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_第1页
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_第2页
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_第3页
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9.1环境影响与保护9.1.1环境影响评价干腮水库原为干腮山塘坝址, 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受当时施工条件和技术的影响,老坝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现已不能运行。干腮水库枢纽由挡水大坝、 泄洪建筑物、 放水管等建筑物组成。 采用重力坝方案,开挖量不大,在水库淹没范围内无农田,无耕地,无移民安置问题。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相对较少。9.1.2环境影响分析干腮水库工程的建设, 主要是大坝施工、 料场开采及临时工程施工产生的大量弃渣堆放等都将不同程度地改变、 损毁原有地貌植被, 降低或破坏其水土保持功能。 对自然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干扰。 但工程的实施对改善

2、项目区和当地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有利影响干腮水库的任务主要是灌溉和人畜饮水。 水库的建设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当地灌溉和供水提供水源保证, 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将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 不利影响.经调查,项目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问题,也未发现珍贵、稀有及回游性鱼类的活动。总体而言,该水库的建设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利多弊少。施工期间,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场地设置、 公路改线、建筑材料开采、大量土石方的开挖及弃碴,会造成

3、局部水土流失,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如果不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对周边环境和人群健康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随着工程的兴建,将会产生上述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但是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加以控制和减免, 使环境破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运行期间,环境影响主要是水库蓄水对库岸的影响及泄洪对河道的影响。根据工程设计资料,水库区库岸较稳定,洪量较小,运行期对水质基本不会产生新影响, 无水库移民等, 因此,运行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不利影响。9.1.3环境保护措施(1) 废 渣弃渣堆放应严格按有关水土保持的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2) 废 水生产性废水处理, 结合施工区布置, 在主体工程施工区、

4、 砂石料加工系统处各设一个沉淀池, 使产生废水经过集中沉淀处理, 悬浮物削减率达到 80%以后再排放;生活污水处理, 在生活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施工企业及办公生活区修建简易污水处理设施,使之达标排放。(3) 废气、粉尘.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施工运输车,并配备和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使之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尽量采用草袋覆盖爆破面, 以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 施工人员应采取佩戴防尘口罩等措施来加强个人防护措施。(4) 噪 声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 如运输车辆噪声符合汽车定置噪声限值 (GB161701996)和机动车辆噪声限值( GB1495-79

5、),其它施工机械符合 建筑施工场界限值(GB12523-90),在满足上述标准情况下, 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施工工艺; 在施工爆破中,尽量避免放大炮和夜间爆破。 施工人员配戴防噪声耳塞、 耳罩或防噪声头盔等。(5) 卫生健康在施工区施工人员生产和生活相对较集中的地方应修建一定规格的厕所和化粪池;加强施工区内食堂的卫生管理; 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前,各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全面进行健康调查和疫情建档; 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抽查检疫, 检疫项目主要为肠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其它传染病,检疫人数按调查人数的 20%计;各施工单位应明确卫生防疫责任人,按当地卫生部门制定的疫情管理制度及报送制度进行管理,

6、 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监督。9.1.4环境保护投资概算根据拟定的环保措施,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经计算,环境保护措施需要投资 5 万元,其中施工期环保费 3 万元,人群健康保护费 2 万元。9.1.5结论与建议干腮水库工程建成后, 可为当地的灌溉和供水提供水源保证,将大.大缓解当地的缺水的状况, 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将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于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不存在制约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因子, 工程建成后环境总体的变化趋势是良性发展, 并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有利影响远远大于不利影响。 从环保角度而言, 工程

7、是可行的, 建议尽早动工兴建。9.2水土保持现状与维护9.2.1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属于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水土保持工作主要为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采取植树造林,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改坡地为梯田,按流域分区综合治理等。根据平塘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报告, 平塘县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 2000 年 2010年):控制认为因素可能发生的新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面积不再扩大, 使水土流失重点地区的治理初见成效;中期( 20112030 年):60%以上水土流失地区得到治理,使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远期( 20312050 年):宜林地全部绿化,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水

