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文化_第1页
天津地名文化_第2页
天津地名文化_第3页
天津地名文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页眉内容一从地理角度分析天津地名文化1与“水”结缘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不管地名怎样演变,“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天津 18 个区县里,有10 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有大小河流 300 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天津带“沽”字的地名很多,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等。天津又称为“津沽”“沽上”;海河又名“沽水”,是天津的风景轴线。“沽水流霞”是令人陶醉的都市景观。除“沽”之外,以“港”“泊”“洼”“淀”“沟”“湾”“滩

2、”等命名的天津地名亦为多见,如大港、双港,团泊洼、青泊洼,南淀、茶淀,陈家沟、九道沟,唐家湾、西大湾子,柳滩、大滩等。如此之多的带“水”偏旁字的地名,不正是天津低洼多水的地理特点的生动写照吗?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口”“嘴”“圈”“堤”“桥”“闸”“码头”“渡口”“水库”等命名的地名也不少见, 例如:北塘口、小稍直口,梁家嘴、霍家嘴,上河圈、西湖圈,王顶堤、西横堤,引河桥、千米桥,北闸口、二道闸,万家码头、崔家码头,炮台渡口、柳滩渡口,双港水库、于桥水库等。2择高而居天津以“台”(高地)、“坨”(土堆)、“头”(河岸的末梢)等为地名的更为多见,例如芦台、八里台,王庆坨、西塘坨,西堤头、上河头等。“

3、台”“坨”“头”等字的形虽不直接从水,但作为地名用字的词义却与“水”密切关联。如此众多的与水结缘的“台”“坨”“头”等地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津地势低洼,人们只能择高台而居的历史状况。3方位感由于城市建筑是沿河修造的,所以天津街道的方向、方位很不端正。但是,老城里一带的街道却显示出严整的方位,这是以四条马路、四座城门和四个城角为坐标之使然;例如北马路、东门里、南门西、北门外、西南角等地名的方位感十分明晰。带方位词的天津老地名为数不少,例如东局子、西堤头、南马集、北大关,上古林、下瓦房,前营、后台等等。地名中的方位词的功能就是标明地理位置,例如:体院北、天拖南、北站外、娘娘庙前街、粮店后街、周公

4、祠西街等。4“开”字地名天津有一种“方位词”加“开”字的地名,如“南开”“北开”“老西开”“西广开”等,这在国内城镇地名中是极为少见的。“南开”这个地名,最初是指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就是今天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带地区。1901 年城垣拆除后, “南开”就泛指旧城以南的开洼地。 1907 年天津第一私立中学堂迁到这里,遂改名为“南开学堂”。学校以地为名,“南开”这个地名也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声誉而名扬五洲。“北开”最初是指城北的开阔地带,今指红桥区东南部河北大街与北营门东马路交会处一带。“老西开”原指位于天主教堂(今滨江道国际商场附近)以西一带的开阔地,后泛指南京路与营口道交会

5、口以西一带。“西广开”地区在清朝时是城南的旷野墓地,后随着南开一带民居建筑不断向西开拓,逐渐繁荣起来,习称西广开,今泛指广开大街以西一带。5成对地名天津成对的方位地名也不少见,如河西“东楼”“西楼”,明初已成聚落,是商业繁华区;红桥“关上”“关下”,以北大关为参照物,以河北大街为划分点;北辰“南仓”“北仓”,都是元朝初年建造的粮仓,以方位命名;蓟县“上仓” “下仓”,相传唐朝建村,同为漕运仓感。另有“南营门” “北营门”,“南运河”“北运河”, “东减河”“西减河”, “东于庄”“西于庄”, “东泥沽”“西泥沽”, “前营”“后营”等方位相对的地名。二从历史角度分析天津地名文化1军事要塞地名宋

6、朝时,中国北方形成了宋、辽南北对峙的局面。当时年的海河就是“界河”,当年的天津就是宋辽对峙的前沿阵地了。为了抵御辽兵南下,北宋政府在海河南岸设置了许多以“寨”“铺”等命名的军事据点,派驻重兵戍边屯垦。当时的寨名,如“独流”“沙窝”“当城”“双港”“泥沽”“小南河”等,绵亘至今依然沿用。 “卫”是古时军队警备镇守的军事要地,天津卫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 1404 年), 从那时起,“天津”就和“卫”结成了不解之缘,甚至成了天津的别称。2军营哨所地名清朝时津南区的“小站”就是当年军队的驿站,清同治十年( 1871 年)海防提督专任京沽屯田事务的周盛传将军 (18331885)率军修建自马厂至新城间的

