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修饰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异位成骨实验 【摘要】 目的通过人骨形成蛋白7(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基因修饰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cleclidecoplycoclide,PLGA)支架复合,进行自体皮下异位成骨实验,探索BMP-7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PLGA与腺病毒Ad-B
2、MP-7感染后的兔MSCs共培养,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PLGA上黏附、生长和合成分泌骨基质成分的情况;将转染基因的细胞和未转染基因的细胞分别与PLGA支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植入体内,通过组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制备得到的PLGA为疏松多孔的网格样结构,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将腺病毒感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修剪成一定形状的PLGA上,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贴附于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并增殖。异位成骨实验证实空白对照PLGA孔隙内无新骨形成,对照细胞组内有部分新生骨形成,而AdBMP7实验组形成的新生骨组织面积更大(P<0.05)。结论应用hBMP7基因修饰的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3、可望取得更强的成骨能力。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骨形成蛋白; 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基金号:303306101)Ectopic bone formation induced by hBMP7 gene modifi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rabbitsYAN Lu,LUO Erping,YU Bing,et al.Center of Rehabilitation,Xijing Hospital, the Fourth Military
4、Medical University of Chinese PLA.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hBMP7 ge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tissueengineering techniques was explored to improve osteogenesis in an ectopic bone formation model in rabbits.MethodPLGA(with diameter of 150300 m and porosity of 90%) was
5、prepared and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 infected by adenovirus carring hBMP7 gene(AdBMP7) were seeded onto it.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ing were used to observe cellmatrix interaction.The cells infected and noninfected were combined with PLGA at a concentration of 5×106cells
6、/ml to construct tissueengineered bones respectively.They were further implanted into 8 rabbits subcutaneously using PLGA as blank control(8 implants per group). Six weeks after surgery, the implants were evaluated with histological staining and computerized analysis of new bone formation.ResultPLGA
7、 prepared was a gridlike porous structure, with definite ductility and strength,and could be trimmed into different models. Adenovirusinfected MSCs seeded onto PLGA showed high level of proliferation, and mass synthesis of cell matrix was observed with electronic microscoping.In the ectopic bone for
8、mation model, PLGA alone could not induce new bone formation. The new bone area formed in the noninfected MSCs group was 28.6±6.1%,while AdBMP7 group was 57.5±5.7%,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hBMP7 gene modified MSCs could enhance ectopic new
9、 bone formation in rabbi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fection of MSCs with hBMP7 adenovirus might be suitable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Key words:gene therapy;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tissue engineering由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为临床治疗顽固性的骨折不愈合
10、和大型骨缺损带来了希望。然而,如何实现生长因子在特定的解剖部位持续稳定的释放,这个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明确的成骨潜能,是骨愈合过程中骨化的重要细胞。它具有来源丰富,采集方便,容易在体外培养、诱导、扩增的特点,是组织工程化骨理想的种子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具有较强的传代增殖能力,外源目的基因易于导入,因此也是骨缺损基因治疗较为理想的靶细胞1。本实验利用腺病毒介导hBMP7基因转染MSCs并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特性的聚合物PLGA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进一步进行兔自体皮下异位成骨实验,以探讨BMP7基因
