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效应分析_第1页
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效应分析_第2页
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效应分析_第3页
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效应分析_第4页
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效应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效应分析一、商品效应国际贸易通过具有环境影响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来影响环境。WTO多哈回合把这些商品和服务称为“环境货物与服务”。如果交换的商品有助于环境保护,或者是另一种危害环境的商品的替代物,那么,贸易对环境会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贸易为那些解决特定生态问题的环境设备、技术和服务在全球扩散提供了机会。全球的环境设备和服务市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这个市场的环境设备和服务包括水处理装置、废物管理、大气质量控制、土地整治和降低噪声等。其中环境服务业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年均仅2%3%的增长率和国际贸易年均6%的增长率。1996年、1998年、200

2、0年,全球环境市场分别为4530亿美元、4840亿美元、5220亿美元,其中环境服务业分别为2290亿美元、2473亿美元、2625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环境产业市场将达到6000亿美元。就服务市场的项目来看,固体废弃物管理和水处理服务占环境服务的主要部分。贸易扩展了那些由对环境有益的技术生产的产品构成的市场,也孕育了对环境有益的投入品的贸易,因此,提高了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环境保护水平。正因为环境货物与服务贸易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此,WTO高度重视并在多哈回合把环境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列为“贸易与环境”新一轮谈判的三项重要议题之一,这表明环境货物与服务贸易已成为WTO贸易与环境问题目前谈判的核

3、心之一。环境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既有需求方面的因素,也有供给方面的因素。从需求方面来看,研究表明,在OECD,环境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市场驱动力来自于国内外环境规章及其实施、消费者的压力(“绿色消费主义”)和社团压力,而需求方因素是环境货物和服务市场最重要的驱动力。例如,OECD环境规章的改革和有效实施已经改变了环境货物与服务的模式,在许多市场上,商品销售本身日益困难,而对那些强调与污染预防一体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并因此导致提供环境服务的公司正日益国际化,大的跨国公司已成功地进入了许多国外市场。而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保护计划逐渐付诸实施,对环境货物与服务的需求日益强劲,对清洁生

4、产技术的需求也出现了。从供给方面来看,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环保产业在危险废物管理、分析服务、咨询与工程、大气污染控制设备等方面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处于买方市场阶段,致使美国环保局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环境货物与服务。其主要措施有:(1)通过技术援助、培训与信息交流在其他国家创造环保技术与服务需求;(2)通过与其他联邦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加强对环境货物和服务出口的强有力支持;(3)通过相关环境协议,提高环境标准,抢占由此产生的环境货物和服务市场;(4)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机构与经济合作组织的谈判,推进环境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为美国环境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扫除障碍。美国以上这些战略和措施

5、的主观目标是通过增加出口获取更多利益,但客观上由于扩大了环境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促进了贸易对于环境的正面作用。当然,贸易也会通过一些对生态系统有直接危害的商品(例如有害废物、危险化学品和濒危物种等)在国际间的运输和交换而产生负的商品效应。尽管个别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易爆、易燃、剧毒、腐蚀性和致癌的废物和化学品在国际间的运输和交易现在已处在贸易控制下,但还有其他国际贸易商品会间接地损害环境,比如含农药或污染物残余的农产品以及用不可降解或不可回收材料包装的商品,而且,即使是危险废物之类的贸易,在国际上也往往是禁而不止。这种禁而不止主要是高利润驱使。因为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较低

6、且往往执行不力,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危险废物处理上的成本落差。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高标准必然导致污染物处理高成本,低标准必然导致污染物处理低成本。平均而言,1994年,在非洲国家,处置危险废物费用大约是40美元吨,而欧洲需要4倍25倍的费用,美国则需要12倍36倍的费用。二、规模效应规模效应是指由于贸易导致经济规模变化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规模效应是由规模经济带来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超过投入的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递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专业化因素,随着规模扩大,内部分工更细,劳动者熟练程度提高,节约了劳动转换的时间损失;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尤其

7、是专业化设备不能有效地缩减以供单个工人使用;另外,随着工厂或企业规模扩大,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购销费用和广告费用逐渐递减。国际贸易的规模效应对环境同样可能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贸易对环境的正面效应归因于其对经济活动整体和规模以及市场增长的扩展作用。其作用机理在于:贸易增加了收入,使得人们更有兴趣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贸易通过扩大规模,提高了国际市场的效率;产品和劳务能自由流动,资源被配置到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或越来越接近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使单位产品生产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在这种方式下,贸易能让具有不同资源和优势的国家克服因其市场能力有限而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产

