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口学社会调查报告学院:树达学院 班级:行政管理 学号: 200921030115 姓名:杨丽萍2011年 6 月人口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文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树达学院在校大学生传统民族节 日意识。调查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内心情感上是倾向于传统节日 的,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浓浓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但是,在这 样的背景下,“洋节”何以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流行,而传统节日反而愈见冷 淡呢?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文化大国,善于包容和接纳各种文化,如何做到在吸收 外来节日文化精华的
2、同时良好的保存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立性完整性和中国特 色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源是什么?在现今更注重追求高 质量的物质生活的大众心态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又占怎样的一个 地位?本文就从文化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才 能让传统节日走出尴尬的困境,在象征未来与希望的大学校园里展现它无与 伦比的魅力。【关键词】:大学生 民族节日意识一.调查背景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 法定节假日。这项政策的颁布吸引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眼球。随着科学技术和 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WT(和申奥的成功,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 中国的文化发展
3、也面临着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 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是一个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 多节日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新一代的年轻人遗忘,更有甚者我们年年过的中国传统 节日,因为自身不够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及 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希望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 解,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刻不容缓。就此问题,我对我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 调查,本次报告分别对以上问题做了比较详
4、细的调查研究,并对如何继承和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提出了一些建议。二.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源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 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 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与节日密切相关的节气也被编成脍炙人口的节气歌流传下来。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 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
5、有关,这从文献上 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至V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 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体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 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 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 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 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 的历史感。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 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
6、,科学文化 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节日发展到唐 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 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 久不衰。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露露女士的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 日,将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统计归纳为 20 个,其中来自日月时令交会的, 或与之有关系的有 16 个: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 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 重阳节、冬至节,都与时气节奏大有关系;
7、几个表面上与时气无关的,比如 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细 查古制,也有时令的讲究。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 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此月多灾多难,因此必须采取各种 方法预防,避五毒乃是过“端午”之初衷。腊八、祭灶以及除夕节,均是春 节的“伴节”, 自然也是与时气相关的。 而其余四节正月初七的“人胜节”、 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 (释迦牟尼生日)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鬼节)” 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 (水官大帝诞辰) ”则来源于传说、 神话和宗教。 中 国传统节日之产生乃至传承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年的农耕文明,具体的支撑又 表
8、现在三个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历法为其刻画出具体的时令节 点;中国人至为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 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 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 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 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三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 即便是“躲债七天”的杨白劳, 也得“回家来”,并且虽然“钱少不能买”,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 喜
9、儿扎起来”。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以至于躲债的杨白 劳甘冒被抓的风险也一定要回家来?其实,杨白劳不但欠黄世仁的债,他同 样还欠“年”一个“债”。前一个债务是有形的,可以量化,亦是能够暂且 欠一欠、躲一躲的;后一个无形的债务则既不可量化,又不能拖欠和躲避。非独杨白劳,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欠“年”一个“债”。这个“债”是老祖 宗留下来的。但是尽管春节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年味却显见地越来越淡, 不但过年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不小的变化,就是内心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 捡拾了。比起春节,其他同样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就更显颓落了。 虽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但是
10、参与的热情却与日俱 减,更不要说“人胜”、“中和”、“上巳”这些几近消失的节日了。而另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舶来的“洋节”却是越过越红火,我们自己对传统 节日变得很淡漠了,相反却对国外的一些东西趋之若鹜。比如说现在的年轻 人心中,就有了所谓的个性解放的需求,他们把过去倾注在以家庭、宗 族为主的节日身上的热情,转向个人节日,于是像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 就开始在城市里面流行起来。这是一些显见的现象,由来也不止一年了, 2005 年由于有“韩国申报端 午节为文化遗产”和“将春节改期”的专家提议,使得“传统节日民俗保 护”的讨论格外热火,看得出,“中国节情结”在社会上还是普遍存在的。“现在年轻人也
11、不是不过传统节日,但是他们不明白怎么回事,一问全 不知道”。李露露说,“随着我们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全球一 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民间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正在面临 消失。传统节日也在不断淡化,外来节日则逐渐抬头,在这种情况下,我感 觉抢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文化界当中,这一呼声也很 高。”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 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 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 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目前,除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 传统
12、节日的三分之一。 但是在 2008年以前我国的法定节日有 10 个,分别是: 新年、春节、国际劳动节、妇女节、植树节、五四青年节、国际儿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其中只有春节属于传统文化节日。 其他节日,或来源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国庆节),或与国家、政府的行政 设定有关,有的则是采用国际公例,总之多是近、现代发展形成的历史产物。 这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出现断裂很重要的一个表现。05年以后中国传统节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最终在07年达到广泛认同,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 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至此,终于正式拉开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的序 幕。四. 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a、