7、一条大道,沿途设筑驿站,此处为一小站,后以“小站”为当地名称。甲午海战后,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分步、骑、炮、工、辎重等五个兵种,并进行军垦。如今小站镇保存了包括“督军处”“讲武堂”及星罗棋布的练兵营盘等遗址,成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津地名中带有“营”“哨”“堡”字的,都和当年部队驻守有关。如南开区中营前街是明代军队神机营驻地,也是当时部队的武器库。另如小站地区“前营”“后营”“中营”“正营”“南副营”“东右营”“西右营”“传字营”“盛字营”“老左营”“小营盘”等地名,这些“营”都是清朝末年北洋新军驻地的营房。武清“北小营”,相传辽代萧太后曾率兵在此扎营,得名“萧家营”,后讹

8、传为“小营”。另如武清区的“大营”“胡营”“三百户营”“韩指挥营”,宝坻区的“驻防营”“种田营”“东马营”,蓟县的“八营”“东兵马营”“大刀剪营”等地,在历史上或是部队驻地,或是军队屯垦之处,都与军事活动有关。3炮台与营门南开区海光寺西的“炮台庄”,是明崇祯十二年( 1639 年)为防清兵在城周建造的7 座炮台遗址之一。其他 6 座炮台分设在今天的马家口、三岔口北岸、河北区窑洼南岸、红桥区西沽、邵公庄东和双庙街。壮观的炮台和城里的鼓楼、西北城角的铃铛阁并称为“天津卫三宗宝”。天津市区有几个以“营门”命名的地名,如大营门、小营门、南营门、北营门、西营门、营门东等。这些“营门”当年都是军事防御设施

9、,清咸丰年间,由统兵大臣僧格林沁下令修建天津城防。当时在距城里五六里的地方挖壕筑墙,以增强天津城的军事守卫设施。所筑的围墙,俗称“墙子”,围墙中间设 14 个“营门”(其中包括东西南北四个营门和十个偏营门);围墙外所挖壕沟就是“墙子河”,原长 18 公里。 1970 年因修建地铁已填平,现名南京路。4 盐业地名天津是长芦盐的重要产地,盐滩名在地名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汉沽区有地名823 条,其中盐滩名就有417 条,占 1/2 强。“宝坻”之名取自“盐乃国之宝,如坻如京”之义;另如河北“盐坨村”“盐坨桥”,红桥“盐店街”,南开“盐店胡同”等。5“窑”字地名天津市区带“窑”字的地名较多,如河西“

10、吴家窑”,红桥“南头窑”,河北“金家窑”“东西窑洼”,南开“头道窑”“赵家窑”等等。这些“窑”的所在地都是当年用作烧窑的旷野,其功能就是为老天津卫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砖窑虽然废弃了,但是这些窑名却成为了永久的街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当年烧砖造瓦的开洼郊野,如今都已成为繁荣的市区了。6工业摇篮天津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在地名中也有反映。1867 年清政府在海光寺开设“天津机器局(西局)”,这是我国北方最早出现的具有现代规模的机械工厂,也是当时清军新式军火的总汇之处。河东“东局子”就是当年“天津机器局东局”的简称。河北区元纬路西段有“铁工厂胡同”,因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年)在此处设立的“

11、北洋铁工厂”而得名。河北区金家窑街与粮店街之间有“机器磨房东胡同”,因当年此处有泰山永机器磨房而得名。天津的轻工业中以纺织工业最为发达,河北区“中纺前街”因位于中纺七厂前而得名,“华新大街”因通华新纱厂而得名。另如红桥区“中亚旁胡同”因与中亚硝皮厂相邻而得名。7粮仓地名天津在历史上就是漕粮转输重地、南北物资交流的中心,沿海河和南北运河多处建有囤粮的仓廒,各地粮店很多,这在天津地名中也有典型的体现,例如“北仓”“南仓”“上仓”“下仓”“仓廒街”“仓门口”“军粮城”等等。武清区的“粜粮务”曾为粮食交易之地。红桥区有“老老店大街”,清初在此处开设了最早的粮店,后不少粮店相继开业,都通称为“老店”;于

12、是最早创业的粮店就打出“老老店”的旗号,来“倚老卖老”了。8集市地名天津地名中的“集”“市”“店”等都是当年城乡集市贸易中心的所在地,例如津南双港的“南马集”,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形成了村落,传说原为马匹交易之地。宝坻城关镇北的“黄家集”,明初以黄姓立庄,名为黄家庄,因清代在此设集市,遂改为今名。 “宝坻大集”又称为“京东第一集”, 已有千年历史。“南市”“鸟市”“西市”(俗称鬼市)“菜市街”“鱼市大街”等更为著名。南运河畔三岔河口地区是历史上南北物资交流的枢纽地带,形成了繁华的商贸集散地。这一带有不少以商品命名的街市,例如“估衣街”“锅店街”“针市街”“粮店街”“曲店街”“缸店街”“肉市口大街”

