 为平行四
25、边形 . =, =.于是 a +b +c =AB +BC +=DE +BD =AD +AD =2AD ,|a+b+c |=2|AD |=83.点评 :求若干个向量的和的模 (或最值 的问题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寻找或构造平行四边形 , 找出所求向量的关系式 ;(2用已知长度的向量表示待求向量的模 , 有时还要利用模的重要性质 .设计感想1. 本节内容是向量的加法 , 运算法则有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 而两个法则的运用有 各自的条件 :三角形法则适合于首尾顺次相接的两向量相加 , 对于共线向量的加法仍然适合; 而平行四边形法则适合于两个同起点的向量相加 , 对于共线向量却不能用此法解
26、决 . 三角形 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首尾顺次相接的向量的加法 .2. 本节要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便于直观、生动地揭示向量加法的概念 , 突破难点 , 提高效 率 , 因为本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图形 , 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 多让学生动手画图 , 识图 , 让学生在动态中经历和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 . 让学生自己类比、 猜想、 发现及应用新知 识解决问题 .备课资料备用习题2. 设 a =(AB +CD +(BC +DA , b 是任一非零向量 ,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为 (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C. D.3. 设向量 a , b 都不是零向量 :(1若向量 a 与 b 同向 , 则 a +b 与 a 的方向 _,且 |a +b |_|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呼吸系统慢病管理新进展
- 智能安全设备的人性化设计
-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
-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材实验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025年高考物理基础专项复习
- 3.3.2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常数 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智慧园区产品方案
- 《Excel数据获取与处理实战》 课件 陈青 第1、2章 Excel 2016概述、外部数据的获取
- 舆情应急演练桌面推演
- 保暖小帮手教案及反思
- 好饿的毛毛虫说课稿
- 高血压病三级预防策略 医学类模板 医学课件
- DL∕T 523-2017 化学清洗缓蚀剂应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
-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表
- 食品营养学选择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4年入团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6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题库(附答案)
- 安川g7变频器说明书-安川变频器g7面板操作说明
- 田径运动会各种记录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