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情评估_第1页
地震灾情评估_第2页
地震灾情评估_第3页
地震灾情评估_第4页
地震灾情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震1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发生后,对地震灾情进行应急评估的容、方 法、程序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和特别重震灾害的灾情应急评估。一般和较 震灾害可参照使用。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8208.4 2011地震现场工作 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B/T 24335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B/T 24336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地震灾情 ear

2、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地震的灾区围、等级,以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生命线 工程破坏、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对社会影响的基本情况。注:改写 GB/T18207.1-2008 ,定义 7.1。3.2 灾区围 disaster area地震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工程结构破坏、环境破坏的区域。注:相当于地震烈度VI度及VI度以上的区域。3.3 灾区等级 giade of disaster area在灾区围,以行政区为单元,综合考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房 屋破坏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指标确定的灾害程度级别。3.4 极灾区 extreme earthquake disaster

3、area一次地震中遭受灾害直接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不包括对社会经济 无直接影响的地震地质灾害区域。注:改写 GB/T 18208.4-2011 ,定义 3.6。3.5 有感围 earthquake felt area以地震时少数人有感(相当于地震烈度W度)为边界圈定的区域。3.6 救援区域 search and rescue area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区域。3.7 救援目标 search and rescue site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垮塌建筑和场所。3.8 灾区人数 population in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地震灾区围的人口数量。3.9

4、 极震区 me:zose:smal area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GB/T 18207.1-2008 ,定义 3.84基本规定4.1 评估容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应包括以下容:a)灾区围和灾区等级;b)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 ;c)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及分布;d)生命线工程破坏程度及其功能影响;e)地震地质灾害;f)地震次生灾害;g)地震社会影响。4.2 评估步骤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获取地震基本参数及地震动记录、破裂过程、震源机制解等相 关信息;b)收集灾区人文经济、自然地理等基本信息;c)对地震灾情进行初步估计;d)调查和获取震害信息;e)动态修正和评估地震灾情;f)编写地震应急

5、灾情评估报告。4.3 地震灾情信息获取途径地震灾情信息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a)地震、民政、公安、建设、交通、电力、通信、水利、教育、 安全监管、卫生、测绘等系统的灾情信息报送;b)卫星、航空遥感影像解译;c)现场调查人员及灾情速报员的信息反馈;d)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12322、即时 通讯工具等信息搜集。4.4 地震灾情重要信息快速收集地震发生后211重点收集下列灾情信息,以判断灾情规模,并动 态更新:a)是否有伤亡、伤亡数量和伤亡地点;b)是否有房屋倒塌;c)有无桥梁毁坏、是否交通中断;d)破坏是否波及县城以上城镇;e)手机通信是否正常;f)是否停电;g)是否停水;h)

6、是否有滑坡、滚石、地裂等;i)是否有水库大坝裂缝;j)是否有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火灾、水灾、爆炸等)。4.5 评估时限及要求4.5.1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工作应在地震应急期进行,特别重震灾 害不超过10d ,重震灾害不超过7d ,其他地震灾害不超过3do452按时间顺序,根据最新灾情调查信息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具 体要求如下:a)震后8h ,应给出极震区烈度及分布围、死亡人数、建筑物破坏 情况等的经验评估结果;b)震后24 h,应给出极灾区围、极灾区烈度、极灾区房屋和基础 设施破坏概况、重点救援区域的评估结果;c)震后48 h-72h ,应给出受灾等级和围、死伤人数、重点救援 目标、重点抢险目标、

7、地震地质灾害、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的评估结 果,并动态更新已有评估结果;d)震后72 h之后,应给出地震烈度分布、救援排查目标,进一步 更新已有评估结果。4.6 烈度判定依据本标准中所涉及的烈度及其判定依据与GB/T17 742的规定一致。5灾区与影响围评估5.1 评估容灾区与地震影响围评估应包括下列容:a)有感围;b)灾区围;c)极灾区围;d)灾区等级。5.2 有感围详估综合分析震情速报信息和以极震区为中心至少4个方位调查搜 集的有解言息,划定有感围。5.3 灾区围评估5.3.1 灾区围应依据以下指标综合确定:a)有人员伤亡;b)有建筑物破坏;c)有生命线工程破坏;d)有滑坡、崩塌、地裂缝、砂