13、“斗店胡同”“竹竿胡同”等。由于商家林立、商贾云集,在 1670年建成长约372米的“归贾(读gu)胡同”。在那里饭店、戏院、茶馆、澡塘、各种娱乐场所聚集,成为当时供外地商贾餐饮、娱乐、居住的归宿之地。9“公所”地名天津市区以“公所”为地名者并不少见,保留至今、标明了地理方位且颇有名气的有三处,即位于二道街和丁公祠小马路交汇处附近的“中公所胡同”,位于狮子林大街和陈家沟中街交汇处附近的“东公所胡同”和位于先春园大街大伙巷附近的“西公所胡同”。另外还有位于河北货场大街附近的“东善公所胡同”; 位于南马路板桥胡同附近的“公所前胡同”和“公所后胡同”; 位于西沽大街和北运河西路交汇处,宣家码头附近的

14、“公所街”;位于中纺前街和华新大街交汇处,纺织机械厂附近的“公所后街”等。究竟这些“公所”是当年的政府机构,是公司企业,还是社团组织呢?其实,“公所”就是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在天津等地盛行的民间宗教“理教”的基层组织办公处。理教又称“理门”,是明末进士羊宰创立的“奉佛教之法,修道教之行,习儒教之礼”的一个宗教教派,清乾隆年间理教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天津。老天津人称理教信徒为“在理儿”,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戒烟戒酒。清朝中后期由于鸦片暴虐为害社会,而理教力主戒烟,且教徒身体力行,颇得国人青睐,故而理教在全国兴盛起来。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教徒近百万人。1928 年 7 月,天津成立了理教联合

15、会,有公所103 处,所以天津卫一些老地名以“公所”为名就不足为怪了。 1957 年,理教活动宣告停止,理教组织自行泯灭;但“公所胡同”“公所街”这类历史地名却沿用至今;为“地名是历史活化石”这句名言,再次提供了鲜活的佐证。三从社会语言角度分析天津地名文化1地名谐音演变一些地名经过民间口耳相传,会产生谐音变形,例如红桥梁家嘴,原是南运河的一个河湾,清朝康熙初年,这一带的漕运和商业都很发达。当初漕运船工“彦”、“赵”两姓人家始建窝棚落居于此,后形成村落,初名“两家村”。后因地傍河湾,状如嘴形,故改称“两家嘴”。后讹传为“梁家嘴”,这是天津方言口语发音迅捷顺畅之使然。另如河西区“吴家窑”,相传明永

16、乐年间,有五户人家在此烧窑制砖,渐成村落,初名“五家窑”, 后讹传为“吴家窑”。 南开区“鲍公祠胡同”建于明嘉靖年间, 原名“报功祠胡同”(“报功祠”是为纪念明朝天津道毛恺所建),后讹传为“鲍公祠胡同”。北辰区“青光乡”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青沽港”,但因天津人习惯把“沽港”这两个字急读为一个音“光”,于是“青沽港”就成了“青光”。红桥区“西于庄”原名“西鱼庄”;河西区“灰堆”原名“灰堤”,“土城”原名“土塍(音ch 6 ng)围村”,“贺家口”原名“河闸口”; 南开区“西湖村”原名“徐胡圈”, 河东“娄庄子”原名“楼庄”;西青区“王兰庄”,原名“王来庄”;北辰区“喜逢台”,原名“栖凤台”;“

17、宜兴埠”初名“渔家铺”, 后取吉庆有余之意改称“余兴埠”, 最后定名为“宜兴埠”;西青区“梨园头”,原名“梨园坨”;西青区南运河南岸的“稍直口”,元朝末年,元人在此设一渡口,附近居民贬称为“骚子口”,后谐音为今名。2天津地名的特殊读音因受方言影响,天津一些地名存在着特殊的读音,譬如“水阁大街”“玉皇阁”“铃铛阁”“北阁”等地名中的“阁”字,不读ge,而读gcio。再如“港”字,在“天津新港” “北大港”等较大的地名,或“香港路” “香港大楼”等借用地名里,“港”读为 gang;而在“双港” “小港”等较小的地名里,“港”读 为ji ango有一些地名属于错读音,例如北辰区“宜兴埠”的“埠”字,