8、生的约束。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具有必然的联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及转型阶段时,污染可能增加,而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到一定水平后,其环境污染将趋向减少。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从污染加重到污染减轻,其拐点大概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美元-5000美元左右。然而,在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的情况下,贸易所推动的增长对环境也会产生负的规模效应,导致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正确估价和分配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环境成本,典型的市场失灵包括环境成本外部化、生态系统估值不当(低估)、产权界定模糊等。(一)环境成本外部化

9、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情况。环境成本外部化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环境成本由他人承担而又未通过市场得到补偿,其本质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总成本的差异(也即私人收益与社会总收益的差异)。例如在菲律宾,只要考虑了林木再植、森林耗竭及间接影响的社会成本,那么开采长龄林的社会收益为负值,大约每公顷130美元到1175美元。在菲律宾,如果政府能够征收木材实际租金的全部价值,那么其林业收入将超过2.5亿美元将近是它实际征收的3900万美元的6倍;实际上相反的是,超额利润(至少每公顷4500美元)让木材开采人、工厂主和木材交易商得到了。因此,尽管菲律宾的林业开采目标总面积是440万公顷,但总木材开采的协议面积超

10、过这个数字,达到570万公顷大概是其总森林面积的90%。(二)生态系统估值不当。当人们没有考虑社会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环境作用中得到的总体经济价值时,也会发生市场失灵。环境资产的总体经济价值可划分成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但实际上人们估值时往往只计前两项而忽视后两项。(三)产权界定模糊。当环境资产产权界定模糊以致很难制定和实施监控其使用的制度时,也会发生市场失灵。具有非独占性的环境商品,如空气、水等,之所以遭到过度开发和使用,原因就在于此。而当政府政策的干预没能纠正甚至反而造成或加剧市场失灵时,就发生干预失灵,典型的干预失灵是出口补贴和贸易壁垒。虽然

11、自由贸易论者与环保主义者对贸易的环境影响在观点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他们都认为政府的某些干预例如补贴带来的价格扭曲是能源、农业、渔业、纺织业等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渔业为例,估计全球捕鱼量中75%以上是有补贴的,主要商业鱼类存货的60%是处于或超过了生态限制边缘捕捞的。最具说服力的研究个案是巴西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森林转成牧场进行补贴,鼓励国内低效的木材加工业,从而提高了森林采伐量。可见,政府不适当的补贴等干预的后果是扭曲了充满竞争性的交易领域,产生了环境负效应。三、结构效应结构效应指贸易通过影响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贸易促进专业化分工,导致各国更依赖于自己的资源禀赋优势参

12、与国际竞争,从而推动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显然,贸易的结构效应与一国的资源禀赋有关。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不同国家也就有不同的环境容量。通过分配与不同国家的环境容量和条件相适应的经济活动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贸易的国家间资源配置最大化作用使其具有正结构效应。此外,贸易可能加速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由污染严重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主导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主导转变,正如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状况,对其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善。OECD的研究认为,如果环境资产能正确估值和计量,并且其价值能包含在国际价格和市场中,环境资源的使用不被政府政策干预所扭曲,那么,贸易将是推动全球持续稳定发展的理想手段。然而问题在于,环

13、境资产的估值和计量实际上是非常难的,特别是环境资产的“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更是难以估计。当环境价值被低估时,贸易就会把生活和消费分布到那些并不适于这些活动或活动强度的地区,由此产生负结构效应。在环境成本外部化时,环境资产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其价值,导致过度使用环境资源。在环境成本外部化的情况下,贸易机会使得生产方式只是建立在大规模投入化工产品、能源和资本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自然资源情况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1)在林业领域,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资源稀缺,环境质量不高,但由于森林的环境价值并未纳入或并未完全纳入产品成本,致使森林资源较少的发展中国家反而大量砍伐森林并

14、出口,最终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环境质量恶化,而发达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则反而越来越高,环境质量也有了显著改善。(2)在农业领域,贸易的结构效应主要取决于为出口而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实施的环境制度。在低估环境资产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能源、化学药物以及破坏性土地使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可能成为贸易中最具竞争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扩大了的出口市场可导致某一地点、某一产品生产的进一步分工,其结果是破坏了环境。(3)在渔业领域,尽管全球需求会导致滥捕鱼类和种类衰竭等环境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鱼的价格只是包括了捕鱼成本、运输成本,而没有包括鱼类本身在生态环境中的价值,也没有包括养殖和捕鱼的生态环境

