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_第1页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_第2页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_第3页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_第4页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文化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通过对商朝文化的学习,可体现出商朝作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的气魄,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商朝。本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本课难点是学生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课兴趣很高,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三、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

2、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并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来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进行展览、讲解、想像,以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由学生亲自尝试体会,由此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3、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了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

4、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此进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A、 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B、 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和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准备: (1) 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A、 音乐资料:中国民乐 B、 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 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5、 (2) 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 能够书写并掌握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片头:欢迎步入商代文明的殿堂) (师)看完这个片头,同学们都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了解商代的文明都有哪些?商代为什么能创造这些文明?(点评)通过片头和提问,使学生一下对商代文明产生兴趣。切入主题迅速。 (师)同学们联想很丰富,提出的问题也很多,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9课甲骨文和青铜器。2学习新课 一、甲骨文的研究 (师)同学们都看过哪些名著? (生)中国的四大名著;外国的童话。 (师)大家看过的书可真多,那么除了作者给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条件,我们还要感谢

6、谁呢? (生)文字;出版社;父母。 (师)对,文字的功劳不能埋没,我们离不开它,那么你知道中国的文字是怎样产生、发展、演变的呢?快速阅读教材的第一个子目,然后让我们师生共同研究。 (师)我们的6个学习小组在课下已经针对教材进行了自学,通过上网、看课外书,阅读了大量的材料,那么在自学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接下来的环节“质疑解疑”会帮助你。好,质疑-解疑开始。 (生)1、经过讨论我们小组有一个问题向同学请教:占卜是怎样进行的?其他小组的同学给予解答。 (生)占卜材料多为龟腹甲和牛胛骨,占卜时钻凿甲骨,用火烧炙钻凿处,即现卜字形裂纹,以此定吉凶。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生)2、为什么说甲骨文是

7、相当成熟的文字?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 (生)甲骨文的字数多,有5000多个。而今天我们常用的汉字也不过6000个左右。 (生)而且甲骨文的结构也很复杂,古人所说的“六书”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实例。 (生)甲骨文不仅有表意符号,还有表音符号,能组字成句,组句成段。 (生)3、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古老文字吗?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加以补充。 (生)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古老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马雅人的图形文字。 (生)4、什么是金文?金文与甲骨文有什么关系?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 (生)西周时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既是对甲骨文的继承,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

8、生)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写法上,金文逐渐符号化,笔画相对简单。 (生)5、汉字的演变是怎样的?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生)汉字的形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段,丹有些字体的通行时间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为后面欣赏书法作品打下基础。 (生)6、甲骨文是谁发现的?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 (生)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王懿荣一片甲骨惊天下。略。 (师)各组还有问题吗?好,质疑解疑先到此。在这一环节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也有广度。回答的也同样精彩。这一切都说明了同学们自学能力的提高。老师还想看一看同学们的总结、概括能力,谁愿意来总结?

9、 (点评)通过这种赏识语言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种成功感。 (生)我们通过上面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出土、用途,甲骨文与金文的关系,中国文字的演变。这使我们对伟大祖国的悠久辉煌的文明史更加向往,在内心也产生了一种自豪感。 (师)这位同学的总结很好,既全面细致,又有概括性的语言。希望同学们向她学习。 (师)关于甲骨文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但这还是纸上谈兵,我们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识读几个甲骨文呢? (播放课件:猜猜“生肖甲骨文”) (生)活动略。 (师)目前还有3000多个甲骨文没有被识读,所以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破译商朝的历史就在你的手中。甲骨文不

10、仅仅为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也为我们探索古文字的书法艺术和书法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真迹。汉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还在于它的可观赏性,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欣赏的文字。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组书法作品,请欣赏。 (点评)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加强文化熏陶。 (播放课件:书法作品欣赏) (生)欣赏。 (师)讲解。 (师)与甲骨文一样,青铜器也是商朝古老文化的卓越代表。刚才我们已经知道金文就是将甲骨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使得两种古老文化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熠熠生辉,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也将永远地铸刻在这里。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去青铜器博物馆参观,谁愿意做博物

11、馆的小解说员? (点评)让学生来解说,代替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欢迎大家到青铜器博物馆来参观,在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种类比较繁多,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司母戊铜方鼎,是目前已出土的最大的鼎。这是鬲。这些都是礼器。青铜器还被用来做兵器,如刀、匕首。也大量地被用作乐器,如编钟。从这些青铜器我们不仅能看出商朝工匠的聪明智慧,也能看出商朝国力的强盛。 (师)听了刘同学的解说,我不禁为她的口才和知识而折服。她的解说反映了刘同学在课下对青铜器学习比较深入,我相信其他同学也对青铜器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关于青铜器你还知道哪些情况呢?接下来的这个环节让你充分展现自己。 二、青铜器的研究

12、 (播放课件:挑战自我) 1、成语“铜墙铁壁”常用来形容坚固,那么铜和铁哪一种金属坚硬呢?请说出在古代社会这两种金属哪一种先用于生产活动的? (生)铁更坚硬。在古代铜先用于生产活动的,夏代的青铜器多是生产工具。 2、请说出司母戊鼎名称的由来,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据说是商代的一位国王为了祭祀他死去的母亲而令人制造的,在鼎的腹内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 (生)我想到像鼎这样的青铜礼器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使用。因为它形制雄伟,文饰华丽,工艺高超。 (生)我还想到了一些关于鼎的成语,如人声鼎沸、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等。 3、勾践的宝剑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出土后仍锋利无比,削发如泥。你了解的流传于世

13、的青铜器还有哪些? (生)四羊方尊、马踏飞燕、编钟、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4、假设你是一位商朝的青铜器制造工匠,请你说一说青铜器的特点。 (生)种类繁多、造型庄重优美、文饰繁缛细密、还能根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的比例。 5、传说黄帝时“以皮为鼓,声闻五百”,商朝时更出现了精致的铜鼓,那么商朝的青铜器除了用于制造乐器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生)生产工具有铲、镰、斧、锯。武器有戈、矛、戟、钺、镞。以及炊具、食器、酒器、礼器。 6、请说出青铜名称的由来,其主要的成分有哪些?当时为什么不用纯铜来铸造青铜器? (生)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青铜。青铜相对纯铜来说,具

14、有优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化学稳定性。 (师)可以说在这一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更体现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精神。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有时合作不失为一条捷径。那么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更需要我们师生通力合作,请进“聊天室”。 (播放课件:聊天室) 话题一:关于青铜立人像的用途。 (生)持辇、威武的象征、兵器架、烛台、祭祀用品、通天之神。 话题二: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 (生)结合陶范法的示意图讲解铸造过程。 (师)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合理、大胆的想像。 3课堂小结:(师)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今天我们重返商朝,领略了商朝文化成就,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