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4.3 灯光与影子(二)教学设计_第1页
九上4.3 灯光与影子(二)教学设计_第2页
九上4.3 灯光与影子(二)教学设计_第3页
九上4.3 灯光与影子(二)教学设计_第4页
九上4.3 灯光与影子(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3灯光与影子(二)一、学习目标:1.了解“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含义,能够确定视点下的盲区;了解“中心投影”与“视点”“视线”和“盲区”之间的联系。2.通过观察、想象,能够判断在固定视点下的盲区;感受“视点”、“视线”和“盲区”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能力,体会“观察-联系-归纳”的思维方法。3.通过实践,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具体情境,体会视点、视线和盲区的概念,并在生活中应用。2、难点:体会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根据你学习的知识,完成下题:A处是一个点光源,BC是一个木

2、板,请在墙上画出BC留下的影子。2、请同学们补全下列句子:一叶障目, 。欲穷千里目, 。会当凌绝顶, 。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视点”、“视线”和“盲区”的问题。二、实践探究:实验内容1:面对黑板站立,你的同位在你的面前拿一本书,让它的正面对着自己的眼睛,当书本由远到近移动时,自己看到的黑板上的范围如何变化?如图3,同位合作,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如果书本位置固定,观察者前后移动,你看到黑板上的范围又如何变化呢?如图4,同位合作,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图3 图4活动内容2: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如图3、4所示,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看不见的部分称为“

3、盲区”。如在图3中,书本在位置1时,“视点”是指点A,“视线”是指AB与AC,“盲区”分别是指E区阴影部分。图5请同学们分别在图4中,指出在不同位置时的“视点”“视线”“盲区”。三、巩固练习:(一)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用“视点”“视线”“盲区”的观念解释:在开始的活动中,为什么书本固定,观察者离书本越近,看见的黑板的范围就越小呢?2、坐在后排的小明被前排的小刚的头挡住看不见黑板,小明心中不悦,半开玩笑的说:“小刚,你的头比黑板还大,黑板都被你挡住了,我一点也看不见!” 小明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二)画图说明下列问题:3、如图6,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在位置

4、1,司机看见的建筑物B的部分是C点以上的部分。那么请画出客车在位置2时,看见的建筑物B的部分。标出客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刚好看不见建筑物B?当客车从位置1开始向建筑物A靠近时,司机发现,建筑物B沉到建筑物A后面去了,你能告诉司机师傅是为什么吗?图64、如图7(l),小明站在残墙前,小亮在残墙后面活动,又不被小明看见,请你在俯视图(2)中画出小亮的活动区域图7(三)合作交流:5、为什么较大的会场都是呈阶梯状的,你能解释其中道理吗?6、盲区的存在有它的利与弊。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举例生活中与盲区有关的例子。师生共同总结:1、书本固定,观察者离书本越近,书本后面的盲区就越大,所以看见的黑板的范围就越小

5、。2、小明的这种说法不正确,只是黑板位于小明的视线的盲区内,所以看不见黑板。3、图8客车在位置2时,司机看见的建筑物B的部分是D以上的部分。 客车行驶到E位置时,司机刚好看不见建筑物B。当客车从位置1开始向建筑物A靠近时,司机发现,建筑物B沉到建筑物A后面去了,原因是司机的盲区越来越大,导致在建筑物B看不见的部分越来越大,所以感觉象建筑物B沉到建筑物A后面去了。4、如图,阴影部分是小亮的活动区域。图9在层次三的练习中,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效率很高,对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既感兴趣,又印象深刻。问题5解决相对简单,目的主要是减少与会人员的盲区。第6个问题答案就特别多了,很多答案反映了学生超强的

6、想象力和能力。如有的同学在谈到盲区的弊端及改进时举例:在超市,摄象头往往都是转动的,因为这样可以扩大视野,减少盲区,实现更大的监控效果。如有的同学在谈到盲区的优点时举例:战争时挖战壕,修掩体都是为了将自己处于敌人的盲区内保护自己。四、拓展提高:活动内容:1、如果A处是视点,BC是挡板,请画出墙上A看不见的部分。图102、如果点A是光源(如图2),比较两个图的区别和联系,你得到什么结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结论如下,显然DE部分是视点A看不见的部分图11通过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如:“视点”和“点光源”都是点。“视线”和“光线”都是光线。“盲区”实际上就是把“视点”看成“点光源”,“光线”照不到的地方。“盲区”和“影子”本质上是一样的。五、问题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讲述了“视点”、“视线”和“盲区”,那么我们来解释一下开始时成语和古诗所蕴涵的数学知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决课前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视点”、“视线”和“盲区”在现实中的广泛存在,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六、布置作业:根据学生实际作业设计分三个层次。(A要求100%学生完成;B要求大部分学生完成;C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作业A:书122页,随堂练习1。作业B:书123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