8、土液化等地震地质灾害;e)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水平向峰值大于0.45m / s2o5.3.2 选择判定灾区围的抽样调查点或烈度调查点应具有代表性, 调查点数量要求宜满足GB/T 18208.4-2011中4.2的规定。5.3.3 灾区围的确定步骤如下:a)利用所在区域历史地震等震线拟合的平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 VI度区长、短半轴的长度作为参考,并考虑发震构造等因素,估计灾 区围;b)以灾情速报员的速报灾情为主,参考其他途径获取的灾情信息, 初步确定灾区围;c)由现场调查人员按照表C.1所列容开展调查,并填表;d)按2.3.1的指标综合确定灾区围。5.4 极灾区围评估541极灾区围评估依据主要包括

9、以下容:a)余震分布、地震断层展布、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表破裂;b)人员伤亡数量;c)房屋建筑破坏;地震地质灾害。5.4.2极灾区围确定步骤如下:a)利用历史地震极震区烈度统计资料,可按表1给出的极灾区长 短轴估计极灾区围;b)根据获取的灾情信息,结合余震分布、地震断层展布、震源机 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地表破裂分布等,初步确定极灾区围;c)根据现场调查的灾情信息,以及航卫片解译、灾情侦查小飞机 或直升飞机等灾情侦查结果,确定极灾区围。表1烈度等震线长短轴半径与烈度对应经触关系单位为千米M>?.85.8&M47.46.0<M<6,75.2qMWL9烈度长轴 半径短触

10、半段长轴 半径短轴半径长轴 半径短轴 半径长轴半径短轴半径1长如半径短轴X径皿MEMM 7, 9XJXcJ.7?2Jf-U.aiTeL:MM-22.232K产o.mU.mtJ 41£*一。«3"WjsaM- irtiiFowm©y.igy-m川6ei>nM-5.e>i/ 如cl.?4rM-> MlCX151M iZvi:2i JKc4.4“aei” -o.JWI.OWkW - l.Ulc:£4lM 力ctr: JS2M-UWVIJ?第"一力1 J4JM-I0 47BC工 JbM IO.IOTe。31 WEisoc:

11、icw-ain当断层出露她衣,且破餐校长时一 注,M为期安标级,(中长轴长度运当加长o5.5 灾区等级评估5.5.1 灾区等级评估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容:a)人员伤亡;b)房屋建筑破坏;c)直接经济损失;d)地震地质灾害。5.5.2 按照地震灾害的轻重程度,将灾区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 一般灾区、较重灾区、严重灾区和极重灾区。553 一般灾区按以下指标综合确定:a)个别或无人员伤亡,少数居民失去住所;b)房屋破坏轻微;C)造成较小的经济损失;d)地震地质灾害不发育;e)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小于0.10 ,可对应VI度 地震烈度区域。5.5.4 较重灾区按以下指标综合确定:a)人员伤亡轻微

12、,少数居民失去住所;b)房屋破坏较重;c)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d)地震地质灾害呈零星分布;e)未经抗震设防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为0.11-0.30,可对应W度 地震烈度区域。5.5.5 严重灾区按以下指标综合确定:a)人员伤亡较重,多数居民失去住所;b)房屋破坏严重;c)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d)地震地质灾害较发育;e)未经抗震设防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为0.31 0.50,可对应W度 地震烈度区域。6地震烈度评估6.1 评估容地震烈度评估的主要容如下:a极震区烈度和围;b)烈度分布。6.2 评估步骤地震烈度评估的基本步骤如下,a)利用当地历史地震极震区烈度统计资料或按表2初步评估极震 区烈度。当按表

13、2评估时,发生的地震震级接近震级档的上限且震源 深度小于10kin,宜取估计烈度的较高值;b)利用当地历史地震烈度统计的烈度衰减关系,或烈度衰减关系 结合地震动观测记录的判定方法,或按表1确定等震线长短轴半径, 然后初步评定烈度分布围;c)根据余震分布、地震断层展布、震源机制解等信息初步确定极 震区围和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d)根据震害调查资料确定极震区,并按GB/T17742评定极震区 烈度;e)以极震区为中心,宜沿至少4个方位确定调查抽样点,按 GB/T17742评定各抽样点烈度;f)根据各抽样点烈度,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或接附录B烈度等震 线修正方法修正各烈度区边界;g)采用动态修正方法,随实