18、应读 bu,却习惯性的误读为fti;“东胜里”“生牲里”的“牲”字,应读为 shen,却习惯性的误读为shng。这是历史形成的状况,没法改变。天津一些中间带“家”字的老地名,往往有两种或三种读法,比如田家庄、刘家庄,侯家台、姚家台,霍家嘴、梁家嘴等三字地名,第二种读法是:去掉中间的“家”,末尾加儿化,读为田庄儿、刘庄儿,侯台儿、姚台儿,霍嘴儿、梁嘴儿等;第三种读法是:去掉中间的“家”,末尾加“子”,读为田庄子、刘庄子,侯台子、姚台子,霍嘴子、梁嘴子等。再如陈家沟、马家口、吴家窑、黄家花园、石家大院等地名,在读时应儿化,但不能去掉“家”字陈家沟儿、马家口儿、吴家窑儿、黄家花园儿、石家大院儿等。有

19、些地名可以去掉“家”字后,加儿化,例如佟家楼、唐家口、姜家井等也可读为佟楼儿、唐口儿、姜井儿等。3天津地名的语义分析对地名命名的理据进行描写分析,是社会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例如南开“万德庄”始建于 1901 年, 形成聚落后,取“万年有德”之意命名;河西“谦德庄”原为荒地, 1917 年郊县难民聚此搭盖窝棚定居,因地属天主教崇德堂,故以“谦让崇德”之意命名为“谦德庄”;红桥“同福庄”, 1940 年建, 以“有福同享”之意命名;河东“复兴庄”, 原为荒地,1900 年俄租界内居民被驱逐,部分居民来此定居,以“复兴发达”之意命名;河北“仓联庄”,始建于 1952 年,因与南仓车站联结而得名。有些

20、老地名是对四字格惯用语的缩略, 例如 1903 年修建的“金钢桥”, 取“坚如金钢”之意;1906 年修建的“金汤桥”,取“固若金汤”之意; 1930 年建造的“惠中饭店”,取“秀外惠中”之意;河北区光复道,1902 年由意租界建,名为康特伽利娜道,1945 年以“光复中华”意命名。4天津的复合地名地名中有取境内两个地名的首字为名的传统方法,如红桥“沧德庄”, 1946 年建,因沧州、德州籍的铁路员工在此建房定居而得名;北辰“天穆镇”, 1950 年由穆家庄和天齐庙村合并,取二村名的首字命名为“天穆村”,后置镇;津南“双林农牧场”因东邻双港,北邻柳林而得名;横贯北辰、河北两区的“宜白路”,东起

21、宜兴埠,西至白庙工业区,取起迄点首字命名;横跨红桥、西青两区的“西青道”,东起西站前街,西至杨柳青镇,取起迄点首尾字命名;河西区“宾水道”,东端有天津宾馆,西端可通水上公园,故名;河东区“万东小马路”,连通万新庄和东局子,故以两地名的首字为名。四从地名规范化角度分析天津地名1旧地名的改造都市地名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旧地名加以改造;二是对新命名的地名进行严格的审批,使之成为法定的标准地名。天津市区老地名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村”“庄”为通名的为数不少,例如:何兴村、盐坨村、靶档村;万德庄、谦德庄、陈塘庄、大王庄、张贵庄、万辛庄、小王庄、小刘庄、张兴庄、邵公庄、西于庄、同义庄等等。

22、称为“庄子”的老天津卫地名,多冠以单音节的“姓”,例如纪庄子、杨庄子、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詹庄子、郑庄子、娄庄子等等。这些约定俗成的历史地名,是城市聚落发展历史的自然体现,这些地名多已成为某一街区的名字,已深入人心,很难贸然废止。但也应指出:在一座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大都市里,对如许之多的村庄类老地名,应该加以改造;当然这种改造应该全面规划,稳妥进行。比较容易处理的,是对辖区范围较小的、粗俗鄙陋的旧地名(例如西乱垛、荒草坨、肉架子、鸭子房、大水沟、大酒缸之类)的改造。随着城市建设和改造的进一步发展,这类与时代精神相去甚远的老地名将被逐步淘汰。2天津系列地名老天津卫驰名中外,高品位的名店、名厂、名街、名镇等为数众多,但是我们开发得不够。平心而论,“猪不拱”“鸡不刨”“鸭不睬”之类,根本就不是天津主流文化的代表。天津有许多高品位的地名,在全国是叫得响的。例如市中心地区的街道,南北向为“路”,东西向为“道”,大多采用国内的省名、市名作为专名,并大体上按照省市的实际地理位置顺序排列。这在国内都市路名中,别具一格。另外,在局部地区还有用“千字文”(天地元黄日月星辰)“三民主义”“经纬度”“序数”“名山大川”等作地名专名的,自成序列,令人瞩目。例如有百年历史的南市地区,老街名已形成系列,如华安大街、福安大街、荣安大街、治安大街、陞安大街、保安大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