15、价值损失。特别是在很少有环境监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扩大只会促使人们使用更多的破坏生态的养殖方法。因此,贸易本身不是与环境有关的结构效应的原因或决定因素,而是没有把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市场失灵和政策干预失灵才是根本原因,即商品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环境价值,缺乏恰当的环境政策和管理工作,以及环境政策和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四、规则效应贸易会影响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影响环境,这就是贸易影响环境的规则效应。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国际上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有了较快发展,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以欧盟、美国、日本为代表。发达国家的与贸易有关的环境规则

16、对世界起着引领作用,并进一步迫使发展中国家逐渐适应或趋同它们的规则,从而影响世界环境。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台的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规则呈现以下特点:(一)频繁出台和修订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扩大管制范围。从欧盟、美国、日本颁布的与环境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情况看,许多法规和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及2000年以后新颁布或新修订的,这些新的法规和标准普遍比原法规和标准严格,涉及的法规更广。(二)贸易规则中不断增加环境检测项目,提高标准水平。近年来,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增加检测项目和改变检测标准。2001年,欧盟对中国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从原来的6项增加到62项,并对茶叶中的农药残

17、留标准进行了修改,氰戊菊酯的残留由每千克10mg改为0.1mg,提高了100倍之多;甲氰菊酯的残,留量仅允许0.02mg,检测方法由原来对茶汤进行检测改为对茶叶进行检测。日本对中国大米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由1994年的56项增加至1998年的114项。(三)预防性原则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环境法规中。预防性原则是指可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重大环境和安全问题出现,即使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这些措施的实施也是合理的。欧盟从2000年起连续公布了三份报告:综合产品政策绿皮书、新化学品战略、食品安全白皮书,这些报告都提出要对其现行法规进行调整,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要将预防性原则作为一项正式政策纳入其法规中加以实

18、施,并将法规的控制范围扩大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欧盟的做法可能会引起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效仿。(四)PPMs规则使得环境控制措施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PPMs(product and process methods)即规定产品特征或其相关加工与生产的方法。欧盟的上述三个报告以及新出台的许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都从PPMs的角度对产品生命周期提出限制要求。上述贸易规则的实施和变化对环境的正面效应在于:(1)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实施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提供了示范。一般来说,由于国际贸易使得各国贸易规则和环境规则逐渐趋同,在全球环境保护的大背景和基本趋势下,这会推动发展中国家改

19、善环境管理、加强环境措施和提高环境标准,从而增强其改善环境的效果。(2)这些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迫使各国(当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企业适应环保趋势,加大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力度,即为了扩大出口就必须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乃至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护环境。因此,贸易的规则效应一般情况下对环境会产生正面效应。贸易规则的实施和变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于:(1)伴随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贸易规则也可能限制一国根据本国情况实施环境政策的自由和能力。(2)从欧盟、美国和日本颁布的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看,主要集中于纺织品和服装、农产品、林产品、机电产品和轻工产品等。这些行业和产品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行业

20、和出口产品,因此,针对这些行业和产品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无疑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从而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3)杜阿和伊斯特(Duaand Esty)”,以及伊斯特和格瑞丁(Esty and Geradin)都指出,作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各国会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持或增强竞争力,出现所谓“向(环境标准)底线赛跑”(race to the bottom)和“贸易漏出”(trade leakage)现象,甚至出现阻挠环境立法等漠视环境管制的现象。假设某项国际环境公约对有关国家的某类生产行业的污染排放规定了一个标准,那么,在签字国家减污成本高昂的推动下,污染密集行业的比较优势将会转移到那些环境标准较低的非签字国家中去。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非签字国家的污染密集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将会变得更有竞争力,于是产出和污染排放都会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贸易漏出”,此时签字国的环境变得清洁,而非签字国成为所谓的“污染避难所”(pollution havens)。贸易的规则效应既涉及贸易规则,也涉及环境规则。正是由于对“底线赛跑”和“污染避难所”的担心,在欧洲共同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主张贸易和环境政策和谐化的呼声目前变得越来越高。NAFTA(The 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