13、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设计适合大学生的有关传统节日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在校园内随机发放,回收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寻找挖掘尖锐问题,系统分析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本次调研的指导方法,其大体步骤为:1. 调查问卷的设计通过仔细考虑确立研究方向后提出问题,设计适合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本着广泛涵盖传统节日知识又贴近大学生们的生活的原则设置问题。设置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对过传统节日的态度,对传统节日在当 今社会的流变及对西方节日的看法,对传统节日保护等多方面问题。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我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在校内随机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 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回收
14、率100%3问卷统计设计统计表,对回收的35份问卷进行分类统计。4统计结果分析4.1对统计数据做图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 十分薄弱,有些数据看上去简直是“触目惊心”, 例如调查问卷第八题: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单选)在作出答案的35个人中竟然有16人选择了 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 什么了。“你经常过传统节日吗?这一问题(第 13题)上32.91%的同学充满兴致37.61%的同学只过自己喜欢的,还有 22.22%的同学随社会 大流,更有7.27%的同学不太感兴趣。而在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看法 一题的调查中有 54.50%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
15、,38.18%的同学认为无所 谓。比较乐观的是87.56%的同学认为大力倡导重视传统节日是必要的, 13名同学意识到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够,17名同学认为应该采取注 重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来传承中国传统节日。b.调查结果分析:1.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 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一一屈原的;还有部 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 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 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 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
16、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所以说,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比较低,这 个问题应予以重视。2.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 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 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 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 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总之,大多数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看待是辩证的,多方面的。3.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
17、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 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 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 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 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 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4.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 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4.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
18、,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 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 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4.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 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 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 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 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
19、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 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 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将民族节日活动场所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是具有可行性的事情,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将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活动用品,如节日民族服饰、节日饮食器具、 节日娱乐道具、节日婚恋用品等等,作为可移动文物,征集入藏,妥善保管, 不使消失,并创造条件,举办展览,建立相应的专题博物馆或陈列室。2将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和有代表性的活动项目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名单。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 传承人等办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传承机制,鼓励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 人传授技艺,对有代表性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保护区域和传承人授予相应称号, 使其有传人,生生不息。等等。六. 结论与建议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 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建议:1. 传统的节日应该取消“代沟”。有很多传统节日,但是有些节日只是 特定人群或者是特定的地方来过。要打破这种局限,让更多人加入到节日中 去。比如“重阳节”不再是老年人庆祝的节日,年轻人也可以参加到敬老的 活动中。2. 丰富节日内容,扩大影响力。比如端午节,可以搞个大型的活动,龙 舟比赛可以邀请国外的选手参加,还可以搞粽
21、子品尝会等等,把端午节特有 的民族特色都展示出来,自然会吸引人们的目光。3. 商家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发掘商机。“洋节”很大程度上都是商家“炒” 热的。其实,南宁还有不少的传统节日还大有发掘的商业价值,比如“三月三”、“炮龙节”等等,甚至把传统节日做成“品牌”,更多的人自然会了 解并参与进来。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不要盲目地 崇洋媚外。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 热情。七. 参考文献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民间文学论坛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中国节八. 附录:调查问卷你好!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
22、的历史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 淀的过程。为了了解对传统节日的知晓情况,我们特设计了这份问卷。根据 抽样设计,你被选作调查对象,麻烦你花费一些时间协助我们填写这份问卷。 问卷上的所有信息仅供统计分析之用,希望您在填写时如实地反映你的情况 和真实想法。谢谢你的支持与协助!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之和谐校园调查报告1、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看法吗?(单选)A、都很好B、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前者更多C都不是很好D、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后者更多2、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除24节气)的有多少:(单选)A、少于4个B、3-5个C、6-7个D、7个以上3、你知道的外来节日的有多少:(单选)A、少于3个B、3-5个C、6-7个D、7个以上4、相比外来节日,你更喜欢哪个: (单选)A、传统节日(答第5题,跳过第6题)B外来节日(答第6题, 跳过第 5 题)5、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 (单选)A、自有古老的魅力B、习俗有趣C、有独特的内涵D、习惯成自然6、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电图知识点课件
- 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课件
- 竹笋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 端午节课件儿童
- 心理学情绪管理课课件教学
- 出具委托付款协议书范本
- 出国留学任教协议书范本
- 宠物住院协议书范本
- 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课件
- 医药费调解协议书范本
- 安全心理学-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应急 村委会与村卫生室协议书
- 2024年洛阳二外小升初英语考卷4
-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理学》(第三版教材)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
- 消化性溃疡护理业务学习(胃十二指肠溃疡)
- DBS术后病人程控-RJ
- 口服化疗药护理
- 长租公寓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