14、际震害调查数据的增加,对评估结果 进行动态修正。衰2极震区烈度估计赖级M被震区烈度部分为Ml度部分为晒国6 .伯 MV6.7多数为出度.个别为理度6.84M47.4多数为IX度,个别为丫度7.5<M<7,7多数为X度M>7.8多数为X度7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评估7.1 评估容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评估主要容如下:a)灾区人数;b)死亡人数;c)受伤人数;d)失踪人数;e)受困人数;f)失去住所人数。7.2 评估步骤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评估基本步骤如下:a)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按照受灾围各行政区域的总人口数统计 得到灾区人口数量;采用附录A中的多种经验估计方法综合估算死 亡人数、受伤人

15、数和失去住所人数的围;b)根据表C.2所列容,通过现场调查或询问等方式,从当地政府 部门收集统计当地人口总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失踪人数等,并 填表;c)现场调查并估计可能受困人员的数量,重点核实人员大量受困场所的位置和受困数量,并及时上报;d)根据建筑物破坏调查数据,按照附录A中的方法估计失去住 所人数;e)按照基本调查统计单元给出调查人员伤亡的空间分布。在农村 以自然村为基本调查统计单元,在城镇以街道或社区为基本调查统计 单元。8房屋震害评估8.1 评估容房屋震害评估主要容如下:a)抽样调查点房屋的破坏情况;b)各种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比例和数量;c)学校、医院破坏情况;d)重点救援目标。8

16、.2 房屋破坏等级划分按GB/T24335的规定将房屋破坏等级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 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5个等级,并按照其要求进行评定。8.3 房屋分类房屋类型分为以下4类:a)木构架和土、石、砖墙建造的房屋;b)单层或多层砌体房屋,包括底框架砖砌体房屋;c)钢筋混凝土房屋;d)其他类别。8.4 房屋震害评估步骤房屋震害评估的基本步骤如下:a)判断地震灾害分布,确定一定数量抽样调查点。抽样调查点宜 覆盖极震区到有结构破坏的各区域,在农村以自然村为基本调查统计 单元,在城镇以街道或社区为基本调查统计单元。b)按7.3的分类对抽样调查点各类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并 按表C.3的要求填表

17、,按表C.4的要求统计各类房屋基本完好、轻微 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5个等级所占比例,并填表。c)对抽样调查点的学校、医院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并拍照,记录 建筑的结构类型、层数、地点和建造年代等信息,给出可使用、不可 使用或需进一步鉴定处理意见。d)对抽样调查点典型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并拍照,记录该房 屋的结构类型、层数、地点和建造年代等信息。e)对抽样调查点房屋总数、人均房屋面积和各类房屋数量进行调 查。f)通过当地规划、房管、建设及有关部门获取房屋数据,或根据 烈度区人口数量进行估计,确定各烈度区房屋数量。g)计算各烈度区各类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的破坏比例的均值,进而 求出每一烈度区各

18、类房屋各破坏等级的房屋破坏数量,最后求出整个 灾区房屋破坏总数。也可以将一个烈度区分成若干子区域,采用抽 样调查点的破坏比例数据直接计算,最后求和。破坏总数应随调查 数据的增加和烈度区的修正同步更新。h)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判定重点救援区域和重点救援目标。9生命线工程系统灾情评估9.1评估容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评估的对象及容如下:a)电力:发电厂土建设施、发电设备、变(配)电站土建设施、 变(配)电站电气设备、地上输电设施、地下输电设施、供电情况等;b)交通: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线路、公路站场、铁路桥梁、 铁路隧道、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场设施、港口设施、交通情况等;c)供水:水厂建(构)筑物、水厂设备、主干管网、庭院管网、 供水情况等;d)燃气:气源厂和门站建(构)筑物、气源厂和门站设备、主干 管网、庭院管网、供气情况、次生灾害等;e)通信:通信建筑物、通信机房设备、通信基站设施、应急通信 设备、通信光(电)缆、通信管道、通信杆塔、通信配套设备、临时 通信措施、通信情况等;f)广电:广播电视台、中短波元线发射台、调频电视发射台、有 线电视前端、有线电视网、临时广播电视设施等;g)堤坝:破坏现象、功能状态。9.2 生命线工程破坏等级划分按GB/T24336的规定进行生命线工程破坏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