11、治疗与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促进成骨的可行性。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PLGA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制备。将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按7525比例制成,孔径150300 m,孔隙率约90%。 新西兰大白兔(2月龄)8只,清洁级,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1.2 方法1.2.1 PLGA的准备 PLGA(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分别制成直径0.8 cm,长度1.5 cm大小的圆柱状,制作PLGA 的具体方法是:将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按一定比例制成浆料
12、,通过生物材料快速成形机,由计算机控制各喷头的扫描运动和挤压/喷射运动,经低温堆积和冻干成具有大孔和微孔结构的载体支架。此支架具有可控的降解时间、孔隙率及满足个体化设计的要求等优点。预湿:PLGA以70%乙醇浸泡1 h,蒸馏水换洗乙醇。干燥后密封包装,环氧乙烷消毒备用。1.2.2 种子细胞与PLGA复合体的形成 取第1代健康旺盛的兔MSCs,在其培养液中加入携带有BMP7外源性目的基因的腺病毒液2,病毒感染后常规培养3 d。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后,1 000r/min离心5 min,弃去原培养液,加入0.2 ml DMEM培养液,重悬后以
13、5×106/ml浓度种植于大小为3 mm×3 mm×1 mm的灭菌PLGA上。37,5CO2条件下孵育1 h,待MSCs贴附于PLGA上,再加入多量DMEM培养液,每2 d换液1次,常规培养。1.2.3 相差显微镜观察 将种子细胞和细胞支架复合体培养,分别于2、4、6、8 d观察种子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在PLGA上的增殖和分化情况。1.2.4 扫描电镜观察 分别于2、4、6、8 d取与PLGA共培养的MSCs和PLGA复合体,3%戊二醛固定,扫描电镜观察MSCs和PLGA结
14、合情况。1.2.5 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及体内异位植入实验 将上述AdBMP7转染的MSCs传代细胞同上法用胰酶消化收集,重悬后以5×106/ml种植于4 mm×4 mm×2 mm灭菌PLGA材料块上,复合培养72 h后备用。取2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将转染及未转染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物植入兔自体背部皮下,实验同时植入单纯PLGA作对照,做好标记。术后6周取材,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混合脱钙液脱钙,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成情况。利用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进行成骨面积定量分析,标本沿最大径连续
15、切片,每个标本随机取4张,分别测量新骨成骨面积和截面总面积,并计算新骨形成百分比,数据以±s表示。数据处理采用随机化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P<0.05为显著性标准。2 结果2.1 PLGA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 可见制备的PLGA呈泡沫状,并且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易于修整成不同形状。PLGA在扫描电镜下为网格状,孔隙大小不等且相互交通, 呈疏松的连通孔结构(图1)。2.2 MSCs与PLGA复合体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与细胞培养4 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多为圆形和类圆形,开
16、始向孔内或跨越微孔表面生长;培养8 d时,细胞数量大为增加,表面伸出突起,长短不一,跨越微孔表面,形成细胞间连结,细胞连接成片,相互拥挤,有大量基质形成,覆盖微孔表面(图2)图1 PLGA扫描电镜(×150)(略)图2 MSCs与PLGA复合体扫描电镜(×700)(略)2.3 组织工程化骨体内异位成骨的观察 全部动物均成活,伤口无感染,红肿及伤口裂开等不良反应,伤口期愈合。2.3.1 大体观察 取材顺利,全部植入材料完整无移位,与周围组织有轻度黏连,材料取出后附着处有轻微渗血。2
17、.3.2 组织学观察 兔自体皮下植入后6周,各组标本均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HE切片PLGA空白组材料未见新骨形成,材料内部主要为丰富纤维组织和小血管长人(图3);而AdBMP7基因转染组材料中新生骨软骨样组织较多,骨细胞成熟,并可见大量成熟编织骨,骨小梁结构出现,可见髓腔形成(图4),单纯MSC与PLGA复合材料组中有部分新骨或新生软骨形成,但成熟程度及成骨量均较转基因组差 (图5)。图3 单纯PLGA植入后6周(HE染色×100)(略)图5 单纯MSCs与PLGA复合体植入后6周(HE染色×100)(略)图4 转
18、基因MSCs与PLGA复合体植入后6周 (HE染色×100)(略)2.3.2 成骨面积定量分析结果 计算机新骨成骨量单纯MSC与PLGA复合材料组为(28.6±6.1)%,而AdBMP7基因转染组为(57.5±5.7)%,成骨量明显大于前者(P<0.05)。3 讨论 骨髓基质细胞能够向成骨细胞转化,具有明确的成骨能力。但单纯体内植入细胞并不能有效地形成新的组织,其主要原因在于以液态形式注人体内的细胞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无法保持局部有效浓度,导致新生组织数量下降。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选用适宜的细胞载体
19、,能为细胞提供黏附及生长繁殖的空间,使之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有利于组织的再生3。组织工程对细胞载体的要求有4:(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不致畸,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无毒害作用,不引起炎症反应;(2)适宜的生物降解性。基质材料降解率应与组织细胞生长率相适应,降解时间应能根据组织生长特性作有效调控;(3)有效的表面活性。有利于细胞黏附,并为细胞在其表面生长、增殖和分泌基质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能激活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维持正常细胞的表型表达;(4)一定的可塑性。便于加工成型所需的形状,并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植入体内一定时间内仍可保持其形状,从而使形成的组织具有所需的外形;(5)具有三维多孔