8、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 建立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9.2.2水土流失预测本工程的布置较集中,建筑物不多,占地少,无移民,破坏的水土保持面积也很小。工程建设中导致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左岸公路的改建造成了一定面积的开挖裸露面; 坝基覆盖层和基础开挖; 石料场覆盖层开挖.及石料开采;弃渣的堆放等。以上施工活动造成对原地貌的扰动和再塑,使上述地域内原有植被覆盖的地表成裸露地, 同时产生了容易流失的弃渣弃土等。本工程弃渣总量为 0.7万 m3,堆放右岸弃渣场。 弃渣场将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保证弃渣场边坡稳定, 防止弃渣场在雨水或洪水的冲刷下产生坍塌的可能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工程完

9、工后,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遭到破坏, 也要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综上所述,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为施工活动改变地表性质而引起的, 以水力侵蚀为主, 兼有重力侵蚀, 从而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发生形态上的变化, 表现为面蚀、沟蚀为主,兼有滑坡、塌陷等形式。9.2.3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 方案编制的原则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防洪等的要求,严格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坚持“预防优先,先拦后弃”,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现象。 在项目建设和生产活动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严格控制地面硬化面积, 确定合理的林草覆盖率, 防止因地面入渗变化而引起地面径流和汇

10、流产生冲刷, 并做好排水排洪措施; 对建设和生产形成的裸露土地,应恢复植被,有条件的应进行开发利用。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建设及生产活动引起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的发生: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砂、采石,预防由此而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 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通过水土保持监测, 对水土流失状况及环境变化进行监测、 监控,以.保证各阶段的水土流失防治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对开挖、排弃、堆垫等场地进行整治,采取必要的护坡、截排水措施,同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 对因建设和生产活动造成的弃土、弃渣和生产生活垃圾,禁止向河道、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其它任何地方倾倒、堆置,设

11、计专门的存放地,并采取拦挡、排水和绿化措施,防止流失。 结合本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设计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根据防治标准的执行等级, 确定措施的具体内容, 所选的树、草种应符合当地的立地条件,并尽量采用本土生长的树、草种。 防止投资重复计算,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措施,在方案中仅进行说明, 不再计列投资; 对于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应进行补充设计,计列该增加部分的投资。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2) 防治目标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和工程所在地的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 水土保持方案总体目标为防治因工程建设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 恢复和改善项目区

12、的生态环境状况,其具体防治目标如下: 利用有效、可行的工程与生物措施,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 使防治责任范围内的裸露地表植被得以恢复,满足区域生态环境对水土保持的要求, 总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项目建设前的水平,水土流失治理度平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模数控制比达120%。 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施工相结合,在施工过程中和工程完工后采取拦、挡、护、绿化、复耕等临时和永久措施,使各开挖面得到有效的处理,扰动土地治理率达 90%以上。. 针对弃渣场的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临时措施,堆渣结束后,采取相应的永久性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 如修建挡渣墙、 护坡护脚、排水沟等,使 95%以上的弃渣

13、得到有效防护, 进一步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避免工程周围区域水土流失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恢复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使裸露地表恢复植被覆盖,临时施工场地、临时施工公路、渣场、料场等可恢复植被的裸露地面,植被恢复系数达到 9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 30%。(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项目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 SL204-98)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有关规定, 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行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 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水库区、坝址区、料场区、弃渣场等。(4) 水

14、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针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 在综合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项目的基础上, 把坝址区、料场区、弃渣场区等作为治理重点区域, 同时考虑对库区的预防和保护。 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 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和临时措施等构成。工程措施包括挡土墙、排水工程、护坡工程等;植物措施包括管理区绿化、植物护坡、公路行道树、公路绿化、种草等;土地整治措施主要是弃渣场、 料场的整治与绿化等; 临时措施为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临时防护措施。.9.2.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根据主体工程量, 参照近期同类工程, 结合工程建设地区价格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