20、结构。基质材料具有多孔性和高孔隙率,孔隙率最好达90%以上,内表面积大,既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长入,又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渗入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目前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常用的细胞载体包括天然和人工生物材料。天然聚合物包括胶原、脱钙异质骨等。由于天然材料有一定压缩性,在体内水解过程中不能保持空间构型、体内吸收过快,使其不适于骨组织工程。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有以PLA、羟基乙酸(PGA)、聚羟乙酸-乳酸(PLGA)为代表的聚酯和多聚糖钙藻盐水凝胶(Polymerizing calcium alginategels)等。目前,选用何种材料作为M
21、SC的适宜载体尚未有明确结论。 PLGA是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良好加工性能的生物降解材料,它在体内先降解成人体代谢产物乳酸,进一步分解成CO2和水,被吸收后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在体内植入时其降解与新生组织的生成同时进行并与温度、pH值、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晶的程度看密切关系。而且,其生物降解性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中常用的细胞载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影响MSCs与PLGA复合培养体体内成骨的主要因素有:(1)局部血运情况:在小血管丰富的地方,新生骨组织出现的时间较早,数量也较多,说明植入物周围丰富的血运对新生骨组织非常有利,能够为细胞提供充足的
22、营养,使其进一步增殖分化,分泌细胞外基质,进而形成骨组织;(2)材料的孔径与孔隙率:材料的孔径与孔隙率与新生组织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孔径>100 m,孔隙率>90 是适宜的5。在本实验中使用的PLGA材料孔径>100 m,孔隙率接近90,在8周时可见较多骨组织形成。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物理学特性,如果一味提高材料的孔隙率,其力学强度就会下降,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支撑强度。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尚仍然是材料学研究的重点;(3)移植细胞的密度:移植细胞的密度对新生骨组织有着直接的影响,细胞密度过低时,不能在早期形成足量的骨组织且材料的降解与骨的新生不能保持同步,使新生组织的力学
23、强度减低。细胞密度过高则容易造成细胞堆积于某些固定区域,细胞间的空隙减少,不利于细胞的延展,不能有效地发挥成骨作用。在本实验中选择5×106/ml接种密度,在8周时有约50的新生骨组织形成,说明此细胞密度是适宜的;(4) 生长因子的作用:在正常骨发生的过程中,骨组织的新生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且许多实验已证明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组织的新生。在组织工程化新生骨组织的发生过程中,生长因子不仅能够发挥诱导性成骨作用,也能够促进种子细胞的增殖分化,直接推动骨组织的形成6。已有实验证明生长因子与陶瓷类生物材料复合后能够高效地发挥成骨作用。因此设想将种子细胞+细胞载体+生长因子三者复合后植入体内,应能更快更多地形成骨组织7。 通过实验作者可以认为,虽然PLGA存在一定的缺点,但基本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同时证明BMP7基因修饰的MSCs成骨能力较单纯MSCs明显增强。本实验把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方法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自体异位成骨能力,可望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Jadlowiec JA,Celil AB, Hollinger JO.Bone tiss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床附件及辅助装置项目发展计划
- 清华大学中学2025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微波和高频波解冻设备项目建设方案
- 2025年力学计量标准器具项目建设方案
- 跨境水系流域2025年生态保护性承包经营约束协议
- 2025年VOD系统设备合作协议书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随州市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集美大学《新能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大学《古代汉语语法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急性胆囊炎护理病例讨论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绩效管理方案介绍文档
- GB/T 34275-2024压力管道规范长输管道
- 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课件
-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 2025年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公共管理学方法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华南农业大学
- 6《千人糕》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自动化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2025年陕西西安印钞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事业单位招聘37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